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峰  孟宪学  张雨  李宁  王艳娜  王琛 《干旱区地理》2011,34(6):1032-1037
阐述了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功能,界定了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内涵,通过对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学科领域分布、野外监(观)测和基础数据积累情况、观测人员结构、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科研立项、研究成果以及人才培养等5方面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06,29(3):330-330
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1-2005年综合评估的统一安排,2005年5月27日至6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带队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台站评估专家组一行对新疆生地所的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策勒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创新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验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鄱阳湖南矶湿地生态系统,开展该生态系统的野外监测和提升监测水平十分必要。201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鄱阳湖南矶湿地野外综合试验站建设了野外监测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一个大气通量观测系统、三个常规水质和气候监测浮体以及相应的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围绕该区典型湿地的气、土、水、生四方面的多项指标,开展了有序监测。每年共采集、分析和整理各类数据超过1 GB,大量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为鄱阳湖南部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和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了支撑服务。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南矶湿地作为碳汇,其CO2通量月变化受季节性淹水和气温变化双重影响,年内吸收与排放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2)在垂直分布方向上,在0~50 cm深度土层中,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所占比例急剧减小,0~15 cm深度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占0~5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50%以上,且其主要受土壤水分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南矶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也高于鄱阳湖周边区域土壤;(3)鄱阳湖湿地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开阔水面,而且南矶湿地可能是鄱阳湖水体中有机碳的重要来源;(4)水位变化引起的湖泊底质变化是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人类活动对于碟形湖水位的控制会对底栖动物结构组成产生影响。野外综合试验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应该在制度建设、数据挖掘和开放合作三方面持续提升,以期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宋粤华 《盐湖研究》2000,8(4):78-79
“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是为纪念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已故副院长竺可桢在野外科学工作方面的业绩 ,继承和发扬竺可桢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 ,深入实际 ,亲自观测 ,长期积累 ,不断提高的治学精神 ,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加野外科学考察和试验研究工作而设立的。该奖项专门用于奖励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野外科学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科技工作者。郑喜玉先生于 2 0 0 0年 4月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郑喜玉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 40多年来 ,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 ,工作勤勤恳恳 …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地理资源专题数据库是河北省科技资源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整合与建设河北省相关地理资源数据.设计了地理资源专题数据库的3个子数据库:地名与区域经济数据库、风景旅游资源数据库、地貌与地质基础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实践中,提出了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下省级地理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方向和主要内容,也阐述了地理资源数据库的基本标准和数据结构,最后总结了地理资源数据库(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在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利用GIS技术开发探究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平台系统。该系统变革了传统的理论验证型和认知型实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实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对探究式自然地理实习平台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该需求,对平台系统框架和功能进行了设计,对研制该系统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以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系统能够提高实习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师专区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师专区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陈炳涛(福州狮范专科地理系)区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地理专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于第四学期,为时两周。它是师专地理专业学生在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之后进行的一次区...  相似文献   

8.
野外背斜识别是科学教育、科学考察必备的能力。教科书中提供的背斜图示,必须结合真实的背斜构造,才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文利用遥感观测、野外实测,综合识别背斜。遥感观测用于寻找大型地质构造,判断山脉走向。野外实测主要考察多个点的岩层产状、年龄,推测岩层的连续状态,判断地质构造是否为背斜。研究表明,野外背斜识别方法切实可用,能科学识别背斜,还能发现背斜成山、背斜成谷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沙漠所野外风洞论证会在兰州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漠所野外风洞论证会于1984年3月25日—27日在兰州召开,参加会议的22位代表来自科研、设计和生产部门。 会上,代表们听取了组织和设计单位所作的关于“野外风洞的筹建与设计”的报告,并认真审议了有关科学家钱宇、林同骥、连其祥、左大康、朱庭曜的函审意见,并展开了讨论,会上一致通过了会议纪要。 野外风洞的筹建与设计,拟在我国建造全国第一座野外活动土壤风蚀风洞。这一野外活动风洞的建立,对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和草场沙漠化的研究、土壤风蚀研究、风沙物理机制及环境科学有关的研究与实验,将是十分重要而有深远意义的。野外风洞的建立可使人类在更广泛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实验,它将填补我国在风沙、风雪和土壤风蚀等方面在野外科学实验上的一个空白,为我国四化建设和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水平做出贡献。 会上认为,目前,沙漠所野外风洞的初步设计是可行的,设计是立足国内,本着科学、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地理》2007,30(6):932
2007年9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Dokuchaev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罗格平研究员的陪同下访问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遥感技术的基础手段——野外光谱测试方法,在我国首次研究了川西山区若干大熊猫主食竹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和不同季节的野外光谱反射率,从而得出主食竹在不同生长发育状态下的光谱特性及光谱变化规律。主食竹开花前后的光谱变化,可作为预测开花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野外波谱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物的光谱特征研究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地物波谱测量对航天航空传感器定标、遥感数据解译、遥感应用潜力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集准确的地物波谱需要熟悉光照条件、大气特性和稳定性、仪器视场角、观测和光线照射的几何角度、仪器扫描速度以及目标的时空变化等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该文从实践角度探讨了地物波谱测量的原理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地物光谱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外测量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土壤风蚀研究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外学者已开发出一系列土壤风蚀野外测量仪器与技术。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野外测量仪器和技术并不相同,这给研究结果的比较与集成造成一定困难,不利于交流与合作。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了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从风蚀影响因子测量、风蚀物收集和风蚀量确定3方面详细介绍了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类型仪器与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目前一些被广泛采用的技术手段,并对今后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野外观察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实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观察”的含义入手,阐明自然地理野外观察的本质就是找差别,即通过提取、比较现象特征以识别其类型,据此列举了比较现象特征的四种途径和两种方法;以科学研究的视角看待探究性学习,介绍了在野外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现象成因与演化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方法;结合实际教学,举例分析了野外观察的教学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中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课标明确提出野外观察地貌的要求,利用假期或周末带领学生开展地貌野外观察,有助于弥补课堂不足、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FAST科普基地所在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类型丰富多样,分布集中。本文依据课标要求,从观察条件、达成目标、观察过程三个方面阐述FAST科普研学旅行中的喀斯特地貌野外观察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在野外与室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室萌发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土壤种子库时普遍采用的方法,而实验室与野外自然环境在萌发条件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在野外进行萌发实验是否对土壤种子库恢复潜力的估计更具有可靠性?鉴于此,我们在塔里木河下游选择了3个典型断面,分别在野外和实验室进行了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结果表明:①野外与实验室萌出的物种相同,但幼苗密度在野外(598.8株\5m-2)明显高于实验室(530.3株\5m-2)。②物种组成中,豆科物种在野外实验幼苗密度明显较高;若以生活型划分,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幼苗密度在野外明显高于实验室。③各物种在野外和实验室的萌发特征相似,但在实验室萌发速度较快,萌发高峰期提前了2~3 d。综合来看,对于塔里木河下游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在野外进行萌发实验其结果更具有可靠性。这对今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地理素养及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以OBE理念为基础进行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支撑毕业要求能力达成的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并将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组织与实施,明确人文地理野外实践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探索实践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及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内容,以期为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林业科学数据共享的核心和运行基础 ,同时也是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分支。本文作者针对科技部基础性科技工作项目 -“林业数据采集与信息网络建设”项目中信息网络的建设内容 ,在多年网络技术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基础数据采集系统网络建设的总体技术思路 ,该设计思想同时也是今后国家林业科学数据中心网络建设的技术思路。1 .共享服务方式 (见下图 )林业科学数据共享网络将设立对外提供服务的门户 ,它与国家科学数据中心通过因特网互联。用户可以采用两条途径获得共享服务 :一是用户直接访问该门户获得林业数据的各种服务 ;…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知识创新十年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知识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科技布局调整不断优化,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学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学术水平得到提高;服务国家需求的应用、示范和决策支持领域不断拓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此外,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增强,科技产出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也取得良好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