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魁蚶育苗在我国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1,2],育苗水体较小,再加上幼虫培育时间长,幼虫成活率、变态率不及扇贝高,造成了出苗量不高。为此作者探索了一套魁蚶大水体升温育苗稳产技术措施,1993年在312m3水体中育出0.5cm苗种9.36×107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300000个/m3以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贝分别于5月12,15,16,17日人工潜水捕自荣成近海,壳长为5~10cm的2~4龄贝,共5400个。1.1.2饵料主要是等鞭金藻3011,塔胞藻,小球藻等高温种类。亲贝蓄养以…  相似文献   

2.
贻贝幼体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卤虫幼体育苗成本相对较高,占育苗成本费用40%[1]。而用蛋糕、蛋黄等代用饵料营养不足,且对水质污染较重。寻找合适的代用饵料,已成为降低育苗成本的一条可行途径。作者于1997年应用贻贝幼体进行对虾育苗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条件试验点设在岚山对虾育苗场,育苗水体1000m~3,均为室内水泥池。培育池为长方形,每池40m~3,共用4个。卤虫培育他2个,贻贝幼体培育池2个。育苗池采用小型室内对虾孵化池。孵化池为2m×2m×4m,有效水体为15m3,共用5…  相似文献   

3.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常温育苗已有过一些报道[1~3]。为了提高牙鲆苗种规格,增强苗种度夏能力,缩短养殖周期,1995年我们在荣成市马山渔业公司育苗场进行了牙鲆升温育苗生产。截至7月6日巳育出全长5~10cm大规格牙鲆亩种300000尾,至自然水温达到最高值的8月下旬,部分鱼种全长已达15cm以上,大大增强了苗种度更能力,提高了苗种度夏成活率。1亲鱼培育及产卵1.1亲鱼培育1996年第5期于1994年11月份购入海上捕捞的牙鲆亲鱼33尾,全长范围40~75cm,体…  相似文献   

4.
1993年,于文登市小观海珍品育苗养殖场,在海湾扇贝和对虾育苗结束后,利用其配套的单胞藻培养地进行真鲷育苗,利用对虾育苗池和卤虫孵化池培养轮虫。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育成全长3.01~6.50cm,平均全长3.44cm的真鲷商品鱼种161116尾,从仔鱼培育到商品苗种的成活率达到24.72%,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2685尾,1993年7月19日通过了文登市科委组织的验收。正材料和方法1.1育苗设施亲鱼产卵池(1个)和鱼苗培育池(6个)皆用单胞藻培养池(规格为3.8m×3.7m×0.8m,水…  相似文献   

5.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6.
黑斑口虾蛄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斑口虾蛄(Oragosquillakempi)俗称本地虾蛄、虾塘虾蛄、真虾蛄;广温性,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在浙江沿海一带售价达80~140元/kg,颇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欢迎,是宾馆和饭店需要的海鲜之一。日本滨野龙夫等1987年研究了虾蛄的人工育苗,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仅王波等1998年报道了口虾蛄育苗获得成果[1,3]。作者承担浙江省科委、宁波市科委下达的关于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与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黑斑口虾蛄苗种生产试验,于1999年8月5日获得成功,在21.6m3水体中经23d培育,获体长1.2~…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cum Okam育苗的效果,本文就不同的切段密度对切段的再生、附着、切段苗的生长以及直立苗的形成与生长的影响,探索育苗适宜的切段密度。1材料与方法大石花菜采自浙江普陀山和朱家尖中低潮带石沼。种藻的暂养、切段制备、育苗及管理同文献[2]。在30cm×3cm的竹片上,分别放置0.3cm的切段15,30,45和60段,即,切段的密度分别为0.17,0.33,0.50和0.67段/cm2,进行室内育苗和海上培苗的试验。测定的指标及方法同文献[2]。室内育苗的…  相似文献   

8.
鲈鱼的人工催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近些年在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人工育苗方面的工作成绩较为突出,已能够利用野生亲鱼和人工养殖亲鱼进行规模性育苗生产和全人工养殖。我国有关鲈鱼繁殖的基础研究工作较多,如孙帼英等1994年报道的对鲈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详细地描述了鲈鱼卵巢的发育分期以及产卵类型和产卵期等,万瑞景1988年和毕庶万等人[1]的调查研究均对鲈鱼的性成熟年龄和产卵习性进行了描述。但鲈鱼人工育苗技术尚未成熟,有关规模性人工育苗的文献报道还很少看到。作者认为目前鲈鱼人工育苗的关键还在于优良亲本的获…  相似文献   

9.
增氧机在国内外淡水渔业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1,3],台湾及东南亚一些进行集约化养殖对虾的地区和国家,也在虾池中使用增氧机。目前我国有的地区在养虾中也有所应用。本文就虾池中如何正确使用增氧机及效果进行报道。1使用方法试验所用增氧机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研制的1.5kw螺旋桨水流增氧机[2]。试验地点为牟平县宁海镇养虾场。1991年在养虾三区1号池(8亩,长180m,宽29.6m)安装了2台,以相邻的2号池(35亩)作对照池。1992年在养虾一区10号池(35亩,长400m,宽58.3m…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虾人工性腺催熟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越赳 《海洋科学》1995,19(6):13-15
我们于1990~1991年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日本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研究”课题,并在东山县海兴水产养殖场进行日本对虾人工性腺催熟试验,连续2a均获得成功。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l月设备与条件利用3个规格为5.0m×5.5m×1.5m的水泥池作为亲虾催熟池、池上加棚盖,池面用黑布遮盖,池底四周每隔1m左右布气石一个,用于亲虾催熟过程增氧,池中间作为投饵和亲虾栖息场所,不布气石,以免充气时干扰亲虾。1.2亲虾来源和选择亲虾来源于广东惠来县沿海水深50~80m的海区。挑选无受伤、附肢…  相似文献   

11.
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 ,我国皱纹盘鲍养殖业发展迅速 ,是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但各种病害亦随之而来 ,先是细菌病害居多 ,近几年又出现病毒性疾病[1]。发展鲍细胞培养技术 ,不仅对深入研究鲍病毒病带来了方便 ,而且也为鲍遗传学、细胞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 ,以期建立鲍组织细胞的培养技术。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动物 :皱纹盘鲍取自烟台芝罘岛隆海养殖场 ,2龄 ,壳长4.0~5.0cm ,壳宽2.5~3.5cm。培养基 :MEM(GIBCO) ,M199(GIBCO) ,RPMI1…  相似文献   

12.
三疣梭子蟹增养殖技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人工育苗的有关问题4.1亲蟹的暂养与孵化育苗生产用的雌蟹一般是抱卵的自然蟹,有时也选用些尚未抱卵的。在蟹网船捕获的产卵群体中,挑选活泼健壮、附肢完整、卵色鲜艳呈橙黄色的雌蟹,一般规格是头胸甲宽范围13.0~22.0cm,体重范围为150.0~500.0g,运输过程中不能缺氧,轻放勿挤压。将亲蟹逐批放入同一暂养池,池底事先铺10~15cm经淘洗过的细沙。为产卵同步,也可将抱卵和未抱蟹图分别放置。每日投喂1~2次,时间根据情况可放在早、晚,投饵量一般为体重的5~8%(平均100g亲蟹白夭摄食量为1…  相似文献   

13.
红鳍东方Tun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跃中 《台湾海峡》1997,16(4):486-489
1996年从日本引进3kg红鲁东方Tun受精卵,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孵出仔鱼70万尾,孵化率38.9%,培育出平均全长2.99cm的幼鱼18.5万尾,育苗成活率26.4%,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世宏 《海洋科学》1996,20(6):10-11
1亲蟹1.1选留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从湖泊、养蟹池塘或河口浅海捕来的河蟹中,选留体壮肢全、活泼的体重在75~125g的性成熟蟹做亲蟹,雌、雄性比以3:1为宜。由于长江系的蟹具有个体大,体表颜色好看、活力旺盛等特点,故养殖户目前多喜欢购买此种蟹苗。1.2饲养亲蟹入池前必须清池。池中可保持10~20cm的水位,每亩用生石灰75kg即可,1周后注入淡水备用。亲蟹入池时雌、雄分开饲养,池塘面积以1~3亩为宜,池塘四周可用50cm左右的塑料薄膜围住。目前投喂饵料主要以小杂鱼、鲜活蛤肉、沙蚕为主,…  相似文献   

15.
1993年青岛流亭镇对虾爆发性流行病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岛流亭镇位于胶州湾东岸。对虾养殖面积6000余亩,虾池350余个。从80年代初开始养虾,产量逐年上升,1990~1992年达到全盛阶段,平均亩产250kg左右,最高可达500kg,每亩净利达3000~5000元。虾池面积大多10~20亩,配备水泵2~3台(300m3/h)。1993年暴发的对虾流行病[2],流亭一带也未幸免于难,从7月28日第一家因病出虾开始,到8月10日前后仅10余天时间,90%左右的养虾户被追将虾出池,虾规格约8cm,平均亩产30~50kg.仅为往年的20~30%,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16.
褶皱臂尾轮虫大面积培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海产鱼类养殖和人工育苗工作的深入开展,仔鱼期和稚鱼初期饵料的开发和大量培养技术愈亦显示其重要作用[2,6,7,8,]。作者在1985~1990年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人工育苗的实践中使用了多种饵料,认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O.F.Millier)是其饵料系列中比较理想的开口和初期饵料。它大小适口(130~260μm)、营养丰富,并能保持良好育苗水质。因此,轮虫的大量培养和稳定供应成了大黄鱼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7.
眼斑拟石首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海岸和墨西哥沿岸。它生长速度快,人工养殖la可达1.5kg,2a可达4~5kg。它属广温、广盐性种类,在水温2~35℃范围都能生存,在我国南北方均能养殖;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正常生长[2,3],是海水网箱、咸淡水养殖的良好对象。眼斑拟石首鱼人工繁殖在美国已具有相当水平,可通过人工诱导方法,使一般在秋季9月开始繁殖的亲鱼提前到3~4月产卵。1987年5月,台湾省水产试验所廖一久博士从美国得州引进一批受精卵,经过4a多的培育,于1…  相似文献   

18.
几种海水鱼人工育苗饵料系列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游岚  苏跃中 《海洋科学》1999,23(1):10-12
海水鱼人工育苗的饵料系列一般大致相近,基本为轮虫(或双壳类幼体)一浮游甲壳类一鱼虾贝肉糜。但由于种间的特异性,各育苗饵料系列在饵料品种、投喂时间、使用期限上有所差别(见图1),现比较、分述如下。1大黄鱼(Pseidpscoaemacrocea)[1]初孵仔鱼全长3mm左右,口裂、卵黄囊相应较大,3日龄后仔鱼口径按下颌长计算达400um左右,因此开口饵料用L型轮虫即可,并添加适量小球藻,进行“绿水”培育。一可以作为轮虫的饵料,既增加轮虫的营养,又增强轮虫的背景反差,易被仔鱼发现,提高摄食率;二可以…  相似文献   

19.
青蛤土池育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在江苏黄海盐场开展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lGmelin)的土池育苗工作,1992年再次在10.5亩的土池中,育出了0.15~0.6cm的稚贝22405×104粒,折合每亩的出苗量为2074.6×104粒。土池育苗就是模拟海区的自然状况,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青蛤繁殖阶段不同环节的生理生态要求,从而达到在土池内自然繁殖育苗的目的。1育苗场址的选择选择育苗场,必须对当地的潮汐、水流、水质、底质、盐度、温度、pH及饵料生物,敌害生物、青蛤繁殖期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再结合当地交通、…  相似文献   

20.
王宝勤 《海洋科学》1995,19(2):10-11
1991~1992年在莱阳市盐场进行了螠蛏与对虾混养试验。试验池20亩,1991年亩产对虾74.5kg,平均体长11.6cm(表1),试验池内放养螠蛏6亩,1992年6月10日开始收获,总产螠蛏7398k8,平均壳长5.97cm,总盈利49655元,亩盈利3002元,经济效益显著。1混养池的条件除具备养殖中国对虾的条件外,尚需符合;(1)比降较大的长条形池塘(或者池内有一定面积隆起的滩面),环沟占养虾池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2)底质为软泥或泥沙质,涂面、水质均未受到污染;(3)换水条件较好,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