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前言震级是描述一个地震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在震级测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所测定的震级不统一而且不够精确,尤其是近震震级M_L~I的测定更是这样。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台网测定的M_L可差0.5级。影响M_L测定的因素很多,其中起算函数的区域性影响是主要的因素,因为起算函数表示地震波随震中距的平均衰减的特性,此特性与当地的地壳  相似文献   

2.
DK1地震仪的面波震级起算函数研究d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峰  赵永 《地震学报》1997,19(3):235-240
使用1987~1993年DK1地震仪的地震记录,以国际地震中心(ISC)MS震级为标准震级,根据误差理论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导出DK1地震仪面波震级起算函数.又从起算函数物理意义出发,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传播理论,考虑到地震波的频散、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DK1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导出了DK1地震仪测定面波震级的起算函数. 使用本文导出的起算函数,不附加任何校正值.通过315个地震,对36个速报台的单台DK1面波震级和DK1速报台网的面波震级测定误差检验,结果表明,DK1面波震级MS(DK1)与国际地震中心(ISC)相应地震面波震级MS(ISC)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误差,平均误差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3.
近场震级起算函数确定与爆炸余震震级计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学政  王海军  雷军 《中国地震》2003,19(2):117-124
在天然地震背景下,由于现有的起算函数在0—5km范围内是一个常数,因此,对于震源深度较浅的小地震震级的测定遇到了困难,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爆炸地震波实际测量两种方法,确定了近场0—5k瑚范围内的震级起算函数。用本文确定的震级起算函数计算了两次爆炸余震序列事件的震级,绝大多数的余震震级非常小,主要分布在-0.5—1.0级之间,余震序列的M-t图与一般强余震M-t图明显不同,它不仅存在反映较大震级的正向柱状线,而且还存在反映较小震级的负向短柱状线。  相似文献   

4.
实际观测表明,用现行短周期仪器起算函数R1测算的近震震级ML在近距离地段数值偏低,在远距离地段偏高,随震中距出现系统偏差。本文以里克特(1935)零震级地震定义为震级水平控制原则,应用了辽,吉,黑,冀四省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制定出东北地区近震震级起算函数系统。  相似文献   

5.
两种震级标度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论述了我国在测报近震震级和面波震级业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用现行起算函数测算的ML随震中距存在系统偏差,近场偏低,远场偏高;此函数系统建立的方法有不合理之处,它不适于DD-1仪。用现行公式测算的MS与国际上震级水平不一致,总体趋势偏高;在90(距离上震级零点严重失控;用单一水平向记录计算MS是个原则性差误。需要用新的起算函数系统代替R1(()计算ML; 需要用新的公式取代现行公式计算MS。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昔阳、武乡台记录的300余个地震进行统计分析,求出符合该2个台的新起算函数值。经过验算,单台测定震级与山西省地震局台网测定震级的偏差缩小,对提高这2个台震级的精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1.引言在我国,对于远震的研究,多数采用基式(SK)仪的面波震级,並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震级起算函数。但是,对于64型仪器却没有相应的震级起算函数,而借用古登堡—里克特的体波震级的起算函数,因此有必要对该仪器的震级起算函数进行研究。河西堡台采用的仪器为64型地震仪。此仪器比较稳定,以1982—1983年为例,其N—S  相似文献   

8.
IASPEI新标准体波震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ASPEI新推荐的体波震级标准,选取2001~2007年国家地震台网48个台记录到的震中距小于100°的564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测定短周期体波震级m_b和宽频带体波震级m_(B(BB)),并使用正交回归方法对IASPEI新标准体波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传统的短周期体波震级m_(bc)、中长周期体波震级m_(bc)及哈佛大学矩震级M_(W)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m_b6.0以下地震,m_b和m_(bc)基本一致;对于m_b 6.0以上地震,m_b比m_(bc)偏大;对于m_(B(BB))7.0以下地震,m_(B(BB))比m_(bc)偏大0.2~0.4,对于m_(B(BB))7.0以上地震,m_(B(BB))和m_(bc)基本无偏差;对于4.5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台单台计算的震级与省局所出的震级目录偏差较大,个别地震达0.8级。为了提高单台震级计算的精度,结合我台实际工作情况,阐明震级测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选取了1984年以来记录的部分地震,分别与省局台网报告进行对比,经过试算,初步找出我台所用 R(△)起算函数的误差,从而使我台计算的震级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偏差。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震级是地震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的精确测定对于地震研究和预报无疑都很重要。目前甘肃地区测定大量中小地震震级的方法,都是利用S波两个水平分向最大地动位移的平均值Aμ,由公式M_L=lgAμ+R(Δ)+S (1)求得,然后取多台平均,再由 M_L=1.13M_L-1.08 (2)换算为面波震级;仅少数较大的地震用中长周期仪器资料直接求取面波震级Ms。(1)式中R(Δ)为震级起算函数,它反映了地震波振幅随震中距的衰减特性,在震级测定中则是一个距离改正值。多年来,甘肃地区使用的起算函数R(Δ)是根据全国资料得出的大范围内的平均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字程控技术实现对三分向磁变仪格值自动标定。  相似文献   

12.
提出联合阶跃标定与带精确电流测量的正弦波标定来确定地震计传递函数的方法。首先,使用阶跃标定确定地震计等效机械摆的自振周期和阻尼,得到地震计低频特性。随后,使用正弦波标定并引入电流测试技术,测定地震计全频段频率响应,幅频响应更加准确,同时可获得相频响应。最后,构建与地震计传递函数特征一致的结构来描述传递函数,采用最优化方法拟合求取地震计传递函数。该方法具有原理清楚、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结果精确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地震计用户测试、地震计传递特性与厂方参数及各地震计间一致性和长期稳定性的验证,结果符合反馈型地震计传递函数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测震台网记录的河北及周边地区地震事件为数据源,计算单台测定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平均偏差、标准偏差,采用统计、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分析偏差的分布情况,依据震中距分段计算平均偏差,得到震级偏差的分布规律及相应校正值;最后通过对量规函数、台基岩性等进行校正,对比拟合出符合河北台站特点的新量规函数,使误差精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力平衡加速度计传递函数和标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MBA-30型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它的机电结构,来推导其传递函数;对标准振动台和标定线圈分别测得的加速度计幅频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定性的给出了采用标定线圈来标定加速度计幅频特性时的相对误差.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地震仪系统的标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数字地震仪系统传递函数的特征和测定方法,给出了地震仪标定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步骤。结合实际波形数据处理过程,着重对标定计算中参数的设置,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这对于正确快速地获取地震仪的传递函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国家数字地震台站和区域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系统的定期标定工作,同时也将促进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Adapt系统可以利用脉冲标定波形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它将复杂的传递函数计算过程简化了,用户可以将传递函数的测定作为一种日常工作来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震震级量规函数检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文献[1]得到的新区域性量规函数RLE(△)(适用于我国东部地区)和RLW(△)(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上,利用新的地震观测资料,通过震级残差统计方法,检验其合理性。同时考察应用RLE(△)和RLW(△)对现行近震震级系统的稳定性和其它方面的影响。研究证实:(1)RLE(△)和RLW(△)分别在反映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壳的地区性特征上效果良好,大大改善了目前不同台网测定同一地震震级存在偏差较大的混乱状态。我国东部地区,不同台网测定同一地震震级平均偏差从0.10下降至0.03震级单位,西部地区从0.20下降至0.05;(2)关于RLE(△)和RLW(△)的实用分区约定是合理的;(3)应用RLE(△)和RLW(△)将能够保持我国现行近震震级系统的稳定性。并且,震级测定的平均离散度和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StudyofcalibrationfunctionforsurfacewavemagnitudeofDK1seismographsFENGXUE(薛峰)YONGZHAO(赵永)CenterforAnalysisandPrediction,Stat...  相似文献   

19.
Hydrological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hydrologic modelling. Usually,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through an objective function minimization, quantifying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model results and the observation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choice has a large impact o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calibration outcomes. In this study, it is assessed whether spectral objective functions can compete with an objective function in the time domain for optimization of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Three empirical spectral objective functions were applied, based on matching (i) Fourier amplitude spectra, (ii) periodograms and (iii) Fourier series of simulated and observed discharge time series. It is shown that most sensitive parameters and their optimal values are distinct for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 The best results were found through calibration with an objective function based on the squa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discharge Fourier series coefficients. The potenti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using a spectral objective function as compared to utilising a time domain objective function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选取陕西地震台网及邻省共享台站记录到的2008年5月至2021年5月104次地震资料,应用新的震级国家标准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得到新国标震级。研究表明:①新的地方性震级ML比原规范的ML震级系统偏大0.3左右,这主要是二者的量规函数不同造成的;②宽频带面波震级MS (BB)和矩震级MW震级基本一致,无系统偏差,大多数地震震级偏差为-0.1—0.1;③宽频带面波震级MS (BB)比面波震级MS (CENC)整体偏小0.2,二者之间存在系统偏差;④绝大多数地震的面波震级MS (CENC)MW偏大0.2—0.3,二者之间存在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