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在描述迭层石的许多资料中,都探索从现代迭层石及其类似物发展起来的模式在古代迭层石的应用。然而,现代的迭层石不可能是古老迭层石的重现。因此,现在已知的古代迭层石有些特征与现代迭层石并不一致:①柱状迭层石的复杂分支型式如 LinellaKrylov 和 Jacutophyton Shapovalova;②锥—柱状迭层石直径可达10米;③迭层石岩礁厚达数十米,生物层可追索到数十公里;④在古植宙(Paleophytic)期,迭层石分布广泛,产出丰富。不过,对现代迭层石和它的类似物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  相似文献   

2.
引言鉴于现代生物沉积构造主要是通过兰绿藻捕获,粘合沉积物,以及它的碳酸盐沉淀活动形成的,而且在形态方面,这种构造类似于称为迭层石的古代沉积构造,所以,兰绿藻与碳酸盐沉积物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迭层石最先是出现在约35亿年前的太古代,后来,在前寒武纪,特别是在23—6亿年前,这些迭层石有了明显的增殖。与某些迭层石共生的是一些被解释为兰绿藻和细菌的保存完好的化石微体生物,因此,集中研究现代和古代迭层石及其生物构成,对于了解兰绿藻的系统发育史和演化,它们的生态学以及它们在钙质沉积和生物沉积构造的形成中的作用。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绪言前显生宙化石可以分为三个大类:1)迭层石,2)大型藻类化石,3)微化石。迭层石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生命遗迹之一,并在35亿年前的地层中已有发现。迭层石生存于整个前显生宙后期,经过显生宙直到现在。由于和现代迭层石构造相似,迭层石化石一般被认为是由兰细菌的沉积掩埋,固结和沉淀活动所产生的生物沉积构造。但是,其他细菌也能参与形成现代的迭层石和营造最初的迭层石。迭层石主要赋存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但是前显生宙的迭层石也在燧石,磷灰岩和含铁建造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前言许多年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家都在探讨利用古生物学方法进行区域和洲际地层对比的可能性。迭层石是非常丰富的前寒武纪化石,但是,在迭层石的成因模式还没有被人们认识以前,就作为指示化石是有疑问的(例如,克劳德,1942)。洛根等人(1964)在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Shark Bay)发现一种很好的与前寒武纪柱状迭层石相似的现代类似物,但是,这与前寒武纪非常丰富的种类很多的复杂分叉迭层石形(form)是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5.
(一)页岩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容矿岩系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容矿岩系的层位及其分布据报道,该类型矿床的容矿岩系主要有下列层位(表4-1,图4-1)(由新至老)。 (1)班格马尔群加普韦尔组及其相应地层,年龄约为11亿年,主要由白云质粉砂岩、粗粒粉砂岩、页岩、碎屑砂岩和生物层组成。岩层中有波痕,含迭层石,是一套潮间-潮下带沉积。该组厚达1000米以上。矿体主要产在白云质粉砂岩-页岩-生物层白云岩  相似文献   

6.
已知最古老而又易于鉴定的迭层石,分布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块年龄为3520Ma的瓦拉沃纳群硅化碳酸盐岩—蒸发岩岩层中。这些迭层石是具有精致条带状纹层的大结核状形态,作者与H.J.Hofmann(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R.Buick(西澳大利亚大学)一起对这些迭层石进行了研究。他们已证实这种迭层石存在有形成藻席的微生物群落(那些可能是丝状体),这些微生物有能力生活在浊流、多水,间歇干燥和盐水环  相似文献   

7.
叠层石菱锰矿被认为是生物成锰的证据,但少见相关报道.扬子北缘城口地区陡山沱组菱锰矿层中叠层石十分发育,但研究程度较低,其生长机制不明确,其是否是叠层石或者是附枝藻(Epiphyton)仍具有争议.从岩心描述与薄片观察出发,详细描述了研究区锰质叠层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根据其发育规模及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6种类型:微型分叉柱状叠层石、微型指状叠层石、指状叠层石、层状叠层石、柱状叠层石及层—柱状叠层石.研究表明,研究区柱状锰质叠层石直径一般小于l cm,具同步生长特征,与假裸枝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aceae)特征相似.研究区微小型、宏体型叠层石基本层常呈有立柱结构的板状,这种基本层由树形石及微型叠层石组成,而不是附枝藻.叠层石与核形石、鲕粒共生,形成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滩及滩后泻湖环境.研究区锰质叠层石垂向演化从指状向层状演化为主,指示陡山沱组沉积末期水体逐渐变浅.锰质叠层石微观结构以凝块结构为主,具有丝状、球状和放射状等微生物岩显微结构.锰质叠层石记录了碳酸锰精美的原始沉积结构,暗示微生物参与了锰元素的沉积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龙门山区甘溪剖面中泥盆统金宝石组顶部发育一套核形石灰岩。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详细观察,认为该套核形石灰岩垂向上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均由核形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组成。葛万藻(Girvanella)丝状体在核形石的核心和包壳中均有发育,对核形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核形石中的纹层类型、Girvanella丝状体形态以及渗滤砂与核形石纹层的关系,认为核形石是在浅滩和礁后潟湖环境中沉积形成的,核形石及其围岩中赋存的粒内渗滤砂和粒间渗滤砂,形成于核形石沉积之后的大气水淋滤作用。通过对核形石形成环境的分析可知,龙门山区甘溪剖面中泥盆统金宝石组顶部核形石灰岩形成的水动力条件从下到上逐渐减弱,反映了当时相对海平面由低到高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四川龙门山区甘溪剖面中泥盆统金宝石组顶部发育一套核形石灰岩。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详细观察,认为该套核形石灰岩垂向上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均由核形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组成。葛万藻(Girvanella)丝状体在核形石的核心和包壳中均有发育,对核形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核形石中的纹层类型、Girvanella丝状体形态以及渗滤砂与核形石纹层的关系,认为核形石是在浅滩和礁后潟湖环境中沉积形成的,核形石及其围岩中赋存的粒内渗滤砂和粒间渗滤砂,形成于核形石沉积之后的大气水淋滤作用。通过对核形石形成环境的分析可知,龙门山区甘溪剖面中泥盆统金宝石组顶部核形石灰岩形成的水动力条件从下到上逐渐减弱,反映了当时相对海平面由低到高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黄石公园(怀俄明州)的硅华在形态上与迭层石十分相似,但它是非生物成因的。由于硅华很容易与迭层石相混,而导致对古环境作错误的解释,因而进行该项研究。硅华的研究可提供有关古地下水化学性质和古环境方面的资料。这里描述了黄石公园的硅华,并说明硅华不同于迭层石的特征。硅华的分布硅华的分布取决于泉口的位置、流水的温度、热损失的速度、水中硅的浓度,以及水的 PH 值。比较热的水几乎是无细菌的,硅的沉积可能不受生物活动的影响,但在大约  相似文献   

11.
桂林地区石灰岩表面生物岩溶溶蚀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桂林岩溶区石灰岩表面生物岩溶溶蚀形态可分为四类:(1)微溶孔,包括壳状内生地衣微溶孔和藻类微溶孔;(2)溶孔,藻类成因的口小腹大的囊袋状溶蚀;(3)溶坑,藻类、地衣、苔藓及腐殖土成因的柱状、锥状、半球状溶蚀;(4)溶盆,各类生物及腐殖土共同作用而成的壁陡底平的盆状溶蚀。经对桂林靖江王墓群石灰岩雕像上生物岩溶溶孔的粗略统计计算,本地区最大直接生物岩溶溶蚀率为17.87mm/ka,约占区域混合岩溶溶蚀率20%。   相似文献   

12.
许多矿床都与迭层石紧密伴生。迭层石或呈生物礁出现,或呈生物层产出。根据其所含的有用组份,这些伴生矿床可进一步划分出许多类型,如表1所示。铜迭层石与金属矿床伴生,在赞比亚一扎伊尔(Zaire)铜矿省中已有很好的证明和记录。在赞比亚铜矿带,有两个主要的矿床群产在泥质岩(含矿页岩)的迭层石和石英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的污染物在露头上和实验室内均可混入。微体化石既有天然的亦有人造的。这种令人迷惑的物体是可以辨认的,更重要的是不能允许它们削弱日益增多的前显生宙可信的有生命存在的记录。巴西的(约10亿年)和南非的(约23亿年)古老的碳酸盐岩石标本微小裂隙内所发现的丝状微生物污染物,与以前描述为化石的产状相类似。已发表的有可能属太古代的微生物同样包括了微体污染物和实验室里人工制品。虽然斯瓦士兰统沉积岩的微结构可能是化石,但它们还没有得到验证。至今已知最老的保存化石结构的是洛伊丝、纳吉(Lois,Nagy)所描述的约23亿年的南非泥灰质白云岩、迭层石灰岩内的丝体。由于缺少确切的有关超微结构或微量化学方面的证据,因此难以确定那些较老的化石记录是肯定无误的。  相似文献   

14.
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主要由紫红色、褐黄色页岩夹叠层石灰岩、核形石灰岩和鲕粒灰岩组成,其 下部灰岩中富含核形石,形态和纹层结构多不规则,可见弯曲、不分枝的葛万菌(Girvanella )管状体呈密集而不规则的网 状缠绕于核心和暗色纹层中,在亮纹层中则少些。含核形石地层呈薄层或透镜状夹于鲕粒灰岩之间或被潮上带泥岩覆盖, 形成于低能的滨岸鲕粒滩滩间或滩后洼地。从核形石的特征可以看出,后生动物的匮乏或衰退是渑池地区馒头组二段核形 石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水动力条件造就了核形石形态类型的多样化,持续动荡的高能条件和大量泥质(陆源物质) 供应直接导致了核形石消亡。  相似文献   

15.
一、上前寒武系沉积岩的生物地层对比在巴西上前寒武系地层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化石。在巴西的前寒武系地层中,目前已知有迭层石产地达15处以上,而微化石及可能的微化石的产地也有十余处,还有无烟煤和可疑化石。从1971年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帮布威群(Bambaui)中首次发现清楚的迭层石(Conophyton)以来,就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迭层石的生物地层。从那以后,在巴西的东南部帮布威群及与其相当的网申吉(Acungui)群及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古老  相似文献   

16.
陈孟莪 《地质论评》1965,23(1):68-69
本书是研究迭层石方面的最新著作之一,也可以认为是自1914年美国人C.D.华可脱(Wal-cott)奠定该学科研究基础以来的最新发展水平。作者在前言中指出,尽管研究迭层石已七十多年,但其地层意义至今未定。原因是,迭层石本身研究很差,各个标志的分类意义、不同类型沿剖面的分布、迭层石随时间的演化都不明了;其次,  相似文献   

17.
三迭纪(Trias)的命名,最早为德国人对欧洲阿尔卑斯(Alps)山的三迭纪地层作了研究以后,发现它可以明显地分为三部分,于是便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三迭".1834年中,阿尔别尔齐(?)确定了三迭系,1840年费利浦斯确立了中生界.1900年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承认了三迭系.欧洲三迭系标准分层是根据菊石类化石的分带划分的.我国三迭纪地层,早在二十至三十年代,曾有黄汲清对贵州大定县玉龙山石灰岩和王钰对贵州遵义狮子山石灰岩进行调查研究.解放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三迭系分布最广的祁连山南部、青海湖以及南秦岭和川西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在印度半岛和埃斯特拉(Extra)半岛广泛分布有前寒武纪迭层石(Valdiya,1969;Schnitzer,1971)。虽然这些生物沉积构造已用来作印度各前寒武纪沉积盆地的地层对比,但对迭层石的岩石和化学特征几乎没有讨论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印度中部恰特斯甘(Chattisgarh)盆地晚前寒武纪沉积物中极其发育的迭层石的岩石和化学特征作一点介绍。有关该区的地层和地质特征,达特(Dutt,1963)和施尼特(Schnitzer,1971)已作过讨论。这些沉积物中的迭层石  相似文献   

19.
引言自化石记录中承认迭层石以来,迭层石在生物地层上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早期的研究者,例如霍尔(Hall,1883)、沃尔科特(Walcott,1914)和芬顿兄弟(Fentons),使用双重命名法来记述迭层石,并出版了古生物资料。早期的研究,例如沃尔科特对于迭层石中保存藻类化石的研究,布莱克(Black,1933)对巴哈马斯(Bahamas)地区现代藻层(mats)的研究,都证明了藻类在造成有机沉积构造中所起的作用。布莱克强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下段以深灰色薄—中层石灰岩夹灰黑色极薄层泥岩为特征,石灰岩单层略显透镜状且基本未受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其中石峡谷剖面垂向上特征变化明显,是研究该组沉积过程的理想剖面。本次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依据岩石特征和沉积构造进一步确认克里摩里组深水斜坡沉积背景和等深流沉积,同时详细研究了薄—中层石灰岩的充填特征和形态特征,探讨其水动力特征和沉积机制。结果表明: (1)在粉晶石灰岩和灰泥石灰岩中,晶粒呈散点状分布,粉晶之间为灰泥充填,同时岩层内部具有不均一性,粗粉晶、细粉晶和灰泥呈相间分布;(2)石灰岩主要发育和单层内粒度(方解石晶粒)变化有关的沉积构造,包括具有双向递变特征的粒序层、条带状构造和水平层—均匀层—水平层序列;(3)石灰岩层中透镜体发育,包括薄层中的小型连续透镜体、中层(一般小于30cm)中的长透镜体以及由多个石灰岩层组成的透镜体,后者侧向上尖灭于页岩或地形高处,其内部单个岩层可呈对称性尖灭;(4)剖面上发育单层石灰岩厚度向上变薄的垂向序列以及由该序列组成的石灰岩叠置层。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认为: 克里摩里组下段薄—中层石灰岩沉积于深水底流发育环境,其水动力具有低速、弱—强—弱周期变化和空间上受限的特征,应为等深流水道沉积,其沉积机制可分为3个阶段,即等深流作用前的清水钙质沉积、等深流作用期间对沉积物的改造和等深流作用后的浑水泥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