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应用验潮站的海平面资料求年变率的方法,该法得出我国海平面的年变率为0.14-0.20cm/a,同时对海平面的外推预测法进行介绍和比较验证;提出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值加当地地面升降 地点和地区预测法,结合年变度和气温升温计算出全球和我国珠江,长江及可三角洲等地区以及一些地点的21世纪海平面预测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上升,已为世界各海洋国家所关注,研究表明,近20年多年以来,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以1.5mm/a的速率上升,这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是一致的,为了预测海平面的这种上升趋势,本文试图从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结合我国海海平面变化特点提出了我国的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即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既取决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又受到沿海地壳升降和地面下沉的影响,文中给出了我国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COADS资料中1950-1992年太平洋4°×8°方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及海面气温、气压、风速序列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海表气温和水温年上升率分别为0.0063℃·a(-1)和0.0026℃·a(-1)。两者的变化趋势在赤道太平洋都有一个年上升率高值区;而在东海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广大海区,都有一个年下降率的低值区。西太平洋海面气压呈上升趋势,东太平洋则相反。气温和水温的升降区域分布特征与风速分量增强和减弱的变化趋势有关。文章还指出,中国和日本沿岸今后几十年海平面变化趋势的预测模式,应以太平洋或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为基础,加上本海区海平面的局地变化订正。  相似文献   

4.
海平面升高新说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召集的一组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变暖将使海平面平均升高34cm,这一数据与美国环境保护署1983年的估计值相差甚远,当时他们认为到2100年海平面将平均升高175cm。现在的预测值之所以比以前大大减小,部分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经验模态法在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代海平面变化的系统研究,开始于80年代前后,主要集中于海平面年变率和预测。早期所采用的方法有直线回归法、周期法外推预测等,之后有本征分析方法、随机动态预测模型及灰色系统方法等,以上方法各有利弊,但都因为不能较精确得到海平面变化中的各种周期变化而使得预测精度较差,尤其是对于海平面变化中较长周期的分辨方面。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9,(4):7-7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曾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59厘米。但是,最近在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有专家称海平面的实际上升速率已经超过了IPCC的预测。澳大利亚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格陵兰岛与南极的海冰融化速度相当快。有数据显示,从1993年起,这两处的海平面每年上升3毫米。与南极相比,格陵兰冰盖相对较小,因此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干扰。如果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平均升高6米。专家表示,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很可能将上升1米,  相似文献   

7.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影响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五十年来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总的呈上升趋势,年变率平均为1.4mm/a,中国沿岸地形复杂,未来海平面上升可能影响的主要脆弱区为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其可能受害区域估计达35000km^2。影响中国沿岸相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有:近代地壳垂直运动和地面沉降,台风和风暴潮,海岸侵蚀和海咸水入侵等。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中国近海海平面年际变化的气候模态(包括ENSO和PDO)做了回顾。指出目前海平面年际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区域海平面加速上升、自然变率和人为因素对海平面变化的相对作用大小和区域海平面年际变化的可预测性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半经验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响  张建立  高志刚 《海洋通报》2011,30(5):540-543
由于用数值模式预测未来海平面变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统计预测方法又通常不考虑相关物理过程,为此Rahmstorf通过建立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的相关模型,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半经验方法预测全球海平面.本文将Rahmstoff模型应用于中国近海,初步建立了一个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海平面长期变化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吴小根 《海洋科学》1997,21(1):56-60
根据海南岛榆林验潮站1954~1992年连续39a潮位观测资料,经过统一基准面校正后,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得出近40a来海南岛南岸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呈上升趋势,相应的平均上升速率为0.64mm/a,这一数值较近百年来1~2mm/a的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明显偏小,反映出同期海南岛南岸的地面是微弱抬升的。  相似文献   

11.
温室效应引起气温上升,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本文在整理和计算全球海平面观测资料求得海平面年速率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气温预测值,提出和了全球和任意港口的21世纪长期海平面预报方法,并对东南亚、南亚和日本的一些海平面上升较大的港口曼谷、马尼拉、戴蒙德港、神户、名古屋、横须贺和宫古等进行了21世纪的海平面预测,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显生宙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年代、幅度和作用机制尚在争议.当人们能够通过地震剖面的地层记录客观地识别被不整合面分割开的沉积体时,必须根据经验研究和模式比较,来确认这些沉积体与海平面的相关关系.为了评估海平面变化对被动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的影响,大洋钻探计划150航次于1993年5月28日至7月25日重返新泽西滨外区调查.  相似文献   

13.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气候态变率与我国气候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Kaplan等重建的1856-2001年全球海面水 温距平(SSTA)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SSTA气候态变率,其主模态以热带西太平洋和赤道南北两侧的热带东太平洋大值同号为主要特征,其时间系数具60a左右的显著周期,它与全球气候跃变和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我国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有密切联系。根据热带太平洋气候态变率60a左右的时间尺度,预测未来10a内,我国汛期降水仍以长江流域偏多为主,华北干旱形势难以缓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我国近海地区海平面变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海平面资料获取手段的发展,分析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和模型以及海平面上升速率方面的主要成果;简要介绍了海平面均衡基准订正的意义和主要结论;阐述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研究工作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93—2001年全球海面高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测高资料,对全球海洋的海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1月-2001年6月期间,全球海平面呈现上升的态势;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平均上升速率约为1.2mm/a;海温的变化是引起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便其对海平面抬升的贡献不到50%。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受风应力异常特别是纬向风应力异常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分析认为,现代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源于200多年前小冰期冷峰出现后的气候返暖、海平面回升过程演变的结果。近30年的世界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有着上世纪80、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世界平均气温每10年以0.2F°(0.11℃)为梯度的连续抬升为背景。在此以CO。含量为气候指标,划分出了公元200年以来的八个暖段(暖期)。若按冷暖极值距200年或250年计算,则由目前正在发展的暖期,将在公元2050年或2100年前后结束,而后开始降温。作者依据最近30年同一时段国内外验潮资料计算获得的绝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52±0.27mm/a及相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39±0.26mm/a。按照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决议要求,在对前人有关研究成果进行考量时,对将来的2050和2100年世界海平面预测及我国地面沉降较明显的沿海城市如天津、上海、厦门、海口等相对海平面升降值,进行了测算与评估。  相似文献   

17.
王珏 《海洋科学》1989,13(5):60-62
根据目前的研究,未来大气CO_2:和其它温室效应气体的继续增加,势必造成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和海平面较大幅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将给海岸带工业、农业、渔业、航运及城市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目前我国对未来海面变化的预测尚处于准备阶段,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国外有关未来海面上升预测的方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8.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三角洲附近沿海潮滩和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于1988-1991年,对长江三角洲附近沿海潮滩和湿地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利用高程-面积法、沉积速率法,并引进未来冲淤趋势参数,对全区14个典型潮滩断面进行海平面上升影响的估算。结果表明,当海平面上升0.5m和1.0m时,全区潮滩面积分别比1990年的减少9.2%和16.7%;湿地面积减少20%和28%,并发生高级类型向低级类型的逆向演替。各岸段损失率相差悬殊,以侵岸段较大,淤涨岸段将减缓淤涨,甚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首套长时间序列、高精度、高时空一致性的全球海洋气候数据集产品, 利用199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山东半岛近海海平面异常数据, 构建了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海平面非线性变化组合预测模型。EEMD可以得到海平面异常的各周期项、线性趋势及残差部分, LSTM模型可对其进行逐个预测并重构得到最终的海平面异常预测结果。EEMD-LSTM组合模型海平面异常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仅为25.87 mm,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该组合模型预测2016-2025年山东半岛近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将达到3.54 mm·a-1。  相似文献   

20.
赵健  刘仁强 《海洋科学》2023,47(8):7-16
海平面变化包含多种不同时间尺度信息,传统的预测方法仅对海平面变化趋势项、周期项进行拟合,难以利用海平面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信号,使得预测精度不高。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提出一种融合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与LSTM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海平面异常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小波分解得到反映海平面变化总体趋势的低频分量和刻画主要细节信息的高频分量;然后通过LSTM神经网络对代表不同时间尺度的各个分量预测和重构,实现海平面变化的非线性预测。基于该模型的海平面变化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2.76 mm、9.94 mm和0.937,预测精度均优于LSTM和EEMD-LSTM预测模型,WT-LSTM组合模型对区域海平面变化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