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符号的地震预报专家系统NGESEP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炜  吴耿锋 《中国地震》1996,12(4):339-346
本文介绍了专家系统的发展、神经网络、模糊系统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优点以及新一代地震报专家系统的构成等。该系统除具有传统专家系统的特点外,还因使用模糊联想记忆神经网络模型而具有良好的学习功能。文中也对FAM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震后趋势决策支持系统PTD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昆元  黄冰树  王炜  章纯 《地震工程学报》2001,23(4):404-409,411
介绍了作者研制的“震后趋势决策支持系统PTDSS”的构成及预报效果,该系统使用模糊联想记忆FAM(Fuzzy Associative Menory)模型将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第2代专家系统的学习功能,系统知识库中除存有专家多年来总结的有关地震现场预报的知识外,还通过系统学习得到了一批十分有意义的,目前专家尚未总结的知识,震例检验的结果该系统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的强震中短期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志强  王碧泉 《地震学报》1997,19(4):367-375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是由大量并行处理的类似生物神经元的简单单元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调整各个单元之间的连接权值,神经网络可以被训练来表达一个特定的映射.这种作用是神经网络应用的基础.近十年来,神经网络已从理论研究进入实用,并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强震预测方法.神经网络先从存在的地震演化序列或地震前兆学习,然后对未来的强震作中短期预测.提出了两个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一个是基于地震演化序列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EE,并将它用于中国大陆未来一年的最高震级的预测;另一个是基于地震前兆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EP,并将它用于华北地区未来(2年)强震发生时间的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这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且使用方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军  庆梅 《地震学报》1996,18(1):125-127
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的应用郑兆,张军,庆梅(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专家系统,地震前兆,可信度我们曾就确定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以下简写为CF(E))的原则、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郑兆,1994).根据各学科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  相似文献   

5.
张跃  王光远 《地震学报》1995,17(2):223-229
抗震结构设计的地震荷载主要取决于预测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别.地震干扰不仅具有明显随机性,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模糊性.产生模糊性的原因是由于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等级不可能有精确的定义和评定标准所引起的.在对受这种模糊随机地震干扰的结构系统作现实的分析和设计时,必须协调地和合理地处理这种由随机性与模糊性同时引起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先建立了地震地面运动的平稳与非平稳过滤白噪声模糊随机过程模型,然后应用我们建立的模糊随机动力系统理论(张跃,1991;张跃、王光远,1993),提出了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的模糊随机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EP 3.0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研制成功的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EP 3.0将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技术相结合,引入了驾驭式的推理机制,除具有第一代专家系统的符号推理与解释功能、以及第二代专家系统的学习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能力,是一个全新的专家系统。ESEP 3.0由知识编辑、机器学习、驾驭式模糊推理机和解释等4个子系统组成,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概况。  相似文献   

7.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炜  吴耿锋  张博锋  王媛 《地震》2005,25(2):19-25
介绍了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原理、 学习算法及其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EP 3.0中的应用。 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克服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的收敛过分依赖于初值和可能出现局部收敛的缺陷, 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 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较好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8.
地震序列类型的确定与现场预报规则的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昆元  王炜  黄冰树  章纯 《地震》2001,21(3):15-20
论述了“震后趋势决策支持系统PTDSS”中的知识学习问题。以某些地震参数与序列类型的关系为例,介绍了如何确定地震序列类型以及系统通过FAM模型进行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学习系统得到了一批非常有用的早期判断序列类型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王炜  吴耿锋 《地震研究》1998,21(1):33-41
本文介绍了第一代专家系统和第二代专家系统的特点以及新一代地震预报专家系统中的推理子系统。该系统根据地震预报知识的特点设计了推理机,解决了推理子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在新一代地震预报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炜  吴耿锋 《地震》1997,17(2):142-148
简介了新一代地震预报专家系统NGESEP,BP神经网络模型及其算法,同盱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怀映射功能,它可以很好地反映震前出现异常的种类和异常时间与未来地震震级之间的较强非线性关系,在NGESEP系统中可以从实例库中提取典型震例并通过BP网络进行学习,实际震例检验表明系统对未来地震震级的预测取得较好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FAM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学习方法与规则,提出了用于地震震后序列3种震型的判断标准及现场预报规则,建立了基于FA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地震现场预报手段与准则.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区地壳裂隙各向异性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5,17(3):283-293
根据相关函数分析方法,利用唐山地区强地面运动数字台网的资料,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唐山地区的地壳中的裂隙各向异性.在1982——1984年的3年里,流动台网中所属21个台站中的16个台站记录到可供研究的地震事件.通过对131个有效记录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和快剪切波偏振方向Paz,并进而计算了该地区的裂隙密度.分析表明,唐山地区的应力场非常复杂,有很强的局部区域特征.由于复杂的断裂分布,16个台站呈现不同的剪切波分裂特征,值分散,Paz各不相同,并且在不止一个台站上观测到以小时为时间间隔的尺度下,和Paz同样是离散的.通过计算,唐山地区,Paz和的平均结果分别为0.007 1 s/km、100和0.022.   相似文献   

13.
承压含水层波导及其地声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文彬  陈葆仁 《地震学报》1997,19(3):309-316
在建立承压含水层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把水平分布的承压含水层概化为水平层状的平板型波导,提出了地声信号的承压含水层波导传播机制.应用Biot理论推导了承压含水层中地声波作波导传播的谐频表达式.对山东莒县地声井承压含水层进行了计算,得出其基频为35.0 Hz.利用莒县地声井观测的地声信号作Wigner时频分析,得到的频率基本上为基频的整数倍.结果表明,承压含水层对地声波的响应存在着频率选择现象,只有当波的频率f是基频的谐频时,地声波才能在含水层中作导波传播,承压含水层对此才有响应.   相似文献   

14.
微波遥感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乃光  樊正芳 《地震学报》1995,17(4):482-486
在岩石加载直至破裂的过程中,对岩石的微波辐射进行了遥感观测研究.使用的微波辐射计的波长为8 mm,2 cm和10 cm.对13种岩石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在岩石加载过程中,岩石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岩石临破裂前微波辐射亮度温度加速增长.这一现象可以看作岩石破裂的一种新前兆. 过去在岩石破裂的红外遥感观测实验基础上提出的遥感岩石力学(或遥感岩石物理学)的概念,由于本实验的新结果扩充了它的内容,由红外遥感扩充到微波遥感,从而也扩大了遥感岩石力学在地震预报研究和岩爆预报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设计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鄢家全 《地震学报》1995,17(3):370-374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明确规定了要按近震或远震考虑场地的地震环境;并针对1977年版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提出了确定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方法.由于新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是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编制的,原有的确定近震和远震的方法已经不适宜.本文考虑到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的实质,根据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本思路,推荐了一种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较为妥切地解决GBJ11-89规范与1990年版地震区划图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之立  田华 《地震学报》1995,17(1):11-19
统一研究了1989-1993年期间发生的大同震群活动特点及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为了模似大同震群的震源力学特征,从断裂扩展的角度提出了共轭形断裂系破裂的力学模式,并给出了位移场、应力场和应变能分布的有限元计算结果.此外,还着重讨论了三次大同地震高潮期前记录的地热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刘鼎文  宋文尧 《地震学报》1997,19(6):664-669
基于地下水径向辐射渗流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一般公式,结合多层层状构造含水层地下水径向渗流的降深表达式,导出了多层层状构造含水层潜水井和承压井稳定流单井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所求表达式具体的数值积分方案,以20个结点的Hermite求积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以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多层层状含水层地下水稳定层流流场地区进行高精度动态大地测量时,定量考虑地下水排放诱发的地壳形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棋福  陈凌 《地震学报》1997,19(6):640-649
传统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需要建立详细的社会财富分类系统,并据此收集数据资料.但在许多地区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存在而使得收集资料十分困难,难以在震前进行科学的震灾预测,且对突然发生的灾难性地震事件常常难以作出快速定量的地震灾害损失估计,从而影响了震灾防御的部署和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宏观经济指标(GDP)和人口分布资料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评估的简便方法,并对收集到的1980~1995年间全球震灾资料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种初步的地震灾害损失与地震烈度和社会财富间的非线性关系式.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几个设定地震的分析研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简便震灾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电阻率层析成像用于水文地质勘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锐  李晓芹 《地震学报》1997,19(6):655-663
电阻率层析成像是根据阵列电极的电位测量重建电阻率图象的一种新技术,与波动CT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图象重建的关键在于快速完成对稳定电流场的泊松方程求解和反演迭代.本文以岛裕雅的级联算法为例,简介了数学方法的基本步骤.针对山东汶南煤矿的矿井涌水问题,实施了地表层析探测,3条剖面总长5 832 m,最大成像深度120 m.层析图象清晰地揭示了地层结构、煤矿采空区、破碎带和裂隙(或管道状)漏水区的分布.所得结果经钻孔检验正确,已成功地应用于继而展开的堵漏截流治水工程.文中针对技术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Mirza.  N  高孟潭 《地震学报》1997,19(6):574-585
地震活动性分析把记录的地震事件作为基础数据.我们提供了一个伊朗及其邻近地区的统一地震目录用于伊朗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由于最大可信地震的复发时间不能直接从mb估算,对不同地震构造区,我们建立了经验关系,将mb转换为MS,它是我们需要的震级标度.地震目录完整性研究表明,许多中、小地震被遗漏,特别是在历史上和仪器记录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