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辉 《地理教学》2012,(14):12-14
【课标解读】课标表述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这条标准可分解为三个方面: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如何进行工业区位的选择。【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了影响人口、城市和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后的内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用前面的区位分析方法和思路对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思想“关联法则”认为,在产业的区位选择中,经济活动主体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活动主体与区位因素的关联性应成为产业区位选择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以“工业区位因素”为例,提出了三条教学策略:明确经济主体的内在性质及需求,寻找与区域中区位条件的关联性;基于关联法则,从事实出发理解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从关联法则出发,渗透区位因素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并据此进行教学实践示例。  相似文献   

3.
企业区位选择是理解城镇化内在机制的重要微观视角。应用西方区位因素分析框架,探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区位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城镇化效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区位选择背离了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倾向于选择位于或接近大城市的预期,而呈现出以镇村行政区域为主以及“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同时,大多数企业没有过搬迁的经历,或属于近距离搬迁且迁移至开发区或大中城市的意愿并不强烈。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运费、技术成本、交易成本、集聚经济、劳动力、土地成本、资本因素、个人因素等),并揭示了导致该地区就地城镇化现象的微观机制,验证与完善了西方工业区位理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在现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近几年各地的高考中却经常出现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这些概念,甚至要求学生分析其区位条件。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37题第4问——"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这就要求运用知识迁移能力,把工业的区位分析迁移到现代服务业上来。本文以"印度服务外包业"为例分析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与工业区位的联系及差异,以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冯建美 《地理教学》2011,(7):18-19,50
一、教材分析 在分析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的形成之后,教材从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入手,以传统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使学生通过从“个”推知“类”,通过典型事例理解普遍规律与原理。通过完成“比较德国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区位形成条件的异同”这个活动,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弱主要源自思维结构的混乱。以"工业区位分析建模与应用"为例,介绍了建构区位分析的一般思维模型的过程,包括:预先复习,准备知识;品读试题,搭建支架;建构模型,掌握关系;实践体会,学以致用;拓展迁移,总结提高。阐述了建模的价值及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工业的区位选择这部分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之一,也是新课标要求重点理解的内容,其中有为了保护环境在工业区位选择时应注意的原则。据此,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思出很多拓展案例练习题,较为典型的是这样一个题目:  相似文献   

8.
工业的区位选择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过程,其选择结果就是工业的分布形式(工业布局)。工业区位概念是由德国人韦伯于1909年提出的,他从纯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具有积极的意义。高中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专门讨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虽然没有提及工业区位的概念,但对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作了较详尽的说明。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凸显,工业区位选择理论需要不断的充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尹继文 《地理教学》2015,(2):35-36,46
一、提高相关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水平知识结构即知识间互相关联的方式。理想的学科知识结构,不仅反映学科研究对象本身的"事物结构",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结构具有较知识点更强的迁移力,原理的迁移有赖于是否能掌握"结构"。学科知识的结构,能引发联想,帮助学生展开回忆,并促进知识在超越本初情境的思维中被运用,解决许多看似生疏但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发现结构、灵活运用结构和结  相似文献   

10.
城市工业及基本就业空间的增长,是城市空间增长的动力源.有效模拟和预测城市基本就业空间的增长,对城市整体空间增长和城市系统的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城市工业及基本就业空间增长的决策主体--工业企业商和政府决策者,作为多智能体,通过多智能体之间的交流、竞争和协作,多智能体和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决定已存在工业区位的迁移和新工业空间区位的选择,形成城市工业及基本就业空间增长的动态微观模型.以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快速发展的樟木头镇为例,采用提出的方法模拟了该地区1988-2004年的工业及基本就业空间增长,获得了良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包财林 《地理教学》2013,(18):57-61
正区位论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社经济会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来探讨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旅游区位等。这是人文地理的"核心",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更是高考青睐的高频考点,纵观全国各地历年高考地理单科试卷和文综试卷,"区位"试题几乎年年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和地理15套试卷中出现区位问题考题的就多达14套(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正一、"工业区位"同课异构的必要性1.从考情分析:该考点是高频考点在广东省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考试大纲》中,笔者就工业区位部分考纲要求解读如下:能使用和分析图文信息(区域背景、具体情景),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判断其类型(如原料导向型、市场导  相似文献   

13.
陈继革 《地理教学》2010,(5):48-50,53
高中地理新教材对地理布局的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引入了区位的概念,增加了区位的内容,涉及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运输点线和枢纽的区位、商业中心与网点区位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区位分析能力考查成为高考地理命题目标的重点,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评价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考生务必要重视区位分析,提升自己的区位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单科试卷和科综合试卷,“区位”问题的考查非常突出,几乎每套试卷均有涉及。从考试技术层面看,“区位”类型多种多样,设问角度灵活多变,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能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多方面能力,命题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地理高考试卷中,“区位”问题仍是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陈继革 《地理教学》2013,(6):33-34,47
正不同工业项目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工业项目(或特定地域)影响布局的因素又是变化的,不同地域影响布局的因素又不同等,不同地理事物又有不同的区位分布特点及规律,因此在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时,既要从分析影响某个部门的主导因素出发,又要对特定区域地理事物分布进行多要素分析,而且还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各个要素的利与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又是发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尽量引导正迁移,减少或杜绝负迁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区位分析综合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针对新的问题情境时应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地理探究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地理区位分析综合题非常符合考纲的精神,可以这么说,这种题型的试题将是今后地理综合题的主要命题方向,值得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论地理学现代区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近代地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景观研究、生态研究、区位研究入手,阐述了现代区位研究在现代地理学地域开发与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剖析了传统区位研究(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和城市区位)的历史局限性,论述了以空间区位研究为特征的现代区位研究的学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工业基地淄博市工业区位变化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飞速进步的影响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老工业基地内部出现了新的工业区位并形成了新的产业集聚区。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淄博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了这种变化产生的动因。淄博市新工业区域的形成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潜力。在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自主权扩大以及大量非公有制的企业繁衍成为淄博工业发展的内动力,引起工业地理格局的变化。自然资源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下降,专业市场区位的重要性上升,在淄博市的工业空间动态中反映也很显著。此外,政府因素和交通区位仍然起重要作用。企业在新工业区位的繁衍和集聚是老工业基地的活力所在,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朱涛  苏小兵 《地理教学》2023,(18):16-19
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体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常态课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关键。本文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教学内容,用课例研究的方法开展两轮教学。研究发现,按知识点逻辑开展的地理教学细节零碎、忽略学生经验,不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解决问题。而基于问题开展的教学能够将地理知识整合在真实情境中,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经验融合以及知识结构化,有利于达成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高通路迁移,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