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琦东 《地理教学》2010,(18):35-36
光阴荏苒,“长江水学校”项目探索的步履,已悄然迈入2010年的秋天。一个蹒跚学步的初级阶段即将成为过去,我们都在期待着一个开局立新的春天。在项目第一阶段,笔者所在的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区域协调中心和试点学校的双重身份,参与了项目的协调、管理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0,(12):36-36
基于“长江水学校”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为了在各区域试点学校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水教育活动,经过磋商,达成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琦  余国培 《地理教学》2001,(1):32-33,28
生态学校是一项全欧洲性的,旨在推动和鼓励中小学开展全校性环境活动的一个项目。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将环境教育从课堂教学拓展到全校日常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并努力向周围社区辐射。这个活动的开展给学校和学生提供了很多的环境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同身边的,区域的,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具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价值观和日常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琦 《地理教学》2010,(14):31-32
作为一个立足于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教育项目,“长江水学校”依托试点学校的辐射作用,以学科渗透和社区参与为主渠道,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区域性、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使他们成为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能力的地球公民。为增强试点学校教师开展水环境教育的能力,项目在实施教师培训的同时,为试点学校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辅助资源,教师可以选择通过学科教学进行渗透,也可以选择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实施。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20日-24日,长江水学校项目第二阶段启动仪式暨教师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召开,会议呼吁动员与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携手保护生命之河。在新的3年里,长江水学校项目学校将由33所扩大到45所,区域协调中心将由4个增加到6个,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新没了两个协渊中心。  相似文献   

6.
石丽  胡玉华 《地理教学》2010,(12):29-30
上海市宝山区位于上海市的东北部,濒临长江和黄浦江交汇处的入海口,扼上海之门户。宝山区共有12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81万余人。2009年初,在上海区域项目协调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和宝山区环保局宣教中心的支持下,友谊街道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团队,加入到“长江水学校”的项目活动中来。他们以“水环境保护进宝山社区”作为友谊街道2009年项目活动的主题,目标是帮助社区广大居民树立起关注长江水污染的忧患意识,使居民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方法,切实保护好身边的母亲河——长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会(ESC)的网络建设,将克松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模式推广到长江流域,香格里拉学会、上海长江水学校区域协调中心、上海市华坪小学于2009年11月签定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上海地区水教育活动基地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展示窗口和学习型中心。  相似文献   

8.
范今朝 《地理学报》2001,56(1):114-114
决定区域发展的因素很多,比如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等;但其关键却在于区域政府的政治意愿、政治抉择和管理手段,即所谓政治因素。区域政府对区域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间接的、宏观的,主要在于提供一个制度性的、控制性的背景;另一个则是直接的、相对微观的,重在介入到具体的有关该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管理实践中去。二者对区域发展当然都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地理学界,区域政府的重要作用或被忽视,或仅简单地理解为前一个方面;表现上,即只重“地”,不重“人”;只重视宏观地、方向性地提些诸如发展战略和步骤等方面的建议,而不重视如何具体应用于各方面的相对微观的管理实践中去,即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造成地理学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缺乏可用性。而究其实,却在于我们没有把地理学擅长综合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抑长扬短,自然会造成地理学举步维艰的被动局面。现在地理学界一般的看法,认为作为 一门科学的地理学,其应用方向主要有二,即传统的教育和科普方向,以及现代发展起来的 工程技术方向。但时至今日,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或曰误区已经严重阻碍了地理学的更进一步 发展及在现实社会中所应该发挥和能够发挥的作用。事实上,地理学还应该具有、或者应该 明确一个新的应用方向,即参与到相对微观而具体的区域管理之中。这是笔者在读了《区域 管理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王铮主编)之后,所得到的启示。   在作者所论述的区域管理中,有很大部分、很多方面都是地理学所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也是地理学所擅长分析和解决的全局性、综合性的问题。目前,虽然地理学界部分学者已在个别学科中从各自领域涉及到区域管理的问题,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对中国行政区划的改革调整以及都市地区的管理方式等的研究,但全面而清晰地指出区域管理的重要意义、研究内容、理论模型和政策措施,并明确其为地理学的可实践领域,本书还是第一次。   作者首先介绍了“区域与管理”有关的各种概念以及其所应该关注的主要内容;其后,分别3章就“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和“环境管理与PRED协调”,将区域管理所涉及的这3个主要方面就其基本内容作了介绍和说明,大体上涵盖了地理学所适于从事的区域管理的主要领域。全书结构相对完整,行文顺达晓畅,既有理论分析,又举案例说明,且每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与精彩灵动的思想。不过,所论述的内容仍不全面,每一个方面也未能更多地深入下去,实例亦少。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于地理学界在该领域此前的实践尚少,客观上制约了该书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此书的写作目的、写作方法及其在全丛书的地位有关;故不应苛求作者。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陆海统筹,转变和优化临海产业布局,制定和完善海洋开发政策与体制建设,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提高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韧性水平,中国自2011年以来先后启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旅游业是中国沿海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总结和评估该试点政策对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而新冠疫情事件作为调节变量,削弱了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区域异质性上,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对中南沿海地区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最明显,而对华东沿海地区旅游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则更为显著。鉴于此,合理扩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因地制宜规划沿海区域经济体系,对防范系统性风险、提高区域经济韧性及旅游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联邦制框架下,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体制从区域自治到区域协商,再到国家统管,不断改革,以应对演变的流域环境和凸显的流域问题,顺应流域综合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考虑到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流域立法和流域管理权力分配方式的不同,特别是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水污染防治二元立法模式,以及多部门涉水管理,可借鉴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经验,重点完善流域多级协调机制,将流域区域协商与国家统筹管理相结合,为下一步流域管理新体制的产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0,(20):34-35
一、背景综述 资源开发是长江水学校项目的五个部分之一。此子项目的目的是集中三个区域及各试点学校的力量,开发一整套以水(长江流域)为主题的适合基础教育阶段使用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在内容上,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背景,透过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历史的等视角,  相似文献   

12.
姚华松  胡蓉  邵小文 《热带地理》2019,39(5):671-677
从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转变,本质上是从经济发展导向的增长主义模式向生活质量导向的后增长主义模式的转型。后增长主义时期,公共性建设成为重要话题。文章简要回顾了公共性的基本内涵,重点从后增长主义时期的发展需求、区域文化的反思、区域舆论氛围的倒逼等3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性建设的必要性展开分析,然后聚焦香港和上海在公共性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香港经验包括香港的社会组织具有相对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香港的社区建设具有多元参与、专业引领的基本特征。上海经验包括:在实体公共空间方面,上海强调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在虚拟公共空间方面,上海注重搭建议题广泛、宽容理性的公共舆论平台环境。最后,文章认为步入后增长主义时期的粤港澳大湾区要学习和借鉴香港和上海的公共性建设思路,即香港社会导向的公共性建设和上海政府导向的公共性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土资源开发和横向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发展,新的企业群体、城市群体、经济群体不断出现,新的经济区域相继形成。从而带来现行行政区划与客观经济区域的尖锐矛盾,国土经济综合发展区划的研究工作显得愈来愈重要了。近年来,我国开展了自然区划、农业区划、山西能源基地规划,以及上海、重庆、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等经济区的规划。上海、重庆、闽南、珠江口等经济区虽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但从区域的角度来看,都是联富型的城市区域规划,范围小,尚未涉及到全国性范围的大区域的综合经济区划。因此,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保护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可以有效识别景观资源聚集的热点区域,为我国国家公园选址提供参考依据。借助ArcGIS和CrimeStat等空间分析工具,结合福建省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对省内现有11类119处国家级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国家级保护地对各类一级和二级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空间实现了全覆盖;保护地在各自然地理区划以及行政区划间的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凝聚型分布;集中在热量条件适中、相对湿度较高、水资源丰富及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等景观类型多样的区域;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与保护地空间分布没有直接联系。根据区域内保护地的聚集情况,进行国家公园试点热点探测,筛选出8个具有代表性及现实推广意义的热点单元,为国家公园试点的空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深入访谈与田野调查方式,藉由城市区域上海之田子坊与M50等案例,突显结合文化创意与在地空间文化的环境规划概念之“软实力”的崛起,改变了传统城市规划忽略了地方特质,而单以振兴经济、整齐化与现代化为主的空间发展“硬实力”来治理城市。本文个案所强调的是,不同于北美、台湾或日本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市民参与小区改造过程,同时也回异于传统城市规划之静态的、单以目标导向为主的旧区改造或分区计划。研究成果在于例证了,上海另类的城市规划的伙伴关系与地方结盟,更能弹性的调节空间文化资产保存,并扣连创意阶级和普罗大众消费习性,带来区域城市上海的创意、创新的空间产业的效率化与特色化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6.
潘峰华  杨博飞 《地理研究》2018,37(7):1364-1376
国家中心城市是核心和枢纽城市,也是大企业最为集聚的地方。企业总部是企业的决策和命令中心,拥有大企业总部的数量及企业总部规模是衡量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利用国内上市企业的数据,计算中国城市的控制和命令指数(简称CCI指数),从全国尺度考察北京、上海和广州等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及其职能演化,并剖析国家中心城市总部职能的专业化格局。结果发现: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控制和支配功能要远远强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一直位居前两位。从2005年到2014年,北京的CCI指数显著增强,且优势逐渐扩大。北京地位的显著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融业央企的上市和增长,这是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独特优势进一步释放的结果。而其余国家中心城市的CCI指数大多呈现下降趋势。在行业上,金融业、制造业和采矿业一直占据中国经济的主要控制与支配地位。过去10年,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尤其是东部大城市的金融业CCI指数普遍有大幅提升;相反,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控制与支配功能则明显减弱。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分析来看,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大部分行业中都具有明显优势,属于全国性的综合型大城市。而其余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专业化程度较低。此外,8个国家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相互联系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产业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6,61(5):F0003-F0003
耿莉萍、陈念平撰写的《经济地理学》已于2006年3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1世纪高等院校专业课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多学科角度出发,在系统介绍经济地理学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多要素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国家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空间经济问题展开研究。书中主要论述了影响区域经济活动的区位条件、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国际分工与竞争、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地理意义、经济全球化中的企业、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可持续痔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李郇  徐现祥 《地理研究》2006,25(5):792-802
采用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对行政区边界效应的度量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江苏与浙江、上海与江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邹检验发现,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的经济水平存在结构性的差异,进一步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存在一体化的趋势,但存在着边界效应;从变动态势上看,上海与江苏的边界效应越来越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存在增加的趋势,同时,江苏与浙江的边界在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减少。最后,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分析了边界效应及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1,(4):64-64,59
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905万标准箱,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记者昨天从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获悉,在国务院有关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相关政策目前基本落地的基础上,今年将落实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并争取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相似文献   

20.
由刘爱荣等主编的《郑州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科学管理》一书于2010年8月已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包括上篇试点建设和下篇科学管理两部分。上篇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指导下,结合郑州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立足区域水资源特色,论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分析和总结了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创新实践及基本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