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夏季突发性山洪频繁发生,山洪灾害损失巨大。对小流域的雨情、水情进行实时监测,结合精细化的降水预报数据,并与水文模型进行耦合开发贵州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可有效地减少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贵州省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以AreGIS为平台,依托GIS、数据库技术,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和气象数据实现小流域降水、流量和水位变化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可根据降水预报数据输入水文模型中模拟小流域未来相应时间段的水位和流量变化情况,当达到一定阈值之后系统会自动报警,为决策部门及时提供监测预警信息,最大限度的减少小流域陡涨洪水造成的各种损失,有效地提高贵州省小流域山洪或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用TpoMap专业桌面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开发平台,建立以电子地图为背景,具有进行实时雨情、水情和灾情信息可视化显示,嵌套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分析和暴雨预测预报为一体的铜仁地区防汛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开发,取得良好效果。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用TopMap在开发防汛决策气象服务系统中的一些初浅体会和方法,为类似系统的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雨情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长江流域雨情监测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实现。系统利用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及现代信息存储技术,实现了长江流域12个省(市)气象部门的703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2000余个区域级自动站等资料的实时收集、监控、质量控制、存储及共享,满足了流域雨情资料实时监测、分析业务的高时效性、高质量性的应用需求;利用长江流域气象历史和实时资料,实现了长江流域及其子流域日、月、季、年等固定时间尺度及任意时段的雨情监测,并利用物理统计方法,提炼出长江流域不同年代不同季节的降水空间分布;采用基于Flex的WebGIS框架设计,实现了人机交互实时分析,满足了在多用户并发条件下高密度自动站数据的快速响应。该系统的建成为三峡梯调中心提供了一个集气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基于WebGIS展示分析产品等功能为一体的业务应用系统,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综合调度和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气象服务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基于"江西预警发布"微信服务号的预警信息精准智能推送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总体框架,搭建了由运行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和业务应用层组成的业务平台,实现了基于位置的网格化临近预报信息的实时发布和预警信息的靶向发布,预警服务模式从"单向推送"向"双向互动"转变。研究应用了多项关键技术支持平台的智能化,包括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实时预警、临近雨情、预警定制、定向群发和后台管理等平台核心功能技术。平台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为用户实时实地提供量身定制的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5.
根据巴彦淖尔市气象预报业务需求,利用全市9个自动观测站和36个区域自动观测站共计45个站点做为降水预报站点,对全市实行定量、定点短时(临近)预报的同时进行短时(临近)降水预报误差的评定。这在内蒙古地区尚属首创,填补了现代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的空白。本系统重点介绍系统建设目标、内容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市气象局在各气象服务现场安装了先进的短时临近交互预报系统VIPS(Very-short-range Interactive Prediction System)。该系统的应用为增强现场气象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预演气象服务为例,介绍在开闭幕式现场通过VIPS系统实时调用各种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和短时临近预报产品,快速分析,并及时准确地把气象预报服务信息提供给开闭幕式指挥部,避免和减轻了降雨天气造成的影响,为今后开展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以及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MYNOS) 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中游强风暴天气特点和现代预报业务需求,在借鉴世界临近预报系统, 特别是美国的Auto-Nowcaster和WDSS-II以及英国的GANDOLF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网为重要技术手段,结合数值预报等信息资源,于2007年研究建成长江中游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MYNOS)。MYNOS主要技术方法包括:雷达与雨量计实时同步积分结合的降水估算方法 (RASIM),雷达反演参量与中尺度模式输出物理量相结合的强风暴性质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基于暴雨回波生命史特性约束下的多尺度合成降水量临近预报,基于数值预报模式和模糊逻辑学的强对流天气分类落区潜势预报,集GIS功能并整合各种定量监测与预警产品于一体的短时预报工作站。MYNOS已成为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支撑平台,其中实时生成的流域定量降水估算与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分类潜势诊断与识别预警产品等成为日常预报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3D GIS的厦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预警分析系统的系统框架,阐述了雷达数据的坐标转换和地图投影、自动预警模型、应急通信和三维地理信息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给出3D GIS的应用实例.该系统是完全基于GIS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自动预警模型实现了临近预报的自动预警,应急响应处理方便快捷,提高了临近预报服务的效率.系统...  相似文献   

9.
基于Silverlight的气象信息查询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彬  李晓鹏 《气象科技》2016,44(3):369-373
为减轻基层气象台站服务人员在气象数据统计分析方面的工作量,提高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核心能力,研究开发了基于B/S结构,通过具有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富网络应用)特性的Silverlight框架,采用WebGIS技术的昆明市气象信息查询系统。系统实现了对预报服务所需实时地面观测数据、精细化预报产品和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等进行统计查询以及地理信息可视化显示。应用实践表明,系统在天气实况监测、临近预报与灾害性天气预警业务中为气象服务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气象信息网络平台,为预报服务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浙江省雷达基数据3-D数字组网和时空同化处理,利用回波自动识别、跟踪、定量估测降水等方法,实现对台风螺旋带回波的识别与追踪预报。为适应台风暴雨的强对流回波团的识别,充分考虑了螺旋带中尺度对流群系统性移向趋势。对交叉相关法进行改进、用矩心跟踪法进行强对流回波团的跟踪,再结合浙江省自动雨量站实时数据,应用最佳概率窗求得最配合的Z—I关系,进行动态降水量估测,经过变分订正后,最终用外推方法作出0-1小时的降水临近预报。同时,利用台风旋转环流的特点,用GBVTD方法对台风中心、旋转环流结构作快速诊断分析,以满足临近预报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华东各省交通气象信息数据,对共享产品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定义和约束,并基于GeoServer和Tomcat平台,运用Java Servlet构建了交通气象专用的地图服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组合由系统提供的地图资源,从而满足用户需求的地图服务聚合应用。通过对交通气象产品拼图算法、核心GIS处理、XML解析等功能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最终完成了基于GIS的交通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该系统满足了交通气象的业务需求,为交通气象监测、分析、预报服务产品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平台集值班信息、浏览信息、预报制作、专项制作、服务产品、资料查询、系统设置、系统帮助等8个板块。实现了对预报值班登记分析和管理;对上一级预报服务业务指导产品的浏览和分析;提供较多实用的预报工具,对提高预报服务水平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提供实用的专项预报制作方法便于旗县级开展专业专项服务;提供了预报、服务产品等多种产品的制作;规范了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项服务的产品模式,制作产品时图文并茂;实现了历史资料的实时查询和制作图、表。通过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为业务人员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预报、服务业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短时强降水报警系统采用VB语言和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依托于中尺度观测系统的观测资料,对实时雨情进行查询统计,超出降水阈值的站点进行记录并发出声音报警,以提醒预报员密切关注强降水区域及趋势,更好地提供短临预报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矿区及农牧民朋友的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从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流程、地面要素加密信息收集显示、多普勒雷达预警信息和预报指标、重大灾害性短时临近预报的气象要素信息/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物理量、不稳定指数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合拼显示、卫星云图降水/冰雹估计、3h降水/温度预报方法、短时临近预报编辑系统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市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的建设过程,由此揭示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开展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金琪  曹威  王宏记  张冰松 《气象科技》2017,45(5):836-842
为满足长江上游流域梯级水利枢纽的运行生产对精细化气象服务的需求,设计研发了长江上游流域数值预报产品误差分析与订正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长江上游流域内T639、欧洲、日本等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及实况的实时收集处理和误差统计对比分析,提供了降水和数值预报天气形势场的自动客观订正产品,同时通过图形化界面的预报产品主观订正平台,实现了长江上游降水预报产品的制作输出以及各类误差分析数据的统计查询、对比显示,为综合有效的利用多种预报产品开展流域高质量、精细化的预报业务提供了支撑。该系统已在三峡梯调通信中心投入业务运行,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订正效果,在流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方丘陵多雨地区山洪灾害防御需求,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WebGIS技术和水文预报模型的江西省山洪灾害预报系统。系统提供山洪灾害实时预报、临近预报和短期预报山洪灾害风险产品,发布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实现了地图浏览、GIS基本操作、图层管理、数据查询等功能。预报时效检验表明系统预报结果较山洪灾害实际发生时间提前3 h以上,并在2009年7月2—3日赣州地区一次山洪过程进行模拟,能够准确预报出山洪风险等级,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解析分析后的多普勒雷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精细化资料为基础,采用多元加权决策法构建起了四川短时临近降水预报系统,实现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中降水的定点、定时、定量预报,为综合各种精细化资料来制作短时临近降水预报寻求到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SWAN2.0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evere Weather Automatic Nowcasting,SWAN)是面向短时临近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制作等功能为一体的业务平台。SWAN2.0基于MICAPS4(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System Version 4.0,人机交互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二次开发框架,采用C/S架构,服务器部署在省级,负责收集数据,运算SWAN产品;客户端部署在气象台站,实现具体的预报业务,并形成算法二次开发接口。SWAN2.0新增了三维变分风场反演、基于分雨团技术的雷达降水估测、冰雹识别等方法,实现了算法管理、产品生成、分析处理、资料检索显示、实时监控报警、预警产品制作等功能。SWAN2.0业务系统已在全国试用,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国荣  平凡  翟亮 《大气科学》2019,43(4):895-914
局地触发及组织化发展中尺度系统的生消演变是影响对流性降水临近预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结合雷达外推预报、专家系统以及快速循环更新的高分辨数值模式系统,发展和构造了一种适合北京地区的基于数值模式预报诊断自适应的对流性降水临近集合预报新方法(APEN)。APEN基于降水外推预报结果,采用模糊逻辑算法,利用北京市气象局快速循环更新同化系统(RMAPS-IN)提供的对流诊断因子,计算对流系统发展演变(新生、增加和减弱)概率;在此基础上,扰动诊断因子阈值和权重,形成对流发展的集合概率预报;最后综合专家经验,根据对流集合概率,在降水外推预报基础上进行对流性降水调整。应用APEN,针对北京两次强弱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的临近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RMAPS-IN多种诊断因子的对流发展集合概率在强弱两种天气背景下,都能较好的反映对流系统在临近时段的发展趋势;基于专家经验模型的三种对流发展状态(对流新生、增加和减弱)下的降水调整,能合理的表征对流系统发展演变对降水的影响。APEN降水预报和RMAPS-IN的业务预报的对比显示:无论是系统性对流过程还是局地激发对流过程,APEN预报的降水落区和强度都更接近于实况,尤其是考虑对流发展演变影响的降水强度预报明显优于RMAPS-IN,APEN在北京地区对流性降水的临近预报中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解析分析后的多普勒雷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精细化资料为基础,采用多元加权决策法构建起了四川短时临近降水预报系统,实现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中降水的定点、定时、定量预报,为综合各种精细化资料来制作短时临近降水预报寻求到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