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海浪能量谱的折绕射研究——Ⅱ.缓坡破碎带联合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海浪自深水向海岸传播时,水深逐渐变浅,海浪传播的速度、波长、波高和波形也随之变化.当深度浅至一定程度时,通常发生不同形式的波浪破碎,形成水流涌上岸滩,继而流回水中。波破碎时,水质点水平速度增大,并伴有强烈的搅拌作用。因此,波破碎对水工建筑物的作用、泥沙搬运、环境保护、海区自净能力计算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椭圆摆线波理论出发,用时间变量的概念,推导出波浪水质点运动速度公式。证明了浪波水质点运动不对称性的存在,即存在着正向与反向水平运动速度的不对称和正向速度与反向速度在作用时间上的不对称。结合泥沙在斜坡情况下的起动流速公式,导出了泥沙在波浪作用下的移动总速度公式。进而讨论了泥沙的输沙率问题,得出一波浪作用下泥沙横向输沙率的近似公式,  相似文献   

3.
用60个波高仪组成2m×2m的方阵,同步测量波面过程,用Doppler声学流速仪获得了二维正向和斜向规则波、二维正向和斜向随机波以及三维随机波浪场中不同水深处的同步Euler水质点速度各方向分量的高精度的时间过程资料.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分段式造波机生成波浪的周期分布特征,发现三维随机波浪周期分布的μ值与二维随机波浪比较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分别从速度合矢量方向与波向的吻合程度(对二维波浪)、"多点波面"组合与"波面-水质点速度"组合两种方式得到方向谱的吻合程度(对三维随机波浪)等不同角度,论证了分段式造波机产生的波浪的内外部结构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瞬态全场测量技术———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了波浪对透空式建筑物上部结构冲击过程的流场变化特性。通过对采集到的CCD图像互相关分析,直观地显示了波浪冲击作用发生时结构物底面的流场状态,得到瞬间全场流体水质点速度矢量,并且应用概率分析法研究了冲击压力峰值与波浪水质点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于波流相互作用的Boussinesq方程,为了考虑水流作用所引起的平均水面变化,通过引入新的计算速度,使方程色散关系中的水深为考虑水流影响后的实际水深,并使方程色散精度达到了Padé[4,4]。通过计算潜堤强水流和裂流两种背景水流流场情况下的波浪运动特征,验证了该模型和数值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李玉成 《海洋学报》1997,19(3):111-118
利用波作用的守恒原理分析了波浪及波浪谱在水流作用下的变形;讨论了由于波的存在引起的水流速度垂线分布的变化;研究了不规则波的破碎准则;提出了浅滩上波浪谱变形及破碎的新方法以及计算破后波的VOF方法;最后讨论了方向谱在水流中的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未将Stokes波的势函数参数β的前提下使用近似解迭代方法重新推导了Stokes波的水质点的轨迹方程。在具体推导中发现水平位移与垂向位移在作近似解迭代时,收敛于精确解的速度是不相同的,垂向位移在一次迭代后即与精确解非常近似,而对于水平位移必须做二次迭代才能达到较好的精度。由二次迭代的水平位移方程即可获得Stokes漂流公式的一种新式,该形式表明,在三阶精度下Stokes漂流与所在深度的水质点的振幅A的平方成正比。运用由垂向位移方程解得的振幅与参数β的关系式可证明经典Stokes漂流公式可以看作是新漂流公式在特定坐标系下的特定垂直断面处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雷达(SAR)海面场景原始数据仿真是研究海洋动力参数(表面波浪、风矢量和洋流)的有效工具。目前海面场景原始数据仿真方法已经基于逆Omega-K算法实现了海洋运动参数的空间变化。但是目前仅仅讨论了正侧视情况下的海面场景仿真,应用范围有限,同时没有考虑Stokes漂流以及Bragg相速度的影响,而这两者都是存在于真实海面的。通常情况下为了反演得到海面流场的二维速度矢量,雷达需要从两个不同的方位方向观察海面的同一个区域,因此这就需要考虑大斜视的雷达波束,同时Stokes漂流和Bragg相速度是SAR海表面流场观测不容忽视的两种运动。本文在不改变原有正侧视逆Omega-K算法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重新计算零方位时刻的斜视波束中心位置坐标,并据此确定SAR原始数据在多普勒域的位置来将其扩展到大斜侧视逆Omega-K算法,并通过时域Stokes漂流公式到频域内离散化Stokes漂流公式的推导来加入Stokes漂流,以及根据Bragg散射机制加入了Bragg相速度。仿真结果表明,经过聚焦成像后的SAR图像很好的体现了真实海面波浪场的形状,同时能够很好地反演出设定的雷达径向流场速度,且流速精度误差控制在6%以内。最后也证明了Bragg相速度以及Stokes漂流对于海面流场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量测了在水深0.5m的情况下波浪、水流通过水平沙床所产生的床沙输移。实验波高为0.15m,周期分别为1.4和2.0s。首先量测纯波浪下的床沙输移,然后量测波流共同作用下,水流与波浪行进方向一致其稳定速度分别为0.02,0.04,0.06m/s时的床沙输移,结果表明,2个沙槽所得的总输沙率在波周期2.0s时最大,净输沙率在波周期1.4s时最大,将波叠加在速度为0.02m/s的水流上时,2种波型的净输沙率都增加约1倍,水流为0.04m/s和0.06m/s时2种波型的净输沙率分别都减少。  相似文献   

10.
含强水流高阶Boussinesq水波方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邹志利 《海洋学报》2000,22(4):41-50
采用摄动法并利用已建立的纯波情况下高阶Boussinesq方程,建立了可以考虑强水流与波浪相互作用的高阶Boussinesq方程.水流速度与波浪群速具有相同量级,且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尺度远大于波浪周期和波长.方程色散性近似到[4/4]阶Pade展开,对浅水情况方程可以是完全非线性的,可适用于波流相互作用的强非线性问题.通过将水流存在时波长和波幅的结果与一阶斯托克斯波结果对比,讨论了具有不同近似程度的3种含波流相互作用的Boussinesq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高祥宇 《海洋工程》2005,23(4):92-97104
介绍了波浪和水流、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底部剪切应力研究现状,对潮流模型和有波浪时的波浪-潮流模型进行了描述,给出了模型中参数的形式,提出了今后波浪和水流、波浪和潮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波浪溢流现象使得海堤受到了越浪和溢流的联合作用,复杂的水动力过程会引起海堤后坡产生严重的侵蚀破坏。基于FLUENT软件建立了二维数值波浪溢流水槽模型,该模型运用UDF速度边界造波法分析在不同超高条件下海堤后坡流量和水流厚度的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该模型可以真实地模拟出海堤波浪溢流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波浪溢流中越浪和溢流在不同相对超高条件下的主导性作用,而后建立了十分准确的波浪溢流海堤后坡稳定水流厚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波浪观测是海洋观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海浪的现场观测和深入研究对准确预报海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漂流式波浪浮标,采用高精度惯性导航模块作为测量元件,同时高频获取三轴加速度、角加速度、欧拉角、地磁数据,通过内置ARM处理器对测量数据进行波浪参数的采集和解算。浮标具有整体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既可以漂流观测,也可以定点锚系观测,能够实现对海浪的长期、大范围、高精度观测应用。本文通过该漂流式波浪浮标在2019年西北太平洋航次的观测应用,对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区和日本海区域海浪的有效波高、周期等波浪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基本关系式及海上风和波浪的实测资料,统计计算了珠江口以西陆架海域的风漂流和斯托克斯漂流,并对其分布、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和水流的情况相似,在波浪的作用下,当水的雷诺数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其流动即失去稳定性,此时液体内部各点的流速和压力将发生变化,从而和瞬时平均值之间有随机的背离现象,即所谓紊动。人们在海中和风暴水池中的观察表明:自然界的波浪运动,确实存在其周期比波浪自身的周期小得多的紊动。正是由于波浪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这种紊动现象,损耗了波浪的大量能量,从而引起波浪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恒定均匀流对直立潜堤波浪反射系数的影响,采用了高阶边界元方法和混合欧拉-拉格朗日时间步进方法更新瞬时自由水面,运用基于二次形状函数的网格重分方案结合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更新时间积分,并运用两点法得到淹没潜体前的反射系数。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波面数据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入射波周期、水流流速、潜堤相对宽度和相对淹没深度对反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流流速和潜堤相对淹没深度对反射系数影响较大,潜堤相对宽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水流的存在会使入射波周期等参数对反射系数的影响程度发生改变,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应考虑水流对潜堤防浪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海岸,河口和泻湖通道地区,其泥沙运动的规律为该地区的动力条件所制约。那里的动力条件至为复杂,但从根本上说,可归为波浪、水流两大部分。其中的水流通常是迳流、潮流、风吹流、密度流等等的综合结果。这一综合的水流严格说来也是不定常的,但由于波浪的周期甚短,故在分析波浪与水流的相互影响时,有理由把水流近似看成是定常的。  相似文献   

18.
水流中波要素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当波浪传播在大洋、浅海和河口等水域时,由于这些地区往往同时存在着各种水流运动,如风吹流、海流、潮流和迳流等,将使波浪要素和机理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海岸沙坝近底悬移质通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海岸沙坝的产生和演化机理,对不规则波和波群作用下沙坝上方的近底悬移质通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短波、长波和平均水流对悬移质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波况下平均水流和长波的作用始终使泥沙向离岸方向输移,而短波的作用使泥沙向岸方向运动;平均水流引起的泥沙输移始终占主要成分,长波的次之。不规则波情况下平均水流的影响较规则波的情况相对较弱,三种成分对泥沙输运的贡献属于同一量级。波群情况下长波的影响随着波浪群性的增强而加大,短波的不明显,而平均水流的影响则随着波浪群性的增强而减弱。  相似文献   

20.
针对波浪破碎试验中气泡区速度与水体速度无法同时测量的难题,基于实验室条件,搭建了粒子图像测速(PIV)和气泡图像测速(BIV)系统,采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对PIV测量精度和不同场景下BIV测量精度进行了细致的验证,并设计多种试验方案以期实现BIV与PIV的同步耦合测量。试验结果表明,7W激光+后置灯的优化照明方案,其耦合测量的气泡区速度代表参数与标准BIV照明方案的结果误差小于5%,且耦合测量的气泡区下方水质点的速度曲线与标准PIV测量结果吻合,表明该改进方案满足PIV与BIV耦合测量的条件。本文实现的PIV与BIV耦合测量有利于优化测量和分析工作,减小破碎波浪重复生成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为大范围波浪破碎速度场的快速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