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家级油气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气资源信息中的海量数据处理、信息集成和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开发国家级油气资源数据库软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其中包括软件结构、功能结构、数据库结构以及基于C/S和B/S模式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阐述了应用Ajax技术实现B/S模式系统架构,使用自行开发的ETL工具解决C/S与B/S模式间多类数据的提取转换等关键问题。该设计方案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属性一体化技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多源、异构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数据有机地集成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国家资源利用宏观决策支持中的作用,建立了国家级油气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了含有两级油气数据ETL工具的油气数据的集成模型,构建了以Web服务为基本组件的、基于SOA的系统体系结构,采用Oracle 11g作为后台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建立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油气化探数据处理及异常评价的基础。本系统采用动态自适应结构,收集、录入了几十年来我国油气化探数据,可以完成油气化探数据登录、管理、浏览、检索、报表、数据预处理。文章中论述了油气化探数据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反映了油气化探数据库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4.
罗津  俎晓芳 《地球科学》2006,31(5):729-732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节约企业成本、提高资源管理效率是电信企业当前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了在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管理(CTNRMS-GIS) 系统中实时图形化展示用户业务所占用的资源状况, 需要业务支撑(business support system, BSS) 系统的用户地址数据及其业务与关联资源.在基于MAPGIS的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中, 将BSS系统地址数据(UNIX服务器, Oracle数据库) 借助FTP中间服务器按约定格式迁移到GIS系统, 建立与BSS保持准实时同步的GIS系统地址库(UNIX服务器, Sybase数据库), 实现了跨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共享, 并对地址数据与各种资源的关联进行了分析, GIS系统地址库建设使电信企业后端运维建设部门增强了对前端营业部门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开发模式很难将多源、异构的地学数据集成起来。本文建立了以SOA为.基本架构、分层的油气资源评价服务体系结构,使用Web服务对已有的数据访问组件和地学计算组件进行封装和发布,与新开发的地学Web服务组件一起由WSM统一注册和管理,使用BPEL进行灵活地流程设计满足不同评价的业务需要,通过门户等多种客户端工具调用评价服务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应用结果表明,采用SOA实现了地学数据和应用一体化集成与共享,迭到了油气资源评价系统要求,为地学系统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类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论述地学领域的地质、物探、化探(包括重砂)等的数据模型特征;针对资源评价中数据模型的特征和数据流程及内容,设计了具有地学特点的图库管理系统.系统设计采用工程管理的方式管理海量的数据和图形文件,在显示图形的同时,连接Access数据库,用记事本显示其元数据内容,实现管理空间数据库的目的.系统通过目录管理树和文件管理树实现对图形文件的集成管理和显示;通过Accesss数据库实现对元数据的存放及目录树路径的归集统一管理;系统还实现了对图形文件的属性浏览、条件查询以及查看元数据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中国油气化探历经几十年,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化探数据的建立及功能,处理技术成图技术,并对该数据库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面向e-GeoScience的地学数据共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比较国内外e-GeoScience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按“圈层—学科—数据类别”三级模式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体系,以主体数据库为核心,初步构建了“主体数据库—数据资源点”为支撑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资源体系。在J2EE环境下,采用Web Services、地理信息等技术开发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最后,探讨了e-GeoScience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油气资源评价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软件实现在国内外有所进展,但不同机构和学者对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的定位与内涵理解存在差异。本文作者结合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软件(PetroV)的实际设计与开发经验,阐述了对资源管理一体化、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及软件实现一体化内涵的理解、定位及关键技术。资源管理一体化源于对常规、非常规海量成藏信息的集成,落脚于基于不同评价对象与目标层次的石油资源有效管理,通过界定不同投资价值属性的勘探目标系列,实现对上游的油气资源评价、勘探规划与市场决策的全方位支持,真正体现对油气资源的投资价值管理能力;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全周期的资源量估算和储量评估为主线,支持从盆地到区带、到圈闭、到油藏,甚至单井的不同尺度资源评价对象构建、统一高效存储与评价活动的衔接,进而实现可持续、可调整、可回溯的油气资源一体化、动态评价过程;软件实现的一体化定位于数据集成、软件集成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支持复杂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领域基础中间件的设计与开发,利用统一数据模型(ST-based KIDA)量化、串接、组织当下不同尺度资评对象的评价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能够融合盆地、区带、圈闭甚至开发阶段的主流资源(储量)全周期、可动态调整的油气资源评价过程。本文作者相信,经过多年的面向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软件与数据一体化技术研究、多轮次油气资源评价经验积累以及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地开展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10.
综合地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质数据数量庞大、数据分布散乱、数据种类繁多、数据格式复杂等特点,根据线分类方法,对综合地质数据进行分类,提出了地质数据树的概念,运用了综合地质数据模型,采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综合地质数据库.同时利用系统导入导出功能,从地质工作的角度实现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将基于角色的资源访问控制(RBAC)思想引入到系统的权限...  相似文献   

11.
ArcGIS下的油田勘探资料管理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红梅 《世界地质》2003,22(2):201-204
在长期的石油勘探工作中积累了包括地震、测井、地质以及其它非震地球物理方法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对这些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的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理想方案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油气勘探数据管理系统选用ArcGIS平台。用商业DBMS如oracle8作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三层式C/S结构,用ESRI的Geodatabase模型和ArcSDE建立分布式勘探地理数据库。整个勘探地理数据库按专业或专题分为若干子库,每个子库都可以位于地理位置不同的专业数据服务器上,通过油田内部宽带网连接。制订勘探资料元数据标准,并根据元数据标准编制元数据同步程序和编辑器,实现油田勘探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bjectLinkingandEmedding,OLE)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OLE技术在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地下水资源数据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现有油气资源基本评价方法的原理、优缺点、适应性做了分析总结,重点剖析了在油藏总体分布服从帕莱托分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现过程模型法.同时根据已建立的油气藏总体预测模型,对符合发现过程模型的大港陆地古近系成藏体系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对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油气排出—聚集—成藏的地质历史过程,同时结合油气勘探的数学规律来建立油气资源的定量预测模型,以此进行石油资源潜力评价.具体研究可分为4个步骤:①对研究区进行油气成藏体系的划分并定量研究其排烃强度,确定排烃量;②确定该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支持北京市岩溶水资源量准确、高效计算,使用均衡法构建区域水资源量计算模块。模块设计以Arc GIS平台为依托,使用C/S模式来构建,模块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元数据库组成。模块主要功能包括:补给量计算、排泄量计算、储存变化量计算、可开采量评价、资源量评价结果专题图制作功能等。经岩溶区试算,证明评价模块的构建为北京岩溶水资源量的准确、高效计算和成果的可视化提供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前陆盆地。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扎格罗斯盆地的油气分布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6套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志留系Gakhum含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迪兹富勒坳陷、基尔库克坳陷和胡齐斯坦隆起;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为“坳陷富油、隆起富气”的特征,其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优质区域盖层、有效烃源岩的展布和新近纪的构造运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扎格罗斯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44.6×108t、9.3×1012 m3和10.4×108t,合计129.8×108t油当量,最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二叠/三叠系Deh Ram群、Asmari组和西北侏罗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7.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是全球近期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前缘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油气藏数据和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3套含油气系统,志留系含油气系统、盐下三叠系含油气系统和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毛里塔尼亚次盆和北部次盆;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白垩统赛诺曼阶、下白垩统阿尔比阶和中新统;埋深上,盆地油气储量集中分布于1 500~2 000 m和2 000~2500 m。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储盖的有效配置、优质的储层和圈闭及盐活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 5083×106 bbl、363 Tcf(万亿立方英尺)和3270×106 bbl,合计7 8879×106 boe油当量,最具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上白垩统赛诺曼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总库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总库管理系统是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的管理和服务中心。在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需求分析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总体设计,制订各项技术标准;开发设计一个元数据编辑器和元数据浏览器;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设计和优化了数据库结构;采用ESRI公司Geodatabase的数据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SE工具设计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在ArcObjects和MapObjects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两套组件式总库管理系统,分别适合专业和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9.
油气聚集系数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聚集系数是油气资源评价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参数, 影响因素复杂, 如何科学取值一直困扰着石油地质工作者.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体系)定量评价结构模型, 对油气成藏体系进行定量评价; 根据“三高”原则选取刻度区, 利用生烃潜力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求取刻度区的油气聚集系数, 将各油气成藏体系与刻度区类比求取相应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系数.运用该方法求取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各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系数.结果表明, 高邮凹陷上含油气系统各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变化较大, 在9%~14%之间, 用该聚集系数求取的资源量较过去用一个统一的聚集系数求取的资源量更接近地质实际.实践证明, 利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成藏体系, 结合生烃潜力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 可以对聚集系数进行定量预测, 减少资源量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资源评价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