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蓬莱地区超镁铁岩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建明 《矿物岩石》1991,11(4):22-32
蓬莱地区寄主玄武岩为晚第三纪火山喷发的产物,主要岩石为碧玄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其中含有超镁铁岩包体。寄主玄武岩属碱性系列,是地幔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超镁铁岩包体具有局部熔融的迹象和弱亏损型地幔岩的特征,推测为上地幔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后的难熔残余。  相似文献   

2.
吉林伊通新生代玄武岩中上地幔包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对地球的研究已经由地壳深入到地幔,尤其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兴起的板块学说促使人们对上地幔更加关注。研究上地幔组成的最新鲜、最直接的岩石就是碱性玄武岩中的深源包体,它被誉为地幔的“信使”。我省沿北东向断裂带和白头山周围分布的新生代玄武岩中,多含上地幔超镁铁岩包体。深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某些地区碱性玄武岩中包体的温度、压力的计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概述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系列的火山岩中广泛分布着超镁铁岩包体。这些包体是我们直接能观察到的该地区上地幔的标本。它对于了解该地区上地幔物质组成和地温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仅就收集到的包体资料,侧重对其温度压力条件进行估计,尝试着对这些地区上地幔的组成和地温分布进行一些讨论。超镁铁岩包体主要是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浙江和福建等地还分布有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此外,还有少量的纯橄榄岩、斜方辉石岩、单斜辉石岩、二辉石岩,含角闪石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相似文献   

4.
吉林双辽七星山新生代玄武岩的特点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岩石学、稀有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认吉林双辽七星山火山是在国内含超镁铁岩包体的火山中唯一喷发于早第三纪的钠质系列碱性玄武岩火山群。该火山群中部三座山所产富橄碧玄岩系幔源原生岩浆直接喷发于地表的产物,并携有大量超镁铁岩包体;东部和西部五座山中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同样来源于上地幔,但曾经历过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文中根据本区的特点和新的参数,重新计算了原生岩浆的几个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5.
孙伟汉  赖志敏 《地质论评》1984,30(4):325-336
超镁铁岩历来普遍地引起人们的注视,尤其在当前,因为它们经常地被视为与上地幔成分有关的物质。特别是金伯利岩和碱质玄武岩系列中的超镁铁岩包体——被大多数学者较一致地认为是上地幔的岩石。众所周知,地壳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大地构造性质与地球深部的物质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很多地学工作者都在研究地幔的物质组分。对于上地幔物质组分的研究,除采用地球物理和高温高压的模拟实验方法外,更需要研究直观的上地幔标本,即是超镁铁  相似文献   

6.
广东雷州半岛南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碱性玄武岩浆活动广泛。胡长霄曾报道过田洋火山口附近火山角砾岩中产有超基性角砾,并认为来源于上地幔。其附近碱性玄武岩流中也有类似成分的地幔岩包体。本文所研究的样品即采自碱性玄武岩流的地幔岩包体。 对地幔岩包体的固态塑性形变研究是阐明地幔对流机制的重要内容,并可为板块运动和上地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地幔物质塑性流动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
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产在古生代蛇绿岩区镁质超基性岩内,产状呈浑圆球状包体。岩石组构特征、塑性形变的滑移体系、稀土元素分布和估算的岩石生成温压条件等,均与新生代、中生代碱性玄武岩、金伯利岩内的超镁铁质包体十分类似,亦属上地幔包体。  相似文献   

8.
吉林汪清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超镁铁岩包体,其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均较复杂,是研究包体的良好地点。本文重点研究包体的岩石学特征并讨论辉石岩的成因问题。有关该区碱性玄武岩岩浆及辉石岩岩浆起源,上地幔的演化历史等问题将另文讨论。汪清位于内蒙兴安华力西地槽褶皱区的吉、黑华力西晚期褶皱带的东南边缘。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不整合复于白垩纪砂页岩层之上,属裂隙式喷发。据吉林区测队,玄武岩时代可能属于新第三纪。按约得和蒂里(1962)的玄武岩分类,本区玄武岩多为碧玄岩。自下而上主要  相似文献   

9.
中生代时期,西太平洋强烈地喷发了安第斯型钙碱性火山岩,新生代时期,东亚大陆火山岩浆活动转为以玄武岩浆喷发为主,中朝断块区的新生代玄武岩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对玄武岩、金伯利岩及其中深源超镁铁质包体所进行的世界规模的研究,扩展了人们对上地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吉林辉南大椅山玄武岩中超镁铁岩包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岗火山群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缘,距离中朝准地台的北界辉龙河——古洞河断裂带大约20公里,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的产物。大椅山是该火山群的西部成员之一,它西邻柳河一样子哨地堑,由中心式火山喷出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物组成。本文试图通过大椅山基性火山岩中所含超镁铁岩包体的研究来说明本区岩石圈上地幔的特点,上地幔的演化发展及其对浅部地质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万朴  彭同江 《地质学报》1997,71(4):297-305
超镁铁岩建造中赋存着以镁质非金属矿物为主的多种非金属矿产和丰富多样的矿床共生组合。本文讨论了我国三种主要类型超镁铁岩建造或杂岩(蛇绿岩套中的超镁铁岩建造、碱性超镁铁杂岩、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源超镁铁岩包体)中产出的非金属矿床及其组合与特征,以及它们的形成条件等,提出了进一步从不同层次深入探讨非金属矿床共生组合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阿巴嘎旗新生代玄武岩中超镁铁岩包体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内蒙古东部阿巴嘎旗及其以北地区第四纪更新世钠质碱性火山岩中发现的超镁铁岩包体,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橄榄二辉岩、尖晶石单斜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巨晶以及辉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长石片麻岩等壳源包体。超镁铁岩包体和巨晶的岩相学特征显示它们不是寄主玄武岩岩浆分离结晶堆积体;其主要元素、稀土元素特征与阿尔卑斯型橄榄岩相似,其组成接近于原始地幔岩值;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与寄主岩-玄武岩浆不是同源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形成的平衡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1056.9℃~1103.1℃,压力为1.50~1.84GPa,形成相当深度为49.5~60.72km。辉石岩包体形成温度为887.1℃~958.6℃,压力为1.25~1.4GPa,形成相当深度为41.25~46.2km。寄主玄武岩形成温度1390℃~1450℃,压力1.75~2.20GPa,形成相当深度为60~70km。可以认为,研究区在新生代发生了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岩石圈减薄以及地壳的拉张,大量岩浆物质沿构造通道溢出地表。其中超镁铁岩包体与寄主玄武岩浆之间没有熔体与残余物这种成因联系,它们是寄主玄武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岩石圈地幔碎块。  相似文献   

13.
广东普宁麒麟超镁铁岩集块角砾岩筒中含有丰富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辉石岩幔源包体,是研究上地幔的良好地点。目前,国内外对橄榄岩包体研究和报导较多,而对上地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辉石岩则研究较少,对辉石岩成因问题尚存在争议。因此,本文主  相似文献   

14.
吉林辉南大椅山碱性玄武岩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椅山是龙岗火山群的西部成员之一,本文试图以大椅山玄武岩研究为例,说明整个龙岗火山群的岩浆起源。主要结论有:①大椅山玄武岩为幔源原生岩浆;②玄武岩中的超镁铁岩包体是地幔岩熔出玄武岩浆后的残留矿物组合;③玄武岩浆起源于70—90公里左右的地幔深处,T=1337—1408℃,P=20.6—26.3kb;④龙岗火山群的各种特点是上地幔源区含水和构造裂隙发育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5.
曾经被认为非常均质的海岭玄武岩实际上是很不均质的,其主要原因是上地幔的不均质性以及羽状地幔流的存在。然而,由于海岭玄武岩是在上地幔形成后经历了复杂过程喷发的,所以仅靠海岭玄武岩本身很难确定它在地幔中的变化过程是其不均质性的原因。自1947年利用RV Atlantis号进行海底采样以来,主要在大西洋中央海岭、印度洋中央海岭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超镁铁岩(以橄榄岩为主),从而知道了超镁铁岩在洋底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甘肃宕昌好梯含上地幔包体和巨晶的碱性超基性火山岩为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产物。该火山岩的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从碱性基性岩(霞石碱玄岩-碧玄岩)-超基性岩(苦橄岩-玻基辉橄岩)-钾镁煌斑岩之过渡类型岩石的特征。表明好榜火山岩是一种煌斑岩。根据火山岩的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的镁铁指数>90,特别是岩石中含一定数量的金云母以及含白榴石、原生方解石、碱性角闪石和碱性辉石的球状分异物等特征,将该火山岩命名为钾质超镁铁煌斑岩。本文还提出该钾质超镁铁煌斑岩代表一种原生煌斑岩浆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辽西中生代粗面玄武岩的KAr同位素年龄为84.76±1.67Ma,其 中 含有丰富的超镁 铁质岩和深部壳源捕虏体,主要有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 含斜长石的角闪二辉石岩、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片麻岩等。包体的组构及矿物化学研究表 明超镁质岩捕虏体来源于上地幔,麻粒岩和片麻岩则为深部壳源捕虏体。该类包体的发现对 中国东部中生代上地幔和下地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于滇西地区广泛发育有一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但对于其中地幔包体的报道还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在云南中甸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中发现了岩性表现为由纯橄岩→辉橄岩→橄辉岩→苦橄岩→辉长岩→辉绿辉长岩→辉绿岩变化系列的超基性-基性岩包体。通过对包体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形成包体的原始超基性岩浆属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产物,且与主岩形成背景相似,其岩浆源区位于难熔的方辉橄榄岩区与石榴二辉橄榄岩区的过渡部位,受岩石圈地壳混染程度较低。结合丽江苦橄岩性质,认为滇西地区上地幔存在早阶段峨眉山地幔柱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上地幔热结构——由岩石学模型推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丰富的超镁铁岩包体,是玄武岩浆喷出地表时取出的上地幔岩石标本。本文汇集了405个超镁铁岩中辉石的温压数据,提出了更为情确的新的辉石地温。它所代表的上地幔平均地温梯度为3.3℃/km,远小于由传导热模型推导的地温梯度(约14℃/km),暗示了对流热传输占有重要位置。粗略估算表明,对流热传输与传导热传输的贡献分别为79%与21%。上地幔热结构的扰乱是新生代中国东部发育大陆裂谷构造与强烈玄武岩火山活动这一构造热事件的重要表现。基于辉石地温与地表热流值推导的现代地温场的对比,提出了Moho可能是一个次级的热边界层,中国东部现代地温场与岩石圈热结构,可能仍主要反映了晚第三纪—第四纪构造热扰乱事件的结果,或者说岩石圈的冷却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20.
估算上地幔温压条件与氧化状态的最新热力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地幔的温压条件与氧化状态,对于了解上地幔的热结构、物态与相关系、深部地质作用、特别是岩浆起源及超镁铁岩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新提出的估算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矿物平衡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的热力学方法,对于从事金伯利岩、蛇绿岩和上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