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人工地震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活断层探测以及其他一些工程作业等领域,人工地震在应用中也会像天然地震一样,对地面产生振动,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对于由人工地震激发的"震级"和"烈度"研究目前在国内开展得较少,尤其是在四川地区更是一片空白。本文以川西地区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通过人工爆破激发地面震动,对人工地震产生的震级、烈度进行记录,然后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得出震级烈度的大小,并与《中国地震烈度表》对比,从而评价人工地震是否对建筑物、工程设施产生破坏提供有力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在安全距离内,人工地震不会对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产生危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面建筑倾倒方向与强震地面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景明 《地震学报》1982,4(1):90-97
本文通过对1976年唐山地震及其7.1级强余震宏观现象的分析,指出强震引起地面运动及建筑物的倒塌具有一定的优势方向。但同一地区不同强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及建筑物的倒塌方向常不相同。发现强震高烈度区存在许多震害轻重相间的异常条带,其延伸方向大体上与地震断层平行。这种规律,给地震危险区内的各类工程、土木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强震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对由地震引起的强地面振动的记录进行收集、处理、传播和研究是减轻地震灾害所必不可少的。强震运动引起建筑物破坏,导致人员伤亡。为了设计可经受住强震的结构,需要进行强震的测量、分析及理论估计。强震记录仪器是不同于普通地震仪的一种装置。普通地震仪用于测定来自千里以外地震的微弱地面扰动,而强震仪的任务是仅记录可能影响建筑物和其它工程结  相似文献   

4.
刘丰常 《华南地震》1993,13(3):77-78
1991年6月3日湖南省隆回县青山乡发生了一次M_L4.0级地震。在《华南地震》1992年第3期“湖南隆回4.0级地震”一文中,将此次地震的极震区烈度定为Ⅴ度强。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以定Ⅵ度为宜。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如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变  相似文献   

5.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8月 ,新疆伽师地区发生了 11次 6 .0级~ 6 .9级地震的强震群 ,震前 ,北天山地区 5个水化学观测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化学强震远场效应 ,认为硫化物、CO2 的生成 ,或 He,F-的存在 ,明显受区域应力场的影响 ,再加上各观测水点 (泉 )独特的地下水成因类型 ,是造成硫化物、CO2 ,He,F-等各水化学项目形成强震远场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使用相同仪器在甘肃文县县城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架设数字流动强震仪,获得12次近场强余震记录.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对于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山顶的加速度峰值在相同地质条件下较山脚的观测值大1.5倍左右,在记录值较大时优势频率也偏低.在强震动作用下同一地区的地形条件不同造成了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卓越频率的差异,致使山顶建筑物所受损坏程度普遍较重.初步分析结果提示对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12日海地(Haiti)地区发生Mw 7.0地震,最终造成约31万人遇难,同年4月4日墨西哥南加州Baja地区发生Mw 7.2地震,2人遇难.Haiti地震的矩震级与Baja地震的矩震级相当,人员伤亡却远大于后者,其原因只是Haiti地区经济不发达,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低、抗震性能差吗?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及人员伤亡程度并非仅仅取决于建筑物的抗震程度,一方面与其释放的地震波辐射能相关,另一方面则主要与发震后造成的强地面运动的大小有关.目前尚无两个地震完整的强震观测记录,尤其是Haiti地震,针对二者构建几何尺度相同的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选取两个地震中分别主要人员伤亡的城市太子港及Mexicalia城作为强地面运动模拟的特征城市,对比其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差异.模拟结果表明,Haiti地震近断层区域强地面运动显著高于Baja地震的强地面运动,两个地震模拟的烈度特征分布图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强地面运动的差异性.因此,Haiti地震造成发震区域内建筑物损毁程度及人员伤亡情况均严重于Baja地震,重要原因之一在于Haiti地震地震波辐射能大且造成的强地面运动强.  相似文献   

8.
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7.3级地震,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仅150余人受伤,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中断。此次强震并未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工程结构本体破坏,但出现非结构构件破坏较为普遍以及基础设施功能中断的情况。介绍了各机构的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工作,总结了工程结构破坏和功能影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此次地震的灾害特征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认为随着各地区抗震能力的提高,非结构构件破坏、地震灾害链、基础设施功能中断与恢复、抗震韧性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研“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和“8.8”九寨沟7.0级地震灾区建筑物破坏情况,对灾区内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三种类型的建筑物震害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中相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同级别地震作用下其破坏程度不同,其中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震害特征差异性较大,分析认为除地震本身作用外,灾区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同也是造成两次地震建筑物震害特征差异较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以供灾区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安全建设等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由于地形和地质等情况不同造成的强震振动的变化,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所决定在仙台市建立强震观测试验场,最先设置的强震仪已于1984年度开始观测,预定最后扩大为在11个地点设置强震仪,形成高密度的强震观测网。进行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实际发生的地震的复杂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抗震建筑的研究方面,虽然对建筑物晃动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地表振动本身,却仍有许多问题的真相不明。之所以如  相似文献   

11.
新疆强震台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震观测是以仪器为手段,取得地震时地面和建筑振动特征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地震波对结构物破坏机理和规律,也是研究强震影响场地面运动的衰减规律和震源机制的重要手段。 记录资料可为地震烈度和工程抗震设计,抗震措施等震害预测提供定量数据和理论依据,是地震工程和近场地震学的基础工作之一。 强震观测在国际上开展较早,始于三十年代初,我国强震观测起步较晚,始于六十年代初,自强震仪问世五十多年以来,强震观测在推动地震工程理论和实践、促进近场地震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 新疆强震观测是1980年初开始筹备,前几年开展了直接为工程项目服务工作,以及核爆地震效应观测。  相似文献   

12.
汶川特大地震之北川县城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在北川县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川县城变为废墟。现场地震科考分析显示,造成北川县城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损毁以及人员重大伤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为:活断层错动产生的地表破裂效应,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强地震动产生的振动破坏效应。北川县城主断裂和次级断裂沿线分布的建筑物震害较重,而邻近断裂的建筑物震害相对较轻;地震触发的王家岩滑坡和景家山崩塌对北川县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2000余人死亡;而振动破坏效应在北川县城普遍存在,它产生的水平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危害很严重。  相似文献   

13.
塘格木1994年2月16日5.8级强震加速度记录概况强震观测是利用仪器来观测地震时地面运动的过程以及在其作用下工程结构的反应情况,也是取得地震破坏作用和结构抗震性能认识的依据。强震观测的独特作用在于:(1)可以提供定量的q据;(2)可以测量地震破坏作...  相似文献   

14.
近几个月来,在全球的一些地区连续发生中强地震,并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不同程度破坏。这些地震不仅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而且还引起地震专家们的广泛注意。 1.新西兰发生两次中强地震 1993年8月10日GMT时间00时52分  相似文献   

15.
鲁甸5.6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云南鲁甸5.6级地震中47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房屋震害累积效应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比2003年11月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破坏严重,形成了Ⅷ度破坏区及较大范围的Ⅶ度和Ⅵ度破坏区,盆地区的震害比基岩区的要重.其主要原因是:①盆地区广泛分布有软弱地层;②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③三次地震震区基本重叠,震害累积效应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建筑物在强震作用下产生破坏,主要决定于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能和强地震地面运动的强度及特征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震害考察结果表明:孤突地形对强震地面  相似文献   

17.
宁夏的震害类型、分布特点及地质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地震灾害的工作的重要性是极其明显的,而且也已达到迫切需要加强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的程度。同时,通过震害类型及其成因的研究,可为震害预测、减轻震害提供科学依据。当然,地震造成破坏的因素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宁夏境内强震造成的地表破坏的类型、特点及其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入手,找出其地面破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汶川MS8.0地震后甘肃陇东地区的详细灾害调查基础上,对该区地震破坏进行了分类研究,给出了各种建筑物及工程结构的破坏程度及破坏特征.结合该区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对产生地震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地震破坏相对严重的原因除与建筑物本身质量及结构有关外,还与远震和地形影响的长周期效应及持时较长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一、地震次生灾害发生条件地震次生灾害,一般指地震强烈振动后,振动的直接或间接破坏后果造成工程震害和场地震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如火灾、水灾、爆炸、溢毒、化学污染、细菌传播、放射性辐射以及场地效应、斜坡效应等引发的各种体态的次生灾害。随着现代城市化。高层建筑物林立,震时因玻璃破坏而造成“玻璃雨”;生命线系统工程的管线、网络设施破坏,对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  相似文献   

20.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成为继2014年6.5级鲁甸地震和6.6级景谷地震之后云南省内时隔7年的又一次震级大于6级的破坏性地震。漾濞地震虽然与鲁甸地震在震级、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均较相似,但漾濞地震震中附近的地面运动强度远不及鲁甸地震,且漾濞县的抗震设防烈度远高于鲁甸;相应地,漾濞地震对抗震设防建筑造成的破坏也远轻于后者。本文首先通过比较这三次地震震中附近的强震记录的反应谱,并结合公共建筑的震后应急评估结果,说明漾濞地震和鲁甸地震中公共建筑破坏程度的显著差异。进而以位于漾濞县城的两栋钢筋混凝土公共建筑为例,介绍此次地震中砌体填充墙和吊顶等典型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