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地震拟合优度在青海中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对青海省中东部的6个ME≥6.0地震从震前数年开始进行地震拟合优度计算,发现这6个地震震前一段时间地震拟合优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对共和7.1级地震震中附近一定区域内的地震进行拟合优度计算,进而提取震中周边300kmME≥5.8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指标。并对这一指标进行预报水平评分。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共和地震震中胤边300km ML≥5.8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另外,对拟合优度计算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优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磁日变低点位移确立地震短临预报指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绍明  将邦本 《地震》1997,17(1):14-24
利用华北地区近20a来的资料,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统计结果表明,低点位移分界线的分布与震中的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为网络状分布。还获得了一些可以区分震中区异常和非震中区异常的信息,并且初步确定了提取这个信息量的方法。这对于进一步缩小预报地区的范围有其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给出了滇,川及邻区近年短临地震综合预报的经验性作法和预报指标,从不同角度探索了进入强震短临阶段和强震三要素的经验性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引用地震拟合优度r值,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的异常特征,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其邻区的中等地震预报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尤其对弱震区中等地震的预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9,19(3):20-25
分析了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指出:未来的震源仅仅是区域应力场中若干应力集中区之一;多数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预报指标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现在已有可能从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的综合研究,找出一个或几个应力集中区,但还没有什么指标和方法能判断哪一个应力集中区一定和何时会发生强震。由此建议,在确定若干应力集中区之后,将哪一个应力集中区将会发震的判别标志作为进一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四川地区地震和前兆观测台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获得了丰富的各类连续观测资料,积累了一批宝贵的震例;在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和指标的研究,包括观测前兆,地震活动图象,地震波分析,综合预报和现场工作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9次中强地震前作出了一定程度的中短期预报;同时也存在不足和诸项困难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江在森  王海涛 《中国地震》1998,14(2):184-189
简述了对新疆阿图什69级、乌苏南58级地震的中短期(填卡)预报研究过程。把地震大形势分析与大地形变资料确定的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全国会商圈定的中期、年度地震危险区研究相结合,判断地震危险区中紧迫程度高的地区;把大区域地震活动与大地形变演化特征相结合,进行大区域地震形势跟踪分析,判定1年尺度强震活动的主要区带;尽可能利用更多的资料信息,对长、中、短时间域和大、中、小空间域资料信息的定性综合分析等,实现预测区域由大到小的逼近,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对地震预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山西地震近年来发生的3次5级以上地震前前兆异常的频度,密度,持续时间,异常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山西地区中强地震前的综合预报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兆现象在震前具有减熵,有序,高频率,高μ值,低概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滔  马建新 《高原地震》2010,22(2):25-31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首先确定了对异常反映最为明显的计算参数,接着对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6.6级地震震中(37.55°N,95.80°E)附近3°×3°范围内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周边300km范围内的ML≥.5级地震前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都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反映,特别是大柴旦6.6级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幅度明显,形态清晰。因此,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可以作为周边ML≥5.5级地震中期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6日大姚发生6.1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双柏发生5.0级地震。震前2个月,易门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据此,笔者向上级业务部门作了短期及临震预报。震后对这2次地震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探讨,并对易门水位异常与300km内M≥5.0级地震作了研究分析,给出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
1 .ESTABLISHMENTOF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FORMONITORINGEARTHQUAKESANDPRECURSORS  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hasbeensetuptomonitorearthquakesandprecursorssoastopro videasurveillancebaseforearthquakeforecasting .Theestablishmentof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fo…  相似文献   

12.
文中列举了跨越稳定地台区(鄂尔多斯地台和四川地台)的震中迁移的事实,讨论了地震迁移的成因,指出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智  谢健健  王磊  龚倩 《华南地震》2010,30(3):42-52
利用豫北地区1485年至今M≥4.7级地震和1970年以来ML≥3.0级地震资料,采用了地震活动韵律、6级地震的减震效应、P轴方向变化等方法,对豫北地区,特别是聊兰地震带近几年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其与1983年菏泽6.0级地震震前异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美国中加州帕克菲尔德(Parkfield)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建设、运行和试验场工作期间发生的2004年6级地震的情况.着重阐述了在实验场20多年的地震预测研究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同题以及一些新的认识.这些科学认识包括:对活动构造破裂分段的研究是地震长期预测的基础;无震滑动是地震预测中的一大难点和障碍;地震复发模型具有的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且在预测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其对地震预测中常用原则--前兆异常重现性和相似性的挑战等.这些认识对地震预测研究与实验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地震的前震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1月1日~4月5日意大利及周边地区中小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地震是一次具有明显前震的中强地震.震前中小地震从频度和强度上在时间和空间向未来震中聚集的现象,为探索利用前震序列进行地震预测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地震预报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影响地震准确预报的构造地震成因、宏观和微观前兆以及观测仪器等因素进行了论述,粗浅地分析了目前地震预报成功率低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震资料与地震的中长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障诊断模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动态系统的外部特征来判断系统内部是否发生故障及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时间和大小。由于故障诊断技术在监测及诊断故障的思路上和地震预报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把故障诊断技术应用于地震预报是可行的。由于该模型与其他数学模型一样,需要有较多的学习过程,所以历史地震资料在该模型中有重要作用。而其中的鲁棒性故障诊断模型在抑制各子模型的个性,凸现其共性方面有其特有的性质,所以把它作为一种综合模型,能抑制各子模型的个性,突出在地震预测方面的共性,从而提高预测的精确性。本文根据一个实例,说明了这种综合性模型的可行性。在文章的最后,由信息量的分析,说明了模型的鲁棒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d-small earthquakes in Italy and its surroundings from January 1 to April 5,2009 shows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foreshocks before the moderate L'Aquila earthquake of April 6,2009.The enhancement of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mall earthquakes and their concentrating tendency to the future main shock have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case for digging methods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with foreshocks.  相似文献   

19.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d-small earthquakes in Italy and its surroundings from January 1 to April 5,2009 shows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foreshocks before the moderate L'Aquila earthquake of April 6,2009.The enhancement of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mall earthquakes and their concentrating tendency to the future main shock have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case for digging methods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with foreshocks.  相似文献   

20.
There may be various anomalies from fields of multi-discipline before large earthquakes, including seismological anomalies and the anomalous changes in crustal deformation, underground fluids, geochemistry, geomagnetic fields, ground resistivity, etc. Precursors of a single discipline only reflect the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from one aspect. Only when various precursors from multi-disciplined fields are put into a unified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can the process be understood and identified comprehensively.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used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that the forthcoming main shock bears with the precursory features such as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 the order of the precursors, etc. is analyzed. Research shows that a few of the main shocks can be predict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