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积物的粒度受到物源区性质、沉积动力条件和搬运方式等因素的控制。自第四纪以来,我国东部陆架区由于海陆变迁、气候突变等古环境演化而沉积了巨厚的沉积物,这些成因特点都在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中得到反映。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经典方法是对粒度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得到粒度参数和粒度图解,进而分析包括水动力、物源等在内的沉积环境特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的发展,沉积物粒度的应用也更加多元,如通过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趋势研究现代沉积输运特征;通过敏感粒度研究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通过分离钻孔沉积物粒度数据重建古水深变化等。  相似文献   

2.
南海现代沉积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广庆 《台湾海峡》1991,10(4):327-333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调查资料,从地质学和海洋沉积学角度,论述南海现代沉积地质学7方面的规律问题,获得初步认识是:(1) 沉积物有8种沉积成因类型,5种沉积环境和相,及具有3次海退、海进旋回的沉积演化模式;(2) 沉积成因类型以陆源碎屑和生物源为主;(3) 生物沉积是判别沉积环境和相的重要标志。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反映主要水动力作用的可靠标志;(4) 海洋有用砂矿物和锰结核的沉积,受沉积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进行我国陆相油田沉积相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许多陆相油田的含油地层,大多为古代断陷湖相沉积。为结合我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油田的勘探和开发,自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湖泊研究室开展了对云南现代断陷湖泊沉积相的研究。沉积相具有双重性:既反映了沉积物的沉积特征;也反映了沉积物沉积时的沉积环境。沉积物的特征包括沉积物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生物对环境变化反映最为灵  相似文献   

4.
陆架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我国陆架海底沉积调查已有几十年历史,编制了大量底质类型图件,但却未能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编制海底第四纪地质图.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底质调查资料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其中主要涉及海洋地质学上的“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如何处理,陆架表层沉积物成因类型如何划分,沉积物地层时代如何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福州盆地晚更新世海侵及全新世海面波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福州盆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地层、沉积相、海面变化、盆地演变等有许多国内学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除了地层的划分和中全新世的沉积环境有较可靠的证据外,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时期的沉积环境由于分析方法或某种条件的限制,尚缺  相似文献   

6.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学识别标志是指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的特征性标志,它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基本的和重要的识别标志。这些标志包括沉积学背景、沉积物类型、沉积速率、有机质含量、沉积相类型、自生矿物、沉积热环境和特殊沉积地质体等。  相似文献   

7.
南海东北部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本区沉积环境特征,划分为4个沉积相,阐明了各相带的特征标志及其相互关系。并从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的特征、分布和沉积相以及韩江三角洲沉积过程,结合珠江三角洲发育阶段的对比,初步认为南海东北部的沉积物是多次海退和海进作用形成的,其沉积演化模式似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的6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海洋地质、水文地质的沉积环境,常需判别沉积地层属海相、陆相或海陆过渡相。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指相标志的研究。本文试从地球化学角度,运用沉积磷酸盐法(S.P.M.)对珠江口现代沉积的海、陆相环境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西岸第四纪海陆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渤海湾西岸沉积了厚达500余米的第四纪沉积物,产丰富微体古生物化石.本文据该区60个钻孔(包括3个渤海底质沉积物钻孔)的微体古生物(介形虫、有孔虫),化石群资料分析,探讨该区第四纪时期的海陆变迁.一、化石群分析该区的微体古生物化石群可分为三种类型: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  相似文献   

10.
海岸线是海陆相交接的界线,是构成海岸地貌的一个重要部分。海陆变迁同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因而海岸线的变化以及以古海岸线为中心的海陆变迁问题,已经成为海洋地貌学的重大课题之一。 古海岸线的变迁遗迹遍布整个海岸带,近几年来己被人们不断认识和发现,确立了许多识别古海岸线遗迹的标志,诸如沉积相、地貌地形和古生态学标志以及人类活动文物标志等。 本文试图讨论将牡蛎礁作为识别古海岸线遗迹的古生态学标志或地貌地形标志的可能性。并应用牡蛎礁标志确立渤海莱州湾南部新河古海岸线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北黄海西部的全新世泥质沉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桂芝  高抒  李凤业 《海洋学报》2003,25(4):125-134
细颗粒沉积物在海洋动力条件下被侵蚀、搬运、堆积过程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关注的内容之一,陆架区细颗粒沉积物的输运、堆积、再悬浮过程与物质循环有着紧密的关系[1]。泥质沉积中记录了环境变迁的信息,通过对现代环境下的细颗粒沉积的研究,可以了解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及堆积过程,有助于恢复古代的沉积历史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沉积物的粒度成分是反映沉积作用、沉积环境、特别是沉积动力条件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因而,研究现代沉积物粒度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粒度分布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等,一直吸引着有关学者的注意。 近二十年来,有些学者曾据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特征,区分了现代风砂、河沙和海滩砂  相似文献   

13.
冲绳海槽沉积物分类和层序划分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冲绳海槽是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地之一,也是琉球群岛与东海陆架间的天然分界.其主体部位的水深大于1000米,物质来源广泛,沉积环境比较复杂,是研究半深海沉积模式的重要海区之一;同时,也是研究沟、弧、盆系有意义的海区.国内对半深海沉积物分类尚无一定方案可循,对海槽松散沉积物层序也从未做过划分,尽管目前资料尚感不足,然做一些初步分析和探讨,对全面了解东海第四纪晚期的地质特征,或许会有所裨益.笔者根据1980年8—9月间海洋地质调查局与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调查的资料,对海槽沉积物和沉积区进行尝试性划分,并对其层序划分提出初步建议,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黄海沉积物中碳酸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钙在海洋沉积中的分布非常广泛。进行海洋沉积物中碳酸钙的研究,对探讨沉积环境、物质来源、元素的迁移变化规律、沉积过程和成岩作用、以及古海洋、古气候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对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研究,还可以指示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沉积金属矿藏的储存地。为油气田的开发和其他金属矿的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有些单位先后在不同的海区开展了碳酸钙的调查研究工作。本文是在黄海底质调查的基础上,对292个测站的样品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的。  相似文献   

15.
陆架浅表大部分被巨厚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 ,这里是海洋沉积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共同研究领域。随着21世纪到来 ,以及新一轮以资源、环境和权益为目的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展开 ,对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第四纪地质图是区域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高度综合概括 ,应该作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成果图件之一。海洋地质所近年试编了1∶500000八滩镇幅第四纪地质图 ,范围120°~123°E,34°~36°N。图面内容包括沉积物成因类型及时代、底质类型、应用第四纪、附钻孔地层表等4部分。编图取得如下学术进展 :(1)对…  相似文献   

16.
闽南沿海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一、前言通过沉积物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查明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波动、海陆变迁和沉积发育的历史,进行各种地质事件的编年和地层的划分对比,是第四纪研究尤其是全新世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沿海地区,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已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已经建立了辽宁南部的全新世地质年代表,並对渤海湾西岸的海相地层和贝壳堤以及黄海和东海的大陆架沉积等做了年代学方面的研究。闽南沿海地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在全新世环境演化过程中留下了比较发育的全新世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泥炭、木头、贝壳、淤泥等适于进行C~(14)年代测定的材料,并富含孢子花粉,为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厦门港及九龙江口沉积物中镁铝含量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洋沉积物中,各种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是千差万别的,但并非杂乱无章。元素本身的化学特性和一定的沉积环境,往往决定了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因此,有的元素含量会随着沉积环境的变化而呈现某种规律性变化;有些元素则彼此间含量变化始终保持着某种相关关系。在地球化学工作中,人们经常通过研究两种(或数种)不同元素的含量比与沉积物形成环境间的关系,来认识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反之,也可利用这种比值来判别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如现代海洋碳酸盐中Ca/Mg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的温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区已施工22个钻孔及47处陡坎剖面调查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本区全新世地层的沉积物特征、沉积环境及其空间展布形态;认为本区全新统为一套由陆相-海相-陆相交互沉积的松散沉积物,成因类型主要为冲积、湖沼沉积以及海积,沉积相主要为分支河道、边滩、泛滥平原、潮汐河道、潮间带、潮上带、滨海湖沼等。受构造-气候事件影响,沉积物在横向上陆-海-陆交叉松散沉积叠加形似3个交错穿插的"楔形体";垂向上,沉积物粒度具正韵律层序,局部海侵层可见反韵律层序。总体上反映该区全新世以来陆—海交互作用及海进—海退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四纪海侵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海洋地质的各种研究课题中,以第四纪海侵或海岸线变迁的研究历史最长,成果最丰富.一方面是由于海岸带附近远比海底容易观测和采样,另一方面亦反映了海岸线变迁对于沿海地区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重大意义.我国东部海岸变迁的研究,从1922年开始以来已经有六十余年的历史,至1983年底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至少已有135篇之多.从这些论文发表的年份分布(图1),可以看出有关研究工作迅速增长的趋势;二十、三十年代时每10年1篇,四十年代为3篇.五十年代为8篇,六十年代为13篇,七十年代为35篇,而八十年代仅头4年已达77篇.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我国第四纪海侵研究的方法与范围亦有重大进展.六十年代以前,海侵调查基本上局限于海岸带附  相似文献   

20.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地质科学.它在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前导和基础作用.海洋土质学,它是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成因土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不同海域,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成分、沉积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中分析探讨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它的形成环境、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特征、微结构特征的相关关系.这个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研究海洋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上也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