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张友良 《地理教学》2011,(16):39+50-39,50
地理新课程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建立了新的地理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学科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等等,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落实,离不开地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2.
廖洁英  许波 《地理教学》2013,(21):25-27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些表述突出和强调了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路璐  苏小兵 《地理教学》2022,(10):19-24
论证探究式教学ADI(Argument-Driven Inquiry)是一种将论证活动和实验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书面论证、口头论证、同伴评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推理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本文围绕问题情境、探究活动和论证活动三个ADI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结合ADI教学的八个具体环节开展地理教学,以“水土流失”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以及基于证据进行科学论证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彭安芬 《地理教学》2010,(24):9-10,13
一、问题提出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根据考试要求进行反复训练,以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5.
乐敏 《地理教学》2008,(9):18-20
上海市中学地理二期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提出:“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往往容易放不开,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课简化为“背”课,勾勾划划、记记背背,管教不管学;  相似文献   

6.
周慧 《地理教学》2005,(12):30-32
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信息搜集处理活动和观察、观测、调查、制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章彦芳 《地理教学》2012,(15):62-62,26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而且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体验学习”是新一轮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何可用感官作为媒介,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环境、思想等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模拟真实等活动方式,以获得的感性材料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从而认识抽象的概念。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情境中,以亲身的经历获得感性的认识,生成丰富的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并升华地理情感。  相似文献   

9.
情境是学习活动发生的特定环境。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极地地区”为课例,阐释教学主题情境的设计对于深度学习的触发、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是至关重要的。从“容·深”、“程·深”、“情·深”三个层面,剖析主题情境对学习内容多维度化、学习主体思维外显化、学习动机内发性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性效益;并说明其利于学生以地理视角解决基于生活的真实问题,利于学生基于过程的知识的生成与建构,利于学生基于“情”感的深度体验。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体验的过程,知识在反思体验的过程中被创造。要素综合是指在分析某地理事物和现象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思考各自要素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本文基于库伯学习圈理论,以“服务业区位因素”为例,在课堂中贯穿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检验四个学习环节,以强化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严哲伟 《地理教学》2010,(18):47-48
新课标“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探究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要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教学的深入要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教学的收尾要再现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样的“剧情”之中,亲自经历和体验趣味的学习过程,以此唤起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史珊珊 《地理教学》2014,(17):29-30
正所谓探究就是探索研究。在教育层面上,探究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的学习活动,其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及表达交流。开展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活动在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活动,应给学生充足的时  相似文献   

13.
“三新”背景下,地理教师的工作目标不应限于教授地理学科知识,应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气温和降水”为例,提出“三关注”策略,即关注情境问题、关注过程体验、关注课堂生成,并基于此探索了引导学生培养和应用综合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钱明 《地理教学》2005,(10):29-30
合作学习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所要努力实践的基本理念。这在课程标准中有具体的表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周建芳 《地理教学》2009,(10):42-43
学生学习“认识方法”,实质上就是地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方法”。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就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也是学生从中发展能力、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认识方法是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时心理活动的方法,它直接决定着学生认识活动的水平与效果,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知识形态,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转向,地理学向“软”的一面转向并关注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倾向于关注“社会→地理→科学”关系的历史解释,地理学家在科学史的地理解释思想上的贡献等理论基础上,拙文主要阐述科学地理学这一新学科在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体系上的独特性:①建构关注过去的、现在的及未来的“社会→地理→科学”关系;②践行“以任务带动学科”和“任务学科并重”的地理学发展方略,主要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③聚焦于科学活动因素的区域性,注重区域相关性分析方法论。基于这种独特性和地理学方法论精髓,科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①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②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与地理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结构要素的时空结构及其相互关系;③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自然景观、社会景观、文化景观等的影响;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的影响。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科学地理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与地理学特征是一致的,促进着现代地理学微观上的“深”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地理实践活动存在着组织随意、知识碎片、学习浅化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地理实践活动,探索“基于学科逻辑,建构活动单元”“基于学生中心,优化活动设计”“基于目标导向,完善评价体系”等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策略,以期排除妨碍地理实践活动推进的各类障碍,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8.
素养梯度是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的梯级水平。作为素养梯度划分维度之一的情境更是落实素养的主要“战略方法”。本文以“学校所在地的服务业区位选择”为主题,聚焦地理主题情境中区域、活动、问题三个要素,探索基于素养梯度的主题情境创设方法,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学科素养的自然培育。  相似文献   

19.
任登峰 《地理教学》2008,(10):13-14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思想为:以“诱”为先,将“生活地理”理念贯穿始终,立足于“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各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各个知识点转化为梯度式的系列问题,融入到相关生活情境当中。设计时将物理化学实验引入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自主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规律,从而实现“以情激情,以诱达思”,  相似文献   

20.
潘红星 《地理教学》2011,(15):19-20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地理属于基础教育中的“文科”类,因此,我国中学地理长期忽视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忽视实验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地理实验的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地理实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被逐渐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