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关于震前地下水的变化分布,过去,有的认为随着震源应力场的作用成均匀的、同心园状分布;也有的认为是象地震初动一样,成四象限分布。本文通过收集到的部分地震前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资料,认为海城、龙陵、唐山、松平、道孚、甘孜等6.0级  相似文献   

2.
在经典的水文地质学专著中,有这样两句话:“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说,水位变化反映着含水层内水量的均衡。属于正均衡,水位上升;属于负均衡,水位下降。这一观点,在很长时期内成为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基本指导思想。无疑:这在研究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是正确的。尽管在邢台地震后广大地震工作者观测到一些与含水层水量变化毫不相干的水位动态,但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对那些动态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全国第二代地震地下水观测网的建设和大量观测资料的取得,为研究地下水动态提供了新鲜的思路与途径,推动着地震地下水工作的飞速发展。在1981年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地下水影响因素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地震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专著中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清理乌鲁木齐小区域井网地下水位资料和新疆某些油井动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震例的分析,探讨了本区地震前地下水动态异常的基本特征。认为,地震前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是明显的;异常仅仅出现在震源附近的有限区域;异常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下降型和喷涌型。最后,对在地震孕育过程中与地下水异常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前利用地下水动态变化来预报地震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我省以中、深井为主的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刚开始不久,从现有资料分析,地下水动态的变化可能受气象、地表水、地质构造、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搞清地下水动态变化在观测点附近无地震活动时与哪些干扰因素关系密切,从而可以较容易分  相似文献   

5.
郑鹄  赵琨 《山西地震》1993,(2):13-19
介绍了太原市地下水动态遥测台网的布局、仪器设备和观测资料,对所取得的5次震前异常进行了分析,表明该遥测网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对水动态进行遥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地质部水文所试验站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为素材,介绍了邢台地震前后该站部分观测孔观测到的地下水异常变化,这是我国最早由专业队伍观测到的一份强震震例资料。因此,对研究强震引起的地下水异常变化是十分宝贵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西地下水动态井冈,在山西地震带几次中强地震前,表现出异常变化情况的分析,获得一批有价值的短临异常资料,这些异常资料对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具有参考意义;另一方面说明在有发震背景地区实现短临跟踪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油田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的处理,有效地排除干扰,对Weiner滤波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处理了胜利油田东水-3井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消除各种干扰对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动态趋势和短临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新来  薛经  王贺生  李玉春  李玉 《地震》2002,22(1):97-103
在无其他因素引起水量增、减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大于一年的趋势变化是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识别地下水动态异常变化的条件是调查观测井的水文地质环境、水动力条件及水量有无变化。在趋势异常发展背景下地下水动态趋势的转折与地震活动有关。列举了河间等三口井近年来的水位观测结果,表明短临异常在震前均有趋势变化背景,因此短临异常的判别要以趋势变化分析为基础。地下水动态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随时间的分布是有序的,用序列异常方法分析异常与地震活动形势,研究序列异常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有较好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地震观测报告在地震学中的重要地位地震观测报告是一份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地震基础资料。它为广大地震科学工作者提供可靠、准确的地震数据。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地震目录,包括地震5个基本参数(即震中位置、深度、发震时刻、震级);另一部分是震相数据(也叫台站报数),这是计算地震基本参数和研究地球结构的基础数据。我国和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地震数据库都以地震数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动态受水文因素影响较大,对地震和构造活动具有较灵敏的响应。判别并排除各种水文干扰,确认地下水在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对提高地震分析预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马家沟矿井水位动态观测层与地下水开采层为同一含水层,井水位于2010年出现破年变异常,加速持续上升,截至2015年,最大上升幅度约30 m。依据该井水文地质环境特征,根据唐山市区2001-2015年地下水位、降雨量、地下水开采量实测资料,建立合理多元回归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型,发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应为影响马家沟矿井水位动态的可能因素。文中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井孔的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判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龙陵帮纳掌温泉十年观测资料,进行了地下水动态与地震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该泉动态各水文因子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各水文因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稳定、匹配、相互制约的相关关系;流量因子起主导作用。各因子动态匹配关系,提供了用单因子或多种因子预测另一因子的方法,并用此法反演了龙陵地震前水氡异常变化的可能性。通过获取的一些震例,表明该泉为一地震敏感点,映震能力较强,地下水异常与北东向条带地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强震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中国大陆部分强震、中强震(统称“强震”)地下水动态(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得到: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和一年尺度的中短期异常(以下称“中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无异常测点分布,主要与强震发震机制以及震源周围的主要活断层(深大活动性断裂、强活动性断层)有关,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最后,对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机制和主要活断层之间关系的机理作了讨论,阐述了研究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震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学彬  刘耀炜 《地震学报》1997,19(4):426-433
研究了中国大陆部分强震、中强震(统称强震)地下水动态(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得到: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和一年尺度的中短期异常(以下称中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无异常测点分布,主要与强震发震机制以及震源周围的主要活断层(深大活动性断裂、强活动性断层)有关,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最后,对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机制和主要活断层之间关系的机理作了讨论,阐述了研究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葛彦增  尚贵佳  崔雪莲  王铁 《地震》2005,25(3):78-84
对于受地下水影响显著的金州台WN向水准观测资料, 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干扰排除。 具体做法是, 根据地下水对普通基岩标志作用机理和套管标志的埋设情况, 先对地下水位的数据进行变换、 对有关参数进行确定, 然后推导出地下水对西点标志影响量的计算公式并求解, 最后在WN向水准观测高差中将其排除。 算例和分析表明, 该方法较好地解释了地下水对金州台水准观测不同阶段的不同影响原因, 并且是定量排除地下水干扰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它能较好地提取水准观测高差中的异常信息, 提高了水准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数字前兆资料分析系统集成了数字形变、电磁、流体资料的前兆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技术,可实现不同周期异常的后台自动计算,以及从数据准备到报告PPT自动生成的一键工作流程,并具备专业异常分析和GMT交互制图功能,为行业内外用户提供前兆产品动态网页浏览和不同权限的数据下载服务.建立数字前兆资料分析处理系统,可提高数字化前兆资料分析自动化处理能力,为建立健全数字地震预测技术和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水网经过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业已建成。为了确保观测资料准确、连续、可靠、及时,发挥井网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效能,云南省1987年度地下水动态观测质量评比会议于10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召开,全省32名地震地下水观测、管理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就一年来地下水位、水温及气压观测,按资料准确性、连续完整性、图面及报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动态多年周期与中强震多发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地下水动态的短期变化特征已有很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唐山地区6口井1982年-2001年9月的水位动态变化月均值资料探讨地下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初步研究表明,从多年较大空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看,可视为较平衡的随机过程,存在着10年左右的周期结构,这种周期结构与地质构造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地理地貌、观测层位、补给和排泄条件以及观测井结构关系不密切,这种现象可能与复杂的全息天体运动有关,是一种多种周期的叠加,是一种合力作用,代表着区域应力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震地下水化学监测工作自1968年先后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以来,陆续有几百个水点投入观测。十几年来获得不少宝贵的水文地球化学动态资料和某些强震前的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异常变化资料。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我们从全国范围内选用六十四个观测点,将1969年至1982年12月底以前的资料进行汇编,从1983年起将按年陆续汇编。资料内容包括多数点的水中溶解氡、水温、流量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羽  许有鹏  吴雷  王强  高斌  周毅 《湖泊科学》2018,30(2):464-471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地下水总体呈由北往南、自西向东的流场方向,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年际及丰水期埋深有所减小,枯水期反之,各区域变化过程不一致;枯水期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受不同量级降水总量和次数的显著影响,且与地表水过程关系密切,汛期反之.此外均受到引排水和下垫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具有滞后性,多滞后1~2 d;通过对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利用类型、河湖密度以及浅层地下水埋深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可表达为耕地区、水网密布区、高度城镇化区及低山林区4种特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