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西非北部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前寒武系—古生界结晶基底之上的巨型裂谷-被动陆缘叠合盆地。笔者基于地震、典型钻井、测井资料及国际油气商业数据库和勘探的最新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并预测未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盆地经历前裂谷、同裂谷和被动陆缘3期构造演化阶段,盆地结构呈“北缓南陡”形态,具体表现为“北部窄陆架缓陆坡、南部宽陆架陡陆坡”特征。盆地发育裂陷期湖相和被动陆缘期海相两套烃源岩,裂陷期烃源岩对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成藏具有重大贡献,被动陆缘期烃源岩在上覆地层较厚时才成熟。盆地可划分为3种油气成藏模式。(1)陆架区下生上储,断层沟通不整合,陆架三角洲前缘浊积砂岩成藏模式。(2)斜坡坡脚区下生上储、断砂配置输导、近源供烃成藏模式。(3)深水-超深水区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构造-地层型浊积砂岩成藏模式。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斜坡坡脚处的浊积水道和海底扇、深水区浊积水道和浊积扇是塞内加尔盆地重点勘探领域,深水区大型构造-地层圈闭为盆地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旅游服务模式存在信息获取被动、信息更新滞后、影响了用户体验的问题,探究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旅游应用服务模式,并基于HTML+Eclipse+Tomcat完成了校园旅游服务应用的开发。该公众号能够为游客提供多种GIS基本功能,包括地图浏览、地图搜索和路径查询功能等,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所在位置主动提示距离用户最近的3家餐厅及相关信息。通过问卷调研发现,该服务能够基本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3.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是全球近期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前缘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油气藏数据和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3套含油气系统,志留系含油气系统、盐下三叠系含油气系统和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毛里塔尼亚次盆和北部次盆;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白垩统赛诺曼阶、下白垩统阿尔比阶和中新统;埋深上,盆地油气储量集中分布于1 500~2 000 m和2 000~2500 m。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储盖的有效配置、优质的储层和圈闭及盐活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 5083×106 bbl、363 Tcf(万亿立方英尺)和3270×106 bbl,合计7 8879×106 boe油当量,最具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上白垩统赛诺曼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4.
靳小兵  巫俊威  田琨  卜俊伟 《气象科技》2014,42(6):1106-1113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地铁系统的专项防雷设计、施工及检测标准,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铁系统防雷工作无系统性技术规范。分析地铁系统遭受雷击的主要方式与途径,明确了地铁系统防雷的必要性;针对城市地铁雷电防护的关键点,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在国内首次确定了地铁系统的防雷保护等级应按第2类进行划分,并推导出了地铁防雷的关键参数——接地电阻的理论值。从接闪、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和综合布线以及电涌保护防雷5要素出发对地铁系统雷电防护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地铁防雷主要措施和技术指标,为从事地铁防雷系统的设计、施工、防雷检测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并对将来形成地铁防雷技术标准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1世纪以来,被动陆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统计被动陆缘盆地勘探数据,分析被动陆缘盆地历次理论、技术进展带来的勘探领域的不断突破和油气发现规律基础上,认为有三个方面大的持续发展,在勘探理论上已突破过去围绕裂谷找油,近年发展了坳陷型、转换型陆缘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提出在被动陆缘半封闭—封闭的局限大型坳陷周缘、转换型被动陆缘转换坳陷带、地幔出露带洋壳上覆远洋浊积砂领域找油的观点,在南大西洋西非段、西南非段、地中海东部、中北大西洋两端、东非海上均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在勘探领域上横向呈现由陆上—浅海—深水—超深水,纵向由斜坡水道—斜坡扇—坡底扇—盐下碳酸盐岩—深水扇发展趋势;在工程技术上随着深水钻探、盐下目标地震识别刻画等技术发展,带动了水深3000 m以上目标钻探和勘探突破。全球被动陆缘早期勘探主要在墨西哥湾周缘、南大西洋两岸中段,近年来逐步向中- 北大西洋两岸、东非沿岸、北极等领域转移,未来被动陆缘油气勘探越来越走向远洋超深水、盐下、深层、极地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龚嘉锵  郭凤霞  田琨  刘冰 《气象科学》2014,34(2):206-212
用WRF模式对发生在南京市区的两次雷电过程进行了模拟,提取两次模拟过程在南京范围内的格点数据,分别做雷电潜势预报模型建模和检验两组样品。利用江苏省地闪定位资料作参考,选出49个对雷电单体形成有重要影响并且在两组样品中的平均值比较接近的强对流参数进行建模。利用建模样本对预报因子与变量进行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确定4个对流参数建立Logistic雷电预报模型,最终利用检验样品对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模拟出的强回波区域的形状和面积与实况的相似度较高,但与实况相比,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考虑此偏差后,建立的雷电预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67.32%,技巧评分达到0.466,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WRF模式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使得其对雷电发生前的气象要素资料的获取更加精确,因此增加模式模拟的精确度,可进一步地提高利用WRF模式进行雷电预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决策树方法在一次历史异常雷电活动中的预报能力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四川闪电定位仪监测网的监测资料,基于四川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的三类预报因子,针对2008年9月22~25日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雷电活动过程,重点分析了连续性雷电活动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天气影响系统、热力结构特征、动力结构特征,检验了基于决策树方法筛选出的雷电潜势预报因子对连续性雷电活动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9·23”连续性雷暴天气过程存在对流性雷暴以及副高和地面冷空气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雷暴时段.雷暴区内始终存在着高能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具有“对流层中低层正涡度、对流层高层负涡度”的典型雷暴动力结构.2)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的三大类预报因子能较好地预报本次雷电活动.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雷暴活动强度潜势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苏省2008、2009和2010年6 8月闪电定位资料对雷暴活动的强度进行了分级,并使用同一时段的探空资料计算了47个代表南京地区 环境层结特征的对流参数,利用其与雷暴活动强度的相关性选取预报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Bayes分类法和Logistic 回川归分析法,结合逐步选择法进一步筛选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两种雷暴强度的预报模型.通过检验独立样本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分析法的Hedike技巧评分为0.396,并能识别出30%的强雷暴,而Bayes分类法的Hedike技巧评分为0.370,只能识别出5%的强雷暴.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雷暴强度的潜势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进一步分析进入预报模型的9个对流参数,表明雷暴活动越强时,低层空气越暖湿,中层空气越干冷,高低层的风切变越大.  相似文献   
9.
信息服务是旅游服务中的重要因素,传统旅游服务中的动信息服务方式存在信息获取滞后、更新缓慢等情况。本文基于位置服务概念建立了一种主动式的移动旅游服务模型,该模型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前者以手机应用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功能支持,后者则为客户端提供基础数据和计算支持。该系统运用地理围栏技术为用户提供主动式的景点信息提醒功能。最后以清华大学旅游服务为例,展示了该应用的原型系统用户界面和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为用户提供主动式信息通知。  相似文献   
10.
利用FY2-C、FY2-D云顶亮温资料并结合2009年四川省闪电定位资料,选取了2009年6月19~20日1次典型的强雷电过程,并对该过程的雷电时空分布与强雷暴云团(MCS)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地闪频数与MCS的强度呈正相关。(2)地闪基本出现在小于220K的云区和前方TBB水平梯度最大的区域内,集中发生在小于200K的云区,大于240K的云区几乎没有地闪发生。(3) MCS发生发展期,地闪位于对流云团前方TBB梯度最大的区域内及其东侧,地闪频数极大值发生在强烈发展期。成熟阶段,地闪猛烈下降。消亡期,地闪位于对流云团中心附近,但很快消失。(4)单站强降水时段和TBB低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且地闪逐时峰值比降水峰值提前约1h,可为单站短时暴雨的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