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允琪 《气象》2007,33(10):3-8,I00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东、湖北、安徽与上海三省一市分别组建华南、华中、江淮以及长三角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作者以华南基地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尺度基地(或中尺度天气业务平台)的实施情况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构成了试验性的中尺度天气业务平台,在华南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分别组建华中、江淮以及长三角三大试验基地,探索提高中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报与预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倪允琪 《气象》2007,33(10):3-8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东、湖北、安徽与上海三省一市分别组建华南、华中、江淮以及长三角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作者以华南基地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尺度基地(或中尺度天气业务平台)的实施情况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构成了试验性的中尺度天气业务平台,在华南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分别组建华中、江淮以及长三角三大试验基地,探索提高中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报与预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与江西省气象局装备处、业务处共同进行遥测雨量计(分辨率0.5)选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分辨率为0.5mm的单翻斗雨量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出一种适合于中尺度自动站使用的国产测雨传感器,以满足中尺度大气探测的需要。此试验在我省南昌、景德镇、德安三个站进行。现就德安站试验情况进行小结。1试验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996年6月15日至9月30日。地点在德安县气象站测报股。2安装试验仪器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和江西省气象局装备处共同安装调试。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内距雨量计2-3米距离的木…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局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的建设是中国气象局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即将实施的雷电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了更好地建设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和促进大气电学、雷电物理研究及人工引雷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联合组成雷电考察代表团一行8人于2006年2月12-20日赴美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访问。代表团先后考察访问了纽约MCG公司、  相似文献   

5.
<正>1雷电观测试验和物理过程研究1.1雷电野外观测试验2012年5月中旬至9月底,大气探测研究所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开展了第7年的广东闪电综合观测试验(GCOELD)。该试验在人工引雷试验场、从化市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局3个观测点实施。人工引雷试验场主要围绕人工引雷开展闪电光电磁综合测量,通信基站、风力发电机防护试验,高压输电线感应过电压特征观测以及闪电化学效应的测量,同时兼顾对自然闪电的观测;从化市气象局观测点主要对自然闪电开展综合观测,兼顾对人工引发雷电电磁辐射场的观测;广东省气象局观测点主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及专业研究所2008年度学术年会”2009年2月12-13日在广东省清远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局8个专业研究所、各省市气象局、大专院校等24个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150多名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茂名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建设与观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海岸带地区是我国海洋气象灾害天气频发地区,也是影响我国短期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之一。由于过去缺乏相关的观测设施和技术,业务监测和科学研究基础都十分薄弱。在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局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和广东省茂名市气象局三年来的努力,茂名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已初步成为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海岸带海洋气象综合观测基地。为了保障观测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观测数据的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设备维护和数据质量评估措施。观测个例显示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台风和海雾的边界层结构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可在海洋气象灾害天气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50年来, 中尺度气象学研究一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首要课题。早在1963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就开始参与主持国内首次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尺度气象学试验。此后, 又先后主持了“京津冀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超短期预报基地” (1986—1990年)、“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 (1997—2003年)、“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研究” (1998—2003年) 以及“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2004—2009年) 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这些项目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 独立自主地完成了数字天气雷达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车载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风廓线雷达系统、全自动扫描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自动气象站网、中尺度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处理、分析及显示集成系统等研制工作, 并且研制发展了中尺度非静力大气数值预报模式。利用现代中尺度大气探测网, 组织实施了多次中尺度暴雨等大气综合观测试验, 取得了丰富的中尺度观测资料, 为我国中尺度气象发展奠定重要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后获得了16项国家科技奖励。  相似文献   

9.
日本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1月25日至12月3日,以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薛纪善为团长的广东省赴日气象考察团,对日本气象工作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这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日本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防灾工作的进展,气象业务管理和专业气象服务的基本情况,重点考察日本的中尺度监测和短时预报。下面从几个方面作一个介绍。1 日本气象的观测体系  日本有161个气象台或测候所进行常规地面观测,观测仪器从1995年更新为95型,除个别目测项目外,均改为自动遥测。AMeDAS于1974~1978年实施,现有四要素自动站840个和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和新闻发布会于2004年12 月16日在京举行。该中心是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中国气象局多家业务中心共建的科研型业务单位,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研究员兼任中心主任。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中国气象局同时拥有国家级气象科研机构、业务单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1 1月 1~ 5日 ,第十三次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 ,此次讨论会是继 1 996年北京昌平讨论会和 1 998年庐山人工影响天气 40年进展和展望讨论会后的又一次云雾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盛会。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及其所属的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陕西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5家联合主办 ,陕西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梁景华秘书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倪允琪院长、陕西省气象局陈洪田副局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并分别…  相似文献   

12.
消息与动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山西省气象局签订合作协议,2004年3月 CAMS and the Shanxi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signing the cooperative agreement,in March 2004 2004年11月30日,国家气候委员会工作年会暨GCOS 中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GCOS中国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介绍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总体实施方案》总体思路,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徐祥德研究员汇报了编制成果  相似文献   

13.
GPRS业务在自动气象站网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广东省中山市气象局引进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GRPS无线业务通讯技术,取代常规电话拨号方式,用于完成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网中22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采集和传输。在实际气象业务试运行中的结果表明,GPRS通讯方式具有实时在线、高速传输、登陆快捷、收费合理、监控方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在间断、突发性的或频繁、少量的气象数据传输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适合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气象资料采集和传输的需要。根据GPRS的发展前景,对该业务未来在气象部门的应用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已于1997年8月批准立项为国家”九五”攀登计划专项,其研究目标是通过外场试验获取暴雨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中尺度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动力学理论。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资料同化。以及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华南暴雨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以及中尺度预报理论和方法‘具体设置7个研究课题:(1)暴雨综合观测试验问)雷达、卫星等遥感资料的分析与应用问)暴雨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库(4)资料集成和中尺度论断分析预报(5)非静力暴雨中尺度数值模式与变分同化(6)中尺度对流系统天气动力学研究门)台风系统中尺…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气象学报》2007,18(2):256-256
2007年3月22—24日,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工作组(WGTM)会议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中国香港以及世界气象组织的相关官员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承办。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于2008年10月8~1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主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气象局承办。来自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中国气象局,各省、市气象局,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与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出席纪念大会并致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雷电科研和业务的发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与广东气象局联合于2006年7月3日至8月31日在广东从化地区进行了野外雷电观测和人工引雷试验。试验在3个场地同时进行,其中两个场地以人工引雷及其观测为主,另一个场地以自然闪电观测为主,同时在远距离对人工引雷试验进行辅助观测。试验中利用了大量先进的观测及采集设备,对自然闪电和人工触发闪电的电场、磁场、电流、辐射场、频谱和光学等特征进行了同步测量,  相似文献   

18.
该项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参加研究的单位有上海台风研究所、广东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大学等。在资料共享、学术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公益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依托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项目“雷电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及其防护试验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试验室与广州市气象局合作,于2008年进行的“广东闪电综合观测试验”中开展了对闪电环境下自动气象站电源线和信号线以及埋地电缆的感应电压和电流特征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分别与上海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就联合建立多轨道、多层次、全方位、研究型的业务签订了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多层推进、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在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生态环境气象、大气成分、城市环境气象、雷电防护、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已明确的具体合作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