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北京下苇甸剖面张夏组鲕粒特征及其白云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下苇甸剖面张夏组作为华北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鲜有人对其中的鲕粒类型及其成岩作用进行细致研究。在充分调研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实测,并结合室内薄片鉴定、XRD测试等技术,对下苇甸剖面张夏组的鲕粒类型进行总结,并对鲕粒白云化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下苇甸张夏组鲕粒类型主要为放射鲕、同心放射鲕及单晶鲕/多晶鲕,还有少量同心鲕、复鲕及藻鲕;(2)鲕粒发生白云化,填隙物未见白云化,且放射圈层白云化程度高于同心圈层,并且放射圈层白云石颗粒围绕核心呈放射状分布,同心圈层围绕核心呈同心状分布;(3)鲕粒内部白云石颗粒多为中细晶,自形-半自形,回流渗透白云化是造成鲕粒白云化的主要成因,因此造成亮晶鲕粒石灰岩白云化程度高于灰泥鲕粒石灰岩。  相似文献   

2.
豫西登封寒武系第三统灰岩中的鲕粒自下而上个体直径与鲕核逐渐变小、形态变得更加浑圆、鲕粒间胶结程度更高,反映了从深水不稳定鲕粒灰岩到浅水高速建造鲕粒滩的演变过程。研究区鲕粒灰岩发育可以分为3个阶段:(1)台地深斜坡鲕粒灰岩建造阶段(A段),主要发育放射鲕及同心—放射鲕,鲕粒形态多样、粒径大,粒间多为灰泥充填;(2)滩前缓斜坡鲕粒灰岩建造阶段(B段),主要发育同心—放射鲕、同心鲕,鲕粒含量极不稳定,粒径差异大,粒间由微亮晶及亮晶方解石胶结;(3)台内鲕粒滩高速建造阶段(C段),主要发育白云化的同心鲕和微晶鲕,鲕粒含量极高、粒径极小,鲕核也很小,粒间由亮晶方解石胶结。由A段到C段,相对水深逐渐变浅,成鲕环境变得成熟而稳定,鲕粒沉积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3.
豫西登封寒武系第三统灰岩中的鲕粒自下而上个体直径与鲕核逐渐变小、形态变得更加浑圆、鲕粒间胶结程度更高,反映了从深水不稳定鲕粒灰岩到浅水高速建造鲕粒滩的演变过程。研究区鲕粒灰岩发育可以分为3个阶段:(1)台地深斜坡鲕粒灰岩建造阶段(A段),主要发育放射鲕及同心—放射鲕,鲕粒形态多样、粒径大,粒间多为灰泥充填;(2)滩前缓斜坡鲕粒灰岩建造阶段(B段),主要发育同心—放射鲕、同心鲕,鲕粒含量极不稳定,粒径差异大,粒间由微亮晶及亮晶方解石胶结;(3)台内鲕粒滩高速建造阶段(C段), 主要发育白云化的同心鲕和微晶鲕,鲕粒含量极高、粒径极小,鲕核也很小,粒间由亮晶方解石胶结。由A段到C段,相对水深逐渐变浅,成鲕环境变得成熟而稳定,鲕粒沉积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4.
刘伟  张兴亮 《华北地质》2010,33(1):49-54
通过对峡东地区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底部鲕粒灰岩进行微相分析,划分出放射鲕型鲕粒灰岩(SMF15-R)、同心鲕型鲕粒灰岩(SMF15-C)以及微晶鲕型鲕粒灰岩(SMF15-M)三种不同类型的鲕粒灰岩亚相。通过与标准微相类型中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模式和缓坡模式相带对比,认为研究区鲕粒形成于镶边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局限环境至台地边缘鲕滩相的沉积环境。对鲕粒粒径大小和类型的分析,支持后期海侵事件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鲕粒是恢复古海水性质和古环境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巫溪鱼鳞剖面震旦系地层的实测,发现该剖面鲕粒发育于灯影组二段上部,且可以划分为两个鲕粒层。底部鲕粒层(鲕粒层A)厚约5.5 m,顶部鲕粒层(鲕粒层B)厚约1.4 m,两个鲕粒层之间为厚约2.4 m的泥—粉晶云岩。显微特征表明,鲕粒虽然完全白云石化,但纹层特征保存良好。鲕粒类型以泥—微晶鲕为主,同心鲕和同心—放射鲕次之,其余类型鲕粒发育较少。研究区灯二段鲕粒云岩为台地浅水鲕粒滩沉积,同心鲕和同心—放射鲕指示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泥—微晶鲕发育于水体相对较为安静的环境,而破碎再生鲕则可能与风暴事件相关。保存清晰的纹层可能表明鲕粒云岩是早期拟晶白云石化后的产物,因此灯影二段上部鲕粒白云岩是研究前寒武海水性质的良好载体。鲕粒纹层以同心状和同心—放射状主,指示灯影期海水性质可能为文石海。  相似文献   

6.
鲕粒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是确定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多应用在碎屑岩方面,较少用于碳酸盐岩的分析。以北京西山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石灰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实测、室内薄片粒度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鲕粒粒度参数、粒度频率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特征,明确了鲕粒粒度在分析鲕粒灰岩沉积环境上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下苇甸鲕粒粒度特征与鲕粒滩在空间上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鲕粒粒径大小、分选系数、峰度及概率累积曲线组分截点可以很好地反映鲕粒沉积水动力环境;一般情况下,水动力环境较稳定的间歇高能滩沉积的灰泥鲕粒石灰岩鲕粒粒径较小,分选好,峰度尖锐,频率曲线主要为单峰态,鲕粒以悬浮搬运为主;水动力较为动荡的高能滩沉积的亮晶鲕粒石灰岩鲕粒粒径较大,分选较差,峰度多为平坦、中等,频率曲线主要为多峰态,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一跳一悬两段式;鲕粒的粒径与鲕粒圈层类型密切相关,粒径较大的鲕粒多以同心鲕、同心放射鲕为主,粒径较小的鲕粒多为放射鲕。研究结果为分析颗粒石灰岩的沉积环境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北唐山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粒灰岩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张夏组鲕粒灰岩内,广泛见到细径放射鲕和较粗的同心-放射鲕.放射鲕中存在连生体,我们称之“连生鲕”.与赵震等(1984)人工合成的静水鲕对比,区内放射鲕亦系静水条件下生成;因未见长串连生体,仅呈现数鲕(2—4个)连生,表明鲕粒生成后遭到搅动水拆开.由此可以认为,本组鲕粒灰岩属间歇高能成因模式的产物。又按该类岩石显示的成岩特征,可知本区鲕粒灰岩经历过多种成岩环境,至今仍保留较为明显的大气成岩环境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特征和微观形貌的发育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付  鲍征宇  马明  夏文臣  张宁 《沉积学报》2009,27(6):1033-1042
鲕粒灰岩是重要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通过常温常压下,北京西山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实验发现,鲕粒灰岩的溶解主要受岩石和矿物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控制。结构上表现为构造裂缝、鲕粒结合纹、颗粒晶体结合带等结构薄弱带优先发生溶蚀。成分上表现为白云岩化组分不仅自身较易溶蚀,而且能促进鲕粒灰岩的整体溶解;粘土矿物、石英等杂质组分常与鲕粒和白云岩化颗粒伴生,其对两者的阻溶效应更大。溶解过程中,鲕粒灰岩的构造裂隙、鲕粒放射结合纹和同心圈层等首先发生溶蚀,产生溶隙、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其次为白云质组分以及白云质组分与方解石结合处而产生晶间溶孔、粒内溶孔;随着溶蚀强度的加强,围绕鲕粒形成环状溶蚀沟,在鲕粒溶蚀脱落后而形成鲕模孔。  相似文献   

9.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2021,23(1):105-124
多样化的产出环境和30×108年的分布历史表明,鲕粒成因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沉积学难题,争论的关键问题是其究竟是有机(微生物)成因还是无机成因.来自于华北地台寒武系苗岭统徐庄组鲕粒滩相灰岩顶部的方解石巨鲕表现出同心状、放射—同心状和泥晶质的沉积组构,在鲕粒核心和鲕粒皮层中保存着精美的葛万菌(Girvanella)化石所主...  相似文献   

10.
孙萍 《世界地质》1999,18(4):18-20
60m水深附近的灰色鲕粒(0.05-0.125mm粒级*),110m水深附近的白色鲕粒(0.125-0.0625mm粒级)和90m水深附近内的浅太粒(0.125-0.0625mm粒级)均产片卡奇湾外的大陆架上。在横切面上,观察到灰色鲕粒有有5个不同心生长环,白色鲕粒有3个同心生长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章泽军(1987)提出的方法,通过对鲕粒的应变测量,恢复了北京西山中寒武统的初始厚度。变形后的厚度普遍减薄,仅为初始厚度的1/3—1/4。本区初始厚度具有由西向东增厚的变化规律,并在南部黄院一带最厚,可能为这一时期的沉积中心。从纵向上看,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可能发生迁移。恢复初始厚度不仅为重塑古地理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构造变形的发生发展也会赋予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许腾  艾钰洁  王国瑞 《现代地质》2013,27(2):288-293
针对周口店黄院东山梁一带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构造变形进行的详细解剖分析一直未见有文献报道。通过对东山梁构造变形现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观察,发现东山梁中段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灰岩层位重复出现,但鲕粒未发生变形,经追索表明该层位存在逆冲断层重复和破坏;同时,东山梁南段采石场掌子面可见青白口系景儿峪组薄层大理岩和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构成的小型斜歪倾伏褶皱,上覆寒武系馒毛组中发育由NNE向SSW推覆的逆冲褶断,使部分层位缺失,褶断带内岩石存在韧性变形等构造现象。这一观测成果修正了前人研究认为东山梁一带只存在大量折叠层、而断层发育欠佳的认识,也为北京西山地区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各类层序界面的识别,以沉积特征、副层序和体系域与结构转换面等层序分析,进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台缘斜坡相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划分为11个Ⅲ级层序,其中上震旦统7个、下寒武统4个,主要是Ⅱ型层序。在区域层序地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藏改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在该套碳酸盐岩沉积中以存在大量鲕粒滩为特色。鲕粒滩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开阔台地浅滩和台地边缘滩。鲕粒滩岩石类型分析表明,该套碳酸盐岩为镶边台地型沉积,开阔台地内浅滩为异地鲕和原地鲕混杂堆积,台缘浅滩鲕粒主要为原地鲕。台缘鲕粒滩为一个三级海侵体系域内部的次一级进积序列,具有潮下型米级旋回的特点,每层鲕粒滩相鲕粒灰岩的类型较为单一,大小均匀,各层鲕粒灰岩间鲕粒类型不同,具有从微晶鲕→放射鲕→同心鲕过渡的趋势,向上鲕粒粒径变大,沉积厚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淅川地层小区寒武系划分为水沟口组、岳家坪组和蜈蚣丫组。底部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与奥陶系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面特征为Ⅱ型界面。地层层序分析以剖面研究为基础,在详细测制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划分出了46个基本层序,分析基本层序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地层结构、划分体系域以及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6.
滇西施甸地区晚泛非运动的地层学和岩石学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保山地块的寒武系露头少,研究范围有限。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整合接触,有人认为是假整合接触,囿于过去的工作精度,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在保山施甸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时发现,区内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沉积,仅在施甸半坡一带有中奥陶统,在大寨一带,中上奥陶统蒲缥组直接平行不整合在上寒武统保山组之上,结合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业已存在的岩浆活动,认为这是晚泛非运动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17.
保山地块的寒武系露头少,研究范围有限。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整合接触,有人认为是假整合接触,囿于过去的工作精度,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在保山施甸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时发现,区内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沉积,仅在施甸半坡一带有中奥陶统,在大寨一带,中上奥陶统蒲缥组直接平行不整合在上寒武统保山组之上,结合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业已存在的岩浆活动,认为这是晚泛非运动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