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蔚 《地理教学》2004,(9):16-18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目标,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以《上海市乡土地理》“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优势,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2.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包括这个地区的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学生对于乡土地理能具体、熟悉地感知或参与,具有直观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身边的问题,成就感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反过来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知识的巩固,起着良性循环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二期课改指出:地理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能力,并将提出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美国的地理课程也把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作为五项核心地理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活化教学内容,登上快乐之船 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机械与沉闷状况,作为地理教师应树立开放意识,将地理课堂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挖掘其生活基础,拓宽其生活外延,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内容。通过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近地理,体味地理的乐趣,将生机勃勃的课堂变成快乐之船。  相似文献   

5.
赵印庆 《地理教学》1997,(4):34-35,15
归纳地理规律即是将地理教材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使之更加系统,完美。可以说,归纳地理规律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知识系统加工的过程,即是采取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获得新知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理规律,不仅对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规律本身有利,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对各种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是地理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成分。只有建立清晰、稳定、科学的概念,才能为后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地理教材中概念表述的研究意义重大,合理的概念表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地理知能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智能。本选取了美国《科学探索》教材和我国四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实验)》,对其中的地理概念表述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综合测试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想单纯依靠一个可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能力,无法正确理解和完整地解答问题,因而地理教学既不能是地理数据和知识点的简单堆积,也不能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当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和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基于此地理教学必须在学生掌握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得到材料分析、比较判断、逻辑推理、归纳综合等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地理概念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它是地理理性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准确掌握地理概念,才可以运用它进行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因此,地理概念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由于地理会考安排在高一年级实行,时间紧、任务重,笔者发现一些教师不愿在地理概念上花费精力,结果造成学生对一些地理概念含糊不清、地理思维混乱,这对发展学生智能很不利。如何在一年内较好地完成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任务,本文拟在介绍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在指导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陆敏 《地理教学》2005,(4):26-27
在地理双语课作为选修课出现时,如何转变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进行各种地理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亲自感受某种地理现象,或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师运用各种心理策略,诱发学生积极想象,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准确地形成相应地理事象的形象,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协调好教师、教材、学生三大地理教学要素之问的关系,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强调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比之下,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心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兴云 《地理教学》2005,(11):28-29
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或根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而认识其本质属性。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地理概念,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解释教材内容涉及到的主要地理概念,经过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内化,在此基础上构建概念网络体系,达到知识灵活运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科与文学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关系,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借助传统诗文辅助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选择的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描述地理事物的诗文佳作,并加以讲评欣赏,用于说明或进一步强调某些地理问题,会使学生亲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就蕴涵在生活当中。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使他们对地理的学习进入乐而忘忧、欲罢不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的今天,地理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还和往日一样吗?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课、地理教材、地理作业和考试、地理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学地理强调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对各种地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即要求学生既具备地理知识素质,又要具备地理实践能力素质。所谓地理实践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等,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用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的教学活动很难实现。而研究性学习在此方面恰恰具有特长。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决不是为了取代和削弱地理课堂教学,相反,它有赖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地理学科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又会促进学生加深、拓展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它们之间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空间识别能力尤其弱。所以,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初中地理有关“地球”、“地图”、“地球的运动”等章节的内容,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以下方法对学生树立地理空间概念,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红 《地理教学》2005,(4):39-41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我国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志度。通过对英国的一套中学地理教材《earthworks》进行研究发现,探究式学习贯穿这套教材的始终,这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地理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地理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和现成结论的灌输,不再局限于对学生实施静态的、封闭式的、记忆型的地理教学。而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心去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和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在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因为地理学科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让地理学科充分地置身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可以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20.
蔡庆丽 《福建地理》2005,20(3):51-54
地理情景教学法是在心理学、方法论和教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利用各种地理现象和手段,设计出一些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启动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智能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为改变以往传统地理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智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