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通过对红层残积红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特征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红层残积红土不仅经历了物理风化作用,而且经受过红土化作用,具有红土的一般特点,是一种强度稍高,压缩性中等,含较多游离氧化物的超固结土。最后对红层残积红土的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建议,认为其特性与母岩有关,砂砾岩、砂岩残积红土接近花岗岩残积红土;粉砂岩、泥岩残积红土接近红粘土,并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2.
华南湘赣粤地区红层残积红土的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红层残积红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特征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红层残积红土不仅经历了物理风化作用,而且经受过红土化作用,具有红土的一般特点,是一种强度稍高,压缩性中等,含较多游离氧化物的超固结土。最后对红层残积红土的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建议,认为其特性与母岩有关,砂砾岩、砂岩残积红土接近花岗岩残积红土;粉砂岩、泥岩残积红土接近红粘,并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等问题提  相似文献   

3.
我国红土工程地质研究新进展及今后主要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总结出了我国红土已有研究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红土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1)湿热气候是红土形成的最主要的环境条件;(2)红土的形成是一个脱硅富铁铝的过程,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是红土的主要组成物质;(3)团粒结构是红土的基本结构单元,它主要由粘土矿物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连结或游离氧化物的胶结形成,具有很强的水稳定性和较高的力学强度;(4)红土是一种高分散度、低压缩性的区域性土,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力学分带性;(5)红土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具有一定的胀缩性、底部常有软土和土洞分布、容易引起地基变形和地面塌陷.今后我国红土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红土形成年代和形成速率的研究、红土微结构定量化研究、红土剖面系统研究、红土的分区分类评价、红工测试技术的改进和开发、全国不同类型红土分布图的编制等.  相似文献   

4.
广西红土击实特性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土是由原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的具有高含水率、大孔隙比、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的一种特殊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形成了红土具有较大工后沉降的特性。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对于夯后红土地基变形则通过现场监测结合室内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和击实后红土的高压固结试验,深入探讨影响红土击实效果和击实后压实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影响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红土的击实效果与击实功成正比,与黏粒质量分数、塑性指数、游离氧化铁质量分数成反比;击实后红土的压缩模量受含水率、干密度及饱和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当含水率大于18%时,土体处于近饱和状态,含水率与干密度已经不能反映饱和红土的压实性了,即在实际的强夯工程上这种土的含水率不宜大于18%,否则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5.
红土是一种特殊土,其成分和结构决定了红土本身具有不同于一般粘性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红土中游离氧化铁的存在使土颗粒之间产生胶结,是土具有“假粉性”和“假砂性”特征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游离氧化铁含量和形态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红土颗粒的粒度分布。通过对不同pH值红土试样的颗粒成分进行测试,借助分形理论得到不同pH值红土粒度成分分维值。计算发现,不管是否在测试过程中采用分散剂,土粒度分维曲线上都存在两个无标度区。pH值的改变引起了土粒度分维的变化,随pH值的增大,土粒度分维值也变大,反应出土的细颗粒含量增加,土颗粒所形成的集合体越分散。土pH值的大小与粒度成分分维、游离氧化铁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了红土中游离氧化铁对土颗粒胶结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广泛分布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的网纹红土物质成分和微结构特征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了纹网红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指出以往对地基潜力估计不足,大胆提出了要提高地基土强度的利用率,并提供了地基允许承载力(R)的参考值,减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不必要浪费。  相似文献   

7.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片区吹填场地面积大、工期紧,选用6.9×104m2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采用高真空击密法进行加固试验研究。在软土地基处理前、处理施工结束后和处理施工结束5个月后,分别对地基土进行检测,并在施工结束后对表层吹填砂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对淤泥层进行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表明:经过处理后,淤泥层锥尖阻力qc的标准值提高52.6%,侧壁摩阻力fs的标准值提高58.7%,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标准值提高约60.3%,且深度6~7m的范围内的处理效果较为明显;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干密度ρd的标准值提高了6.08%,孔隙比e的标准值减小了8.96%,压缩系数a1-2的标准值减小了10.53%,压缩模量的标准值Es1-2提高了12.18%,直接快剪的黏聚力c的标准值提高了8.91%,内摩擦角φ的标准值提高了41.01%,三轴(UU)试验的黏聚力c的标准值提高了33.04%;地基承载力由处理前的不足50kPa提高到大于120kPa,砂土层的液化特性被消除,满足地基处理要求。以上结论有助于该工法在平潭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贾健 《福建地质》2011,30(3):254-260
某化验楼因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和地面开裂,根据该楼地基松散填土具有高压缩性、性质差异大、欠固结等地质特性,采取静压灌浆法加固该地基,使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提高了2~3倍,静压灌浆后建筑物停止沉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条文规定: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率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等地基。对砂土地基能否处理没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用粉喷桩对某工程砂土地基进行处理,效果不错,为以后类似砂土地基处理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极软质岩石地基进行现场原位测试,以及对极软质岩石地层中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就如何根据现场原位静载试验确定极软质岩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确定了桩端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极软质岩石地基中基桩的设计方法及承载力的取定意见。  相似文献   

11.
某工程采用CFG复合桩对软弱地基土进行处理,持力层为粉质粘土,设计单桩承载力标准值18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不低于220kPa,采用沉管法施工。成桩后进行桩间土的力学性质测试发现,施工前后桩问土的强度没有提高,土的挤密度不明显;运用单桩静力载荷试验分析发现,I区的l号桩发生刺入破坏,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比例荷载计算为105kPa,远低于理论预估值,Ⅱ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比例荷载计算为185kPa,与设计值相近。用单桩动测试分析发现原因是由于桩间土的差异及施工桩身的施工质量问题所致。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试验原理的不同,不同试验方法在判别土体破坏时的依据也不相同,而且有些试验需要经过概率统计的修正,导致由不同试验方法确定的承载力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试验所测得的数据与承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利用这一特点,针对不同岩性的土体,采用回归分析法可以建立比贯入阻力与地基承载力值、标贯击数与地基承载力值、室内土工参数与地基承载力值的相关关系,以克服各试验方法间的差异性,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提供快速、准确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规范以液性指数IL确定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某工程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持力层土所含的高岭土浸水软化,当受到荷载作用时,在桩端周围形成塑性剪切滑移面,产生局部剪切破坏,大大降低了桩端持力层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从而指出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1]仅以液性指数IL,确定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值存在不足,宜综合压缩模量Es和孔隙比e而定。  相似文献   

14.
吴庆波  谢文安 《湖南地质》1997,16(2):116-120
吉首商业城综合楼场址的地层剖面自上而下为:(1)人工回填土,(2)红粘土,(3)基岩-瘤状混晶云化灰岩。其测试数据表明:(1)、(2)土壤层的计算承载力标准值低于设计承载力,不能作持力层。只有基岩才是唯一的持力层,其承载力建议采用3500MPa;场址的地下水,对房基混凝土砼无侵蚀。笔者根据综合楼场址的工程地质和场情,建议房基采用桩基础型式施工。  相似文献   

15.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比分析了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发现夯前夯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静力触探锥尖试验阻力均明显提升,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标准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验证了高能级强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软土夹层位置和地下水位高度展开研究,发现软土层会阻碍夯击能传递,减小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且软土层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强夯影响临界范围处存在软土层时,有效加固深度为软土层顶部位置处;对砂土地基进行4 000 kN·m能级强夯试验时,发现未降水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为5 m,降水至地面以下3 m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7 m,提高了加固效果。在高能级强夯研究基础上,对现场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75万m2的大面积高能级强夯施工,发现处理后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用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莹  董秀竹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2,23(4):474-47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中给出了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查表确定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在将实验获得的基本物理力学数据回归分析的基础上,由承载力基本值计算得到承载力标准值,但实际计算中,由于取值位数不同,会得出不同的解答,甚至出现无解的状况。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是回归分析中均方差计算公式不合适。通过采用《港口工程地基规范》推荐的均方差计算公式计算表明,该公式较合理,建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修订时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7.
就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设计直径≥800mm)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普遍低于按规范计算的极限承载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大直径尺寸效应、编制规范时引用的资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成桩工艺时间长短等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充分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在设计取值时,以取f_i和f_p的低限值为宜;同时,施工队伍应加强管理,缩短成桩时间;并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大泥浆比重。  相似文献   

18.
华卫君 《探矿工程》2015,42(4):63-67
石油化工装置具有高、大、重及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要求严格等特点,宁波镇海某石油化工项目位于沿海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差,风荷载大,对桩基的水平承载力要求较高。为了取得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桩基水平承载力参数,在工作区内开展了不同桩径、桩长、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预制方桩桩基的水平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桩顶自由条件下,单桩水平承载力随着桩径和桩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并非是线性增长,而是呈幂函数增长关系;单桩水平承载力随着桩顶竖向荷载的增加同样呈幂函数增长关系;群桩水平承载力大于单桩水平承载力之和。  相似文献   

19.
郑刚  于晓旋  杜娟  尹鑫  周海祚  杨新煜 《岩土力学》2018,39(10):3812-3820
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临近边坡置放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十分普遍,但目前对于临近边坡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及破坏模式尚缺乏深入研究。采用不连续布局优化(DLO)极限分析法建立数值模型,分析边坡几何尺寸、土体参数和基础位置对临坡条形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和边坡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现行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极限承载力随边坡高度和边坡倾斜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坡高超过临界高度后,极限承载力将不受其影响;极限承载力随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提高,滑动面随黏聚力的增大而变浅,随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变深;极限承载力随基础与坡肩相对距离的增大而提高,当基础置放位置超过某临界距离后极限承载力不受边坡影响。在土体强度高、坡角较大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临坡基础最小置放距离偏于危险,设计时仍需考虑边坡对承载力的减损作用;在土体强度较低、坡角较小时,规范规定值偏于保守。美国AASHTO规范对边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取值在砂土边坡时较为可靠,但其仅适用于坡面破坏模式的情况;饱和黏土边坡的承载力曲线有悖于理论解,对临界距离的规定同样存在低估。  相似文献   

20.
依据扁铲侧胀试验的结果,对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进行了估算,并估算出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根据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的成果,计算出试验桩的水平临界荷载平均值,并得到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其单桩水平承载力非常接近,但比例系数存在差异。认为不宜将试桩的结果直接应用于工程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应根据工程桩的实际情况,考虑承台、桩群、土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