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海洋的稳定氯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Cs2Cl+正热电高质谱法,测定了海洋中不同区域表层海水样品的稳定氯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海洋中的δ37Cl值并非均匀一致,尤其在高经度地区变化明显。δ37Cl值的变化与海水的盐度和所处的经度有一定机关性。建议使用一个统一确定的海水样品做为稳定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氯同位素标准参考物质。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氯酸盐存在下,确定了用硫酸亚铁使氯酸盐还原,当 pH=3—4时,用苯萃取 ClO_4~-——灿烂绿络合物,测定了高氯酸根。结果表明,在25毫升萃取液中,ClO_4~-于2—100微克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大量 Li~ 、Na~ 、K~ 、Mg~( )、Mn~( )、Pb~( )、Fe~( )、F~-、Cl~-、SO_4~-、CH_3COO~-、和少量的 CrO_4~-不影响测定。方法可用于氯酸锂电解液中微量高氯酸根的测定,也可用于氯酸盐产品中微量高氯酸根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挥发性氯代烷烃是大气中重要的短命氯源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具有重要贡献,在全球C和Cl元素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环境意义。分别于生长季(2004年7月)和非生长季(2005年1月)在苏北海岸带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氯代甲烷(CH3Cl、CH2Cl2、CHCl3和CCl4)和氯代乙烷(CH3CHCl2和CH3CCl3)6种单体成分通量。结果表明:海岸带盐沼生态系统氯代烷烃单体成分通量关系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海岸带盐沼高氯烷烃不同单体成分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低氯烷烃CH3Cl与各种高氯烷烃单体成分间相关性不显著。这表明海岸带盐沼低氯烷烃和高氯烷烃的源汇过程可能是不同的,而高氯烷烃间可能存在比较一致的源汇过程;二是高等植物对氯代烷烃不同单体成分贡献的差异性表现为对低氯烷烃CH3Cl表现为源效应,而对高氯烷烃则表现为汇效应;三是盐沼土壤对氯代烷烃不同单体成分的贡献均表现为汇效应,但是研究区低氯烷烃和高氯烷烃来源和生物降解模式不同。低氯烷烃CH3Cl可能源于盐沼植物及其枯落物排放和海洋排放的输入,而高氯烷烃含量既可能来自非生长季盐沼植物和凋落物腐解释放,也可能来自其他区域人类活动排放和海洋排放的外源输入。因此,海岸带盐沼对外源输入的高氯烷烃具有吸纳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量子化学和分子拓扑理论探讨了氯代苯盐水溶液中盐效应常数ks与氯代苯和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新的模型方程,它能表征定量结构关系。计算了氯代苯盐水溶液盐效应常数ks的值,并与各种理论值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新模型的计算值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5.
盐湖硼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与盐湖硼、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有关的样品中硼、氯的提取、分离纯化 ,硼、氯同位素质谱测定方法以及盐湖卤水、粘土沉积物和蒸发硼酸盐矿物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盐湖卤水与盐类矿物的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所总结的内容代表了世界范围内此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其中很大部分内容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VG35 4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反映了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在此研究领域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稳定氯同位素及其应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稳定氯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有限,同位素比值变化小,测定精度要求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一直未能发现自然界稳定氯同位素组成的变化。随着测定技术的不断发展,氯同位素的分馏效应逐渐得到证实,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已将氯同位素应用于海水、地表河流水、地下水、盐湖、古代蒸发岩(盐)和热液矿床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研究中,对水体演化和矿床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工作充分表明氯同位素在水体演化和成矿理论研究以及矿产勘查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尤其在我国开展蒸发岩(盐)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氯同位素的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目前尚处于发展时期,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于测定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不同地球化学体系氯同位素的系统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氯同位素组成测定的正热电离质谱法,研究了模拟石盐快速和慢速溶解过程及达到溶解-结晶平衡状态后氯同位素分馏现象。用Na2SO4饱和溶液模拟水溶剂中快速溶解过程,用99.5%乙醇模拟非水溶剂慢速溶解过程。在水溶剂和非水溶剂中,氯离子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快速溶解过程中,氯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999 25~1.001 09,平均值为1.000 29,基本与自然界盐湖卤水石盐结晶体系的趋势相似;慢速溶解过程中氯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999 34~1.001 07,平均值为0.999 51,此过程中开始能反映出NaC l慢速结晶过程的氯同位素分馏,处于溶解与再结晶共存时,氯同位素处于0分馏状态。NaC l的溶解基本能反映出自然界中盐湖卤水快速结晶和慢速结晶中的氯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8.
盐湖水氯镁石制备高纯镁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氯镁石制备高纯镁砂的方法及工艺原理进行了综述,阐述了高纯镁砂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认为树脂法因具有高选择性、高容量应用于水氯镁石较为适宜,氨法具有低成本、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而适用于青海水氯镁石制备高纯镁砂工艺。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降低前驱物的烧结温度,对降低高纯镁砂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氯化物型钾盐矿床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外许多钾盐矿床大量样品测定的结果:通常石盐(岩)的37Cl/35Cl比值和δ37Cl(%)值高于钾石盐(岩);钾石盐高于光卤石(岩)。例如:西班牙Catalonia盆地钾盐矿床,其石盐岩为0.31958—0.31941和+1.002─+0.470‰,钾石盐岩为0.31913和─0.407‰,光卤石岩为0.31887和─1.221‰,等等。这说明了这些蒸发岩是在水体浓缩的不同阶段形成的,是氯同位素分馏作用长期不断进行的结果。其氯同位素组成与Br、K和Mg含量有着密切关系。困而在我国找钾过程中,可将氯同位素组成及Br、K、Mg含量结合起来作为找钾标志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主要总结了测定氯同位素比值的四种质谱法 :由电子轰击产生的基于HCl+离子的气体质谱法、基于CH3 Cl+离子的气体质谱法、基于Cl-离子负热电离质谱法 (NTIMS)和基于Cs2 Cl+离子正热电离质谱法(PTIMS)。并分析了使用这四种方法测定氯同位素时处理含氯样品和使用仪器测定样品氯同位素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对测定结果的精度进行了比较 ,最后对测定氯同位素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氯化镁原矿与二次水的溶解实验,采用ICP和XRD对滤液及滤渣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0 mL二次水溶解350 g氯化镁原矿,经过滤后滤液中NaCl、KCl和CaSO_4含量达到最低值。滤液经一段和二段蒸发水量分别为16.25 g和45.34 g,二段蒸发结晶产品的杂质NaCl、KCl和CaSO_4含量(%)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46、0.12和0.042。通过溶解实验,在最大程度上增大了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溶液中杂质含量,为一段蒸发析晶除杂及二段蒸发结晶降低了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银量法测定化学试剂氯化钠中氯化钠纯度,讨论了氯化钠纯度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及评定方法,当K=2,氯化钠纯度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99.70±0.64)%。  相似文献   

13.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氯化钾产品进行杂质分析,利用配盐的方法将杂质离子配成盐,用总量100减去杂质盐分的含量即得氯化钾的含量。该方法快速准确,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非常好,能代替原有的化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碱式氯化镁和氧化镁晶须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碱式氯化镁晶须。碱式氯化镁晶须热解后形貌保持得很好,得到氧化镁晶须。制得的晶须长度在200μm左右,直径约0.5μm。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表征碱式氯化镁和氧化镁晶须,探讨了各个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式氯化镁晶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8~12 h,搅拌速率初始在500 r.min-1左右,120 min时调为1 000 r.min-1,氧化镁与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之比0.10~0.15,氯化镁溶液的浓度4.0 mol.L-1以上,反应温度150~200℃,反应釜的填充度50%~80%。在此条件下制得了形貌良好的碱式氯化镁晶须。  相似文献   

15.
青海盐湖氯化镁资源开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盐湖中有丰富的氯化镁资源 ,由氯化镁可生产多种镁产品 ,特别是以青海盐湖卤水提钾老卤中的镁资源开发镁产品 ,既可获得经济效益 ,又可治理氯化镁老卤造成的危害与污染 ;开展高值镁产品的研究可为盐湖开发的纵深发展打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给出了气田水电渗析浓缩液的组成及综合利用流程。按NaCl2—KCl—CaCl2─H2O体系相图对制取氯化钠和氯化钾的工艺路线进行解析和计算。试验结果证明与相图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为制取氯化钠和氯化钾提供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云南江城泰裕钾肥有限公司大量的灰绿色钾石盐矿(废矿)生产氯化钾的生产技术问题,青海盐湖研究所与江城泰裕钾肥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水力旋流脱泥法,以废矿为原料,建成年产1×104t氯化钾工业性示范装置,完成了生产试车。试生产结果表明,该技术用于思茅地区江城泰裕钾肥公司的高含泥泥砾质灰绿色钾石盐矿脱泥生产氯化钾是可行的。着重介绍了1×104t装置在试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水氯化锶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青海锶资源优势,以次等品碳酸锶和工业盐酸为原料,制备了无水氯化锶。并对除钡、除铁、除硫、脱水干燥等工艺进行了研究。产品能达到一般工业品的要求。氯化锶的制备不仅丰富我省锶产品的种类,而且增加了锶资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本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与污染物迁移模型,对研究区的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污染物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其在土壤中的迁移程度。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油气田开采产生污染物的研究背景与污染物种类,其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污染物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筛选,最后构建污染物迁移模型,对污染物在土壤以及水体中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酸、氟离子、氯离子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石油类所占比重最大,为23.63%;石油类污染物在黑钙土中的迁移最广,直至土层厚度为35cm,污染物浓度从18365 mg/kg降到0;石油类污染物在黑钙土中的迁移符合负指数规律;当酸液浓度在1%、2%、3%、4%时,氢离子在土壤中随深度的变化一致,土层厚度为20cm时,11%的酸液酸值高于低浓度土壤酸值,11%的酸液在快速淋滤状态下比缓慢淋滤快一步到达定值;氯离子和氟离子的迁移深度变化基本符合负指数变化规律;低浓度的污染物比高浓度的污染物更早达到定值;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弱;本次研究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一致,研究成果良好。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弱,酸性污染物对土壤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省四大水系的主要河流在2005~2006年内采样,测其高锰酸盐指数(PV)、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用最小二乘法对PV—TOC、COD—TOC和COD—PV进行线性回归,并进行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建立吉林省四大水系主要河流PV—TOC、COD—TOC和COD—PV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四大水系主要河流中PV—TOC、COD—TOC和COD—PV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不同水系的线性相关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