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镁离子电池MgNi0.4Mn1.6O4正极材料,并考查了合成温度对产物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差热重量分析法(TG-DTG)、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S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900℃时,所得样品为纯相的MgNi0.4Mn1.6O4样品。在0.3~2.1 V电压范围内,以0.025 mA为充放电电流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0.6 mAh/g。  相似文献   

2.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L i Mx Mn2 - x O4( M=Cr、Al;x≤ 0 .2 )尖晶石相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SEM表面观测显示材料的晶形好 ,粒度均匀 ,粒径小于 0 .5微米。电化学测试表明 ,低水平量 ( 0 .0 2≤ x≤ 0 .0 5 )的 Cr、Al掺杂材料初始容量稍有降低 ,但却较大地改善了循环性能。在 L i Mx Mn2 - x O4中 ,掺 Al降低了 L i+、Mn3+占位的无序度 ;Cr3+和 Al3+取代了其中的部分 Mn3+ ,占据八面体位 ( 16 d) ,抑制了 Jahn-Teller效应 ,增强了尖晶石骨架的稳定性 ,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在 3.0~ 4.3V的充放电过程中 ,材料中的 Cr、Al都保持 +3价不变 ,不发生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样品在0.5 C(1 C=150 mA/g)放电倍率下,4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为153.3 mAh.g-1。对样品的元素含量进行了精确分析,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基于阻抗的两种理论模型,计算了锂离子扩散系数,样品1和样品2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1.7×10-12cm2/s和3.8×10-12cm2/s。  相似文献   

4.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MxMn2-xo4(M=Cr、Al;x≤0.2)尖晶石相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SEM表面观测显示材料的晶形好,粒度均匀,粒径小于0.5微米.电化学测试表明,低水平量(0.02≤x≤0.05)的Cr、Al掺杂材料初始容量稍有降低,但却较大地改善了循环性能.在LiMxMn 2-xO4中,掺Al降低了Li+、Mn3+占位的无序度;Cr3+和Al3+取代了其中的部分Mn3+,占据八面体位(16d),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增强了尖晶石骨架的稳定性,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在3.0~4.3V的充放电过程中,材料中的Cr、Al都保持+3价不变,不发生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溶胶─凝胶─酯化法合成LiMn2O4尖晶石粉体材料,用FT—IR、TG—DTA以及XRD研究了LiMn2O4的形成机制。整个反应过程可分为凝胶的形成和干凝胶的分解两阶段,前体物在液相中经络合、酯化、聚合而形成凝胶,不同的投料Li/Mn(摩尔比)值使凝胶分解形成LiMn2O4经历不同的反应历程,也使产物具有不同的物相组成。  相似文献   

6.
LiNi1/3CO1/3Mn1/3O2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Mi1/3Co1/3Mn1/3(OH)2和Li2CO3为原料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850 ℃烧结20 h所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样品的层状结构明显,颗粒形貌清晰,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43.8 mAhg-1,循环40次的平均容量衰减为0.72%/次,循环性能较好.循环伏安实验表明,该材料在3.9 V附近出现了一对对称性好的氧化还原峰.  相似文献   

7.
以Mn、Co、Ni的无机盐为反应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粉体材料Mn1.8Co0.2NiO4。利用XRD、差热-热失重表征了粉体的晶相及晶型的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i原料均可以合成具有单一尖晶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其中间的反应过程存在差异,差异是由固相反应的拓扑学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以Co(NO3)2.6H2O、Ni(CH3COO)2.4H2O和Mn(CH3COO)2.4H2O为原料,在氩气保护下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分散均匀的前驱体[Co1/3Ni1/3Mn1/3]C2O4.xH2O,用TG/DSC对前驱体的热分解做了表征。前驱体与碳酸锂在乙醇-水的混合体系中均匀分散,50℃下真空干燥后于500℃下预烧,将得到的混合物压片,然后在空气中于700~1 000℃下煅烧12~24 h得到三元正极材料。将得到的样品进行XRD、电池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等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700~1 000℃合成的样品有好的晶型(六方晶系,α-NaFeO2),特别是900℃下合成的正极材料有较好的晶型、高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Al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2O4结构及循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柠檬酸作为螯合物的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Al3+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AlxMn2-xO4,并用XRD、SEM等多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掺杂铝量对粉体形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800℃烧结可获得单一尖晶石结构的物相。随着Al3+掺入量的增加,LiAlxMn2-xO4的晶格常数变小,晶格更趋于完整,有利于抑制因锂的反复脱嵌而造成结构的破坏。实验表明,当掺Al量为0.05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03.8 mAh/g,25次循环后容量还有100.6 mAh/g,容量衰减仅为3.08%。该正极材料具备高的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溶胶-凝胶-酯化法在220℃即可得到纯相的LixMn2O4(0.762<x<1.139)尖晶石粉体材料。它在880℃时发生立方相向四方相的转变:900℃-1000℃间,四方相渐变为正交相LiMnO2,过程中有Li2MnO3生成。应用SEM、TEM观测了材料的粘度及形貌,其粒度10-40nm,粒子间极易团聚成为1-206μm的团块。以BET法测其比表面为3.6m2/g。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钴、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EDTA络合模板法合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LiCoO2正极材料,并采用类似的方法合成了Li1·05Co0·8Ni0·2O1·95F0·05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分析表明该法合成的超细粉体具有完善的层状结构,颗粒表面光滑,并以此研究了不同合成温度对材料结构的影响。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表明,充放电电压平台高达3·9V,掺杂Ni、F后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过程中,原料锶铝比、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前躯体和煅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产物的长余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荧光材料余辉特性测试仪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表明,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最佳条件为锶铝量比为1∶2,烧结温度1200℃及保温时间为3h;长余辉材料的物相组成以SrAl2O4相为主晶相,并存在富铝相Sr4Al14O25、SrAl4O7和SrAl12O19。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杜蒙沙地地表物质的地化组成及风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远云  孟杰  郭令芬  何葵  康春国 《中国沙漠》2013,33(4):1009-1018
本文分析了杜蒙沙地表土样品各粒级组分(全样、>63 μm、63~30μm、30~11 μm和<11 μm)的常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杜蒙沙地地表物质化学元素组成以Si、Al为主,与上地壳相比,除Si、Mn和Ti外,Fe、Mg、Ca和P严重亏损,Al和Na中度亏损,K轻微亏损;除Si、Al、Na、K外,Fe、Mg、Ca、Ti、P、Mn的变异系数均很高;常量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变化程度按照Al相似文献   

14.
配制MgO·1.5B2 O3- 18%MgCl2 -H2 O过饱和溶液在 0°C恒温静止 ,对该过饱和溶液结晶析出多水硼镁石 (2MgO·3B2 O3·15H2 O)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晶诱导期较长 ,晶体生长缓慢 ,结晶达平衡需要较长时间。探讨了析出固相的结晶反应机理和硼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并拟合给出结晶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娜 《盐湖研究》2011,19(4):53-57,72
以乙酸镁为镁源,用LiOH.H2O、Fe(NO3)3.9H2O、NH4H2PO4为原料通过水溶液法制备了掺杂Mg2+的LiFePO4/C正极材料。用XRD、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谱(EIS)方法,研究了Mg2+掺杂对LiFePO4/C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g2+掺杂没有改变LiFePO4橄榄石型的结构;在0.1 C(1C=170 mAh.g-1)的充放电倍率下,Mg2+掺杂使正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从153 mAh.g-1提高到159 mAh.g-1,经20循环次后,容量无损失;电化学交流阻抗显示,掺杂后材料阻抗Rct从463.1Ω减小到322.8Ω。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形貌对尖晶石型锂离子筛吸附剂MnO2·0.5H2O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反应物Mn2O3的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前驱体及其吸附剂的形貌。采用XRD、SEM、TEM、FT-IR、XPS和N2吸附—解吸等温线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表征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与立方形锂离子筛相比,球形锂离子筛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42.46 mg/g),同时对溶液中的Li+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表面脱质子和离子交换过程的共同作用增强了离子筛型吸附剂的提锂Li+性能。此外,本文对Li1.6Mn1.6O4与MnO2·0.5H2O的吸附—解吸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