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4-2010年商丘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商丘站1953年12月-2010年11月的年、季降水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年、季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降水量、冬夏季降水量在增加,春秋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年降水量在2003年,冬季降水量在1997年、春季降水量在1992年、夏季降水量在2003年、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气象要素曲线波谱相似原理分析通道县1957~1995年40年气候变化趋势,再用时间序列外推方法诊断预报1996~2000年平均气温,年总雨量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 绘制40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年均气温经历“三暖两冷”交替变化过程,1958~1966年、1977~1979年、1990~1992年为三个暖期,两个冷期是1967~1976年、1980~1984年。 由40年年总雨量绘制的曲线功率波谱图可知,1957~1967年、1974~1975年、1984~1987年为少雨阶段(1959、1961、1965年例外);1968~1973年、1976~1983年、1988~1994年(1989年例外)均为多雨阶段,有11年左右的大波动和3~4年的小波动。  相似文献   

3.
利用采集自阿尔泰山南坡森林上限3个采样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树芯样本,研制其树轮宽度年表。与区域内6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宽度年表与6月平均气温相关较好,最高相关系数达0.675(p<0.0001)。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温度的重建方程,调整自由度后的方差解释量为45.6%(1962~2012年)。过去359年来,阿勒泰地区平均气温变化存在7个偏暖(1667~1681年、1714~1728年、1747~1779年、1787~1800年、1862~1887年、1935~1968年、2000~2012年)和6个偏冷阶段(1682~1713年、1729~1746年、1780~1786年、1801~1861年、1888~1934年、1969~1999年)。并存在5个温暖年、54个偏暖年、252个正常年、37个偏冷年、以及11个寒冷年。6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830年(22.35℃),最低温度出现在1985年(17.87℃)。功率谱分析显示该重建序列存在30.0年、7.4年的显著准周期(p<0.05)和6.4年的较显著准周期(p<0.10)。  相似文献   

4.
近31年新疆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出近31年1、4、7、10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及冬半年、夏半年、年降水倾向率分布图,年平均气温、年降水十年平均值变化分布图。找到了近31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的一些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李福胜  张仲  李斌 《广东气象》2012,34(6):35-37
根据湛江市1951~2011年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n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湛江市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湛江暴雨日数具有双峰型特点,6月为次峰,8月或9月为主峰。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6 d、669.7 mm、87.0 mm/d和39.0%,变化速率分别为0.035 d/年、4.6 mm/年、0.24 mm/年d.-1和0.002%/年,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变化趋势显著,而暴雨日数、暴雨贡献率变化趋势不显著。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为少雨期,60年代中到90年代末为多雨期,90年代末至今为少雨阶段。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分别在1957、1961和1961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加,但暴雨强度未发生突变。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分别存在9、11、7和4年的主要准周期。  相似文献   

6.
李福胜  张仲 《广东气象》2013,35(3):40-44
根据海口市1951—201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海口市近60年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海口春冬两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夏秋两季和年降水有增多趋势,年降水增多趋势和夏季基本一致,无论增多还是减少,趋势均不显著。春季降水有2~3年、13年的主周期,夏季降水存在3~4年、8年的主周期,秋季降水存在3~4年、7年的变化主周期,冬季降水存在2~3年、6年的主周期,年降水有2年、8年的主周期。除秋季外,其他季节及年降水未发生突变,秋季降水突变时间在1956年附近。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偏高,年降水总量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大部偏少,年日照时数全省大部接近常年。冬季气温异常偏低,是1961年以来的第5位异常偏低年。1月降水量全省异常偏多.陕北、关中偏多2~4倍,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89年的第二个多雪年。春、夏季降水偏少.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出现干旱。汛期多局部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2008年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61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35.4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5.45亿元。2008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仁化国家气象站和DB44/T 864-2011中的气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仁化长坝沙田柚生长的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条件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低温条件为特优,年平均气温、年降水日数为优,≧10℃年积温、年降水量为良,年日照时数为一般。(2)年平均气温、≧10℃年积温、极端低温和年降水量呈上升态势,速率分别为0.01、5.28、0.03℃/年、1.27 mm/年,其中年平均气温、≧10℃年积温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极端低温通过0.05的检验;年降水日数和年日照时数呈下降态势,速率分别为-0.4 d/年、-0.99 h/年,其中年降水日数通过0.01显著性检验。(3)年平均气温和≧10℃年积温偏低风险呈下降态势,而年降水日数偏少的风险仍在增加。  相似文献   

9.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极端旱涝事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据历史文献中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的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的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沙湾地区15年(1974—1988年)病情指数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未来8年病情指数趋势进行研究,并用1986、1987、1988年三年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理想的结果。预测ξ=3%,将发生在1988、1990、1991、1992、1996年,ξ=4%、将发生在1989、1991、1992、1994、1995年;ξ=5%,将发生在1989、1990,1991年。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汉中盆地是我省水稻主产区,水稻面积占全地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地区粮食作物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因而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水稻冷害在当地称为“秋封”,主要危害晚禾田。一般为四年一遇,解放以来,发生冷害的年份有1952年、1956年、1960年、1968年、1972年和1976年。其中1972年和1976年较严承。1972年受灾面积达30万亩,占全地区晚禾田面积的30%;1976年稻作期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流域径流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金沙江流域8个控制站的径流资料,分析了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性、年际变化特征、径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水量充沛,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小,但存在连丰、连枯期;在过去的50年内,年径流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1966年和1997年径流发生突变,存在3~5年、9年、17年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黄河上游地区13个气象台站1961—2014年气温、降水量及唐乃亥水文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年气温、降水量、蒸散量等气候要素及流量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1—2014年黄河上游地区年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升温速率明显大于1961—1986年、1987—2000年;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多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河曲下游增多趋势明显,年降水量近10年增加速率大于1961—1986年、1987—2000年;蒸散量变化不明显;近10年年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大于1961—1986年、1987—2000年,丰水年增加,枯水年减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加格达奇2004—2013年年最高、最低气温和地温与年日照、降水、蒸发关系的分析,得出2004—2013年年最高气温出现日期和年最高地温出现日期均在5—8月份,年最低气温出现日期和年最低地温出现日期均在1月、11月、12月。年降水总量越多,年日照总量和年蒸发总量就会越少,年最高平均气温和年最高平均地温就会越低,年最低平均气温和年最低平均地温也会越低,年降水总量越少,年日照总量和年蒸发总量就会越多,年最高平均气温和年最高平均地温就会越高,年最低平均气温和年最低平均地温也会越高。  相似文献   

15.
1961—2014年广东小时强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红雨  李春梅  刘蔚琴 《气象》2017,43(3):305-314
利用1961—2014年广东32个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 Kendall检验、功率谱分析、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广东小时强降水在年以及前、后汛期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广东年、前、后汛期多年平均小时强降水的次数、强度、降水量和贡献率的空间分布均呈沿海向内陆递减。近54年来,广东平均小时强降水的次数、强度、降水量和贡献率在年以及前、后汛期的时间尺度上均为显著上升的趋势,与同期广东年暴雨次数和年降水变化不明显有明显差异。广东大部分测站小时强降水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珠三角增加最为显著。近54年来广东年和前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存在3.7年和22年、后汛期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震荡。广东年和后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在1993—1994年发生增加的突变,前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没有突变发生。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北省孝感气象观测站1960—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孝感市近50年来平均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孝感市年平均气温总体以0.017℃/年的速率上升,其中冬、春季上升幅度最为显著,夏季呈微下降趋势。年代际尺度上40年以上的周期振荡起主导作用,年际尺度上主要表现为准4年、准2~4年或准3年的周期变化。1997年是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的节点。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受着气候条件的影响。本文以济南市1960—1981年22年的冬小麦产量和气象资料为依据,经统计分析,找到影响济南市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产量预报方程,且提出了济南市冬小麦丰、欠年的不同气候型。一、冬小麦丰、欠年的气候分析(一)丰、欠年标准的划分根据农业部门常用的方法,即比上一年增产大于或等于10%,为丰产年;比上一年减产10%以上,为欠年。按照这个方法,将济南市22年的小麦产量(单产)从中划分出丰年为11年,占50%,即1962、1964、1965、1967、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5—2017年河源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源市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3年河源市的年平均降水量随着时间序列以1.6mm/年的速率减少,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除后汛期降水量以0.6mm/年的速率增加外,汛期、前汛期降水量分别以2.28、2.88mm/年的速率减少。突变检验表明年降水量减少突变点发生在2003年,前汛期降水量减少突变点发生在1983年。后汛期降水量增加突变点发生在1968年;年降水量存在3~4、9~11年周期变化。汛期降水量存在3~4、6~7、10~11年的周期变化;前汛期降水量存在3~4、8~9年的周期变化;后汛期降水量存在2、7~8、11~12、20年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施能 《气象科技》1976,(6):29-30
当将苏联吉尔斯(Гирс)划分的1891—1972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型(W、E、C)年频数的资料与我国各区,站的年降水量作了相关分析以后发现,W、E、C 型的年频数与我国各区、站的年降水量之间存在着某些不相关。用 W、E、C 型年频数预报我国年降水量通常仅相当于用气候概率作预报。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能用 W、E、C 型年频数对我国某些地区的年降水量作出不同于气候概率的定性估计。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庐山气象站逐月观测资料,对1956—2005年庐山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庐山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8℃,其中冬季上升最明显,为1.5℃;夏季呈下降趋势,为0.2℃。20世纪60年代庐山年平均气温、夏季最高气温下降最为明显,1996年以后上升最为明显。年降水量自1996年起明显下降。庐山的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秋季平均气温、秋季最高气温、春季最高气温、春季最低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均值突变,冬季最低气温则在1992年前后出现了均值突变;夏季降水在1995年出现均值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