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仲华  鲍征宇 《地球科学》1999,24(5):533-535
热质输运-反应体系对于热液成矿,污染物迁移等均十分重要,该体系包括热质输运,流体渗流,地球化学平衡计算,多组分化学反应-输运过程耦合等动力学过程。介绍了求解热质输运-反应动力学是数拟合有限体积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2.
介质中热质输运-反应体系对于热质成矿、污物迁移等十分重要。这里利用热质流体输运动力学模型与石英溶解与沉淀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以及多孔介质的本构关系,建立了一个热质输运、反应动力学藕合模型。并使用此模型研究了局部的温度变化和颗粒半径不均一分布对研究区域内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变化情况,其结论是它们之间的耦合可能打破系统的平衡,驱使系统长时间持续进行流体输运-反应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德会 《地学前缘》2000,7(B08):147-158
成矿作用的化学机理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进行研究,随着计算运算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地球化学中正在形成一门新兴学科-计算地球化学。其中热质输运模拟、化学质量迁移数值模拟和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耦合动力学研究取为著进展,建立在Darcy定律和守恒方程基础上的多孔介质热质输运模拟通过流函数图、等温线图及速率矢量图等,从古水文学和流体地球化不方面高度动态研究成矿作用,根据化学和热力学原理进行的化学质量迁移数值模拟则通过矿物和流体中化学物种的热力学数据,预测多组分体系中发生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定量揭示经历了复杂化学反应进程的成矿作用的化学行为。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的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耦合动力学,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模拟真实成矿流体系统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是计算流体地球化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计算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矿作用的化学机理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进行研究。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增强 ,在地球化学中正在形成一门新兴学科———计算地球化学。其中热质输运模拟、化学质量迁移数值模拟和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耦合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立在Darcy定律和守恒方程基础上的多孔介质热质输运模拟通过流函数图、等温线图及速率矢量图等 ,从古水文学和流体地球化学方面高度动态研究成矿作用。根据化学和热力学原理进行的化学质量迁移数值模拟则通过矿物和流体中化学物种的热力学数据 ,预测多组分体系中发生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定量揭示经历了复杂化学反应进程的成矿作用的化学行为。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的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耦合动力学 ,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模拟真实成矿流体系统复杂的动力学行为 ,是计算流体地球化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热液系统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耦合动力学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输运-反应模式通过边疆质量守恒议程进行描述,它表示为主要组分的N+M个耦合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这些方程可能通过有限差分或有限元等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利用准静态近似法,涉及平流、分子扩散和水动力弥散作用的地球化学系统的演化在时间上通过一系列静止状态模拟出来。模拟实际地质系统的动力学实验对输运-反应耦合动力学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质流体输运动力学模型与石英溶解、沉淀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以及多孔介质的本构关系建立了一个组分浓度、热质输运、反应动力学耦合模型.针对银山多金属矿床成因有关成矿模型,假设银山多金属矿床形成除与浅部次火山岩岩枝的侵入有关外,在其底部可能还存在一个大的隐伏岩体,并模拟了成矿系统的温度场、孔隙流体组分(硅酸)浓度场、流场(流函数)和二氧化硅沉淀量.初步结论是:对于银山多金属矿床这样大型、特大型矿床,一种合理的情况是下部可能存在隐伏的大岩基,其所提供的巨大热能和矿质驱使整个热液成矿系统的长期活动,并使得大矿量聚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陵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输运反应耦合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安徽铜陵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动力学机制。研究指出:(1)成矿流体的盐度梯度和流速均可促进岩浆水与地层水的混合和反应,透水层是二者发生强烈混合输运反应与成矿作用的有利场所;(2)在顺层方向上发生等温输运反应时,成矿流体与岩石接触界面处形成的移动输运反应前锋顺透水层从上游向下游缓慢推进,形成了与地层整合的层伏夕卡岩体与层状矿体;(3)在穿层方向上发生穿越等温线的梯度输运反应结果使矿物成分从镁夕卡岩向硫化物矿体发生渐变过渡。  相似文献   

8.
热液系统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耦合动力学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运-反应模式通过连续质量守恒方程进行描述,它表示为主要组分的N+M个耦合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这些方程可以通过有限差分或有限元等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利用准静态近似法,涉及平流、分子扩散和水动力弥散作用的地球化学系统的演化在时间上通过一系列静止状态模拟出来。模拟实际地质系统的动力学实验对输运-反应耦合动力学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洋环境沉积物输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环境中沉积物的输运涉及复杂的过程和机制。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悬沙输运数学模型已经成为海洋沉积动力学的一个有力的研究工具。悬沙输运数学模型的有效运行需要正确的数值解法和模型中所含参数的确定,包括悬沙沉降速度、扩散系数、底床糙度和切应力,以及底边界上的沉降-再悬浮通量。由于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屏蔽效应以及海底生物扰动等因素的作用,海洋环境推移质输运的经验、半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充分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是正确预测海洋环境中推移质输运的关键。海洋环境沉积物输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着重进行各种过程和机制的研究,而这项工作依赖于高精度、高分辨率现场观测仪器的发展和更先进的颗粒态物质运动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热液成矿分带的溶解-沉淀波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液成矿分带是一种输运-反应问题。热液成矿分带基本属于渗滤交代分带性质,它是溶解-沉淀波在可渗透介质中形成和传播的结果。本文应用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中的渗滤与溶解-沉淀反应耦合过程理论研究溶解-沉淀波的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多组分耦合系统动力学中的用于原理揭示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最后提出了一种热流成矿分带理论,对热液成矿分带问题的性质、热液成矿分带的本质和热液成矿分带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难题与方法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流体的物质来源,流体活化→迁移→聚集→沉淀过程的化学机理,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可视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这一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前两个基本方面的研究进展而言,流体的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矿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难题。流体输运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定量模拟和相似物理实验等。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大量地质现象的高度概括和科学升华,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尤其是多相热流体在给定三维动态形变场中的运移趋势及定位规律是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但由于逻辑推理和经验判断在定性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定性研究的结果显得抽象和过于概略,不能详尽地阐明流体输运的物理过程。而定量模拟难以把握成矿期介质渗透率及成矿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使其与实际地质对象在物理性质上具有一定差距。物理实验虽能处理二维动态构造形变场中流体输运问题,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处理三维空间内流体运移问题。因而,上述 3种研究手段优势互补,它们的交错应用及结论间的相互对比与验证,将有望解决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物理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酸性氨基酸在铜、铅、锌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在铜、铅、锌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氨基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比中性氨基酸更有利于铜、铅、锌的活化迁移。但是,随作用时间,特别是随温度的变化,不同金属在热液中的活化迁移情况则明显地不同。这表明金属与氮基酸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和氨基酸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温度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山金矿床是一个赋存于石炭系沉积岩中的中-小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仪等分析技术,利用地球化学热力学理论,对青山金矿床开展了成矿流体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计算,解析了该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呈弱酸性、弱还原性,为重碳酸钙亚型,可大致视为CO2-H2O-NaCl体系,来源于古大气降水,并且后期受到了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早期流体中的金主要以氯络合物形式[Au(Cl)4]-迁移,主成矿期与晚期流体中金以硫络合物形式[Au(HS)2]-迁移.成矿流体温度、盐度、pH值、Eh值、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后期大气降水的混合、水-岩反应及硫酸盐还原菌是造成本矿床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土壤侵蚀的ETA层次结构与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恒力  陈植华 《地球科学》1995,20(4):459-464
分析了土壤侵蚀中的侵蚀、搬运、堆积的层次结构及所现的空间尺度效应的形式、产生的机制和原因。澄清了某些混淆或误解的基本概念,结合研究实例,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些有机物对Ph、Zn、Cu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些有机物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作者相继就中性、酸性与碱性氨基酸,以及酒石酸在铅、锌、铜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从90~210℃范围内,酸性氨基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比中性和碱性氨基酸更有利于铅、锌、铜的活化、迁移。而酒石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只在90℃或更低时,才是铅、锌等金属活化、迁移的最佳温度条件。且无论哪种有机物在热卤水中的存在,随作用时间及温度的变化,不同金属的活化、迁移明显不同。这表明,金属与氨基酸或其它有机物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氨基酸等有机物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对铅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氨基酸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本文提出了氨基酸(氨基乙酸和氨基丙酸)与铅形成易溶络合物,成为铅迁移的重要形式。通过实验证明,在150℃左右是该络合物存在和迁移的最为有效的温度范围。但在200℃以上,络合物将明显地分解,方铅矿则得以沉积。考虑到方铅矿与闪锌矿能紧密共生,因此,方铅矿迁移与沉积的实验结果应与闪锌矿迁移与沉积的机理相符合。笔者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学者关于有机锌络合物在超过190℃时分解而使锌得以沉积的结论,正好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交通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和交通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交通岩土工程信息系统是近年来国内交通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江西省交通岩土工程信息系统采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技术,并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江西省交...  相似文献   

18.
Heat Wave Hazards: An Overview of Heat Wave Impacts in Canada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Extreme heat events are natural hazards affecting Canada and many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involved in defining heat waves and harmful hot weather events, followed by a spatial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heat waves across Canada, and an assessment of heat wave adaptation potential in selected cities. The Prairies, Southern Ontario, and areas in the St. Lawrence River Valley of both Ontario and Quebec demonstrate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 and most frequent occurrences of heat waves, with minimal effects in the North, Pacific Coast, and Maritimes. Montreal frequently experiences extreme heat, and based on its low air conditioning rates and older, high-density housing, it demonstrates limited potential for adaptation to heat events.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was done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heat waves on various sectors of Canadian life including agriculture, livestock, fisheries,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utilities,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Heat stress has been linked to excess human mortality and illness, violent behaviour, drought, forest fires, tornadoes, decreased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ivity,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difficulties, and reduced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Despite limited research on heat waves in Canada,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mpacts of heat are profound and far-r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