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限率方法,分析滁州地震台2011-2013年电磁扰动数据,结果发现,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M4.9地震前,电磁扰动脉冲超限频次和超限幅度均出现明显增强;进一步分析该台电磁扰动子夜时段(00:00-04:00)的脉冲变化,结果显示,子夜时段的电磁扰动脉冲在震前明显增强.分析认为,2012年滁州地震台电磁扰动脉冲增强变化与高邮M4.9地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金河台电磁扰动数据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①电磁扰动0.001~1 Hz在震前每天06:00~22:00出现非脉冲性高值波动变化,在12:00和18:00达到最大;1~10 Hz在2008年1~3月出现与超低频类似的高值变化,最大幅度为300 mV; 10~20Hz无明显异常.②分析了电磁扰动...  相似文献   

3.
运用崇明长江农场台和浦东张江台新建地震综合深井地磁三分量资料,宋用小波变化方法,研究地磁场井下观测方式、数据质量和噪声特性.结果表明:①深井地磁观测资料日变形态明显,与地面观测资料一致性较好;②深井地磁观测能滤除大部分空间变化磁场产生的扰动;③深井观测的背景噪声幅度小,扰动频段集中.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28日至8月20日淮南地震台电磁扰动低频1-20 Hz(二、三通道)出现较多脉冲,超低频0.01-1 Hz未出现明显变化.对脉冲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2008年观测以来,每年6-8月,二、三通道均有类似的脉冲增多变化.对电磁扰动日均值与淮南市日用电量荷载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淮南市用电量与电磁...  相似文献   

5.
对陇县地震台电磁扰动仪2019至2021年的数据变化规律及成因进行分析,发现电磁扰动值的年变和日变形态与气温呈明显的负相关,探讨电磁扰动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发现,陇县台电磁扰动对发生在台站一定距离内中强以上地震的同震效应显著;另外观测数据还容易受到雷电、强降雨、大功率电器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总结不同干扰因素的影响形态,为迅速排除干扰及正确识别前兆异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超限率方法分析了淮南台2013~2015年电磁扰动数据,结果发现2015年3月14日安徽阜阳4.3级地震前40天左右电磁扰动脉冲超限频次和超限幅度均出现明显的增强,异常持续10天;进一步分析了该台异常时段电磁扰动的脉冲的时间分布及日变化,认为2015年淮南台电磁扰动脉冲增强变化与阜阳4.3级地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在普通山洞内放置磁通门磁力仪进行地磁观测的可行性,对泰安地震台观测山洞与地磁观测室并行观测的GM4数据,分别从日变化数据的相关系数、日变幅、日均值、子夜均值、高压直流干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山洞内的观测数据日变幅小于地磁房记录数据,但日变形态、子夜均值等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地磁观测的一种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7~2019年地磁观测数据,利用多台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拉萨地磁台的地磁观测资料。结果显示:拉萨地磁台各分量绝对子夜均值年变化趋势与狮泉河地磁台、乾陵地磁台基本一致;拉萨地磁台日变化曲线存在干扰较多,通过与临近地磁台站对比,可以清晰地识别干扰变化,进而准确地对干扰数据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7年6月~2008年5月期间北美GPS台站密集地区的TEC观测资料,对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s)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美地区的夜间电离层行进式扰动一般发生在美国西部时间21:00~02:00LT(05:00~10:00UT)时段,表现在TEC中的最大扰动幅度为0.45~0....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新疆温泉地震台FGM01磁通门磁力仪资料和温度资料,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温泉地磁台地磁场各分量子夜均值与探头温度相关系数较高,存在准线性关系,回归分析能够有效的剔除温度影响;通过回归残差分析,可以看出温泉地磁场存在年周期、半年周期变化;垂直分量Z子夜均值的回归残差与同一观测点形变资料存在同步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取与地下介质变化有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