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板块汇聚边缘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Th、Nb、Zr判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Th、Nb、Zr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判别机理,利用世界上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玄武岩类的Th、Nb、Zr数据,研究了Th、Nb、Zr判别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机理,发现不同构造环境区玄武岩系的Th、Nb、Zr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其比值特征能将玄武岩形成的大地构造位置很好地划分出来。提出了板块汇聚边缘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Nb/Zr Th/Zr判别图,该图不但能较好地区分出板块汇聚边缘中的洋—洋俯冲带、洋—陆俯冲带及陆—陆碰撞带,同时还能反映出岛弧区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首先从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的对比出发,指出板块构造主要研究洋壳,洋壳主要研究玄武岩,玄武岩主要研究构造环境.大陆构造主要研究陆壳,陆壳玄武岩少花岗岩多,因此,花岗岩在大陆构造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由于花岗岩比玄武岩复杂得多,其中尤以源岩和深度对花岗岩的影响最大,是大陆花岗岩研究最重要的课题.文中接着讨论了Sr和Yb的...  相似文献   

3.
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花岗岩可分为大洋和大陆两个系列,产于洋盆内及其边缘的花岗岩属于大洋系列,产于大陆内(不包括造山带)的花岗岩属于大陆系列。大洋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大陆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地壳状况,包括花岗岩形成时的地壳厚度和温度状况。花岗岩按照Sr-Yb含量可分为埃达克型、喜马拉雅型、浙闽型、广西型和南岭型5类。产于大陆内的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型花岗岩富Sr贫Yb,与榴辉岩相处于平衡,产于加厚的地壳;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贫Sr和Yb,与麻粒岩相处于平衡,产于较厚的地壳;浙闽型(贫Sr富Yb)和广西型(富Sr和Yb)花岗岩与角闪岩相处于平衡,产于正常或较薄的地壳;南岭型花岗岩也与角闪岩相处于平衡,地壳厚度最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属于低温系列,浙闽型花岗岩为中或高温系列,广西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属于高温系列。埃达克型花岗岩则可以出现在各个温度系列。应用花岗岩分类可以恢复古代地壳厚度和下地壳底部温度状况,还可以追踪某些地区随时间变化地壳厚度和温度变化的情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碰撞与花岗岩——碰撞是构造事件,不是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碰撞与花岗岩的关系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但是,当前在碰撞与花岗岩关系的研究中存在许多误区.本文认为,碰撞是地壳浅部的构造事件,不属于构造环境范畴.碰撞本身不产生花岗岩,花岗岩形成需要热,热主要来自地幔,是来自地幔的热使下地壳底部熔融才形成了花岗岩.碰撞和碰撞后花岗岩地球化学性质不同,原因与碰撞或碰撞后无关,而与碰撞导致的地壳厚度变化有关.碰撞不是构造环境,现今所用的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如果包含有碰撞的内容全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蓬莱9-1大型油田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花岗岩潜山油藏,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研究为渤海湾盆地中生界构造环境和陆壳生长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应用LA-ICP-MS获得蓬莱9-1潜山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64±2Ma,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ω(SiO_2)范围62.22%~70.86%,ω(K_2O)范围3.29%~4.36%,ω(CaO)范围1.71%~4.10%,碱度率AR为2.13~3.06,含铝指数A/CNK介于0.89~1.07之间,表明该岩体为准铝-弱过铝范围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REE配分模式程较陡的右倾模式,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贫化,总体具有消减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与消减带组分存在密切相关;δEu略微正异常,高Sr、Sr/Y、La/Yb和低Y、Yb、Mg~#特征具有增厚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的特征;R_1-R_2判别图解和(Y+Nb)-Rb构造图解指示其形成于碰撞后的拉张阶段。综上分析,蓬莱9-1潜山花岗岩体为碰撞造山过程地壳增厚背景下,后碰撞阶段由于地幔上隆致使具消减带组分的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所致。其形成标志着渤海湾盆地中生代陆块汇聚碰撞的强烈主碰撞阶段已经结束,并在164Ma期间进入到由主碰撞挤压转向后碰撞伸展演化阶段,为进一步精细确定渤海湾盆地中生代陆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花岗岩类以晚古生代花岗岩为主,同时还有一定量的中生代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等.二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75.2±2.2 Ma,表明其形成于中侏罗世.该时代岩石的主量元素具有高钾、富钠、略富铝、低镁和贫磷贫钙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U、Th、Zr、Ta、Rb明显富集,而Ba、Sr、Nb、P、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偏低,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有较弱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花岗岩的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与微量元素Rb-(Yb+Nb)、Rb-(Yb+Ta)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期发育的中侏罗世花岗岩处于同碰撞期到造山期后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花岗岩展布特征及反映的构造环境综合认为,研究区内中侏罗世花岗岩应处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陆-陆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7.
玄武岩类岩石大地构造环境的Th、Nb、Zr判别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本文通过研究Th、Nb、Zr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判别机理,根据世界上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玄武岩类的Th、Nb、Zr数据,研究了Th、Nb、Zr判别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机理,发现大同构造环境区玄武岩系的Th、Nb、Zr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其比值特征能将玄武岩形成的大地构造位置很好地划分出来,提出了判别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Nb/Zr-Th/Zr双对数判别图,试图能较好地区分出大洋板块发散边缘,板块汇聚边缘,大洋板内,大陆板内及地幔热柱形成的玄武岩,得出了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的标志,指出了用Th、Nb、Zr判别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大兴安岭兴安地块上发现的斯木科北山"低Sr低Yb"花岗岩进行了研究。斯木科北山花岗岩中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7. 6±2. 2 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全岩主量元素高Si、富碱,低Fe、Ca、Mg,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微量元素Rb、Th、U、Ce、Zr、Hf富集; Nb、Ta、Sr、Ba、P、Ti亏损;基性相容组分Co、Ni、Cr含量较低,Sr、Yb含量低,为"低Sr低Yb"花岗岩;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馏较弱,中稀土亏损(Yb_N Ho_N);具有弱-中等的Ce/Ce*正异常和弱-中等的Eu/Eu*负异常;表明岩石形成于较强的氧化环境。岩石样品点在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位于后碰撞花岗岩区;在10 000Ga/Al比值为基础的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均投入到A型花岗岩区,暗示其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的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诺敏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段.该区发育大量的二叠纪花岗岩类岩石,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岩体具有高硅,略富铝,偏碱,低镁、钠,贫钙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Rb、Th、K、Nd、Cs和亏损U、Nb、Sr、P、Ti等特点;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应为S型花岗岩,可能为同源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源岩可能为变杂砂岩和变中性火山岩.根据R1-R2与Rb-(Yb+Nb)、Rb-(Yb+Ta)等微量元素判别图解,结合该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推测,该区花岗岩应形成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0.
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呈"似剪刀"方式双向俯冲闭合,其闭合演化过程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大兴安岭北段扎林库尔山一带是研究蒙古-鄂霍茨克洋中部构造演化过程的有利地段。研究区新发现的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87.4±1.1) Ma,为富Sr贫Yb "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的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含黑云母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77.7±1.0) Ma,为贫Sr贫Yb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两期侵入岩的形成记录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中部的俯冲和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11.
昆嵩地体位于印支陆块的核部,记录了大量的印支期岩浆作用和构造热事件,是了解古特提斯洋演化及印支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过程的关键区域,但目前对该期岩浆事件的成因及其与北部长山带的关系未能得到有效厘定.对昆嵩地体绥安(■ Tuy An)和胶寮(Chu Loan)地区的Van Canh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以限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44~239 Ma.该套样品包括了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们的A/CNK值为1.03~1.21,为S型花岗岩.花岗岩均显示明显的Rb、Th和U富集,以及Nb、Sr、Zr和Ti的亏损,并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24~0.56).锆石具有富集的原位Hf同位素组成(εHf(t)=-11.2~-0.7)以及古-中元古代的Hf二阶模式年龄(TDM2=1.98~1.31 Ga).研究表明该套中三叠世花岗岩是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变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伴有少量变火成岩...  相似文献   

12.
经构造—岩性—事件法的详细填图,将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划分为庄旺—银厂、太平沟—岩头、高凡和北台—朱家坊四个构造岩片。通过对各岩片的构造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变形变质作用和同位素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五台山地区新太古代碰撞造山带具有洋壳俯冲、陆—陆碰撞造山的特点。新太古代晚期的地质事件序列为:(1)2600~2560Ma:首先在恒山、阜平两侧的大陆活动边缘沉积了富铝泥砂质岩;主伸展期形成了庄旺—银厂和北台—朱家坊岩片中的金岗库岩组大洋拉斑玄武岩;(2)2560~2530Ma:大洋消减转化为岛弧环境,形成以太平沟—岩头岩片为主体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石佛、北台、光明寺等钠质花岗岩体侵位,高凡浊积岩形成;(3)2530~2510Ma:主碰撞造山事件产生一系列紧闭褶皱、冲断构造,导致各岩片相互叠置、陆—陆碰撞,峨口、王家会钙碱性花岗岩侵位,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4)2510~2500Ma:碰撞造山后纵向伸展作用,各岩片抬升,高凡浊积岩整体向南滑移,形成高凡岩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出露于西藏南部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2,Al2O3,Na2O和FeO,MgO等的含量均高,贫CaO和Fe2O3;w(SiO2)介于71.40%~73.06%,A/CNK在1.17~1.34之间,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56.80×10-6~89.12×10-6,(La/Yb)N=6.30~18.26,(La/Sm)N=2.62~3.40,ΣLREE/ΣHREE=2.41~4.6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Nb,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亏损,而Rb,U,La,Nd,Hf,Eu,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石的87Sr/86Sr初始比值较高,87Sr/86Sr为(0.738 71~0.751 12)。综合研究认为,本区花岗岩的成因为陆壳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属陆壳改造型强过铝质花岗岩。本区花岗岩岩浆源区岩石成分主要为砂屑岩,其次为泥质岩,是上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岩石的微量元素标准化曲线图、岩石地R1-R2图解、Rb-(Yb+Ta)和Rb-(Nb+Yb)图解均显示本区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具有同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板块与冈底斯板块的俯冲碰撞导致的地壳增厚,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为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胡志宇  龙志军 《地质通报》2019,38(5):711-718
门巴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位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是研究冈底斯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门巴地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样品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属岩浆成因锆石;测得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39.4~140.6Ma,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门巴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富硅、高碱,贫FeO、MgO、CaO的特征,为强过铝质的高分异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并具同源岩浆演化的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具Rb、Ba、Th、Nb、Ce等富集,Hf、Zr、Sm、Y、Yb等亏损的特征;门巴地区花岗岩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环境,构造背景由同碰撞逐渐过渡为造山期后的构造环境,具有后碰撞伸展构造性质,是软流圈上涌或玄武岩底侵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按照压力的分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旗  王焰  李承东  金惟俊  贾秀勤 《地质通报》2006,25(11):1274-1278
研究表明,中酸性火成岩大致按照Sr=400μg/g和Yb=2μg/g的标志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Sr低Yb(Sr>400×10-6,Yb<2×10-6)、低Sr低Yb(Sr<400×10-6,Yb<2×10-6)、低Sr高Yb(Sr<400×10-6,Yb>2×10-6)和高Sr高Yb(Sr>400×10-6,Yb>2×10-6)型.其中,从低Sr高Yb型中还可以分出非常低Sr高Yb(Sr<100×10-6,Yb>2×10-6)的一类.着重探讨了这5类花岗岩形成的源区深度问题,指出按照残留相组成和花岗岩Sr、Yb含量,可以将花岗岩形成的压力分为3或4个级别:①高压下与石榴子石平衡的花岗岩具有高Sr低Yb的特征;②中等压力下,残留相为麻粒岩相(斜长石 石榴子石 角闪石 辉石),花岗岩具低Sr低Yb或高Sr高Yb的特点(取决于原岩成分);③低压下,残留相有斜长石无石榴子石的花岗岩为低Sr高Yb类型的;④与蛇绿岩有关的在洋壳剖面浅部由辉长岩部分熔融形成的M型花岗岩可能是非常低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沙乐花岗岩位于滇西思茅地块南涧县南西沙乐乡一带,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被少量正长斑岩侵入。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46.4±2.6Ma,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45.7±3.6Ma,表明该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属于早三叠世。岩石Si O2含量71.44%~76.39%,Al2O3含量12.72%~16.15%,K2O/Na2O=0.1~1.30,均属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样品点主要落入"火山弧花岗岩"、"板内花岗岩"区域,少量落入"碰撞花岗岩"区域,表明其形成于俯冲-碰撞岩浆弧转换环境。在Sr-Yb花岗岩分类图解中,主要属常见的低Sr高Yb花岗岩,少数样品属低Sr低Yb花岗岩,其物质来源为含砂质的变质泥质岩。结合锆石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沙乐花岗岩形成于缅泰马陆块与思茅地块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初始阶段,同时表明昌宁-孟连洋碰撞最早时限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7.
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6,他引:6  
产于高黎贡山脉的花岗岩(简称高黎贡花岗岩)记录中生代以来高黎贡构造带形成、演化的全部过程,高黎贡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查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和演化乃至整个冈底斯地块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高黎贡花岗岩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成的花岗质杂岩体,空间上构成一条南北向分布的挟持于怒江剪切带和龙川江剪切带之间狭长透镜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高黎贡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中、下地壳前寒武纪变质岩的深熔作用.花岗岩源区成分不均一,以变质硬砂岩为主,并含有变质玄武岩,形成于岛弧-陆陆碰撞环境.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高黎贡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26~118Ma),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拉萨地块北缘花岗岩一致,说明它为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延部分,是中特提斯怒江洋洋壳向南俯冲和海洋闭合过程的岩浆响应,而与新特提斯雅鲁藏布江洋的演化无关.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地区发育强烈的中生代岩浆作用,一直以来是本地区地质构造研究的热点,但关于晚侏罗世花岗岩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根据三件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 LA-ICP-MS测年结果获得的(158.5±1.6) Ma、(156.1±0.59) Ma和(154.1±1.1) Ma年龄结果将兴安地块东北部原定为早中生代的花岗岩形成时间厘定为晚侏罗世。该晚侏罗世花岗岩以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岩石组合,岩石具富硅碱、高钾、过铝、低铁钛镁等特点,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LREE,亏损HREE、Y和HFSE,高Sr,低Yb,高La/Yb、Sr/Y比值,具有“C型”埃达克质岩的特点。该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引起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岩浆源于造山带加厚的下地壳底部基性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形成演化中有富铝地壳物质的加入。该系列花岗岩与紧邻的早、中侏罗世TTG花岗岩反映侏罗纪蒙古鄂霍茨克洋经历了由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花岗岩类以晚古生代花岗岩为主,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研究区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51.5±3.5)Ma,表明其形成于早石炭世.该时代岩石的主量元素具有高硅、略富铝、富碱质、低镁和贫钙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Th、Zr、Nd、Rb、K明显富集,而Ba、Sr、Nb、P、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有明显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花岗岩的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与微量元素Rb-(Yb+Nb)、Rb-(Yb+Ta)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期发育的早石炭世花岗岩为同碰撞与造山期后的环境,结合本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推测研究区内早石炭世花岗岩应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北东向拼合挤压过程由碰撞俯冲阶段向后造山阶段构造转换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巴布亚新几内亚新生代埃达克岩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意义.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微量元素特征为高锶(一般大于596.80×10-6),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具有正Sr异常(Sr/Y比值平均>41.7)和明显的Nb、Th负异常.Y和重稀土元素Yb含量很低(分别为≤20×10-6和≤1.9×10-6).Mg#值>0.45;87Sr/86Sr一般小于0.704 5.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主要形成于弧-陆碰撞环境的大洋岛弧和大陆边缘造山带.埃达克岩的分布区与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和浅成热泉金矿成矿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