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全世界范围内,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分布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具有侏罗-白垩系的含油气盆地构成了一个全球性地带。该带由西西伯利亚和阿姆河含油气盆地以及由此向南的波斯湾含油气盆地组成,从另一方向上,西加拿大含油气盆地以及一些临床 接落基山脉的含油气盆地也属于这一地带。西非、亚马逊河三角洲、马拉开波和墨西哥湾含油气盆地为这一地带的南半部。  相似文献   

2.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气层所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较为复杂,气层识别和评价难度较大、多解性突出。传统上,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含气性评价多是定性评价,在利用智能识别法评价含气性时,也是利用分类模型进行定性评价;而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含气性比较困难。本文首先以岩心、地质、试气资料和常规测井曲线为基础,利用交会图法进行致密砂岩含气特征分析,建立含气性定性评价指标;然后,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预测含气量和含水量,构造含气性和含水性指示曲线,定量评价致密砂岩的含气性;最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使用,以评价致密砂岩含气性,并在苏里格地区盒8段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储层是形成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关键因素,EPC区块位于Tampico盆地,白垩系的海相碳酸盐岩是其主要的含油气储层.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EPC区块白垩系的主要储层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岩心和薄片资料,确定区域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威尔逊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确定了白垩系地层岩石相(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东 《吉林地质》2003,22(2):41-44
预测松辽盆地南部深部的含油气层,应采用"两部分离法",首先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对地震资料进行自然伽马、电阻率、中子孔隙度、密度及波阻抗等属性体反演,确定出地层中的砂岩层,然后,针对这些砂岩层,利用声波测井和中子测井合成ACNL曲线等,并与GR曲线交汇的油气水层识别等技术,准确地识别出含油气砂岩层。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储层是形成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关键因素,EPC区块位于Tampico盆地,白垩系的海相碳酸盐岩是其主要的含油气储层.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EPC区块白垩系的主要储层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岩心和薄片资料,确定区域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分析与油气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琦  王建国 《沉积学报》2000,18(4):580-584
塔东南盆地发育侏罗系陆相煤系地层和白垩系红层,勘探程度低。为研究中生代地层的分布和对比,沉积特征及勘探方向,重点对侏罗系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了五个三级层序。层序1以正旋回的冲积扇或辫状河相为主,储集条件良好,层序2发育正旋回及反旋回的三角洲相,具有良好储集条件,上部有较好的生油岩,层序3为反旋回的三角洲相及湖相韵律层,是良好生油层和盖层,层序4为正旋回的河流相,层序5为正旋回的干旱气候下冲积扇相,可形成次生溶孔发育的良好储层。塔东南侏罗系分布广泛,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是重要的含油气层系。  相似文献   

7.
周盛全  陈海明 《冰川冻土》2013,35(5):1232-1236
西部地区主要为白垩系软岩地层, 煤炭资源储量大, 成为我国重要产煤区. 白垩系软岩地层冻结壁温度场分布规律尚不清楚, 给白垩系地层冻结法凿井设计与施工带了一定的困难. 通过现场实测、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 获得了白垩系地层冻结软岩热物理参数分布规律、力学特性及深井冻结壁冻融规律. 测点冻结温度场反演白垩系冻结软岩导热系数值一般介于3.328~3.465 W·m-1·K-1之间, 现场实测表明: 白垩系地层融冻时间比一般为1.0~1.2之间. 研究白垩系地层冻融规律, 对指导我国西部地区白垩系地层冻结法凿井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能量衰减与岩性、孔隙流体的性质有一定的关联,国内、外学者利用高频成分的频谱分析对储层含气性检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振幅高频部分的高吸收与岩石孔隙含气有关,低频部分的高吸收则可能预示着岩石孔隙的含水(油)饱和度。这里总结了国内、外利用瞬时子波吸收衰减技术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利用频率域信息进行烃类检测的基本原理。文昌气田的水层、气层在地震剖面表现为强振幅的亮点特征,利用频率域信息对文昌XX构造进行了目标岩性预测和含气性预测,预测效果经钻井得以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高低频信息预测油气富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野  蒋黎 《世界地质》2012,31(2):339-344
钻井揭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和飞仙关组三段是HCL 地区的主要产气层段。利用地震高低频信息预测油气的方法是应用基于小波变化的时频分析技术,针对含油气储层引起地震波高频能量衰减和低频能量相对增强的现象,有效提取地震高频信息和低频信息进行油气预测。在HCL 探区应用该方法,预测含油气区与钻井勘探有很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运用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采用井震对比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针对主要含油气体系域展开了高频层序划分,综合研究了含油气准层序的构造特征和成藏模式,并总结成藏特点,为白垩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指明方向。结果表明: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SQ2的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中,可将其划分为4个准层序组和14个准层序,并通过油气显示归位确定其中3个准层序为白垩系的含油气高频层序地层单元;白垩系底部3个含油气地层单元均为超覆尖灭,其构造形态可划分为沙南鼻突、西泉鼻突和北38鼻突;典型出油点主要形成了西泉鼻突成藏模式和北38鼻突成藏模式,前者为斜坡背景下岩性尖灭控藏,后者为构造与地层沉积尖灭复合控藏;白垩系成藏具有受鼻突构造、局部断裂、地层超覆尖灭线以及岩性突变带控制的特点。总之,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下一步勘探应以西泉鼻突与北38鼻突的地层超覆尖灭线附近发育的地层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栖霞组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构造复杂、钻井多、井下天然气产量差别大。利用OVT域五维地震数据对该套储层开展了裂缝预测、含气性检测和实钻井验证分析。首先基于OVT域不同方位地震属性所存在的差异来检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溶洞。其次是分方位属性分析,寻找含气地震响应特征更敏感的优势方位范围,该优势方位内更有利于含气性检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双鱼石区块栖霞组裂缝预测和含气性检测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双鱼石地区栖霞组裂缝发育程度较高,主要发育三种方向的裂缝,多数裂缝与断裂走向斜交;垂直断裂方向地震数据突出方位各向异性,有利于小断层识别;平行断裂方向地震数据可以较好规避断裂导致的各向异性,突出油气响应特征,更有利于油气检测。有针对性叠前、叠后含气性检测方法能有效地预测研究区栖霞组储层及含气性展布特征,天然气富集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南部,并沿NE-SW向呈连片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多突破性进展,但煤层非均质性强,吸附态为主的煤层气识别困难,勘探开发风险大,因此在钻井资料较少及叠后地震资料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变化特征,精确刻画煤层气“甜点”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叠后地震反演能够识别煤层,但无法预测煤层的含气性,而基于地震波衰减理论的流体活动因子能够有效表征储层的渗透性,识别含气煤储层。提出将流体活动因子与高精度匹配追踪算法相结合,充分发掘已有叠后地震数据信息,在高精度地震信号时频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含气煤层与地震波衰减的联系,求取流体活动性属性,实现高精度煤层气“甜点”识别。该方法忠实于地震数据,不受构造及层序解释的影响,能客观反映煤层的含气性。理论模型试算和在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基岩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除去泥质、孔隙和其他矿物等因素的影响后,地层电阻率与致密围岩电阻率的差异就被认为是裂缝以及地层孔隙中储存的流体性质引起的。选择相同岩性含气储层与致密围岩层的电阻率值,利用数值反演的方法确定出计算含气层段消除裂缝以及孔隙中流体性质影响以后的地层真电阻率公式,定义地层真电阻率和深侧向电阻率的差值与地层深侧向电阻率的比值为构造电阻率差比值,该参数主要反映裂缝以及孔隙中的流体性质对电阻率降低幅度的影响。因此,利用差比值法可以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的流体性质,进而制作油层、气层和水层的判别图版,并结合其他测井曲线、油藏动态资料以及气测信息综合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天然气层。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研究区火山岩天然气层的识别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迪那气田存在的平面非均质性强、气藏层间动用程度不清等难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参考区域地层资料,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的油气层对比方法,对迪那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群进行精细地层对比。气层组的划分主要依据稳定分布的一级标志层,砂层组的划分依据二级标志层及沉积旋回特征,小层的划分依据沉积旋回及岩性变化特征。迪那气田古近系含气层系共划分为2个气层组,8个砂层组和38个小层。结合地震资料,识别出了过井断层11条,有效地解决了过井断层识别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川西坳陷中段具备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期油气成藏同时又经历了多个构造期调整和破坏,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孕育了多层含气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出的部分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具有明显偏负的特征,相关图版的判别显示,这部分天然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储层沥青充填物,通过岩芯观察、显微照片、元素、热解等分析,发现该储层沥青充填物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分布形态、边界较为清楚等特征,且这些沥青充填物的反射率较高,尤其是须二段的储层沥青,这一特征与焦沥青的基本特征类似,表现为油藏裂解后残余物的特征,原油裂解气和焦沥青的发现证实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古油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生油及裂解条件等,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古油藏裂解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这一过程分为印支晚期古油藏形成、燕山中期古油藏裂解、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三个连续的阶段,这对深化认识川西坳陷中段天然气的成因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储层含油气后会在地震资料的频谱上出现较为明显的衰减现象,利用这一特征可以进行油气检测。过去更多的计算方法是在高频段计算衰减梯度,并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随着高精度地震技术的进步,地震资料频带得到拓宽,低频信息也更丰富,提取地震低频信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地震低频信号段,研究发展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低频能量变化率的高精度的低频信号提取方法,使用该提取方法测试了正演模型,以及对研究区储层岩性油气藏进行了测试,效果与钻井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发展的低频信号提取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油气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钻井资料较少的莺歌海盆地某气田采用流体相控属性建模,利用叠前纵横波速度比反演预测储层含气性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成果,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流体相模型;用流体相模型进行间接相控,建立了用波阻抗约束的随机模拟孔隙度模型,解决了浅层气藏由于受含气效应影响导致模拟的气层孔隙度偏高而难以正确反映储层物性分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求得连通因子平面分布,勾出孔隙度分隔带,解释了研究区压力和气体类型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安徽无为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为盆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海相和陆相两套不同建造的沉积岩。海相沉积生油岩发育,有机质含量丰富,储集岩及盖层发育,生、储、盖配置有利,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由于盆地大地热流值高,从而提高了生油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海相中、古生代生油岩基本处于高成熟- 过成熟阶段。盆地油气勘探目标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兼探CO2 气。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石地层学和含油气层系划分的研究已愈百年。虽研究者众多,却观点不一。为了油田的准确、高效开发,同一区域内同一套岩石地层的含油气层系划分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岩石地层的划分是含油气层系划分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内中—晚三叠世形成的一套河—湖相沉积物的延长群含油气层系,由十个油层组(长1~长10)二级单位组成,其中长2油层组可分作3个油层段(长12~长32)。长12油层段又可进一步地细分、厘定为3个复(油)层和若干个单(油)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