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冀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密集区之一。根据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特征,将本区金矿床划分为两大系列、五大类型,两大系列为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和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又划分为绿岩带同构造期初生型金矿床和绿岩带后构造期与中生代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再细分为与造山带岩浆隐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带碰撞型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和与造山带伸展构造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同时分别叙述了冀东地区各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广泛分布太古宙绿岩带 ,同时也是我国中生代岩浆活动最发育的地区。中生代强烈的陆内造山运动 ,对区内早期的绿岩带和其中的金及金矿床进行强烈的活化改造 ,形成壳源深熔花岗岩和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文中详细论述了区内与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绿岩带再生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花岗岩和金矿床与太古宙绿岩带密切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 ,并讨论了金矿的成矿模式。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是造山带的产物 ,岩石富碱质、属钙碱性系列 ,形成深度较浅 ,塑性流变弱 ,常具似斑状结构 ,岩体常为多期次侵入 ,岩性多样 ,分异好 ,岩脉发育。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花岗岩、金矿床和绿岩带具有亲缘关系。成矿流体富氯和富硫 ,盐度变化较大。金矿床形成在燕山早、中期。  相似文献   

3.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广泛分布太古宙绿岩带,同时也是我国中生代岩浆活动最发育的地区。中生代强烈的陆内造山运动,对区内早期的绿岩带和其中的金及金矿床进行强烈的活化改造,形成壳源深熔花岗岩和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文中详细论述了区内与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绿岩带再生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花岗岩和金矿床与太古宙绿岩带密切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并讨论了金矿的成矿模式。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是造山带的产物,岩石富碱质、属钙碱性系列,形成深度较浅,塑性流变弱,常具似斑状结构,岩体常为多期次侵入,岩性多样,分异好,岩脉发育。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花岗岩、金矿床和绿岩带具有亲缘关系。成矿流体富氯和富硫,盐度变化较大。金矿床形成在燕山早、中期。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在阿比提比太古宙绿岩带的花岗质深成岩中开发了几个金矿床,它们的大多数都以富钠花岗岩类为容矿岩。在阿比提比绿岩带的东南部已识别出两种主要类型的金矿床。脉型金矿床此类金矿床以构造前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岩墙或岩床为容矿岩。有两种特征的矿物组合,其一是电气石、自钨矿。另一种是含有赤铁矿等。共生变化与沉积作用的垂直变化有关。从岩石构造单元规模看,高压液体主要在深成岩体中部,这  相似文献   

5.
冀东金厂峪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冀东金厂峪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属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构造体制,在与国外太古宙绿岩带镁铁质岩石中石英脉型金矿进行地质对比后,认为该金矿属于活化绿岩带金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时代等基础上,认为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并提出了金厂峪金矿床的两期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冀东地区以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为染型金矿床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床集中区,过去发现的众多金矿床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变质基底出锯区。传统观点认为,在冀东中元古界稳定地台内,金成矿的可能性不大。但据近年来的地勘工作,在萁东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金矿床类型—— 即以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浸染型金矿床(Meproterozoic carbonate-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简称MPCD型金矿床。本文概咯介绍了MPCD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国外卡林型金矿床的对比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建立了MPCD型金矿床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士道  郭鸿军 《华北地质》2004,27(Z1):21-27
冀东拆离带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的隆陷转换带上,是一条横卧着的北东-北北东向"S"型构造带.近年来,在该带上发现了赋存于中新元古界中的拆离带型金矿床,其中尖宝山金矿和大黄土坡金矿最为典型.深入研究此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控矿机制,为地质找矿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吉林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将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系列,它们分别与不同的构造变形阶段相对应,即变形前-同变形壳源岩浆分异系列、晚变形深熔岩浆分凝系列和变形后壳源岩浆分异系列。通过上壳岩、花岗岩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岩浆活动的综合研究,讨论了麻粒岩变质作用与TTG岩浆形成于岛孤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环境,剪切变形对深熔作用的影响,提出辉石花岗岩类的形成与造山带的伸展拆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吉林太古宙花岗岩类构造─岩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吉林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将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系列,它们分别与不同的构造变形阶段相对应,即变形前-同变形壳源岩浆分异系列、晚变形深熔岩浆分凝系列和变形后壳源岩浆分异系列。通过上壳岩、花岗岩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岩浆活动的综合研究,讨论了麻粒岩变质作用与TTG岩浆形成于岛孤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环境,剪切变形对深熔作用的影响,提出辉石花岗岩类的形成与造山带的伸展拆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张宣地区的东坪金矿赋存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与太古宙花岗岩一绿岩地体的接触带附近岩体一侧,是与碱性若有关的新型金矿床。通过对该区岩石的含矿性、稀土元素.Sr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东坪金矿的形成与花岗岩一绿岩带的活化再造作用有关。其金质来源除幔源外,还有部分来自碱性岩形成时花岗岩一绿岩地体的重熔。含金质高的花岗岩一绿岩地体熔入岩浆后,随碱性岩的演化而富集,在岩体边部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超大型金矿。这类矿床与绿岩带的发展演化有关,属于与碱性岩或减质交代岩有关的绿岩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祁连成矿带钨矿成矿特征及其区域找矿标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祁连成矿带内钨的区域成矿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钨及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基础上,将本区钨及钨多金属矿床初步划分为夕卡岩型、石英脉型、云英岩型以及海相火山岩型等4种类型,指出元古代及早古生代,特别是元古宙各时代的含钨中基性火山岩一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与造山构造作用(俯冲造山和/或碰撞造山)有关具有多阶段侵入的以偏碱性和钙碱性成分为主的复式中酸性岩浆侵入体以及多组构造系统复合是本成矿带钨矿床,特别是大型钨矿床的主导控制因素。进一步总结了本区钨矿区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龚银杰 《地质与勘探》2014,50(5):902-909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可分为南秦岭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桐柏-大别构造带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在南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变质热液型铜矿,北淮阳构造带内产出VMS型、岩浆熔离型及斑岩型铜矿,桐柏-大别构造带则分布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铜矿。构造单元的性质对区内产出的铜矿类型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变质热液型铜矿主要与浅变质作用有关,变质流体以断层为运移通道并最终就位于黑色岩系内的次级断层。VMS型、岩浆熔离型、斑岩型铜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产出在岩体内部及与围岩的接触带。岩浆热液型及矽卡岩型铜矿形成于岩浆作用晚期阶段,分布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附近构造裂隙带等部位。  相似文献   

13.
Four metallogenic epochs occurred in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 during the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Qilian metallogenic province through the geological time. The Mid-dle Proterozoic metallogenic epoch witnessed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crustal breakupcaused by mantle diapirism, in which ultramafic-mafic rocks were intruded along beep faultbelts and the superlarge Jinchuan magmatic Cu-Ni sulphide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Middle-Late Proterozoic metallogenic epoch the crust was further broken to form anintracontinental rift, in which the Chenjiamiao style massive Cu-Fe sulphide deposits hosted bybasic volcanic tuff were formed in the lower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 while the largesedex type Jingtieshan style Fe-Cu deposits were formed within the upper abyssal carbon-richargillaceous sedimentary sequence. The Early Palaeozoic saw the aulacogen environment, with-in which the Baiyinchang style superlarge massive base and precious metal sulphide depositshosted by quartz keratophyric tuff were formed in the Middle-Late Cambrian rifted island arcand the massive Cu-Zn sulphide deposits and magmatic chromit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theophiolite suite were formed in the Early-Middle Ordovician, and the Honggou style massiveCu-Fe sulphide deposits hosted by spilite were formed in the Late Ordovician back-arc basinenvironment. In the Late Palaeozoic-Meso-Cenozoic, the metallogenic province went into an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stage characterized by compressive tectonic environment, in whichthere occurred carbonate-quartz vein type and tectono-alteration gold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ductile-sh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逊克高松山金矿成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忠  叶松青  杨言辰 《世界地质》2010,29(3):400-407
高松山金矿是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位于天山—蒙古—兴安造山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的重叠部位。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认为高松山金矿产于岛弧或陆缘环境的中基性火山岩中,其成矿模式为中--晚白垩世太平洋--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的过程中,陆内碰撞晚期或碰撞后阶段形成的岩浆热液与中基性的钙碱性火山岩发生反复的水岩反应,最终在火山机构断裂和区域断裂的交汇部位沉淀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违法乱纪半区金矿产区之一,既是古特提期成矿域东缘的组成部分,又受中国东部中生代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作用的强烈叠加,且与基底变质岩(前寒武系)关系密切。福建金矿床总体具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后期岩浆液改造富集,与不同层次的剪切带有关,受区域构造控制等特点。其成矿时代特征则具有“一老一新两期(元古宙和中生代且以中生代为主)成矿”和“成矿物质来源老,矿床定位时代新”等特点,金矿床成矿时代普遍为中生代或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此外,福建与华南地区的金矿床在地质特征上具有比较多的一致性,而与华北和西北地区在成矿时代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南美洲大型-超大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是南美洲仅次于铜的优势矿种,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16年秘鲁金矿储量2800 t,巴西金矿储量2400 t,智利仅公布到2014年金矿储量3900 t。通过对南美安第斯成矿带和南美地台金矿地质背景分析,根据对31个大型-超大型金矿的综合研究,剖析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IOCG型、造山型等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梳理重要成矿区特征,摸清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演化的关系,为以后在南美洲金矿的勘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安第斯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向南美大陆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大型-超大型金矿类型主要是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及与铜共生的斑岩型、IOCG型矿床为主,大规模金成矿作用集中在新生代,形成了众多世界著名的金矿床。南美地台成矿带位于亚马孙陆块边缘,受古元古代(2.5~1.8 Ga)Trans-Amazonian旋回影响,经历了反复俯冲造山运动,大型-超大型金矿以造山带型金矿为主,主要成矿期在太古宙—新元古代。南美的金资源相当丰富,未来具有巨大的勘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王建光 《地质与勘探》2017,53(2):406-412
坦桑尼亚太古代马拉-穆索马绿岩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维多利亚湖东部地区,是坦桑尼亚重要的金矿聚集区。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为受陡倾或缓倾剪切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亚斯罗利、瑞万科玛和尼亚布隆渡等3个典型金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系统分析了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总结了马拉-穆索马绿岩带金成矿规律,认为金矿床的形成与镁铁质火山-沉积岩、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及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控制着主要工业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中国镍矿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涛  王登红  钱壮志  付勇  陈郑辉  娄德波 《地质学报》2014,88(12):2227-2251
我国镍矿可分为岩浆型、海相沉积型和风化壳型3种预测类型.矿床形成时代较为连续,最早形成于中—新元古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其中中—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是形成矿床的两个高峰期;中—新元古代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周缘,晚古生代镍矿主要分布在中亚造山带、峨眉山和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范围内.岩浆型镍矿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解、造山带后碰撞伸展以及地幔柱3种构造背景,根据不同构造背景并结合主要岩浆作用特点,将与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划分出与大陆裂解边缘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地幔柱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造山带俯冲作用下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造山带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等4种亚类型.分别对中—新元古代与大陆边缘裂解有关的镍铜(铂)矿床、寒武纪与黑色页岩有关的海相沉积型镍钼钒矿床、早二叠世与造山带伸展背景有关的镍铜矿床、晚二叠世与大火成岩省有关的镍铜(铂)矿床、新生代与风化壳有关的镍金矿床及其对应的典型矿床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叙述;认为大陆裂解边缘、地幔柱、造山带后碰撞伸展是我国镍矿形成的有利成矿地质背景,与邻近深大断裂、镁铁—超镁铁岩体、高MgO的原生岩浆(高镁玄武质岩浆)、深部岩浆作用、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共同组成岩浆型镍矿的6个重要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刘风山  石准立 《矿床地质》1998,17(3):193-203
在把握成矿系列“三同”基本前提和“五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把太行山—燕山造山带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矿床划分为 6个成矿系列 ,并探讨了各成矿系列主要地质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成矿热液性质及其物理化学条件 ,指出各成矿系列具有不同的特征 ,岩浆岩、地层、断裂构造等对成矿系列形成都有控制作用 ,成矿物质既来源于围岩 ,也来源于花岗质岩浆 ,并且在造山作用过程中 ,壳幔演化对各成矿系列有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太古宙太华群地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