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营造空间的艺术,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标志、人文精神的载体,应追求强烈浓厚的文化韵味、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精美的艺术造型和人性化的空间艺术,树立经济、适用、美观的设计理念,满足以人为本的无障碍设计,充分应用现代化设备,体现出功能与文化的奇妙交融,成为校园景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2.
项目概况 珠海金湾航空城市民艺术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0万m2,建筑高度34.9m,为框剪、单层钢网格结构.项目造型独特,建筑设计一流,建筑内外无不充斥着艺术气息.室内装修精美,室外水系环绕,公共区域动静相宜.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城市建筑“弹性空间”的提出,希望建筑平面能有较大的开间和跨度,以满足现代建筑多功能变化的灵活要求。但4米左右的开间,6米左右的跨度,这种砖木结构的传统,是长期以来的一种习惯。若把开间和跨度加大一点,利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经济。而当结构的构件跨度在10米左右,采用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就可能会使构件高度达到1米,如此将会影响空间的使用和观感。因此,开间跨度要大,楼盖结构层高度却不增加,这是一个明显的矛盾。而采用高标号混凝土和高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最典型最集中的建筑艺术入手,通过对中西方在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基础以及对空间理解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典型事例对比,帮助实现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瑜 《地下水》2011,(4):195-197
水景作为一种园林景观,在表现园林的艺术价值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大雁塔广场水景设计为实例,分析其借景和造景手法,以及它在整个环境中的作用,与其它要素,如地形、建筑、小品、种植等的融合关系来充分展现水景在广场设计中的艺术魅力,通过实例,领略景观之美,园林之美,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6.
亚洲高山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茹  唐志光  王建  邓刚  王欣  魏俊锋 《冰川冻土》2019,41(5):1173-1182
以亚洲高山区2001-2016年基于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30 km格网融雪末期雪线高度数据集(744个格网)及气象再分析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克里金插值、空间变异函数、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亚洲高山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并定量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亚洲高山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异质性,青藏高原内部雪线高度较高(5 967 m)且空间变化梯度较小,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雪线高度较低(< 4 500 m),西部地区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最为密集。在30 km格网尺度上,亚洲高山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距离约为1 550 km。纬度、经度和海拔对亚洲高山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0.5%、2.6%和36.9%,而在不同子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夏季气温是影响亚洲高山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的主导因素,45.6%的格网主要受夏季气温的影响,而且在不同区域均有分布;以年降水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格网约占18%,主要分布在喀喇昆仑和帕米尔等区域;仅10%的格网主要受年辐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晋友 《地质与勘探》2013,49(5):964-96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大城市土地资源变得紧缺。各要素的高度集聚出现各种矛盾,城市空间容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日趋明显,这也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带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本文从目前政策法规、开发现状及用途等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健康发展的解决之道,以此展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时代的史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的集中反映。建筑师是人类生活空间的创造者和魔术师,建筑师要当人类的仆人,不可做人类的罪人。优秀的建筑创作来自建筑师的灵感、激情、苦思、奉献、博学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平庸建筑师容易,做有成就大师很难。建筑作品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个人不可贪天之功。本人作品集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解决人地矛盾,释放城市空间,优化设施布局,保障城市安全的宝贵资源。上海市作为我国最早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城市之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规模巨大。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本文对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现状和特点进行总结,对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探讨,认为可以从可视化、可实用和可持续三个维度来思考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进程。首先,标准统一的可视化全要素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底座是数字化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数字底座实现应用级别的业务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要素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发力点;最后,实现数字底座全生命周期的共建、共治和共享,保障其生命力和可持续是数字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目前正在由可视化向可实用和可持续方向迈进,整合各类已有城市地下空间要素数据资源,通过数字化支撑政府管理和社会运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建筑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对建筑业的影响必然是全价值链的渗透与融合,通过"数字建筑"的科技手段,构建了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的数字世界,充分对接人们的意识世界和物理世界,将人们意识思想中对美好生活和工作空间环境的愿景,通过数字建筑平台进行充分的协同设计、虚拟生产、虚拟施工和虚拟运维。再通过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在物理世界中建造出实体建筑。最终交付一个实体建筑,一个虚体建筑。如图1所示,通过数字建筑实现了"三元融合",引领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勘察设计》2004,(11):68-71
……几乎没有人能够给建筑明确一个被公认的、完整的定义,因为这早已不是重要的了,出发点不同,演绎的内涵与外延也完全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建筑的生命是其艺术的含量——与功能的结合、乃至超越功能。我个人倾向于把“光”、“空间”、“形体”作为建筑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回归克里格的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布局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建立自动化、时空协同、智能观测的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分布式的地面观测,对于定量刻画流域尺度时空异质性较强的生态水文要素的动态特征及其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观测网设计过程中,节点的空间布局将直接影响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观测水平。为准确捕捉流域内关键生态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异性和场分布,探讨了一种基于回归克里格模型的空间采样布局优化方法,并以地表温度观测网优化为例,应用到八宝河流域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布局方案设计中。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同时考虑了目标变量与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残差在空间上的自相关特征,可以同时优化目标变量的地理空间和属性空间。优化后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较好地捕捉流域内生态水文要素的时空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超高层建筑高度高、建筑功能复杂,这都给消防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增加了难度。本文详尽地阐述了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分区、同一时间灭火次数、消防转输水箱容量计算、消防水泵接合器设置等一些关键部位的技术措施。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论述了步入信息时代工业建筑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其在功能、环保和建筑艺术方面的创作趋势。作者以中国电子工业建筑为你,叙述了电子工业建筑早期发展的状况,近期工业时代工业建筑发展的模式和相关问题,强调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克里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图1)[1]是一位集诗哲、画家、城市规划者于一体的建筑师,于199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桂冠,被誉为"法兰西的建筑诗人"。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是法国布塔列尼贵族后裔。1944年,其父参与突尼西亚战役期间,包赞巴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出生,不久便随父亲回到法国生活。受家族影响,儿时的包赞巴克就对艺术感兴趣,尤其是绘画。包赞巴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绘画作品,由此引发了他对建筑绘画空间表达的好奇心。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带性数学模式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多年冻土南界以南一定高度以上出现的多年冻土为高海拔多年冻土。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高度值,即高海拔多年冻土的下界值是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的必不可少的资料之一。该下界值可看作土中水在空间的相变线。它和其它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树线、雪线、山地寒漠土界线等)一样,是自然环境的十分敏感的指示者。因此,对高海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气候雪线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既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限制,也受区域性气候的控制。雪线空间格局变化实质上是水热条件变化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我国10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固态降水率之间的相关函数计算出气候雪线高程,进而探讨中国大陆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床空间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MAPGIS系统平台空间分析方法的特点, 以华南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为空间分析对象,对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布态势及有利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要素的相关对象属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初步总结出华南地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浆岩、泥盆系和侏罗系地层及NE向或NEE向断裂带等有利因素的叠加复合部位是寻找锡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组合标志, 为成矿预测及相关区域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遥感影像分辨率分析技术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坡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将滑坡要素划分为空间要素、时间要素和岩土性质要素3个方面,并分别讨论它们与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关系。首先对各滑坡要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提出了判识滑坡空间要素的定量依据;提出了通过遥感影像计算滑动速率的公式,以此作为按照时间分辨率选择遥感数据的依据;最后提出为判识岩土性质要素应采用高波谱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地质学中"天际线"地质规划工作需要,讨论城市建筑或大型工程建筑"应力泡"(或称建筑应力场)的几何学研究方法.在地层均质弹性假设条件下,针对圆形载荷构建"中心应力法"绘制简易的"应力泡"及图形速查法相关图版,实现对地下空间"应力场"的规划,从几何学上实现"应力泡"和地下空间"沉积地质模型"对接.讨论了"建筑载荷应力场"的内涵及应用意义,应力场存在两种"场"的表达方法,一个是应力迹线,一个是等应力线."应力泡"的理论内涵和功用涉及到地下空间沉积体的物性禀赋、全生命期建筑和地下应力场之间相互作用、(外加)"应力泡"和原位应力场的复杂的动态场变、地震动载荷与"应力泡"的相互作用、斜坡区地应力破坏、"应力泡"和流体场耦合动态变化等问题."应力泡"分析既可以用于已经建设城市的建筑应力场(包络线)空间结构,也可以预测规划城市或工程的理论建筑应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