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黄土分布范围之广、厚度之大和地层之完整均为世界其它各地所罕见,因此早就为国内外学者所注意。特别是1949年之后,广泛地开展了黄土、黄土地质环境和黄土工程性质的研究。近几年来作者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各地黄土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探索黄土湿陷的原因、微结构特征和区域性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国黄土和黄土微结构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 对天水市麦积区幅范围内438处体积大于1×104 m3的黄土滑坡进行了分类统计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麦积区幅内黄土滑坡具有空间上发育不均衡, 时间上多期活动的特点, 表现为区域上黄土滑坡分布不均匀, 各区域滑坡体平均厚度差异大, 滑坡多沿沟谷呈不对称带状分布, 滑坡多发育在坡度为15°—30°斜坡上等。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环境地质条件控制, 幅内滑坡主要是因地震和降雨诱发形成。   相似文献   

3.
陕北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基地、农牧业生产基地和旅游基地,工程活动正在不断加强,但对于陕北黄土地区的区域工程特性研究较少。因此,结合野外调研以及相关勘察资料,对陕北黄土地层地貌及工程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陕北黄土地层可划分为全新统风积沙、上更新统黄土、中更新统黄土、新近系岩石和古近系岩石; 陕北黄土地貌可划分为黄土侵蚀-构造堆积地貌、黄土现代构造(变形)地貌、黄土湿陷地貌和黄土侵蚀地貌; 因沉积年代和赋存环境的不同,陕北南部和北部黄土的工程特性(主要包括湿陷性、渗透性以及力学性质)迥异。陕北黄土地层地貌特征及工程特性的研究不仅与陕北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于陕北黄土分布区的生态、经济以及国防等国计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质科学研究要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开拓地质多样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黄土研究经历了发现研究、比较研究和目的研究3个层次阶段,今后需要加强目的研究.中国已有条件从黄土所保存的各种信息,以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干旱化的机制、规律和人类活动影响为目的,从区域性走向全球性研究,提出黄土"地质生态系统”研究的概念.基础研究方面,讨论了1)黄土序列连续性和间断性的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问题;2)黄土全球分布形成机制一元论问题;3)黄土地貌形态与地壳运动表现问题.应用研究方面,讨论了1)健康与黄土区域地球化学与地质生理学(GEOPHYSIOLOGY)问题;2)建设城乡与黄土地质生态结构问题;3)农业与黄土区域生态系统管理评价(REGIONAL ECOSYSTEM ASSESMENT).认为在黄土研究中会遇到社会和技术发展方面的挑战,但关键是科学工作者自己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黄土隧道工程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武军 《岩土力学》2009,30(Z2):387-390
以已建的20余座黄土隧道为背景,调查分析了黄土隧道典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了相应的支护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存在的工程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塌方是黄土隧道的主要工程问题,隧道周围汇水长廊的形成是黄土工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隧道进出口段和地质条件发生突变的地层是工程问题发生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6.
江西修水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大量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结果,较详细论述了江西修水地区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貌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有关网纹红土的形成时代、成因以及与黄土的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1)网纹红土可分为强网纹化红土和弱网纹化红土两个岩性段,每个岩性段又由若干个密集网纹层与稀疏网纹层构成;网纹红土与下伏红色砾石层属同期产物;2)网纹红土中的密集网纹层的地质意义相当于北方黄土中的古土壤;3)网纹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末(约0.9MaB.P.)至晚更新世初(约0.1MaB.P.);4)网纹红土发育于湿热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埋深浅,地表低洼、排水不畅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又称地质填图)是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是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查明地层、岩石、构造及形成演化等基本地质情况,填绘地质图,为解决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和发展地球科学提供资料信息和科学依据。从1913年成立中国第一个地质调查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我国区调已历经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层学研究近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中包含了地球演化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是建立全球地质年代系统的重要基础。统一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地质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国际地层表》已建的110个阶中,已有65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简称GSSP)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确认,其中有10个GSSP被确立在中国,我国是拥有GSSP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的102个阶中,也有59个阶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部分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标准。虽然我国的地层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区域地层单位与GSSP的对比、变形和变质较强烈地区地层学研究方法的确定、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国典型地层剖面保护和规范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急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罗汉寺岩群地质特征、时代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寺岩群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主缝合带商丹构造带内,区域上呈构造岩片夹持于商丹构造带内,东西断续延长达百公里。文中从岩石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罗汉寺岩群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进而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的特点与主要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由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中国地层学家编制。《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建立了中国年代地层系统与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精确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各地质时期岩石地层的展布状况,各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年龄、生物地层序列(列数列各阶期的主导化石门类的组合序列)、磁性地层、地质事件及海平面升降等的变化特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中、新元古代、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等的地层划分方案做了一些重要调整;为使阶名与组名尽量不重名,对中生代和部分古生代阶名进行了重新命名。该表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全国统一多重地层表,对了解中国地层发育整体情况,进行国内、外和大区域的地层对比研究,开展地学研究、地质教学、地质调查工作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中国地层表》在第三十四届国际地质大会和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上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部分成果已经在地质调查和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1.
《陕西泥盆纪磷矿》一文曾发表于本刊一九七二年第五期。该矿在一九六二年发现,经过工作,一九六五年初步确定其成矿时期为中泥盆世,并对区域地质、含磷地层、矿石类型与物质组分以及磷块岩形成的地质条件等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关中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为研究区域构造、沉积环境演变与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记录,但目前对新生界地层划分和第四纪下限问题仍存在争论。基于钻孔和剖面资料,结合古地磁和生物地层,对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进行了梳理和修订,就第四纪下限和新生界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进行了探讨。岩性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证据以及气候变化特征等都支持将第四纪下限定在传统三门组的黄三门与绿三门的交界处或风成黄土与红黏土的界线之处,即松山负极性向高斯正极性转换处(M/G),古地磁年龄为2.6 Ma。基于关中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古地磁数据及前人资料,划分了新生界地层,重新厘定了各沉积地层的沉积年代,将新近纪和第四纪沉积分为风成相和河湖相两套同期异相沉积地层序列,风成红黏土的年代延伸到中中新世,建议将中新世的风成堆积命名为段家坡组。这对关中盆地沉积环境形成演化与古气候变化研究、盆地资源开发以及地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萨拉乌苏组地层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地层的年代学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萨拉乌苏组与马兰黄土以及与冰期气候对比等关系。笔者近年来根据野外层位对比和地层沉积相的划分,采用同位素年代测定,并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建立了可以与黄土、深海沉积记录和冰期气候波动对比的萨拉乌苏组地层序列。认为河湖相沉积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约140-70kaBP的末次间冰期,大致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对应,与黄土高原古土壤S1发育同期。城川组风成细砂形成于约70-10kaBP的末次冰期,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是同期异相地质体.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下水可导致黄土覆盖区隧道淋水、变形,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查明黄土覆盖区隧道上覆地层赋水性特征和导水通道,为后期水害治理和隧道维护提供重要依据。在研究区复杂探测环境下布置了4条直流电法勘探线,经过数据处理,将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发现电性剖面高电阻率区域与隧道位置吻合较反演断面图好;结合地质资料,查明了黄土地层富水区域,并指出了可疑导水通道。研究表明,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可准确的进行地质解释,常规电阻率法勘探在探查黄土区隧道地层赋水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成源 《世界地质》2005,24(4):319-333
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领导下,经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已确定了显生宙各地质时代的主导化石门类。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应注重主导化石门类,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地层问题。国际地层表(2004)已有很大进展,并正在完善,中国科学家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大力倡导国际地层表在区域地质和其他领域的应用,与国际接轨;但也要科学地、有区别地对待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以广东省30年来区域地质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为基础,系统论述广东区域地质基本特征的纲要。内容包括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三个部分。文章探讨了火山岩、变质岩形成与大地构造环境的关系;论述了广东的构造旋回和构造运动的划分;分析了构造活动中心迁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甘肃陇西盆地黄土的孢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是温带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 它反映了一定的古气侯和古地理环境。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发育的典型黄土, 通过抱粉分析手段来研究黄土地层形成过程的气候演变, 已是当代地质学者重视的问题之一。1980年笔者对陇西盆地黄土部面进行了孢粉分析, 现就古植物、古气候和地层划分等问题进行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8.
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志珠  董光荣 《沉积学报》1997,15(4):159-164
重新认识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的形成时代,对于萨拉乌苏组与马兰黄土的关系,与冰期气候对比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近年来根据野外层位对比和地层沉积相的划分,采用绝对年代控制,并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建立了可以与黄土、深海沉积记录和冰期气候波动对比的萨拉乌苏组地层序列。认为河湖相沉积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约140000~70000a.B.P.的末次间冰期,大致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对应,与黄土高原古土壤S1发育同期。城川组风成细砂形成于约70000~10000a.B.P的末次冰期,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是同期异相地质体.  相似文献   

19.
洛川黄土剖面土壤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地层中,含有多层古土壤。梭颇(Thorp. J.)早就注意到中国黄土中的古土壤。刘东生、朱显谟曾多次阐明了黄土中古土壤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并认为中更新世离石黄土中的古土壤多属褐色土类型。近年来,唐克丽对黄土中古土壤的类型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第四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山东省第四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取得了新进展,更新世中-晚期形成的厚层黄土堆积,分别划为羊栏河组和大站组;全新世早期发育有古湖沼沉积,划为黑土湖组。在探讨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归属、穿时现象及第四纪地质发展史等方面,也获得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