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波变换在多尺度DEM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鹏  谭仁春  李霖 《四川测绘》2003,26(1):8-11
介绍了二维离散小波的分解与重构算法,应用小波变换有效地简化了DEM数据的表达,得到精度较高、过渡平稳的多尺度DEM模型,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矿区沉陷DEM中含有较多误差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研究矿区沉陷规律,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小波分析对多尺度矿区沉陷DEM去噪处理的方法。首先阐述了二维小波去噪的基本过程,并对二维小波的各个特性和参数设定进行了分析讨论,将2期点云通过插值方法得到的尺度分别为0.5 m、1 m、5 m和10 m的DEM做减法,生成矿区沉陷DEM,最终选用bior5.5和coif5小波基函数、分解层数为3,对各尺度下的矿区沉陷DEM进行了分析去噪,为证明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主断面观测线变化趋势和计算误差指标进行去噪效果的验证。结果表明,运用二维小波去噪方法能够削弱矿区沉陷DEM中的噪声误差,使得去噪后的矿区沉陷盆地接近于真实盆地,对于矿区沉陷监测和沉陷规律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数字高程模型(SRTM DEM)与先进星载热反射和反辐射仪数字高程模型(ASTER DEM)的互补信息,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多源DEM数据融合方法,以我国秦岭典型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选取相同位置的SRTM DEM与ASTER DEM数据,通过重采样、数据配准等步骤形成融合数据源;对小波分解的低频系数作基于邻域像素关联性的融合,高频系数采用像素点绝对值取大的融合,生成融合DEM。并把融合前与融合后的数据分别与1∶5万高程库数据作精度比较,总体统计与抽样检查表明融合DEM精度较源数据均得到了提高。该融合技术为应用SRTM DEM与ASTER DEM生成精度和可靠性更高的DEM产品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卢林  吴纪桃  柳重堪 《测绘学报》2004,33(4):352-355
针对地理线要素的分形特点,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小波分析理论,将小波分解算法和数值统计算法结合起来,得到等高线小波分解后各层细节分量具有对数线性的关系,从而通过计算原等高线对应的细节分量得到高分辨率下的插值数据.最后通过实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JPEG2000无损压缩的DEM网络渐进传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GIS海量DEM数据与有限带宽之间的矛盾,根据DEM数据特点和网络多分辨率渐进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在DEM各级分辨率具有良好精度性能、基于改进的JPEG2000高效无损压缩的DEM网络渐进传输方法.选用2/6整数小波分解DEM数据,利用辖区渐进压缩方法、压缩码流的索引文件检索码流实现了DEM的渐进传输.实验证明,2/6小波比标准中的5/3小波能够更好地在每级分辨率保持原始地形精度,相比传统方法,网络渐进传输时每级分辨率传榆的数据量平均减少了90.29%.  相似文献   

6.
基于DEM进行地形分析时,DEM尺度的转换会引起地形属性的变化。基于小波变换派生多尺度DEM数据,利用选取的地形参数对其数字地形分析适用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DEM尺度转换中的地形分析效应变化趋势,探讨小波变换派生DEM多尺度数据的适宜性范围。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征的遥感图像信息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基于图像特征的遥感图像信息融合是在突出目标地物的空间结构和纹理特征情况下的信息融合。本文在数字图像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理论基础上,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目标地物边缘进行信息增强,然后与多光谱遥感图像进行特征信息融合。在融合过程中,首先对多光谱图像中的R、G、B三个波段的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相应的低频图像,并对特征增强后的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再将分解后的高频图像分别与低频图像进行融合,最后经RGB合成为彩色图像。该方法既改善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同时也保留了原图像的光谱信息。本文最后通过融合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蒋廷臣  张勤  焦明连  王继刚  王秀萍 《测绘科学》2006,31(6):125-126,84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和回归估计的变形预测模型,基本思想是根据小波分析的优点,对监测数据进行小波分解,通过对小波系数进行估计得到回归估计函数。由于在小波分解过程中对小波系数作用于阈值,即对监测过程受到的干扰进行了消除或降低,从而使建立的预测模型更接近于变形体规律,预测更准确。实例计算表明,这种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像素级图像融合,在图像小波分解时,通过计算不同分解层数下得到的融合图像的熵来决定图像的小波分解层数;在图像小波重建时,引入局部相关系数,并在不同的分解层上设置不同的阈值进行有选择的高频系数替换,实现图像的像素级融合。并使用Quickbird全波段与多光谱数据进行试验,得到了分辨率高、光谱畸变微小的彩色融合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监测序列经小波分解后可以得到各层分量。对低频分量采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建模预测,对高频分量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预测,最后将各分量进行小波重构,得到监测序列的预测值。将预测值分别与没有进行小波分解直接用GM(1,1)模型预测的值和经小波分解的低、高频系数都采用GM(1,1)模型预测的值进行对比,发现经小波分解的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李昕昱  张颖 《地理空间信息》2014,(2):99-101,114
对经过小波分解得到的不同影像分量进行不同模式的替换,再通过小波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最后对这些融合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并用实例证明了不同替换方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遥感多光谱与全色波段图像的融合问题,分析了基于IHS变换的小波包变换分解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提出了基于最优树分解的融合方法。此方法首先将多光谱图像进行IHS变换,然后对I分量和全色图像进行小波包分解和最优树分解,再进行融合,最后进行IHS 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此方法不仅得到较好的图像主观视觉效果,而且兼顾了客观上熵最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云的资源三号立体数据生成的DEM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DEM的修正方法。首先,利用面向对象图像分割的原理,建立规则提取云区域,并形成云区域矢量文件;然后,利用提取的云区域裁剪外部参考DEM,得到云区域修正的DEM值,并利用栅格运算替换资源三号原DEM中云区域的值;最后,得到研究区无云区域的修正DEM。并利用湖北咸宁地区资源三号立体数据和30 m ASTG DEM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证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云区域的错误DEM值,为后期应用提供更可靠的DEM数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和误差扩散的打印扫描图像水印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三层小波包分解,并将其作为水印嵌入到分解后的高频分量的低频子带,然后进行小波包重构得到嵌入水印的图像,再运用改进的噪声平衡误差扩散算法加网得到含水印的半色调图像。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打印扫描过程的无意攻击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整型小波变换的DEM数据压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简单性和高效性出发,将整型小波变换运用于DEM数据,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编码方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DEM数据进行了压缩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出有关DEM数据压缩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矢量地理空间数据自身特点,运用小波变换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算法。即对一系列的线、面坐标串分别进行离散小波分解,把水印信息分段嵌入到相应的小波分解后得到的低频系数中;再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含水印信息的矢量地理空间数据。在水印信息提取过程中,解决了删点、投影变换等对水印信息提取的不利影响。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在抗矢量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中常见的噪声攻击、坐标数据轻微的移动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波变换由于其良好的时频分离特性以及接近人类视觉系统的多分辨分析,在SAR图像的去噪和复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经典小波变换不具备平移不变性,且得到的高频分量的方向非常有限。复数小波变换是一种具有近似平移不变性、更多方向选择性且能够完全重构的双数正交小波变换,在图像去噪方面表现出更强的性能。建立了复数小波变换分解与重构的过程,并对分解后的实部和虚部图像的高频部分分别进行局部非线性软阈值法滤波。实验结果显示,复数小波变换较小波变换不仅滤除了更多的噪声,而且得到的图像边缘更加平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变换的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矢量地理空间数据自身特点,运用小波变换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算法.即对一系列的线、面坐标串分别进行离散小波分解,把水印信息分段嵌入到相应的小波分解后得到的低频系数中;再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含水印信息的矢量地理空间数据.在水印信息提取过程中,解决了删点、投影变换等对水印信息提取的不利影响.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在抗矢量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中常见的噪声攻击、坐标数据轻微的移动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方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小波方法和非线性回归估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利用小波变换得到非线性回归估计函数的方法,且将该方法的结果与仅用回归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对监测数据列进行小波分解并对小波系数作用于阈值,然后通过对小波系数估计能得到回归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波方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更接近变形体变形规律,是一种能够更好地进行预测的方法,该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由于其良好的时频分离特性以及接近人类视觉系统的多分辨分析,在SAR图像的去噪和复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经典小波变换不具备平移不变性,且得到的高频分量的方向非常有限.复数小波变换是一种具有近似平移不变性、更多方向选择性且能够完全重构的双数正交小波变换,在图像去噪方面表现出更强的性能.建立了复数小波变换分解与重构的过程,并对分解后的实部和虚部图像的高频部分分别进行局部非线性软阈值法滤波.实验结果显示,复数小波变换较小波变换不仅滤除了更多的噪声,而且得到的图像边缘更加平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