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导入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文章以2013年全国部分高中地理优质视频课为例,总结其新课导入的方法。通过学生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三个维度,对优质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进行比较评估,从而得出不同导入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同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为新课导入创设高效、多样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周虹  黄帅 《地理教学》2015,(6):41-43
地理课堂导入要求教师要在短短的3-5分钟内,将学生的注意带进课堂,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在大脑皮层和神经中枢形成"兴奋中心"。一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始。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而且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自觉地运用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而,教师在进行新课讲授时,应注意导入的设计。一、新课改理念下的导入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作为地理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陈丽娜 《地理教学》2013,(10):46-47
正一、借用成语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一堂好课,导入的作用功不可没。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而巧妙的用学生所熟知的成语进行新课引入,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如在讲授专题7"地貌"之喀斯特地貌时,可以借用成语"滴水穿石"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问题提出设计课堂导入所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根据平时的教学积累,提出相应的课堂导入方法,阐明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环节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故事导入、诗歌导入、教具导入等等,这些方法多具特色。笔者认为,如果教师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信息资料,选择恰当新颖,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的信息资料作为新课导言,可以起到“一石击破水冲天”的波动效果,下面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6.
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那么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倡探究式学习是否就意味着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呢?其实不然,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中的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怎样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新课程能否逐步走向深层化、成熟化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旅游开发是目前城市设计研究的新热点,在城市设计中导入旅游开发,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实现城市多重复兴。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通过在集中安置区的城市设计中导入旅游资源,实现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振兴,保障了社区持续发展。在社区旅游和城市设计研究综述基础上,解读水磨羌城城市设计策略及开发旅游的具体做法,分析在集中安置区规划设计中旅游导入的优势,为灾后城市设计提供新思路,也为具有资源潜力的小镇或较大尺度的居民社区进行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蒋亚琴 《地理教学》2012,(23):57-58
“莫问国事,只问自我;不问素质,只问高分”,这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关注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素养和责任感的形成,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徐伟 《地理教学》2011,(5):49-51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构建课程的核心论题,更加突出人文地理教学内容,新课程高考也逐渐加大了对人文地理的考查比重。下面笔者以近三年山东文综卷地理试题为例,简析新课程高考中人文地理试题的几个突出特点,并浅谈由此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教学导入有多种方式。1.设问导入在学习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太阳"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一些有趣的问题导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后羿为什么射掉了九个太阳,而不是十个全都射掉呢?"由此引发学生们对"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而言有什么意义的思考。又如,在学习同专题之后的只有一个地球的部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人类要生活在地球而不是火星或是其  相似文献   

11.
王德亮  陈强 《地理教学》2010,(8):28-28,37
一、巧引电影片段 设疑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利用电影自身直观、生动的特点导入新课可以巧妙地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新课导入利用学生追求时尚,喜欢逛街休闲的特点,以沈阳市主要的休闲购物街的图片导入新课,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城市内部的各种功能区就像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拼图一样拼凑在一起,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无形中控着我们城市这幅巨大的拼图?"带着这样的问题,同学生一起进行新课的探究。二、新课讲授利用新课导入时给学生提出的城市中具有满足我们日常生活需求的不同区域,以及学生脑海中的沈阳市的城市意象,提出"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为下面逐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0,(3):F0002-F0002
《地理教学》是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刊,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地理教学重要期刊,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办刊历史。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差异大,各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领悟水平有较大差异。为了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基层学校,特别是乡镇、  相似文献   

14.
吴同秋 《地理教学》2010,(11):34-36
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本文就自己的几个教学片断,进行反思,诠释对新课程的理解,对地理教学的感晤。  相似文献   

15.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涉及地理区域的教学,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新课程高中地理侧重于系统地理的学习,地理的科学属性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新课程以问题发现为中心的,以案例为基本呈现方式的教与学,需要地理区域的具体化支撑;二是新课程的高考,出于对能力目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两方面考察的要求,以及创设实证性试题情景的命题,需要学生在地理备考中对地理的区域背景有所熟悉和了解。因此如下表所示,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特别是高中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的地理教学,需要整合地理区域的有关内容,统筹安排,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邵洁 《地理教学》2010,(21):58-59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带给学生最鲜明的印象及心灵的共鸣,将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效率。导入不仅指一节课的开始,在一个新的学习内容的开始也应有相应的导入。其实这也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战术。因为学生在刚上课时或换到一个新内容时,大脑处于放松状态。那么,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使学生的大脑马上处于一个“兴奋”状态,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往往起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新课程社会基点弱化的现状,不仅背离了地理课程的传统,也背离了新课程的既定目标。对此,教师应以"教师即课程"理念为引领,在必修课程教学中,适度开发基于社会中心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要突破传统束缚,加强学情研究,渗透科学理性,凸显人文情怀,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加强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有效强化社会基点,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10,(2):F0002-F0002
《地理教学》是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刊,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地理教学重要期刊,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办刊历史。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差异大,各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领悟水平有较大差异。为了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基层学校,特别是乡镇、县城和地市一级学校的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中地理新课程试用的实验教材共四套,分别是鲁教版、人教版、中图版和湘教版。各种版本的教材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又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其中鲁教版的每个教学节都由情境问题、正文、知识窗、活动等4个部分组成。如何处理知识窗,是每个接触新课程的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课题。知识窗是为了丰富和补充知识而设计的,也是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设计的,在教学中应该依据其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王公月 《地理教学》2013,(9):45-47,39
正地理新课程全国卷是目前使用省份较多的试卷,品味新课程地理全国卷,其主题式的命题视角、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区域素养的命题思想、注重基础的命题落点,以及注重思维品质考查的整体规划,既彰显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引领着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方向。针对新课程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征,笔者认为2013年新课程全国卷的地理复习教学应该树立"主题意识""能力意识""区域意识""基础意识"及"学生意识"等五个意识。一、树立"主题意识"新课程试卷具有特别突出的"从不同视角对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