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藏北部板内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源区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邓万明  孙宏娟 《地学前缘》1998,5(4):307-317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以钾质熔岩为主,以LREE和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为特征。区内火山岩的Sr,Nd和Pb同位素成分在时、空及组成分布上存在规律性变化,即从早期的夏威夷岩(始新世)向中期的中性钾质熔岩(晚中新世)到最晚期的酸性次火山岩(上新世以后),有N(87Sr)/N(86Sr)比值、N(206Pb)/N(204Pb)比值递增和N(143Nd)/N(144Nd)比值递减的趋势。大量的Sr,Nd和Pb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藏北新生代火山岩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源区:软流圈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伴生的少量酸性熔岩则可能是陆壳重熔的产物。各岩浆源随着时代的变新有向上迁移的现象。其中钾质熔岩的所谓EMⅡ型富集地幔源是本区特有的“壳幔过渡带”或者称“壳幔混合层”。在青藏及邻区,该层厚度达到20~30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厚的地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是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石圈的缩短、加厚及快速拆沉等岩石圈构造演化必然结果,也是深部地质作用的反映,可能具有板内地幔柱、板内初始裂谷、板内俯冲等多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喀喇沁堆晶岩捕虏体和寄主闪长岩的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喀喇沁地区们于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与华北克拉通交汇部位。研究区的闪长岩侵入到太古宙基底中。闪长岩中含有二辉岩、辉长岩、苏长岩、角闪岩、斜长岩等不同组分的镁铁质-超镁铁堆晶岩捕虏体和基性麻粒岩捕虏体,它们是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产物。分别用Rb-Sr法、K-Ar法和Ar-Ar法,对堆晶岩捕虏体及其寄主岩全岩或单矿物进行了详细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共获得各种年龄数据8件,橄榄辉石岩的全岩Rb  相似文献   

3.
周国庆  赵建新 《地球化学》2000,29(2):108-119
内蒙古白云山-月牙山-洗肠井蛇绿岩(简称月牙山蛇绿岩)发育较完整,推覆构造也委发育。其变质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强烈亏损TiO2,辉绿岩TiO2也较低,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平缓型。斜长花岗岩类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一个石英闪长岩样品(Y10)具有高Si、高Mg、低Ti的玻镁安山岩特征。Nd同位素特征表明,辉绿岩和石英闪长岩具有高而均一的正ΣNd(t)值(  相似文献   

4.
喻学惠 《地学前缘》1998,5(4):319-328
文中提供了甘肃西秦岭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全岩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资料。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为一种过渡类型岩石,火山岩强烈富集LREE和亲石元素的特征,以及高的Ti含量和较高的Cr,Ni,Co含量,既不同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也不同于中国西部造山带钾玄岩类火山岩,而显示与洋岛玄武岩和克拉通内某些高钾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火山岩具有较低的ε(Nd)值和N(87Sr)/N(86Sr)比值,在w(Rb)/w(Nb) w(La)/w(Nb),w(Ba)/w(Nb) w(La)/w(Nb)和ε(Nd) w(Ba)/w(Nb)等地球化学判别图中,显示出火山岩源区具有Dupal同位素异常和EMⅠ地幔地球化学端员组成,软流圈对火山岩的起源和成因具有重要的贡献,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源区包含了古老大陆下被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白云山-月牙山-洗肠井蛇绿岩(简称月牙山蛇绿岩)发育较完整,推覆构造也很发育。其变质橄榄 岩、方辉橄榄岩强烈亏损TiO_2,辉绿岩TiO_2也较低,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平缓型。斜长花岗岩类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和重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一个石英问长岩样品(Y10)具有高Si、高Mg、低Ti的玻镁安山 岩特征。Nd同位素特征表明,辉绿岩和石英闪长岩具有高而均一的正ε_(Nd)( t)值(+ 6. 4~+ 7. 9),说明辉绿岩和石英 问长岩来自同一亏损地幔所产生的岩浆,没有遭受明显的陆壳混染,但受过由俯冲洋壳释放出的流体的交代,花岗 质岩石是其衍生物。参考等时线年龄(470 Ma)与地层古生物证据相符。蛇绿岩的(~(87)Sr/~(86)Sr);值变化较大,具海水蚀变特征。岩石、地层、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制约表明,该蛇绿岩形成于塔里木北缘多岛弧弧间盆地的初期扩张阶段,属Pearce提出的SSZ型蛇绿岩。  相似文献   

6.
良通铅锌矿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岩(δο15)内部裂隙、破碎带内,控矿因素为岩浆岩、岩浆岩侵位的地层、构造等,中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区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试验场Co^2+(CoCl2.6H2O),Sr^2+「Sr(NO3)2作喷淋液进行了1440h的淋滤试验,得到了Co^2+,Sr^2+在气带土壤中迁移的平均阻滞系数;  相似文献   

8.
沉积岩物质成分所蕴含的地球深部信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炳松  乐昌硕 《地学前缘》1998,5(3):105-112
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Nd同位素等物质成分中蕴含着与地壳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地球深部信息。当盆地发育处于拉张裂陷时期,盆地基底不太稳定,沉降比较快,且常有来自地球深部的幔源物质进入沉积盆地。来自地球深部的沉积物源,其成分和性质与来自陆源的完全不同,这种物源加入到沉积盆地中,必然导致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体系的异常。与正常陆源沉积岩相比,通常表现为,在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Eu负异常减小甚至消失,wn(Tb)/wn(Yb)值增高,w(Th)/w(Sc)值、w(Th)/w(U)值、w(La)/w(Sc)值明显降低,Cr,Ni等铁镁质元素含量增高,N(87Sr)/N(86Sr)值低,而ε(Nd)值将明显增高。沉积岩物质成分中的这些特征,可作为判断沉积物受深部幔源物质影响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岩浆岩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要根据花岗岩W、Sn、Bi、Mo、Cu、Pb、Zn含量高于华南同期花岗岩的平均值、其侵入活动延续时间长、元素地球化学分异强烈、云母长石等造岩矿物富含成矿元素且易蚀变释放,认为区内岩浆岩极利于成矿;根据岩浆岩在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值和标准化模式、^87Sr/^86Sr初始值等均以郴临构造岩浆岩带为界,其东西两侧差异明显,两者与郴临构造岩浆岩带虽有差异,但都存在渐变性,提出这些岩浆岩主要是同源演化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燕山期岩浆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泛分布在华南大陆的中生代岩浆岩(包括花岗岩、花岗闪地、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等),在珠江口盆地是构成第三系沉积基底的主要岩石。据20多口探井对岩样的岩石性质、年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等特征的分析,认定该区岩浆岩的侵入时期属于燕山期第三、四、五期;由陆至海,侵入时间具有逐渐变晚和侵入作用逐渐加强的趋势。其成因主要有陆壳改造和过渡同熔两种,具有火山弧、板内与同构造碰撞带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韩庆军  邵济安 《岩石学报》2000,16(3):385-391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喀喇漏沁地区含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岩和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闪长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闪长岩全岩和单矿物K-Ar年龄为219~223Ma。(2)闪长岩与其中的堆晶岩和基性麻粒岩捕虏无成因联系;(3)各类闪长岩可能是太古宙斜长角闪岩高度部分熔融的产物;(4)闪长岩的形成与研究区早中生代的底侵作用有关,反映了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地质论评》2002,48(3):261-266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白音宝力道岩体位于索伦缝合带上,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岩石组成,含少量辉长闪长岩等基性岩石类型。岩石学、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属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形成于内蒙古洋向北俯冲消亡期间,而不是埃达克岩(adakites)系。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陶波酸性火山岩Sr-O同位素体系胡瑞忠P.BlattnerI.J.Graham(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新西兰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下哈特)关键词陶波酸性火山岩,Sr-O同位素体系,岩石成因新西兰北岛呈NE向分布的陶波(Tau...  相似文献   

14.
大别岳西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金成伟  郑祥身 《岩石学报》1998,14(4):493-502
岳西地区花岗岩类主要由主簿原和白马尖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小岩体和晚期的淡色碱长花岗岩岩体组成。主要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为造山后花岗岩。岩基中花岗岩的暗色矿物为黑云母,主簿原花岗岩含有褐帘石,岩石化学显示为过铝质(A/CNK约为1.1),稀土配分为右倾的、中等负铕异常(Sm/Eu为0.16~0.25)曲线。花岗闪长质的、没有变形的小岩体中普遍含有角闪石和榍石,岩石化学表现为准铝质(A/CNK为0.8~0.9,A/NK为1.5~1.8),稀土配分为右倾的无铕异常(或略有正铕异常)的曲线,但其形成时代和εNd(0)值与主要岩基相同。花岗岩类的εNd(0)值均为较大的负值(-17~-26),在εNd(0)-εSr(0)图上,表现为一条水平带状分布,显示其源岩为存留时间很长的古老地壳。  相似文献   

15.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同仁—泽库构造岩浆岩带,位于青海同仁县以西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是该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本文对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31.4±2.9) Ma (MSWD=0.024),即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稀土元素总量为138.76×10-6~197.19×10-6,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La/Yb)N值为11.53~17.19),Eu具有负异常;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Sr、Ba、P呈明显负异常,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类。结合区域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的源区物质为变基性岩类,幔源岩浆的参与可能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于以整体挤压为主、局部剪切伸展为辅的地壳逐渐加厚的动力学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扬子岩浆岩带东段基性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邢凤鸣 《地球化学》1998,27(3):258-268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岩浆岩带称为扬子岩浆岩带。该带岩浆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和橄榄安粗岩系,共基性端员玄武岩和辉长岩高钾富碱,硅弱不饱和,富集Rb、Ba、Th、K、LREE等强不相容元素,强烈亏损Cr、Ni等强相容元素;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右倾型,在La/Sm-La图上排列成一斜线,是地幔不同程度部分熔融为主的产物。基性岩εNd较高,Isr较低,在εNd-ISr图上沿地幔排列及其延长线分布,略向右漂  相似文献   

18.
辽北清原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是研究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典型地区之一.研究区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对认识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清原夏家堡地区辉长苏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辉长苏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163.8±2.4)Ma),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169.9±2.2)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169.9~167.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辉长苏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硅、富铝、高镁及较高的Mg#,弱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s),Eu呈微弱的正异常或无异常;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硅、铝和全碱含量,具有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Sr/Yb值较高,Eu具弱的负异常,富集LREEs和LILEs(Rb、K、Ba等),亏损HFSEs(Nb、Ta等).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长苏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原始岩浆应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析出流体所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  相似文献   

19.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 Sr、 Nd、 Pb 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具相同的混合地幔源区。前者的(87 Sr/86 Sr)i= 06905~07061, ε N d (t) = - 19~50, Δ208 Pb/204 Pb= 3549~19026, Δ207 Pb/204 Pb= 4~85, Th/ Ta 低, La/ Yb 变化大;后者的(87 Sr/86 Sr)i= 06487~07075,ε N d(t)= 011~394, Δ208 Pb/204 Pb= - 8158~21995, Δ207 Pb/204 Pb= 444~1668, Th/ Ta 和 La/ Yb 较高。这指示它们的源区以岩石圈亏损地幔和第2 类富集地幔为主要混合组分, 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曾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它们具大陆拉斑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代表同源异相裂谷环境的产物推断, 南秦岭基底陆块在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裂解作用, 并向早古生代秦岭洋盆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不同形态锶钡比的沉积环境判别效果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爱华 《沉积学报》1996,14(4):168-173
锶钡比是常用的沉积环境判别标志之一。通常以Sr/Ba大于或小于1来判别海、陆相沉积环境,但实际应用过程中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现象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这一指标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本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环境的全样锶钡比(Sr/Ba)T和稀盐酸可溶性锶钡比(Sr/Ba)A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r/Ba)T对沉积环境的变化反映不明显,而(Sr/Ba)A则具有明显的指相性,并认为前者是由于大量赋存于陆源碎屑矿物(如长石等)中的锶钡的掩蔽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