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黄山云海的天气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山气象站1956~1995年4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山云海的时空分布特征,云海与测站温度、湿度、降水和风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山年平均出现云海次数为223.85次,最多年份有370次,最少的年份只有105次,年际差异明显;并存在准12a周期的低频变化现象。逐旬大于等于8(5)成平均云海日数序列与测站逐旬平均气温序列相关系数-0.89(-0.83),与测站逐旬平均相对湿度序列相关系数为-0.69(-0.61)。黄山云海形成的前一天或当天一般都有降水发生。统计分析各月大于等于8成云海与风关系,黄山云海出现时最多风向为西至西北风(除6月为东风外),平均风速5.0m/s,即黄山云海的出现与一定环流形势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WRF/CALMET的近地面精细化风场的动力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弛  王东海  巩远发 《气象》2015,41(1):34-44
本文利用中尺度动力模式 WRF和诊断模式CALMET对琼州海峡的两次冷空气过程的近地层风场进行模拟和诊断,所用的资料是美国NCEP再分析FNL资料。WRF模式第一至第四层网格的水平距离分别是27、9、3和1 km,并用WRF-1 km场以单向嵌套模拟方式降至200 m,同时以 WRF-1 km 预报场作为 CALMET 初猜场降尺度诊断至200 m。分别用CALMET-200 m风场、WRF-1 km风场和 WRF-200 m风场,3个风场的风速、风向与沿琼海海峡分布的21个测站(其中6个测风塔)观测资料进行检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1)CALMET-200 m的风速RMSE明显小于另外两组试验,风向RMSE总体上差异不大;在60~80 m高度上也没有明显差异。(2)在0~8 m·s-1风速,10 m高度上CALMET-200 m风场诊断结果最好,风速平均偏差值从4~0 m·s-1,WRF的两组试验平均偏差值比CALMET-200 m结果大约2 m·s-1,风向上表现为偏差的分布更加集中;60~80 m高度上,CALMET-200 m 诊断效果与 WRF-1 km 模拟效果相当,但是冷空气时段内 WRF-200 m的风速要远远差于另外两组试验;而3组试验的风向并无大的差异。(3)WRF/CALMET模式系统在非冷空气活动时段内的风速风向模拟诊断偏差更小,说明其在层结相对较稳定时模拟诊断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4月 1日起 ,全省一般台站加拍 1 4时、2 0时天气加密报。台站拍发的 1 4时、2 0时天气加密报中 ,容易出现下列错误 :①对于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ix的编码 0 8时容易与 1 4时、2 0时混淆。 0 8时报 1或 3 ,不可报 2 ;1 4时、2 0时报 1或 2 ,不可报 3。②在Nddff编报中 ,当风仪器出现故障时 ,应目测风向风力。风向按 8个方位编报 ,风速按风力等级表的中数编报。③降水量的编发 :8时与 1 4时、2 0时易混淆 ,对于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8时编发 6RRR2 ,1 4时、2 0时编发 6RRR1。④天气现象 7WWW1W2的编发 :对于夜间不守班…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大气PM10和SO2的背景浓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 2 0 0 0年 1、 4、 7、 1 0月北京地区 5个测站的逐时环境监测资料 ,同期 2 0个测点的逐时气象观测数据 ,结合风场诊断和随机游走扩散模拟方法 ,分析北京城区污染物的输送扩散作用对郊外清洁对照点 (定陵站 )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 ,并初步推断这一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1 0 )和二氧化硫 (SO2 )的背景浓度。结果表明 ,清洁对照点定陵站受北京城区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显著。去除这种影响并经进一步的概率分析 ,获得本地区SO2 的背景浓度估计值在冬季 ( 1月 )约为 0 0 4 4mgm- 3 以下 ,其他各季约为 0 0 0 8mgm- 3;PM1 0在冬春夏季 ( 1、 4、 7月 )的背景浓度估计值约为 0 0 3~ 0 0 4mgm- 3,秋季( 1 0月 )约为 0 0 1~ 0 0 2mgm- 3。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站要素和 70 0hPa指标站高度、温度露点差和风向风速 ,建立了濮阳县 7月份 2 4h大~暴雨预报指标。1 起报条件①濮阳县 14时地面t升后降 ,e -t曲线连续升 3天以上 ,e≥t≥ 2 7。② 0 8时 70 0hPa图上关键区 (2 4~ 35°N、10 5~ 115°E)有≥ 8个站的t-td≤ 4℃。2 预报指标在满足上述起报条件之后 ,结合 0 8时地面图和 70 0hPa指标站位势高度及风向风速 ,确定如下预报指标 :① 0 8时地面有冷锋位于河套附近 ,呈东北西南走向。② 0 8时 70 0hPa图上郑州、西安、南阳、汉中西南风≥ 8m/s。③ 0 8时 70 0h…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近40年6~9月降水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王宝鉴  黄玉霞 《气象》2004,30(6):28-31
利用西北 (区 ) 1 6 8个测站 1 96 1~ 2 0 0 0年 6~ 9月月平均降水与温度资料 ,运用EOF、REOF、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分析了近 4 0年 6~ 9月降水异常特征 ,同时分析了旱涝变化。结果表明 :(1 )西北区 6~ 9月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 ,降水空间异常分为 7个气候异常区 ;(2 )各异常区代表站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年代所盛行的主要周期均有所差异 ;(3)渭水流域区、高原区旱涝变化位相基本一致 ,进入 90年代 ,变干是各区平均气候变化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7.
1 把好复算校对关首先对自记风向风速和日最大风向风速进行全面仔细地复算 ,注意日最大风速和各正点风速的比较 (日最大风速≥各正点风速 ) ,风速尾数是否是 0、3、7,对于缺测、仪器故障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其次互校自记纸和报表。2 与 4次定时风向风速进行比较一般自记纸上整理出来的 1 0分钟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与相应的2分钟风向风速差别不会太大。在仪器无故障和自记钟走时正常的情况下 ,1 0分钟内最多风向和定时风向差别应在± 45°以内 ,一般正点前 1 0分钟内的 5个风向中应至少有 1个与 2分钟的风向相对应。如超过 4…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地面测报数据软件由原来的《AHDM4.0》升为现用的《AHDM4.1》,使地面测报资料的报表制作更加快捷、准确。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程序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年定时风的统计栏不统计如某国家基准气候站 2 0 0 1年 4月 2 5日 1 3时至 2 6日 9时 ,自记风向风速和定时风向风速记录全部缺测 (无目测记录 )。全年 1~ 1 2月份月报表数据文件“D文件”数据格式完全正确 ,年报表经逐月数据自动统计后 ,不作该月风的统计和风的年统计。打印出的年报表 ,4月份的“4”次和“2 4”次定时风…  相似文献   

9.
近48年中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资料与说明沙尘暴资料集和气温、降水及风速等资料由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提供 ,包括 71 8个站 1 954~ 2 0 0 1年的逐月和年数据。由于建站时间不一及台站任务变更等多种原因 ,各序列的长度不完全一致。经统计 ,连续 48年或连续 42年有资料的站点分别为 3 4 4和 584个。在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时 ,兼顾到站点的空间覆盖度和序列长度的一致性 ,故以 1 960~ 2 0 0 1年作为求取平均值的标准时段。但由于青藏高原气象测站数量较少且建站时间偏晚 ,为了尽可能提高资料密度 ,参照 3 0年这一统计气候平均态的一般标准 ,保留了长度…  相似文献   

10.
在冬半年(10~3月),秭归县(测站31°00′N,110°41′E)主要受西风带环流系统和地面冷空气影响而产生降水。(本文选用上游代表站西安、汉中、安康、成都、重庆、恩施、宜昌7个高空测站(29°~35°N,103°~111°E)高空风向资料,将各站风向按方位确定出有利于本站降水的风向系数,然后把7站风向系数相加,获得700hPa风向指数(Fd)和500hPa风向指数(Fh)值,降水指数(Rf)由下式表达:  相似文献   

11.
闽北汛期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闽北暴雨的中尺度规律,利用1980~2005年南平市10县(市、区)气象站5~6月雨量大于等于50mm达到或超过3个站的43个暴雨过程129个暴雨日的逐时降水自记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日雨团和强雨团的时空分布、强度及持续时间、移动规律、雨团与影响系统的关系以及地形对雨团的产生、分布、移动等的影响等,得出闽北汛期强降水的中尺度若干特征,其结论可为预报人员在业务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近40年强降水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杨宏青  陈正洪  石燕  任国玉 《气象》2005,31(3):66-68
利用长江流域109个气象站1960-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方法计算整个长江流域的面雨量,研究了长江流域面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面雨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从长江流域各站暴雨日数和暴雨量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长江流域年、夏季6~8月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表现为较大范围的增加趋势,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并不多,显著增加的中心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13.
一次地形作用产生的强降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郭金兰  刘凤辉  杜辉  李志楠 《气象》2004,30(7):12-17
2002年6月24日夜间北京西南部地区的局地大暴雨是一次强地形雨,它是在对流层中低层有两层逆温以及边界层内中尺度低空急流与北京特定地形条件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边界层内中尺度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是低层偏东风与干、湿过程的“内边界效应”及强降水潜热释放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次川东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产生的客观分析资料, 分析了2004年9月3~5日出现在川东地区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主要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结构。分析表明:中纬度低压槽的东移与西伸加强的副热带高压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形成了有利于高原切变线和西南低涡生成发展的环流条件;西南低涡东侧的暖式切变线是对流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暖式切变线上;西南低涡是一个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的涡旋系统, 与大暴雨区相对应的整层强上升运动是低涡切变线南北两侧的正反向垂直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江苏不同强度降雨对能见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70个基本站多年逐时雨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以及同时段内最低能见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强度降雨对能见度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强度降雨造成的低能见度事件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除雾以外,江苏低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天气(14. 7%),其中稳定性弱降雨和短时强降雨影响最大。与低能见度雾事件不同,降雨造成的低能见度事件全天各时段均可能出现,发生时可伴随较强的风速(2 m/s),短强低能见度多见风速4 m/s(26. 6%)。江苏冬春两季为雨雾高发季,主要受降雨持续时间影响,对应的低能见度区间为500~1 000 m,有明显日变化。短强低能见度主要受雨强影响,多发生于6—9月,对应的低能见度区间为小于200 m,无明显日变化。两种降雨产生的低能见度事件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且雨雾低能见度发生时偏北风占主导,短强低能见度发生时则偏东风占主导。  相似文献   

16.
江淮地区强降水分型及其环流演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新建的强降水历史个例数据集、1981-2016年我国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2016年T639与ECMWF模式1~10 d的逐日降水量预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提炼出江淮地区强降水的典型模态,并运用场相似法对江淮地区强降水进行客观分型,分析强降水的环流演变;定量诊断型环流相似所得与实测环流和降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强降水可分为Q,Q和Q 3种类型,其中,Q型降水中心位于江淮中部,Q型表现为降水北多南少,Q型表现为降水中间少南北多的分布。强降水对应的前期至当日,各型降水对应在亚洲的中高纬度地区均有显著的环流异常,且环流演变存在明显不同;但各类型降水对应的系统移动速度缓慢,且到强降水发生日江淮地区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低值系统的控制,有利于该地区强降水的发生。按环流相似依不同时效得到的强降水发生日环流与实际环流存在很好的相关。独立试验中,该文方法对25 mm降水的TS评分在各时效均高于模式预报,50 mm降水的TS评分在3 d以上时效的评分也均高于模式预报。  相似文献   

17.
台风倒槽局地性强降雨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通过分析2002年第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在广西南部沿海登陆后引发远离台风暴雨的台风倒槽暴雨,以及与强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风廓线仪和地面风场的脉动,探讨了在台风倒槽与西风槽相结合处以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纬向切变线暴雨落区的精细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兴池  王西磊  周雪松 《气象》2012,38(7):779-78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纬向切变线的暴雨落区进行精细化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低层切变线的位置对暴雨落区很重要,但不是判断暴雨落区的唯一依据。影响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对暴雨落区的精细化预报至关重要。当东北地区有冷空气入侵,山东省为一致东北风时,除了与切变线对应的暴雨区,还有因锋面抬升作用造成的地面东北风中的暴雨区;而当东北地区为暖低压,850 hPa冷中心盘踞山东省时,切变线南侧西南暖湿气流强盛,此时暴雨区位于切变线南侧和地面静止锋之间的鲁南地区;风场辐合中心往往和高湿舌对应,高湿舌前部和风场辐合中心附近是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19.
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的预报,着眼于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从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入手,试验制作了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预报方法。通过整理1970-1993年24年间水库流域内20个水文站雨量资料,分析45个暴雨天气样本与历史天气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的关系,筛选出预报指标和预报因子,使用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方法,根据天气环流形势的分型,分别组建了6、7、8月每个月份的未来24小时暴雨天气预报方程。预报检验表明该预报方法是可信的,同时也表明客观划分环流型、筛选预报因子、恰当确定暴雨标准等是预报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一次大暴雨过程低空急流脉动与强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气象》2006,32(6):102-106
应用香港天文台提供的时空分辨率都非常高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深圳2005年8月19—20日大暴雨过程强降雨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每小时风场揭示每次强降水的发生都对应一次西南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低空急流指数I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降水的密切关系,对强降水的出现及雨强大小有一定的预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