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城市雨水回灌地下水防治地面沉降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城市化快速发展日益突显的城市雨水问题与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沉降危害,在对城市雨水收集处理进行水质分析基础上,探讨城市雨水直接回灌浅层含水层在地面沉降防治中的利用潜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津市城区浅部地层透水性较差,常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难以快速将雨水自然消纳的问题,结合天津市水资源不足、地面沉降突出的现状,创造性的提出将回灌技术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雨水回灌提高天津市区降雨的就地消纳和利用率,使原本进入咸水层的雨水转化为地下资源。以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某示范片区为例,建立了研究区雨水回灌的数值模拟模型,应用数值模型分别对回灌井加压和不加压条件下的可回灌量进行计算,分析了在天津市开展雨水回灌的可行性,并依据雨水回灌可注水量的计算结果,反推回灌井的井径,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王维平  曹彬  何茂强 《地下水》2011,(6):218-219
城市雨水作为第三水源开发利用,在其3种汇流介质(屋面、道路、绿地)中,屋面雨水水质相对较好、便于收集,宜于直接利用.以济南大学西校区第1教学楼为例,进行了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工程及主要构建物的设计,并预算了工程年平均可利用雨量.  相似文献   

4.
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水工程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城市雨洪水回灌岩溶含水层是维护自然水循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维持济南泉群喷涌以及城市防洪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裂隙岩溶含水层具有渗透系数大、水流速度快,地下水一旦污染很难短时间恢复等特点,需要对回灌工程开展风险评价。本文以济南大学西校区的屋面雨水深井回灌裂隙岩溶水工程为例,利用澳大利亚MAR指南对工程进行风险评价。主要由初级风险评估、试运行调查、试运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与管理4部分组成。初级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工程的总体难度水平较低,项目可行。试运行调查期间监测的屋面雨水和回灌前后地下水水质可知屋面雨水经初期弃流、沉淀和过滤后,除浊度外基本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且处理后达标的雨水可迅速补充地下水。试运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屋面雨水中浊度经预处理后仍较高,使其成为该系统的最大风险项和关键控制点,故本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为改进预处理设施,降低雨水中的浊度。为保证工程能够高效持续运行,加强后期管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城市雨水地下回灌过程中悬浮物表面堵塞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洪资源地下回灌是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解决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环境负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堵塞问题却是制约回灌技术推广的关键问题。基于前人理论,研究了入渗介质与悬浮物粒径中值之比(D50/d50)对堵塞层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建立表面堵塞预测模型为目的,利用城市雨水回灌细粒石英砂介质开展室内实验,观测雨水回灌的表面堵塞过程并获取渗透性变化的观测数据。根据物理、化学与生物堵塞的产生条件及堵塞特点,判断雨水回灌产生的堵塞性质为物理堵塞。引入过滤模型描述堵塞的发展过程,确定了模型用于模拟细砂表面堵塞的参数值:孔隙堵塞系数(α)为0.15 m2/kg,阻力增长系数(fR′)为20 000 m/kg。在不改变以上2个参数值的条件下,用该模型模拟不同悬浮物粒径悬浊水回灌细粒石英砂的堵塞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此过滤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入渗介质与悬浮物粒径D50/d50值小于5的表面堵塞的发展过程,可定量预测堵塞对回灌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补充地下水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波  陈平  路印柱 《地下水》2001,23(1):46-47
发展井灌与保持地下水采补平衡,一靠节水,二靠回灌。本文就改进耕作方式,采用科学种田新方法,利用雨季增加雨水回灌量。为补充地下水,使井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维平  徐玉  何茂强  曹彬 《中国岩溶》2010,29(3):325-330
通过监测和分析济南市市区降水、屋面雨水水质和水量过程,屋顶雨水属微污染类水,经前期雨水弃流和预处理达到一定质量标准,通过管井回灌到裂隙岩溶含水层,可用于饮用水供水和保护地下水环境。已做的示踪试验表明,北方岩溶含水介质多属多重裂隙岩溶通道,因此在人工开采条件下,回灌应关注快、慢速流带来的不同水质变化问题,包括屋面雨水与裂隙岩溶介质的水岩作用。澳大利亚的案例说明,裂隙岩溶含水层对不同污染物有着不同的衰变效果。100多年来Mount Gambier市城区雨洪水经非承压石灰岩含水层径流一直排放到作为城市供水的蓝湖,到目前它对蓝湖水质没有表现出任何可量度的损害。但对于济南市的屋顶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8.
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水水岩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济南大学西校中采集奥陶系灰岩岩样,并设置不同的地下水、雨水混合比例进行室内溶蚀模拟实验。通过pH、电导率及几种常规离子的测定,并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等方法,分析雨水回灌含水层后与原有的地下水以及含水层介质之间的水—岩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地下水、雨水混合后,随振荡的持续进行,以及温度升高和脱碳酸作用的影响,水中CO2分压不断下降;(2)Ca2+浓度在混合比例为9∶1、7∶3和5∶5时略有下降,其它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3)随雨水和岩溶系统作用时间的增加,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饱和指数均不断减小,且随着雨水回灌量的增加,方解石、白云石饱和指数减小明显,从混合比例9∶1时的0.23~-0.39和0.05~-0.97到1∶9时的-0.34~-0.62和-1.59~-2.57,表明雨水能增强对方解石、白云石乃至整个含水层的溶蚀,且雨水回灌量越大,溶蚀作用越强烈,影响越明显;(4)雨水回灌所形成的溶蚀量比较有限,不会对回灌井周围含水层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老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为背景.对天然降雨、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示范工程处理过程雨水径流以及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示范工程对雨洪的处理利用效果,探讨雨水回灌至地下能否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读者论坛     
《地下水》1990,(2)
城市蓄雨回灌的潜力首先,既然各城市地下水都形成严重的漏斗区,这就是说地下都有着巨大的库容量,只要建立蓄雨回灌工程,雨水就会很快渗入地下,而不会过久的在地表滞留。其次,目前城市地表90%面积为建筑物,沥青、混凝土等所覆盖,即使降6~7mm小雨,也会形成径流,也会随规划好的流向进入蓄雨工程,并渗进地层深处。这就是说,在城市小雨也有回灌效果。第三,许多城市地下都有地层裂隙、断层或溶洞。如济南市  相似文献   

11.
张院  孙颖  王新娟 《城市地质》2013,8(1):51-53
北京地区开展人工回灌有了近50年的历史,经历了试验和工程实施阶段。试验阶段包括深井、砂石坑、大口井回灌等试验,工程实施包括城市雨洪利用和再生水回灌利用等。  相似文献   

12.
屋顶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连通示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回灌后对岩溶水的影响分析和效果需要对回灌井和下游的观测井监测数据说明。由于岩溶含水层中岩溶发育极不均匀,在测定地下水位并判定出地下水流向的基础上,连通示踪试验是选择与回灌井相对应的观测井的有效办法。用氯化钠作为示踪剂,监测不同测井不同埋深地下水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方法确定了岩溶水观测井选址、岩溶含水层的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示踪试验结果表明,3#观测井(西院井)可用来监测雨水回灌效果,并计算出该地区的地下水势流速在9 m/h~20 m/h之间。该成果对北方地区岩溶含水层回灌和环境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林 《地下水》2013,(1):84-85
分析保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降雨和雨水利用潜力,阐述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及雨水利用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提出了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人工回灌可以高效地利用雨季丰沛的水量来缓解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的海水入侵、泉水断流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但回灌堵塞一直是制约人工回灌效率的关键问题。针对雨洪水回灌携带的大量气泡问题,设计室内砂柱试验模拟装置,利用曝气水进行人工回灌,定时记录试验过程中测压管读数及出流流量,利用达西定律计算各层渗透系数,研究气相堵塞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回灌过程中由于气相堵塞导致含水层渗透系数随时间呈指数衰减,气相堵塞主要发生在介质浅表层(0~30 cm),且随时间有向下发展的趋势,堵塞速率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回灌过程中适时停灌进行排气有利于减小气相堵塞对回灌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西北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国外较早地开展并已有效地利用了城市雨水,而我国起步比较晚。西北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宜把城市雨水资源化作为城市节水的方向之一。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对西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宋佳  王盼盼  秦国强 《探矿工程》2022,49(6):153-161
地下水回灌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回灌井是实施回灌的关键设施,其施工技术是影响回灌效果的重要因素。选取郑州市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浅层地热能开发的回灌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区域地质条件的差异,通过回灌井结构分析地下水的回灌机理,论述影响回灌效果的因素。结合试验井施工情况,论述泥浆正循环钻进、泵吸反循环钻进、冲击钻进等不同钻进工艺的适用条件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钢筋砼管、钢管和U-PVC管等不同成井管材对回灌效果的影响,探索提高单位回灌量的针对性措施,为今后郑州市及周边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回灌井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合理有效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对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对近几年衡水市区内生态水、暴雨路面积水和天然雨水的水环境状况的分析研究,根据衡水市水资源的特点,结合降水不均的特点,对衡水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发挥现有引蓄水工程效益,加强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扩大雨水利用方式等措施,因地制宜开发雨水利用模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来蓄滞雨洪,在减少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补给地下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增加流域雨水下渗量、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回补量化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补给的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1)
分析衡水市开展城市水文的目的、意义和发展,介绍了水文监测站网现状及发展前景,介绍了暴雨的成因,积水概况,对生态水、路面积水及天然降水水质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衡水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并对衡水市的雨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规划,扩展使用主体及使用途径,鼓励高校及科研单位加强雨水利用研究工作,探索适合不同雨水资源方式的收集、净化、储存技术与标准,使雨水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马存信 《地下水》1989,11(4):226-229
针对太原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所引起的严重问题,文中提出用人工回灌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并指出汾河泾流和汾河水库汛期弃水有1.77亿m~3,另有兰村以下的各支流洪水、及城市污水和雨水,都可作为回灌水源;作为回灌库址,西山古交区、兰村至三给地垒、三给地垒至小店约有9.12亿m~3的库容。通过拦河闸坝和打回灌孔,便可解决地下水的回灌问题.文中还对回灌涉及到的煤矿突水、水质、下游供水、河道堵塞,含水层泥沙淤积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