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海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24-1231
“桂西北”是我国以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的重要金成矿集中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桂西北”金矿集中区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并以高龙、金牙两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进而总结了研究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最后,结合桂西北地区特定的沉积古地理特征、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信息,已有的地球化学、矿产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圈定了5个可供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正>桂西北地区是右江盆地的主要部分,它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和扬子准地台的过渡带,该区位于特提斯洋构造域东端与太平洋构造域交汇的部位,应力集中,构造变形强烈,是全球地幔对流环的两个会聚中心之一。区内基性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条件很有利的地区,曾经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事件(刘希军等,2013)。该区地属于我国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也是广西最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分布区,而马雄金矿是桂西北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认识,简单探讨马雄  相似文献   

3.
“桂西北”是我国以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的重要金成矿集中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和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桂西北”以高龙、金牙两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进而总结了研究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最后,结合桂西北地区特定的沉积古地理特征、构造、围岩蚀变及已有地球化学、矿产等材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圈定了5个可供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滇黔桂古岩溶型金矿认识获得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允义 《中国地质》2001,28(5):46-47
经过十多年系统的找矿勘查和科研攻关,我国滇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机理、成矿规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6~1999年间,由广西地矿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开礼等提出并组织实施的“桂西古风化壳金矿成矿条件及其规律性研究”课题,取得了重大认识性突破,在近年桂西地区找矿生产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其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滇黔桂地区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地质工作者对该类型金矿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广西地矿局投入巨额资金对桂西北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础性地质要素进行…  相似文献   

5.
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和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北地区属于我国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也是广西最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分布区。区内已发现高龙、金牙、明山、隆或等重要金矿床。随着矿产勘查工作逐步深入,找矿难度愈来愈大。对本区金矿成矿规律适时地加以总结,提出本区成矿研究中若干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1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6.
龙川金矿位于桂西北地区,是一个与辉绿岩类岩石有一定时空联系的典型蚀变岩型金矿。该矿产于辉绿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严格受接触带和挤压破碎带的共同控制。辉绿岩起着沟通深部与浅部构造,并使深部的含矿流体沿挤压破碎带上升、沉淀而成矿的作用。在桂西北有多处与龙川金矿地质环境类似的地区,在此类地区寻找该类型金矿床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桂西北地区主要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金矿体产于断裂边缘;二是金矿体全部产于浊积岩中。因此构造条件和特定岩性是金矿成矿作用的宏观地质表现,而金矿床的形成则应具备成矿物质来源、矿液通道及成矿场所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遥感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解译分析了区域构造组合特征及与金矿成矿的关系,探讨了TM蚀变带信息提取试验方法,提出了遥感影像找矿模式和川西北金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在桂西北陆续发现了一类与辉绿岩类岩石有关的新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点),此类金矿床的产出在空间上与辉绿岩关系密切,金矿体赋存于岩体(层)内或岩体(层)接触带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故称之为辉绿岩型金矿,但大类上仍属于微细浸染型金矿(黄立刚等,2005)。在桂西北地区虽然已探明的此类金矿(矿床或矿点)有龙川、世加、八渡、者隘等近10  相似文献   

10.
卢光辉 《矿产与地质》2007,21(3):266-269
马雄金矿是桂西北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重新认识后认为,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等控制,矿石类型有硅质矿石、粘土质矿石、黄铁矿质矿石和砷质矿石,元素组合标志以Au-As为特征,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褪色化为特征,并总结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桂西地区介于杨子与华夏西南侧之间的滇黔桂交界南盘江地区,是华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位于特提斯洋构造域东端与太平洋构造域交汇的部位,是全球地幔对流环的两个会聚中心之一(Irvine,1989)。区内基性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条件很有利的地区,曾经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事件。桂西辉绿岩型金矿是广西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属于微细粒型金矿。矿床的产出在空间上与辉绿岩、玄武岩等  相似文献   

12.
广西红土型金矿基本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瑞湖 《广西地质》2000,13(1):29-36
广西红土型金矿是9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型金矿。文章通过对广西红色风化壳及红土型金矿分布的研究,依据含金红土类型及金矿源体矿化特征将全区红土型金矿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并结合其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的剖析,认为广西红土型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提出碳酸盐岩类、火山岩类及蚀变构造岩类红土型金矿是广西红土型金矿的主攻类型,主攻地区为桂西百色-平果、桂中横县-贵港、桂西南凭祥-崇左等地。  相似文献   

13.
桂西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时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时代分析李泽琴,陈尚迪,李福春(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地质研究院,桂林541004)关键词金、微细浸染型、同位素年龄桂西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金矿集中区桂西北一侧具代表意义的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摘要介绍了桂西北地区区域地质特征、超微粒型金矿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简要分析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条件,其中包括:矿源层条件、沉积相及建造控制因素、构造控矿条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表生氧比淋滤和富集及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区该类型盒矿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同时建立了找矿模式,最后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成矿预测,并建立了寻找超大型金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热水沉积型金矿成矿系列、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西北地区属滇黔桂裂谷,具高的地热场环境.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地层,尤其是三叠系广泛分布.在晚古生代坳陷区内分布着许多古隆起,在古隆起边缘生长断裂发育.表明该区成矿环境及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区内发育的高龙式、隆或及八渡、龙川等微细浸染型金矿属于受裂谷构造控制、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型金矿成矿系列.指出了该类金矿的找矿评价标志,分析了区内该类金矿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李红  张爱云  申爱丽 《地球化学》2000,29(1):50-55,T002
为探讨微生物在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氧化矿体形成期间的作用,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分离、鉴定了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表生带氧化矿石、半氧化矿石、原生矿石样品中的微生物。结果表明,明山金矿表生带不同氧化程度矿石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不同,本区卡林型金矿表生带的成矿环境中微生物的活动十分活跃,且不同表生亚带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类群特征;蜡状芽孢杆菌为好氧及兼性厌氧化能异养型细菌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7.
黔西南、桂西北和滇东南的“金三角”地区,已经发现了特大型、大型和一系列中小型卡林型金矿,成为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对这种低温或中低温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条件,曾经许多学者进行研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南秦岭震旦系中发现微细浸染型金矿隗合明(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关键词震旦系,微细浸染型金矿,矿源层,韧-脆性剪切带,南秦岭80年代以来,黔东南、桂西北、川西北、南秦岭等地区相继发现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带和一批较大规模的金矿床,由此我国的金矿地质...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和构造控矿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桂西北隆或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2金矿床的穹隆构造,深断裂控矿,多层位赋矿和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既具有普遍性,又表现出特殊性,其原生成矿硅质流体可能主要直接来自深部岩浆源分异作用,但由于是在地壳中成矿,不可避免地受到部分地层的物质和流体的混染,因而属于地幔上隆  相似文献   

20.
<正>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已发现八渡、高龙、金牙、明山、隆或等矿床(点)、矿化点40余处。尽管前人对桂西北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吴江等,1993;国家辉,1994a,b,c,1996,2000,2002;谢世业等,2006;张敏等,2011),但对八渡金矿床解剖较少(肖龙,1997;谢世业等,2006;覃少耀等,2012),其总体认识程度偏低,尤其是对其载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