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A Fourteen-Year Climatology of the Southwest Vortex in Summe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Statistic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southwest vortex(SWV) during the summers of 2000–13 using high-resolution reanalysis data with a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0.5°× 0.5°. A total of 578 SWVs were detected, with a maximum interannual frequency of 55. The variation of the interannual frequency featured a period of around six years. The most active period of SWVs was early July and the maximum occurrence of SWVs appeared in early morning(0200–0800 Beijing Standard Time(BST)). Most of the SWVs were short-lived, with only 66 cases(11.4%) lasting for more than 24 h. In addition, the moving tracks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long-lived(≥ 36 h) SWVs are also presented. For those SWVs that lasted for more than 12 h, four types of SWVs(Types I–IV)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new metho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ynamical and thermodynamical conditions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SWVs are effective indicators of the subsequent evolution of the vortex and associated severe weathers. Moreover, a further level of classification was also constructed for Type II SWVs, which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ut of Types I–IV,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ifespan, radius and maximum 6-h precipitation were all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SWVs.  相似文献   

2.
航空天气报告和航空天气预报是飞行正常和安全的重要保证。在民航重大飞行事故中,天气因素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上海龙华机场中航(中国航空公司的简称,下同)气象台自从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之日起到1949年暮春中航总公司撤离上海时为止的大约三年半中,由于航空天气预报失误而致中航飞机失事的情况还没有出现过。但是,因为驾驶员处理失当致航机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天气原因而遭致重大事故,却有多起。  相似文献   

3.
SMS在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状态监视报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立华  赵建新 《气象科技》2009,37(5):638-640
引言 新一代天气雷达具有观测时空分辨率高、连续工作等一系列特点,决定了它在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时间密度大,处于24h工作状态,不可避免会出现故障,依靠人工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完全监视不可能实现,很多突如其来的故障不是马上就会引起雷达值班人员的注意,所以有必要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状态监视和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4.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实现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针对地面观测规范中34种天气现象,设计了基于图像、光学散射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多种技术的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它由天气现象传感器和数字处理器两部分组成,天气现象传感器完成天气现象的图像和光学特性采集,数字处理器将模拟图像数字化,对数字图像和光学特性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结合自动站的资料进行天气现象自动化识别。图像采集和识别技术在凝结天气现象自动识别试验中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天气现象仪自动化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市观象台、庐山气象局对目前一些天气现象仪所进行的对比观测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参与此次为期7个月的对比观测试验仪器有3种类型,每种类型配备3套,分别由3家厂商提供。试验采用人工目测辅助摄像作为参考标准,测试了这些天气现象仪对各种不同天气现象观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各仪器观测降水现象的数据准确性均大于90%,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区分降水强度时,各仪器的降水捕获率在70%以上(雨强大于0.01mm/h);微量降水(雨强小于0.01mm/h)和混合型降水,各仪器降水捕获率相对较低。仪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数据准确性均大于80%,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其他现象由于样本数量相对较少,需要更多进一步试验,并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6.
In May 2008, ScienceWatch.com named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a Rising Star among Geosciences journals. According to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M from Thomson Reuters, the journal's cur-rent citation record includes 764 papers cited a total of 1,658 times between January 1, 1998 and February 29 2008.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速调管失效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勇  黄丹萍  王静 《气象科技》2010,38(3):344-346
1 故障现象及诊断分析处理 2008年2月5日,大连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C)出现无回波现象,重启雷达仍无回波,天线转动正常,可以体扫,但无探测信息。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气象数据传输的灵活性,采用一种安装方便、性价比较高的无线模块来传输数据.常见气象仪器有一套独立的数据接收显示软件,但无法综合显示.开发一款软件,将VPF-730实时天气现象仪、WEATHERPAK-2000自动气象站数据和串口摄像头图像进行综合对比显示,并提供数据存储及历史数据查询基本功能.经实验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显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李迅  尹志聪  丁德平  谢庄 《气象科技》2013,41(2):372-377
在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客观的宏观适用性分析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交通气象监测设备在我国高速公路上的宏观适用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备在全国各省的分布极不均匀,除江苏,北京和海南的测站分布较为密集外,大部分省份高速公路的专业交通气象监测处于空白状态.(2)有特殊要素观测能力的站点和当地交通气象灾害种类基本匹配,但特殊观测要素的设置需要向精细化发展,不能一味布设全要素监测站.(3)目前国内的交通气象站布设指南没有充分考虑交通气象监测特点,缺乏可行的布设规范.(4)我国疆域辽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高,而交通气象监测设备的仪器成本、维护成本和人力成本太高,单纯依靠交通气象监测站不是解决交通气象服务的最佳途径.(5)虽然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能够保持一定的准确性,但雨强和能见度等的观测主要通过光感应或遥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道面状态的观测很难避免周围车辆,环境的影响.(6)监测数据的应用主要在三个方面:实况监测,开发初级产品和科研项目.监测数据没有充分共享,缺少实际应用和深度挖掘,没有针对交通用户生成专业指导产品.还对交通气象监测设备的布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引入数据同化反演技术、加强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和明确部门分工等.  相似文献   

10.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自动气象观测,但目前我国天气现象观测仍然采用人工目测,本文调研分析国内外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并根据34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分别对5类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还探索了一种进行天气现象代码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新型技术,在100个天气现象代码中,未来可预见能实现自动编码的代码有63个。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2008夏季奥运会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王迎春  葛国庆  陶祖钰 《气象》2003,29(9):23-27
利用1951~2000年北京6、7、8月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温度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夏季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的逐月、旬、候的分布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北京夏季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发生概率分别为1/10和1/20,是一个适宜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和7月份,逐候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在6月第6候和7月第5候。闷热天气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逐候分布也呈双峰型,分别在7月第6候和8月第2候。6月份高温天气较多,但闷热天气很少。8月份高温日数非常稀少,但闷热天气日数还有一定数量。每年至少出现一次持续2天的高温天气,另外还非常有可能出现一次持续3天或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0.84次/年)以及一次2天及2天以上的持续闷热天气(0.88次/年)。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的平均持续日数均约为3天。8月中、下旬,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出现的概率都非常小,是最适宜举办夏季奥运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数值预报特别是集合预报技术大大提高了对极端天气的预报能力,目前对于温度、风、降水等要素,欧洲中心基于集合预报产品计算的极端指数产品为其极端性提供了定量化依据。但目前尚没有应用于业务预报的强对流天气极端指数产品,本文统计了与强对流天气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并计算了其极端天气指数,统计了极端天气指数在不同强对流天气中的阈值分布。结果表明,极端天气指数与强对流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且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极端指数的分布和阈值具有各自的特点。基于上述结果,利用极端指数和模式降水资料,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为业务预报极端强对流天气提供客观支持产品。  相似文献   

13.
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模型及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增强用户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数据仓库技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数据仓库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基础。该文针对天气预报领域数据空间性、瞬变性、物理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五元组描述的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概念模型;总结了生成分析型数据的固定区域统计、划分区域统计、基本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4种聚集变换,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本天气系统自动识别的滤波-划分-测量算法,探讨了针对气象数据特点的模糊空间关系,定义了进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的空间模糊产生式规则,并针对空间数据给出了定位条件等扩展。  相似文献   

14.
新疆强冰雹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03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计算得到新疆强冰雹天气81次,其持续时间在1~2d,出现在4~8月。普查43年历史天气图,新疆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分为纬向、经向和南疆低涡3种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合成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GPS水汽和中尺度自动气象站两种非常规探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常规探测资料可以弥补常规探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度的缺陷,GPS水汽资料的时间演变特征与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天气系统、不同降水类型和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在降水过程分析及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自动站资料可以分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强度、范围、维持时间和演变特征,对于局地性强降水的预报预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多家船舶海洋气象导航公司和机构的介绍,概括了国内外气象导航的业务和发展。文章分析结果表明,国外气象导航业务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储备雄厚,业务体系完善,占据了全球气象导航业务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气象导航的发展历程较短,技术力量薄弱,业务量相对较少。当前国内的气象导航服务正在努力开拓创新,在信息化背景下逐步开展多样化的平台建设和产品研发,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大气湍流引起的折射率起伏会导致光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发生随机波动,同时日益严重的城市雾霾现象带来的系统性能降低问题也不可忽视.基于湍流相位波动和激光器相位噪声的缓慢时变特性,本文提出了将DAML相位估计算法应用到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来提高系统性能,并推导了在大气湍流、激光器相位噪声以及各种天气状况衰减效应影响下,针对DQPSK信号的DAML相位估计系统的误码率,最后重点分析了在雾、霾天气条件下该系统的传输距离限制和波长选择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湍流相位波动造成的信噪比损失低于0.1 dB;在雾和霾天气下,相较于传统的OOK IM/DD FSO通信系统,DAML相位估计系统在不同的大气湍流环境中至少有500 m的传输距离优势;在霾和薄雾天气,传输波长为1 550 nm的DAML系统比波长为850 nm的系统的性能更优,但在能见度低于200 m的浓雾天气,系统性能基本与波长选择无关.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目前对短时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能够使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业务预报中得到更加准确、方便的使用,设计开发了利用CINRAD/ CC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建立对临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数据库系统.该系统采用Visual C++6.0 + SQL Server 2000为开发环境,由雷达原始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雷达图像的显示系统、雷达数据库系统、监测及预警信息的发布系统、客户端应用系统等部分组成,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实现了实时显示、入库、监测和预警、动画回放等功能,并且系统资源占用少、效率高.能够方便地为气象业务人员使用,帮助预报人员更好地分析天气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临近预报和帮助人影值班人员指导防雹作业等方面均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Stratospheric Aerosol and Gas Experiment (SAGE) II aerosol extinction profiles at 1020 nm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ospheric aerosols during the volcanically quiescent period of 1998-2004. The stratospheric aerosol distributions exhibited hemispheric asymmetry betwee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and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SH).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below 20 km, the zonal averaged aerosol optical depths in the N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SH; whereas at higher altitudes above 20 km, the optical depths in the SH-- except the equatorial region--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H. At 0-10°N and 10-20°N, the stratospheric aerosol optical depth (SAOD) exhibited larger values in boreal winter and lower value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at 0-10°S and 10-20°S, the SAOD presented small seasonal variations. At 30-40°N, the SAOD presented larger values in the boreal fall and winter and lower value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while at 30-40°S, the SAOD exhibited larger values in the austral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and lower values in the summer and f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mainly be attributed to the seasonal cycle of the dynamic transport, and the effects of the buildup and breakdown of the polar vortex. At 50-60°S, the SAOD exhibited extremely high values during austral winter associated with the Antarctic polar vortex boundary; at 50-60°N, the SAOD also exhibited larger values during the boreal winter, but it was much less obvious than that of its southern counterpart.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6年5月3日和7月17日库尔勒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的形势和物理量对比分析,以及库尔勒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产品中的组合反射率(CR)、风暴相对平均径向速度(V)等产品的分析,得出库尔勒地区夏季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的有利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及多谱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