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详细地介绍了VLBI系统的地面单元中电缆延迟变化的测量方法,这种基于相位的测量方法,为相关领域的高精度延迟测量提供了借鉴。概要介绍了地面单元中电缆测量、反射调制以及相位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对各个环节作了数学上的推导分析。给出了一个电缆相对延迟值随温度变化的测试样本。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嵌入式时间间隔计数器,它可作为一种功能模块用于用户的设备或时统中,实现高精度时间测量。从基本原理、硬、软件和功能等不同角度对计数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在该计数器的研制过程中还开发了用来调试计数器和供计数器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对此也作了简要介绍。最后,给出了计数器的设计指标和一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3.
较详细地讲述了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视宁度监视仪的情况,然而,与一般天文理论和天文技术的专题研究不一样,天文仪器的研制有如说是研究,还不如说是归纳;它不是分析一个具体的尚未解决的难题,而是把许多已知的理论和技术综合起来,构成一台具体的仪器。所以,本文把许多至少是表面上互不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归纳到一篇论文中。仪器是有许多模块组成的,为了看起来逻辑性较强,我们将仪器分模块叙述,全文遵循如下顺序:1在第一篇中,回顾世界各天文台视宁度测量设备的发展史和云南天文台的宁静度测量发展史;2在第二篇中,介绍:1)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视宁度研制任务的来源,仪器的整体状况;2)介绍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视宁度仪的硬件系统;3)介绍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视宁度仪的软件系统;若大模块中有多个小模块,在每一个大模块中,又遵循下述顺序:1)本模块的总体功能;2)构成该模块的基本技术;3)这些基本技术如何构成整体和完成预定功能。3在第三篇中,介绍我们所作的与视宁度测量有关的一些实验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精密时间测量和高性能星载原子钟等国家重要研究课题的实验应用需求,研制了主要由AD9956芯片和8位高性能单片机构成的一种DDS(直接数字合成)任意频率合成器。在分析DDS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硬、软件等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频率合成器的设计,对同时完成的专用于控制该合成器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也作了介绍。实际使用结果表明:研制的合成器符合实验使用要求,并对促进课题的研究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设计和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大专院校示范教学实验的虚拟仪器。该虚拟仪器以GPS接收模块输出的1PPS(秒脉冲)信号为基准,测量无源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同时利用GPS信号实现了仪器的时间同步与测距功能。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该虚拟仪器的构成及设计方法,主要介绍和讨论基于GPS和虚拟仪器技术实现多功能测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卫星电视时间比对数据,成功研制了以秒信号提取器为主要部件的新一代卫星电视时间解调器。介绍了秒脉冲信号提取器的设计原理,详细阐述了钳位电路、采样保持电路和数字延迟电路的设计思路。对采用新的解调器和采用旧的解调器的卫星电视秒信号监测系统所得到的比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的电视时间解码器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地电导率电子数字地图对于无线电授时、导航、通信、广播等系统工程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国际电联(ITU-R)建议各国测量、研究、标准化大地电导率地图。介绍了中国全图大地电导率电子地图的调查、研制过程;详细描写研制的关键技术方法,特别是在本图研制中应用了地图数据采集扫描自动矢量化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同时,又介绍了如何使用业已研制的“中国大地电导率电子地图(版本1.0)”。  相似文献   

8.
针对弦波信号间的相位差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相关法测量技术方案,着重分析了同步采样对相位差测量精度影响,详细阐述了FPGA基础上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测量算法的关键技术,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所研制的相位差测量原理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针对100 Hz低频弦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测量,0~45°范围之内相对测量误差小于1.4%。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同幅双速跟踪成像技术对CCD相机系统的特殊要求,详细地介绍了该相机前端模拟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主要的电路模块。对系统中一些关键电路模块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并对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电路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为分光光度仪PSP0的使用而开发的控制和处理专用软件,PSP0RUN。此项工作是PSP0研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首先对PSP0RUN的集成环境和任务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然后对PSP0的控制和采样程序以及软件的文件和数据结构做进一步的介绍。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PSP0的研制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E1线路延迟稳定的优点,给出了溯源到GPS系统时间的时间保持模块,提出时间信息组合以适应E1线路不成帧的传输方式,采用HDB3码作为E1线路传输码型,利用FPGA芯片EP2C8T14418进行开发,设计了基于E1接口的时间同步系统关键模块,并对各关键模块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各模块设计均满足时间同步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时频参考信号的传输距离远,环境温度变化造成信号延迟波动较大,精度要求极高的毫米波段VLBI观测需要对传输延迟进行精确的测量与补偿。根据相关机延迟测量法对VLBI时频信号光纤传输中的信号延迟进行了测量试验,采用高性能相关机直接测量往返信号的相位差获得信号的传输延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达到亚皮秒级传输延迟测量精度,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窄角天体测量中地面较差相位参考技术在射电波段以及近年来在红外波段的应用。给出了较差相位参考技术计算两颗星之间角距的基本公式;详细介绍了地面上红外波段实现较差相位参考技术VLTI-PRIMA的发展过程,和其结构、主要部件、科学能力,以及达到的目标和局限性。描述了2008年VLTI-PRIMA研制成功后进行的几次试验观测,并给出了与VLTI和NACO成像的比较结果。最后介绍了该工作的展望,如仪器硬件和软件的改进、VLTI第二代仪器GRAVITY的研制,以及根据PRIMA研制的经验,对我国研制仅有窄角天体测量功能的地基中等口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可驯钟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的一般方法,在分析GPS可驯钟一般实现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全数字锁相环的实现方案,并使用该方法研制了GPS可驯钟系统.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后本地1 PPS输出稳定度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BDS/GPS双模松耦合定时模块与紧耦合定时模块之间在成本、功耗、体积方面的差距,以及松耦合定时在完好性监测方面的不足,从而得出紧耦合在定时方面占优势的结论.详细阐述了紧耦合定时模块的硬件设计、定位原理、定时原理及策略,实验结果验证了紧耦合定时在完好性监测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恒星孔径测光注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利用孔径测光方法得到CCD图像中恒星仪器星等的全过程,以及使用自己设计的程序对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观测的CCD图像进行实际测量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对亮星(约10mag)的内部测量精度能达到0.003mag,而对暗星(约17mag)达到0.2mag。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总结了一些实验所得的经验,并与测光软件IRAF进行了内部精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于射电天文的低噪声温度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温度是接收机和低噪声放大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了解设备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接收机和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温度变得越来越低,准确而快速地测量接收机和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温度变得非常困难。介绍了6种在射电天文中经常使用的测量低噪声温度的方法,这些测量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简单易行的优点。叙述了测量原理并给出了一些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对影响测量噪声温度精度并且易被忽视的因素也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利用VLBIMK3系统确定的延迟测量的精度约为30ps,在这样的精度下,改善计算延迟的理论模型,考虑各种微扰改正(包含30ps量级)是非常重要的。在VLBI天休测量和测地计算的各种软件中,至今尚未计及射电源结构对延迟的影响。本文利用两子源模型对源结构延迟的大小及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计算,讨论了源结构延迟对VLBI天测和测地参数的影响,指出:(1)除对某些VLBI天测的射电源作长期的监测与研究,给出它们的双频综合图外,对大多数源可采用简单的两子源模型;(2)源结构对延迟的影响主要依赖于基线相对于源形态的主要特征的空间投影;(3)源结构延迟对天测和测地参数的影响达厘米和亚毫角秒量级。  相似文献   

19.
详细阐述了城市车辆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城市车辆导航定位的特点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嵌入式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基于GPS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车载定位系统,系统主要由GPS模块、RFID模块、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模块等部分组成。该系统通过接收GPS数据和RFID数据,依托ARM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的结果通过GPRS模块发送到监控中心以实现对车辆的监控与导航。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功耗体积小等显著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城市车辆的导航与定位需要。  相似文献   

20.
较详细地讲述了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宁度监视仪的情况,然而,与一般天文理论和天文技术的专题研究不一样,天文仪器的研制有如说是研究,还不如说是归纳;它不是分析一个具体的沿示解决的难题,而是把许多已知的理论和技术综合起来,构成一台具体的仪器。所以,本文把许多至少是表面上互不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归纳到一篇论文中。仪器是有许多模块组成的,为了起来逻辑性较强,我们将仪器分模块叙述,全文遵循如下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