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海军的鱼雷研制从60年代初仿制苏制鱼雷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独立研制鱼三型深水反潜和鱼四型潜射反舰鱼雷了。80年代末我国在仿制轻型反潜鱼雷的同时,开始研制新一代的鱼五型线导反潜鱼雷和火箭推进反潜鱼雷(RAT)。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已先后装备了自制的热动力导引鱼雷,潜对潜、潜对舰电动声导鱼雷、空投反潜  相似文献   

2.
反鱼雷鱼雷(Anti-torpedo torpedo,ATT)作为一种可主动搜索并拦截多种制导类型来袭鱼雷的硬杀伤武器,毁伤概率高,成为各国水下防御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介绍现有鱼雷制导类型和各种鱼雷防御手段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 ATT 武器的优势,整理了国外 ATT 武器发展现状,详述各国 ATT 武器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最后,对 ATT 武器的作战使用开展研究,仿真分析不同条件下 ATT 对来袭鱼雷的拦截概率,为开展 ATT 武器研制及其作战使用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轻型护卫舰虽然不若驱逐舰或护卫舰配有大型声呐,但在浅海或近岸区域接战时,反潜武装反而比侦搜设备更为重要,其中又以轻型制导鱼雷及反潜火箭弹各擅胜场。美国"雷神"的Mk46轻型反潜鱼雷拥有广大市场……  相似文献   

4.
超空泡射弹具有水下高速打击能力,在应对来袭鱼雷攻击时,可以选择精准点射或密集发射形成弹幕的方式有效拦截目标。超空泡射弹与其他反鱼雷武器一同构成水下防御网,为作战样式提供更多选择。 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反鱼雷作战的各项能力指标权重;然后针对不同武器的作战能力,分别设计不同的品质效用函数,由此计算出具体的能力赋值。最后,通过模型计算出超空泡射弹在反鱼雷作战中的体系贡献率,以此推动与之相关的超空泡发生器、水下制导和水下高速推进系统等关键技术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为后续研制生产和尽快投入部队形成战斗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捕鲸叉2000”主要进行了以下改进:改进信号处理器,从而提高探测靠近海岸小型目标的能力并增强电子抗干扰性;采用GPS INS制导和控制/导航系统;改进主动雷达寻的头并选用新型对的头;采用从发射平台到导弹的单向或双向数据链,对制导和控制装置进行指令控制等。“捕鲸叉2000”的作战方式有如下三种:①快速反应方式。与现役“捕鲸叉”导弹一样,利用基准导航和由指令发射系统所提供的最佳目标搜索程序,使导弹逼近目标。②自主式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外鱼雷现状,探究其航程、航速、作战深度等总体性能指标,给出国外鱼雷对我国同类装备的启示:1)走系列化发展之路;2)持续提高自导性能、推进减振降噪;3)创新鱼雷战斗部技术;4)轻型鱼雷朝着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5)根据最大射程需求选择助飞鱼雷运载系统技术途径; 6)更高的航速、更远的航程、更大的作战深度已经不是国外鱼雷的发展重点。相关研究值得我国鱼雷装备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军事部门,研制成功了一种“暴风”超高速鱼雷,并已装备在俄罗斯945型S级、685型M级及971型AK级攻击型核潜艇上。时速可达到200节,航程约10000~15000米。其速度之快,堪称世界之最,这种新型鱼雷一出现,便引起了世  相似文献   

8.
鱼雷打靶试验对评价武器系统对目标的打击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水动力参数是模拟鱼雷水下运动轨迹、预报鱼雷打靶落点的关键参数。随着现代CFD技术的发展,采用数值方法获取水动力参数,提高了轨迹预报精度,但计算效率不高,不利于多工况下鱼雷打靶预报。首先,基于刚体动量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鱼雷的水下运动方程组,运用4阶龙格–库塔(Runge-Kuta)法对运动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对鱼雷水下轨迹进行模拟,从而获取鱼雷打靶性能。其次,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近似模型(GA-BP)和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近似模型(AGA-BP)模拟鱼雷水下打靶落点,对鱼雷打靶性能进行快速预报。通过仿真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AGA-BP预测模型相对于BP预测模型更稳定、GA-BP预测模型收敛速度更快,实现对鱼雷水下打靶快速预报。  相似文献   

9.
基于潜艇被动声呐系统跟踪目标,进行目标运动分析后,发射线导鱼雷攻击水面舰艇的作战背景,建立了鱼雷导引方法、声呐目标分辨和目标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鱼雷发射后本艇战术机动对线导鱼雷攻击远距离水面攻击效能的影响。根据鱼雷作战效能蒙特卡洛仿真方法,给出在一定目标运动要素误差下,满足线导鱼雷攻击效能指标的鱼雷发射后的本艇战术机动的要求,并给出了武器系统实现这种要求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利用肾上腺素(EPI)来诱导近江牡蛎眼点幼虫产生单体牡蛎苗。首先对眼点幼虫占80%~90%幼虫群体,采用不同浓度的EPI(1.0×10-5 M、5×10-5 M、1×10-4 M、5×10-4 M、1.0×10-3 M、5×10-3 M)持续处理3h;其次对眼点幼虫占20%~30%、50%~60%和80%~90%幼虫群体,在最佳EPI浓度下,持续诱导3h;然后对眼点幼虫占80%~90%幼虫群体,在最佳EPI浓度下,持续诱导1h、2h、3h、4h、5h、6h;同时进行了相同密度下,单体牡蛎和固着牡蛎的生长变化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当眼点幼虫出现80%~90%时,EPI浓度为10-4 M时,持续诱导3h,得到了最高的不固着变态率,为(60.0±4.8)%;相同密度下,附着牡蛎苗生长快于单体牡蛎苗。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世界上各种鱼雷防御装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且层出不穷。分析了目前鱼雷软、硬杀伤手段的不足,重点分析了反鱼雷鱼雷(ATT)的局限性,对比空中反导系统,指出了目前ATT技术的误区。最后给出了一种近距离鱼雷防御的方法:多发深弹在水下形成可移动的弹阵,采用深弹协同作战的方式防御鱼雷。  相似文献   

12.
目前鱼雷武器仍是水面舰艇在未来战场上的主要威胁之一,而鱼雷位置信息的获取对鱼雷防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声呐探测系统性能不断提升,舰壳和拖曳式声呐也可在较远距离上探测到来袭鱼雷方位信息,因此基于双声呐测向信息可以对鱼雷位置进行交叉定位。通过建立典型测量误差下的误差空间分布模型,仿真分析了常规交叉定位算法目标定位误差空间分布情况。针对测向方位这一主要定位误差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测向方位滤波的交叉定位算法。动态场景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鱼雷目标定位精度。该研究可为利用单舰双声呐系统对鱼雷目标进行定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黏土中鱼雷锚抗拔承载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瑜璐  张金利  杨庆  杨钢 《海洋工程》2019,37(6):122-129
基于Abaqus软件,针对预埋在一定深度鱼雷锚的抗拔承载力进行3D数值分析,探讨了锚型、土体类型、拉拔荷载倾角、拉拔荷载水平分量与锚翼夹角等多种因素对拉拔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均质土、正常固结土和两层土体中,带4个锚翼鱼雷锚增加56.22 m2的锚翼侧面积,其拉拔承载力比无锚翼的提高1.9倍以上;当锚翼侧面积相同时,增加锚翼的宽度可以有效提高锚的承载力;拉拔荷载倾角α在30°~45°范围内,可获得较大拉拔承载力;锚翼宽度越大,拉拔荷载水平分量与锚翼间的夹角β对鱼雷锚水平承载力影响越明显;经归一化的V-H包络线公式对工程应用中预测鱼雷锚的承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潜艇反鱼雷防御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和分析了潜艇反鱼雷防御的战术背景、对抗措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3个方面的内容,针对潜艇面临的鱼雷和反潜威胁,对潜艇主动和被动防御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重点对潜艇针对未来反潜作战需求构建网络中心化、多层次、多平台、智能化的综合防御体系进行了思考和设想,为潜艇水下反鱼雷防御技术发展、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声技术     
利用声波对水中、海底以及海底以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跟踪、识别以及水下通讯、导航等的方法与技术。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型客轮沉没事件,促进了近代水声技术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回声定位声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水声技术有较大发展,改进了声呐设备,且出现了声制导鱼雷和音响水雷。50年代以后,潜艇活动能力的增强与核潜艇的出现,水声物理研究和信息论研究的进展以及无线电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换能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进步,对水声技术的发展有很大促进。目前水声技术除有广泛的军事用途以外,还用于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16.
鱼雷作为水下最重要的进攻武器之一,可针对水下及水面目标发起非对称隐蔽攻击。随着近几十年电子技术的发展,鱼雷更加智能化,杀伤力更大。因此反鱼雷任务成为现代海战中一项重要的课题。主要介绍了国外近年装备的鱼雷型号,并对国外鱼雷对抗用声诱饵作了介绍,最后对声诱饵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为今后我国发展声诱饵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振动性能是评估鱼雷动力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将鱼雷动力舱段抽象为由振源、传递路径、响应点构成的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在频域内对动力学方程推导,得到了系统的稳态响应幅值表达式。结合电气系统的插入损失概念,提出了适用于评估鱼雷动力舱段隔振元件效果的速度插入损失指标。结合工程问题给出了算例,表明在设计初期可以清晰地规划动力舱段的隔振结构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8.
应当立即对蓝方编队发起攻击,具体行动方案为:第一次攻击以鱼雷兵器为主,以后则鱼雷、火炮相结合;运动时红方将队列南北分开,北纵队贴着 F 岛南侧航行,南纵队从蓝方编队南翼与北纵队形成夹击态势,南纵队留一艘巡洋舰在 X 湾的西北口伏击企图逃出的敌方舰船。目标的优先顺序是:首先以2~3艘驱逐舰鱼雷齐射,一举击沉蓝方战列舰;其次消灭其运输船,见机打击其巡洋舰。根据距离和速度计算,8分钟后红方占领好阵位,向蓝方编队发射照明弹,开始攻击。与岸炮协同以区域划分,红方军舰不进入己方岸炮射程。岸上观通站向海上编队通报敌我情况。一、立即对蓝军编队发起攻击的理由(一)对敌情判断是:蓝方战舰已突破中线,显然敌人也企图破坏红方码头设施,故先补给不可行。而且如果被敌人发现红方编队将会极其被动;相反,一旦战斗  相似文献   

19.
杨忠义 《海洋世界》2010,(12):55-56
<正>1952年5月,中国海军航空学校的第一期空、地勤学员毕业了,海空军部队迅速建立了起来。海空军的第一支部队主战飞机是杜-2水鱼雷轰炸机,这是一支进攻性的海空突击兵力,未来的作战对象是东南沿海敌占岛屿和台湾的海上舰  相似文献   

20.
二战中,美国陆军航空兵的 B-26轰炸机一般不挂载鱼雷进行海上作战,主要是挂载炸弹对陆地目标进行攻击。不过,在太平洋战争中,B-26轰炸机有一次破了例,而且,那次鱼雷出击还带有一点机遇特色。1942年5月,柯林斯率领4架 B-26轰炸机从美国本土机场起飞,飞过美国西海岸后,开始进入太平洋上空;尔后,又向美国驻夏威夷的基地飞去。柯林斯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