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国土资源部门U、Th、K核素(10×10km2网格数据)换算的比活度数据计算了全国30个省市陆地γ辐射剂量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卫生、环境保护部门陆地γ辐射剂量率现场实测和计算的数据以及国土资源部门计算的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的规律,探讨了利用地球化学数据估算陆地γ辐射剂量率的可能性,提出了充分利用地球化学数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PΓH-1型定向辐射仪用于在有高底数照射下测量某一方向的γ辐射强度,或用于测定辐射源的位置。该仪器适用于坑道或矿场中作γ辐射取样。仪器可测量局部矿块的γ辐射,是一种直讀式取样辐射仪。当用已知品位的矿体模型校正求出换算系数后,可由仪器讀数直接换算出被作辐射取样的矿块铀的视品位。(即假定矿块具有大于饱和层的厚度和铀、镭、氢平衡的情况下的品位)  相似文献   

3.
在铀矿床的勘探工作中,广泛地采用γ测井和γ取样来确定矿层的厚度和品位。特别是在深钻孔中,γ测井成为唯一的方法。然而,γ测井和γ取样所测得的直接结果仅代表镭含量的分布,并非是铀含量的分布。为了确定铀含量,必须知道矿体的等效平衡系数值(?)。矿体的平衡系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氧化带,原生带,不同深度层位和不同构造部位的铀矿体常常具有明显不同的平衡系数值。因此,在计算等效平衡系数值之前,必须了解整个矿床(矿  相似文献   

4.
《岩土力学》2016,(Z1):209-214
假定土体为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理想刚塑性体,利用滑移线理论求解粗糙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并结合边界条件对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进而得到非叠加假定下地基承载力系数N_γ。计算公式表明,N_γ不仅与土的内摩擦角φ有关,还与无量纲系数F有关,当φ和F为定值时,N_γ即为定值。将N_γ的数值与现有学者的解答进行了对比发现,学者采用的不同假定是导致结果与精确解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计算了不同φ和F取值对应的N_γ,并与朱大勇等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N_γ的两个拟合公式,分析了拟合公式与数值解之间的误差。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拟合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接近,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制定了一种定量解释的方法,用以确定钻井中岩层内具有γ放射性的元素的含量。该方法以下列关系式为依据:式中:放射性元素的平均重量含量;T——放射层的厚度;k——比例常数;I——钻井轴线上离某固定点的z距离上的γ场强度。此关系式已为理论和实验所证实。在实际工作中,把γ测井曲线所包的面积乘以比例常数,即得钻井内矿化带的品位-厚度积。用矿化带的厚度去除品位-厚度积,就求出了该排的平均品位。对于钻井中的非标准状态要进行修正,使所得的资料与标准状态一致。因为测井方法的取样范围要明显地大于岩心样品的体积,故它的结果比岩心化学分析的数据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在γ测井理论和资料解释工作中,有效质量吸收系数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参数。过去不少研究者对该系数的测定产生了极大兴趣。1957年等利用饱和模型中心点的γ辐射强度来确定矿石的有效质量吸收系数,其结果为0.028±0.003厘米~2/克。六十年代初,和又利用薄矿层γ测井曲线在矿层内的面积与曲线下全面积的比值来确定矿石的有效质量吸收系数,实测结果为0.033厘米~2/克。国内有关  相似文献   

7.
铀系中各元素的γ辐射强度的比值问题,对普查勘探放射性测量工作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在铀矿石中放射性平衡破坏的情况下)。许多研究者在理论分析方面[1、5]和实验方面[2、7]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理论计算的基础还没有足够的经过检验的数据(例如铀族不同同位素的衰变图、各个谱线的γ辐射强度值、不同能级的内转变系数等),因而尚不能保证足够的准确度,必须对此种理论计算进行实验的检查。铀系放射性元素表[6]和铀族γ辐射能谱成分的数据(见表1,表2)[5]  相似文献   

8.
在苏联,二次γ取样法(利用铅屏的差异效应)已逐渐为一次γ取样法(定向记录γ射线的补偿法)所取代。为此,目前在苏联已成批生产出装有盖革计数管的PFH-1型定向辐射仪。同时,PH-58型闪烁定向辐射仪样机的生产也已获得成功,并部分地投入试验性生产。有关利用PH-1型辐射仪进行γ取样的工作原理、仪器线路及其标定方法①以及PH-1和  相似文献   

9.
γ测井资料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在8411矿床的试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测井资料的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具有方法简单,精度高,速度快,分辨能力强,用微机进行计算等优点。作者通过用反褶积法对8411矿床γ测井资料的解释,对视特征参数的选择条件,γ强度底数的确定和划分矿层边界的原则,提出了初步看法。将该法的试验结果与传统的平均含量法和矿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还分析了视特征参数的取值大小对矿层线储量及矿化分层的影响,并讨论了引起线储量相对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圆盘状及带状辐射体上方γ场的理论计算,得出了γ场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同时讨论了不同条件下γ场的分布特点,并从特点的分析中对航测仪器的灵敏度及航高与超高等几个问题提出几点看法,这对放射性异常的解释及地质填图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γ场理论计算方法计算某矿山γ场辐射剂量,探索了γ场理论计算方法在计算矿山辐射剂量方面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γ场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的某矿山γ场辐射剂量率误差较小,该方法可用于矿山核辐射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在一般水质综合评价过程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带有专家打分法的主观偏向性,利用Shannon熵理论客观地确定出水质评价指标的熵权系数,并结合程乾生提出的属性识别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地下水源地水质属性识别模型。首先,建立属性空间矩阵并确定权重,然后计算属性测度,最后利用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对模型做出评价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该模型和作者应用SPA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以测定铀矿石镭-氡平衡系数为目的,提出了对铀矿石样本进行γ能谱测量,根据铀系的衰变平衡规律,利用γ能谱中的特征峰计数计算镭、氡含量。推导了镭-氡平衡系数的计算公式,重点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探讨。该方法简单、快速,进一步完善后可应用于钻孔岩心样本的现场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定向γ取样方法,主要探讨了方法的基本原理,特别论述了定向取样中最为重要的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敞开模型和封闭模型中的模拟钻孔,多采用铁套管做支架。因此铁套管的吸收系数是确定γ测井中换算系数的一个重要修正系数。当钻孔中见矿部位破碎,垮孔时也往往下有一层或几层套管,这样的见矿孔在定量解释时,铀含量也需进行铁套管吸收修正。因此铁套管吸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钻孔放射性γ场理论为基础,以寻求分层解释单元层含量的准确性为目标,研究了钻孔斜切穿矿层面条件下,迭代法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讨论了在袖珍计算机上进行斜相遇角迭代法解释的实用技术,提出了对解释段内某些影响解释精度的测井因素的处理方法。通过以上研究工作,使迭代法既能在相遇角不为90°的条件下保证单元层含量的准确性,又能较方便地应用于野外生产。  相似文献   

17.
尹旺明  佘冠军  汤彬 《铀矿地质》2011,27(2):108-114
从γ测井分层解释方法形态系数的物理意义出发,探讨了利用模型测定实用形态系数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实用形态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同时采用HPGeγ谱仪对饱和测井模型进行了试验测量,结果理想,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测井是铀矿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因其基于特有的放射性原理和快捷准确且成本较低的特点,用于直接确定钻孔内铀矿(化)层的空间位置、品位及厚度,经放射性平衡系数等修正的γ测井解释结果一直用于铀资源量的估算。我国核工业地质系统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借鉴苏联技术的基础上,从60年代开始逐渐完善和创新发展了γ测井技术,形成了独立自主的γ测井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为铀矿勘查和铀矿资源储量估算提供了保障。文章从γ测井的仪器设备、方法技术、测井模型、解释修正和技术标准五方面,全面回顾了我国γ测井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发展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我国γ测井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两种α(或ǎ)地质特征参数值现场测定方法的原理,并对比了它们的可靠性。理论分析和一些实验结果表明,γ强度微分分布曲线半对数直线段法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α(或ǎ)参数值,而γ强度分布曲线半对数直线段法受围岩本底值和测量误差的影响较大。文章还讨论了矿层相遇角对地质特征参数值的影响,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值是十分符合的。这间接地表明了反褶积分层解释结果几乎不受钻孔条件和地层环境诸参数的影响,这也是反褶积分层解释法的突出优点。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出现“铀含量负值”的原因,并指出选取偏小或偏大的α(或(?))多数值都会导致矿层铀含量分布的失真,特别是在矿层边界附近。据此,现在已提出一种更为有效的而可以普遍采用的,利用微机自动确定α(或ǎ)参数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油田勘探的钻孔进行放射性γ测井,是多快好省发掘铀矿资源,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试图通过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部分石油钻孔放射性γ测井的实践,对油田顺便γ测井的修正和γ测井的γ强度与计数率(脉冲/分)之间的对比系数的研究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