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土资源》2012,(7):36-38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水)〉的通知》(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2.
阅读提示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398号)(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动/名词搭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本族语语料库(Brown和LOB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对中国大学生的动词/名词搭配使用行为进行研究。针对同一名词或动词的搭配词,中国学习者的搭配词与本族语者的搭配词差异极大,甚至有些搭配词在本族语者的语料中从未出现过。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学习者的搭配词选择很大程度受到该词在母语(汉语)中搭配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西自治区政府在转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时结合广西实际提出相关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城乡规划和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一律停止供地。  相似文献   

5.
“金钉子”一名源于美国的铁路修建史。1869年5月10日,在现今犹他州的北部,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交汇之处,连接成第一条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鉴于这条铁路的修建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了永久纪念这一成就,在两条铁路最后的接合处,钉上了一根特制的18K金钉子。后来,“金钉子”一词被借用到地质学中,成为“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  相似文献   

6.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州分公司")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氧化铝生产企业,是我国铝工业产业政策规划优先发展的铝工业基地。主要产品为冶金极氧化铝和化学品氧化铝。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黄金协会2月3日披露,2008年全国黄金产量超过282吨,同比增长4.26%,再创历史新高。中国黄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黄金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资源勘探和重点矿区的开发建设力度,逐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1微生物浸出的简单历史回顾早在1762年西班牙人就在Riotito矿利用矿坑水浸出含铜黄铁矿中的铜,我国人民也早在北宋时期就知道用酸性水浸铜(胆水浸铜)。但人们对微生物浸出的真正认识和深入研究却是从1947年美国人柯尔麦(Colmer)发现细菌的氧化...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家乡临颍县,有一座举世罕见的古桥,它比赵州桥还早,并被专家称为世界桥梁史上的“珍品”,它就是有“天下第一桥”之誉的临颍小商桥。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临颍县皇帝庙乡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小商河因古时商王由此经过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据史料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青海国土经略》2012,(2):61-61
近日,青海山金矿业有限公司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450t/d采选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经省国土资源厅通过预审。该工程已列入青海省工业“双百”行动重点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同时,该项目建设用地符合《都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按照“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审查原则,该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用地预审,进入项目建设用地审批阶段。  相似文献   

11.
日前,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实施意见(试行)》。《意见》指出,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起始价依据土地估价结果、产业政策及土地市场情况等确定,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在国家和省有关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公布实施之前,不得低于当地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或标定地价的80%,严禁以财政补贴、返还、减免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等形式低价出让土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对其产业政策存量和结构的研究尚不充分。该文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对近二十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产业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政策存在结构不均衡问题,需求层工具使用不足、规制型工具较多,以及激励型政策缺乏针对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土地出让制实际上源于香港的批租制。本质上,出让制(批租制)与年租制(租赁制)都是欧美国家所称的租赁(Lease)方式的一种。所谓批租制(Grant-Land Approach)是指土地所有者(出租方)将一定面积的地块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据一定的条件通过法定合同(契约)租给土地使用者(承租方),期满后收回土地及其上建筑物。土地批租的基本特征是土地所有者一次出租土地若干年,按固定的年租额(或按预测的幅度而调升)一次收取若干年地租的折现值总和即土地出让金,亦可称为批地租。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构成最大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导致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选取中国2000—2013年震级为4.0级以上且有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统计数据作为历史案例,以基于历史案例的灾情加权综合评估模型(Assessment Method of Natural Disaster Based on Similarly Historical Cases,SHC)为基础,考虑历史案例与当前灾害的空间相关程度,获得改进的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空间推演的地震伤亡人口评估(Assessment Method of Earthquake Casualties Based on Spatial Reasoning of Similarly Historical Cases,SRSHC);并选取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及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作为验证案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① 对于3个验证案例,SRSHC模型的最佳评估精度均在95%以上,表明该方法在地震伤亡人口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适用性;② SRSHC模型相较于SHC模型,参评案例的个数少且精度更高,以2010年四川芦山地震为例,当参评案例个数为3个时,SRSHC模型评估结果达到最佳(97.92%);而SHC模型参评案例个数需6个达到评估结果最佳(35.49%),这表明历史案例与当前灾害发生地区的空间相关程度对评估结果有较大影响;③ 灾情评估的精度与参评案例的个数有关,当参评案例在2个以上时,模型评估的精度随着参评案例个数的增加呈平稳下降趋势;当参评案例的个数为3~4个时,SRSHC模型的评估精度最佳。基于历史案例的灾情评估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时效性强,且方法简单、约束条件较少、容易实现, 在灾情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报刊文摘     
“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解放军档案馆处长宋传富认为:1935年5月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宋传富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使用的并不是“长征”一词,而是分阶段使用“突围”“转移”和“西征”;突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世界》2007,5(1):61-61
(一)按时完成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政策研究工作。7月底前完成该项目综合成果(即“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政策建议”文本)验收。(二)组织开展2007年度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评选工作。已于1月中旬发出申报通知,  相似文献   

17.
《浙江国土资源》2013,(12):22-22
为统筹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20年,资源桔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历史记载中,德国的土地整理开始于1250年,而我国的土地整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66年西周时期。当时人们只是以归整田块、兴修水利、建设道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我国开展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时间较晚,而不同的学者对土地整理定义的表述也不一样,但是内涵基本一致。土地整理分为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在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  相似文献   

19.
于芳野处     
“晚霁一兴归,雨珠尚湿衣;数峰岚翠里,三五白鹇飞”。(郑晓沧诗《回芳野途中》) 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再次走进了这个地处深山、“桃李”遍野的小山村——芳野。一次次地走进芳野,就是为了探寻百年浙大在这里的一段短暂而又辉煌的历史,一段在战争年代,丈人雅士相聚、艰苦办学的历史,一段在国难当头,莘莘学子云集、求知为国的历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且难以预报,关于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山洪灾害预警、山洪灾害防治区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山洪灾害点为基础数据,以6个一级地貌大区(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大区(Ⅰ)、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Ⅱ)、华北-内蒙东中山高原大区(Ⅲ)、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大区(Ⅳ)、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Ⅴ)、青藏高原高山极高山盆地谷地大区(Ⅵ))为基本分析单元,统计对比不同地貌区域内山洪灾害数目、密度,并进一步分析山洪灾害随高程、高程标准差以及50年一遇6 h雨量(H6-50)的分布情况,从而获得中国历史山洪灾害的主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洪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及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占全国山洪灾害的60%左右。6 h雨量(H6-50)处于240~280 mm区域山洪灾害密度最大。高程标准差小于30 m区域山洪灾害密度较大。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高程处于10~50 m间,高程标准差小于30 m,雨量(H6-50)在150~270 mm间地区山洪灾害密度较大;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山洪灾害集中分布于高程600 m以下,高程标准差小于50 m,雨量(H6-50)大于120 mm地区。以地貌区划结果为基本分析单元相对于行政界线而言更有助于分析山洪灾害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