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地球冰川正在缩小Colorado-Boulder大学北极和阿尔卑斯研究院的冰川学家MarkMeter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位于格陵兰和南极外侧的全球冰川明显减小,且减小速率明显增大.包括欧洲阿尔卑斯在内的某些地区的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减少了50%....  相似文献   

2.
美国阿拉斯加州立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阿拉斯加67条冰川的激光航空高程测量资料。了解到在这段时间内,冰川盖层的厚度平均每年减少0.52m。如果将这个数值外推到所有阿拉斯加的冰川,则换算成水的冰川年总融解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9-1990年两个夏季对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冰川湖泊的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分析,对该流域冰川湖泊及其沉积类型进行了分类,按其成因冰川湖泊可分为:冰蚀湖、冰川阻塞湖,冰碛湖,冰川热融湖、以及复合成因的冰川湖泊,按补给类型,冰川湖泊还可以分为冰水湖和非冰水湖泊;冰川湖泊除了受到一般湖泊所具有的波浪作用,地表径流作用、块体运动、坡面水流作用以外,还存在冻胀作用,冰川作用和热力作用等。主要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4.
1990年,南美委内瑞拉和智科北部之间的安第斯山、东非的Kenya、Rwenzori和Kilimanjaro以及Irian的Jaya(新几内亚)的低纬度高山冰川的覆盖面积近2500km。,安第斯山在这些高山冰川中几乎占据了99%的面积。自小冰期1850年以来,所有这些冰川均具有范围缩小的全球性趋势(表1)。在冰川总体后退的期间,存在着冰川前进的多个亚期:如20世纪20年代和70年代冰川有再次向前推进的全球性趋势。在Cordillera Blanea或整个秘鲁Cordilleras大多数冰川表面从1998年10月至2002年5月或多或少的有持续降雪的覆盖,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南极半岛的冰架发生过巨大的崩裂。今年9月,美国航空与航天管理局(NASA),加拿大和欧洲的卫星第一次观察到进入广海的冰川流发生了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冰川岩溶为冰川融水对于下伏灰岩地层侵蚀形成的岩溶地貌,具有重要的气候意义,国内少有深入的研究。在山东费县小泉庄一带灰岩面上发现河曲状岩溶槽与冰臼一起构成的岩溶系统。对岩溶通道水流路径进行恢复,发现岩溶通道水流起源于前端的冰臼,根据岩溶通道的叠加关系恢复了通道形成的先后次序,进一步发现了冰臼具有位移特征,位移量的大小显示出移动过程具有稳定期与快速期。根据河曲状岩溶通道的特征及其与冰臼的关系,与阿尔卑斯山冰川岩溶特征进行对比,两者具有特征上的一致性。综合分析认为小泉庄灰岩面上分布的河曲状岩溶通道为冰水成因,其壶穴为冰水下注冲蚀形成的冰臼,均属于冰川岩溶。小泉庄典型冰川岩溶在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发现,佐证了中国东部曾经存在广布的冰盖及山谷冰川。  相似文献   

7.
南极洲西部的冰川在不断地萎缩,其速率远远大于水们在20世纪90年代所观察到的结果。现在,比起从内陆降雪所聚集起来的冰来说,有多于60%的冰融化,冰水流入了阿蒙德森海里。  相似文献   

8.
山谷冰川的存在完全是由气候波动决定的 ,甚至不大的变暖也能导致雪线显著地向上移动。在最近数十年来 ,冰川的缩小越来越强烈。这种情景见于相隔如此遥远的国家 ,像肯尼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新几内亚的山脉中 ,但最强烈的这种现象见于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和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在秘鲁 ,库埃尔卡冰川强烈地后退。测量工作表明 ,最近 3年内其主干道的冰舌平均每年缩小 1 55m,这比 1 963— 1 978年间快了 3 2倍。冰川的面积从 1 976年的 56km2 减小至现在的44km2。在这样的融化速度下 ,再过 2 0年 ,这里的冰将不复存在。如果气候的趋势不…  相似文献   

9.
冰川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冰冻圈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纳尔逊冰川四周环海,临近海洋的物质输送和其他因素扰动改变了近岸土壤中部分理化因子,从而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本研究采集了南极纳尔逊冰川不同近海距离处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细菌和古菌V4区扩增子测序以及宏基因组测序,探讨了不同近海距离的冰川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潜能。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位点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所差异,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在冰川土壤样品中普遍存在且相对丰度较高。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近海距离的冰川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分布不同,且能量代谢和跨膜运输等代谢途径的基因的丰度随着采样位点远离海洋而降低。冰川土壤中碳、氮、硫代谢分别以还原性柠檬酸循环、反硝化、同化硫酸盐还原途径为主,其中反硝化途径基因在所有样品中丰度较高。通过分箱组装获得了含有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基因组bin_71,并重构了其核心的代谢通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南极纳尔逊冰川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代谢潜能,为后续南极冰川土壤新物种的发现、功能基因的挖掘、以及探究全球气候变暖下海洋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格陵兰冰盖是世界第二大陆地冰盖,其边缘分布的溢出冰川作为快速传输冰带,是造成冰盖消融的重要因素。本文 以位于格陵兰岛东北部的 Nioghalvfjerdsfjorden 冰川为研究对象, 探索开展基于 sentinel- 1A 和偏移量跟踪技术的溢出冰川表 面运动特征研究, 并利用非冰川区流速和 CP0M NRT IV 数据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对比分析 2017—2019 年三个时期的春季 冰流速, 发现该冰川在 2019 年春季出现了最大流速上移现象, 推断可能是由于 2018—2019 年间冰川融水渗透引起的底部润 滑加剧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冰川和冰川盖层的迫切性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一层层堆积下来的冰成为区域性的或全球性的周围环境状态的特殊档案。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200多年来,冰川改变了大地的形貌,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路向。今天我们沿着地理走向,考察──帕洛特群岛位于芬兰与瑞典之间小斯尼亚湾最狭窄的部分,住在这群多石岛屿上并拥有土地的人,每个世纪都举行一种不寻常的仪式两次:瓜分那些确实从海上升起的新土地。光是过去的200多年间,那里已出现了几百个新岛,另外还有若干分隔小岛的水道已经消失。有些地质学家推测,再过几千年,这些小岛可能会演变成为一道陆桥,把海湾的大部分改造成为一个淡水湖。新出现的土地是北斯堪底纳维亚半岛一条巨大冰J;【的遗物。这条冰川以前像一大团糠…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在白垩纪及其晚期(80~65Ma前),地球上的气候特别温暖,甚至在极区都有恐龙类生活;但是,最近有文献(其中含有证据)表明,在白垩纪晚期冰水的周期性(冰川的前进和后退)仍然存在。美国的古海洋学家、古气候学家及冰川专家在米勒(Miller)的领导下详细研究了钻获的沉积岩标本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前沿》1996,(4):21-22
南极冰川变化莫测,各国专家说法不一英美科学家:气候变暖引起南极冰架脱落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英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南极冰架融化脱落,并且脱落的浮冰很可能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英国研究人员说,南极半岛气温的持续上升使...  相似文献   

15.
Pedersenbreen冰川是我国北极冰川运动监测的重点研究区域之一。本文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共31景Sentinel-1A中等分辨率SAR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PS-InSAR技术对Pedersenbreen冰川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形变监测,获取Pedersenbreen冰川沿雷达视线方向的运动速率图,提取Pedersenbreen冰川沿雷达视线方向的运动信息。研究发现,Pedersenbreen冰川整体处于向下游运动的趋势,Pedersenbreen冰川主体的运动速率范围为-8.901~-2.957 m/a。将冰川运动速率沿铅垂线方向进行分解,得到GPS监测点P1、P2、P3、P4、P5缓冲区的冰川表面垂直变化速率均值,分别为-2.316 1 m/a、-2.438 7 m/a、-1.851 7 m/a、-2.181 1 m/a和-1.875 4 m/a。基于GPS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冰川表面垂直变化速率分别为-1.879 6 m/a、-2.041 3 m/a、-1.422 0 m/a、-1.722 3 m/a和-1.376 9 m/a,误差均在0.5 m/a之内,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表明PS-InSAR技术可以用于极地冰川运动趋势的变化监测,是冰川监测手段的一个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8,(12):4-4
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几名科学家将“冰云和地面高度卫星”收集到的数据与近50年来南极洲东部伯德冰川向海洋漂移的速度进行了比较,他们首次发现了证明在南极洲冰层下极深的地方有大量流动水存在的证据,这些水流加快了冰川入海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地球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与南极的冰川作用有关,但是至今尚未确切地了解它的质量平衡(冰的堆积和消耗之间的差)过程。不久前借助卫星雷达高度测量,使我们发现并确定了地形高度的变化(精确度达10cm)。在广阔的南极地区,冰川的下降也反映了冰的体积减少了。  相似文献   

18.
对沿南极半岛太平洋边缘的冰川海洋沉积作用进行的研究表明,目前该区域的入海冰川形成的沉积物很少。这与限制融水向峡湾入口输入的副极地气候至极地气候区域有关,但南设得兰群岛除外。与更温暖的阿拉斯加和智利峡湾相比,这里发现的沉积物很薄,多数峡湾的地震反射剖面支持了这种解释。然而,这种假说只是根据南极沿海地区零星的地震覆盖区得出的。因此,就象PalmerDeep地区的内陆架证实的那样,地震资料不能满足第四纪沉积物序列的分辨率。这里,我们提供了南极南Gerlache海峡和Andvord海湾中进行的高分辨率地…  相似文献   

19.
唐锦龙 《海洋学报》1992,14(5):142-147
前 言 分析样品来自我所叶德赞同志于1981年底参加澳大利亚第一次南大洋地球科学考察时,由美国维吉利亚大学潜水员在水深26m处湖底采集的稠密胶絮体中提取的.本文根据考察者现场观察搜集的第一性资料和室内一系列综合分析结果写成. 近年来,研究粘土矿物结合陆地的地质状况和地貌来探索粘土矿物的形成和转化的报道甚多,但有关冰川-水化学环境下粘土矿物的演化和形成机制的研究,迄今国内尚无报道本文以万达湖粘土矿物演化特征为例,探讨了该区埃洛石形成机制与冰川-水化学沉积环境的关系.这对于阐明极地粘土矿物特征和南极独特地球化学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宇宙飞行中心RABindschadler为首的国际专家组详细地研究了西南极冰盖乌伊兰斯冰川的行为。它的速度每年减少1%~2%,如保持这种趋势不变,在最近的50~100a间,冰川将停止流动。不久前借助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表明,在这条“河流”的河口,冰体长时间(6~8小时)的静止与短时间(10-30分钟)的快速移动交替出现。它以将近每小时1m的速度通过数10cm。这似乎难以置信的速度仅仅在30秒内就能达到。制动则慢得多,一般要2~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