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丰满台吉丰井1986—2016年的水氡观测资料,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并研究了丰满台水氡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异常的出现与消失在时间上与东北及华北的中强地震以及西太平洋地震带北段等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联,映震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利用丰满台水氡异常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奇村热水井水汞异常与山西境内地震的关系,发现奇村热水井水汞异常与山西境内M>4.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水汞是奇村热水井的映震灵敏的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河北怀来4井水汞异常及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严格确定异常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怀来4井水汞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及水汞异常与发震时间的关系,得出怀来4井的映震能力强(有震概率81%)、异常开始至发震的时间80%在50d之内的结论。并指出了汞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福建地区流体对2007年4次4级地震映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丽霞  王玫玲  陈莹  陈昌泳  关玉梅 《地震》2009,29(2):123-132
通过对2007年福建地区4次4级地震的震例分析, 认为福建地区流体对内陆中等地震具有如下映震特征: ① 地震前兆表现为不同测项在时间上呈有规律的层次发展且均以短临、 临震和短期异常为主; ② 模拟观测井孔的映震效能好于数字化观测井孔, 其中水氡、 水质是福建地区的特征灵敏组分; ③ 温泉井孔的映震效能好于普通井孔; ④ 异常台项数取决于震级和震中周围的观测点数目。 同时指出今后要根据区域特征, 有重点地加大映震灵敏井孔和灵敏组分的观测、 科学布网、 合理建点, 使各种前兆观测成场成网; 建立一批符合地震监测预报要求的高质量水观测点, 更有效地为地震分析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银川基准台小口子泉的概况以及水氡观测情况。研究了自1990以来银川台小口子泉周边地区300 km范围内ML4.0以上地震与银川台水氡资料的映震情况。通过对典型震例深入研究,总结了小口子泉水氡与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小口子泉水氡对周边地区地震的对应范围和对应的震级范围。小口子泉水氡异常对该泉点西北方向的地震反映灵敏,且都是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6.
分析豫01井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统计映震情况,发现该井地震响应比较灵敏。希望研究结果有助于今后对范县豫01井流体异常的识别,并增强对冀鲁豫交界区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监测与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溪井对应地震的水位响应可分为震前响应(水位异常)和震时、震后响应(震后效应)两种。自1999年以来,本溪井多次记录到了对应典型地震较为明显的水位响应变化,最远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S8.7地震,震中距为4990km,一般来讲,地震的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本溪井水位响应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大陆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河北冀21井水位同震观测资料,研究该井水位同震效应的形态特征、记震能力。结果表明,水位对远场大震记录(较长波段的面波)比较灵敏,水位同震效应最大振幅总体上与地震强度成正比,与震中距关系不甚明显;并总结出井-含水层记录的波形频段范围,为观测资料异常分析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利用山西地区地下水位观测井1993年以来所积累的震例资料,按照这些震例可采用的经验性异常指标,将该时段内的异常进行了逐一清理,再以每一震例的地震为准,对观测井周围4.0级以上地震进行清理,得到某井某一时段内异常与地震的2个系列。根据相关计算公式对单井的异常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得出各观测井的异常与地震相互对应程度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清水李沟井与礼县石桥井汉量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在邻近地区发生的部分中强地震前半年左右2口井的流量开始出现上升或波动现象,异常变化的幅度最大可达3.75mL/s,对震级较小,而且距离较远的地震无明显的异常反映。2口井流量异常对5级地震的映震范围为250km,6级地震为350km,7级地震为500km。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山西静乐井 1986年至 2 0 0 0年每年 1月至 6月的水位日均值变化曲线和 10 a来晋北、晋冀蒙交界地区发生的 6次 5 .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 ,得出静乐井是山西水网中一口较理想的地震观测井的结论。指出该井每年 1月至 6月水位日均值的变化动态可以用来监视晋北、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巨震对华东地震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行舟  陈宇卫  施行觉 《地震》2006,26(1):138-144
根据印度板块和缅甸次板块运动GPS观测资料, 分析了印度尼西亚巨震的发震构造背景, 震后印、 缅板块的正应力减小, 剪应力相对增大, 剪应力是对华东地震形势产生影响的主要动力源。 简单统计印缅板块地震后3年内华东地区发生中强震的对应组数为21组, 利用概率增益公式得出印、 缅板块地震和华东地区中强震的对应关系是有物理基础的对应, 而不是随机的对应。 通过β分布函数预测华东地区未来3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0.67, 风险经验概率为0.65。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通辽波的映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内蒙古通辽电磁波的观测资料,发现该观测项目异常与中强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有一定的映震规律性。得出利用电磁波似可进行台预报地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三马坊水温对应某些构造带上的地震,其前兆异常有相似性和重复性特征.对应北西向张渤构造带上的地震,其前兆异常形态为突降型,对应东西向阴山-燕山构造带上的地震,其前兆异常形态为上升型,表明水温前兆异常的相似性和重复性特征受活动性构造体系所控制.深入研究三马坊水温前兆异常特征与活动构造带间的关系,可能是突破该地区地震短临预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概率统计、回归分析及灰色关联度相关分析方法,全面地分析、研究了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多震区域的地震资料和乓尔尼诺事件的资料,发现厄尔尼诺事件与地震活动从大范围来看似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与局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明显相关。该事件的发生与东太平洋隆起地区、菲律宾群岛等地区的地震高频年相对应,与我国台湾地区、青藏高原等多震地区发生的地震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博  马玉川  马玉虎 《中国地震》2016,32(3):563-570
分析了2008~2015年间玉树台井水温变化趋势,发现有5次异常变化,其中4次与青藏块体及周缘的大地震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对水温异常变化幅度、异常出现时间与震级以及井震距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玉树台井水温变化幅度随井震距的减小而增大;从异常出现时间来看,震级越大,从异常出现到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越短。  相似文献   

17.
华安汰内井水氡对闽台地震的映震特征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丽霞  郑永通  袁丽雯 《地震》2010,30(4):133-139
通过华安汰内井水氡对1987年以来福建地区ML4.5以上地震、 台湾地区MS7.0以上地震的映震特征分析, 认为该井水氡对福建和台湾地区地震的映震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其差异性表现为对福建地区的地震, 其异常特征一般表现为突跳及振荡, 且异常多发生在震前20天左右, 同时异常持续的时间也较短; 对台湾地区的地震, 其异常特征表现为高值异常且异常持续时间长, 异常多发生在震前11个月左右。 据此可以在华安汰内井水氡发生异常时对未来的发震地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计算了清水井流量的气压效率和相关系数,排除降雨和人为的干扰因素后提取了1985年以来中强地震前的异常变化信息。结果表明在祁连带多数中强地震前常出现气压效率的异常畸变现象,相关系数在一些地震发生前也会出现异常变化。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定量研究得到适用于该井的地震预测模型,为地震三要素的定量预测建立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芦山、汶川地震震中为中心,选择了8个井点,对2个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变化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3口同震变化反向的井点,即重庆的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四川的泸沽湖井。为使对比研究结果可靠,进一步收集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海域8.6级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变化资料。对汶川、芦山地震引起的同震体应变的计算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时,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泸沽湖井水位同震变化与井点位置处的同震体应变一致,即位于同震体应变压缩区的井水位上升,位于体应变膨胀区的井水位下降;芦山地震时,3口井的水位同震变化与同震体应变不一致,表现出与日本、苏门答腊地震时相似的同震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悦  姚会琴  张杰卿  邵永新 《地震》2015,35(1):131-139
2012年在天津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唐山4.8级, 宝坻4.0级和宝坻3.5级三次地震。 本文收集整理了天津地区固体潮反映较好的宝坻井、 王3井、 高村井以及张道口井2012年的水位观测数据和气压数据。 采用卷积回归和多项式拟合方法, 对水位观测数据进行气压效应及趋势项的去除, 并对水位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处理, 增强水位固体潮信号。 在对数据进行以上有效预处理后, 采用类似于Nakai拟合模型, 以每两天数据为一组, 分别对不同窗口长度滤波处理后的水位数据进行体应变固体潮响应振幅因子比的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三次地震前比值均出现明显高值变化。 经比较当窗长选取96 h和120 h进行滤波时计算效果最为明显, 其异常成组出现, 并且变化幅度较大。 由以上这四口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振幅因子比在三次地震发生前后的变化分析, 地震前由于应力的积累, 比值会出现高值变化, 小震活动对应力的积累具有缓解释放作用, 并且结合地震活动以及震源机制解可以对应力的积累-释放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与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