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肖尔茨(C.H.ScboIz)曾于1976年6月作为美国“海城地震考察组”成员访问过中国,在英国《自然》杂志1977年5月12日第267卷5607期120~124页上发表了题为《海城地震予报的一种物理解释》的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可能是由一个形变锋(deformation front)引起的。我们曾根据作者寄来的该文予印稿译载在《国外地震》1977年第3期上,并加了 编者按语。美国《科学新闻》(Science Ncws)1977年第3卷22期342页刊登了扼要介绍肖尔茨这一观点的题为《中国(海城)地震是一个运动着的连波引起的吗?》的报道,全文译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肖尔茨(C.H.Scholz)曾于1976年6月作为美国“海城地震考察组”成员访问过中国,在英国《自然》杂志1977年5月12日第267卷5607期120~124页上发表了题为《海城地震预报的一种物理解释》的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可能是由一个形变锋(deformation front)引起的。我们曾根据作者寄来的该文预印稿译载在《国外地震》1977年第3期上,并加了编者按语。美国《科学新闻》(ScienceNews)1977年第3卷22期342页刊登了扼要介绍肖尔茨这一观点的题为《中国(海城)地震是一个运动着的涟波引起的吗?》的报道,全文译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震情报公报》1979年第11卷5期刊登多伊尔(Hugh A.Doyle)撰写的题为《澳大利亚西部加杜克斯(Cadoux)附近1979年6月的地震》的文章,摘译如下: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地震活动最为平静的一块陆地,因而,发生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也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979年6月2日澳大利亚西部的小城镇加杜克斯因受到一次中等强度地震中的第2个地震  相似文献   

4.
1980年美国全国地球物理日地资料中心(NGSTDC)和固体地球物理世界资料中心(WDC)出版了由纳尔逊(J.B.Nelson)等编制的1900—1979重要地震图。此图是根据69份参考文献和报告编制的。所谓“重要”地震系指那些对人类造成重大损害的地震,或者虽然没有造成损害但震级 M≥7.5的大震。图中表示  相似文献   

5.
1985年1月4日,联邦紧急管理局(FE-MA)提出一项三亿六千三百万美元的五年计划,要求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合作,以减轻美国在地震破坏中的易损性。联邦紧急管理局主任盖尤弗赖达(LouisA.Giuffrida)在宣布该项计划时说,“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已知地震已成为美国的巨大威胁,但我们不知道什么时间发生地震和影响范围有多大。”国会指令由 FEMA 和另外三个机构制定的该计划,要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继续努力扩大  相似文献   

6.
据美联社华盛顿1980年1月29日电和美《地质时代》1980年4月号《美国1979年地震增加》一文的综合报道,据美国地质调查局1月28日报称,1979年世界各地的地震所造成的死亡损失是1971年以来八年内最低的。1979年全世界的重要地震活动下降。1979年全世界死亡损失为1479人,大大地低于长期年平均死亡10,000人的数字。那些里氏6.5级的地震或者造成死亡或较大破坏的“重要”(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7.
1983年5月2日下午4时42分左右(格林威治时间23时42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科林加(Coalinga)地区发生 M_1=6.5地震。加州大部分地区以及内华达州部分地区均有感。这次地震是北加州地区近十几年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地震台网的测定结果,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36°19.3′N,120°27.9′W,位于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距  相似文献   

8.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1980年11月7日刊载莱纳(Urban C.Lehner)题为《重视地震的日本人坚持观测鲶鱼》的特约报道:日本和美国的加州两地区的面积大小相仿,并且都与太平洋相邻。两个地区都有地震发生,因此,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地震是两地区的共性。但这种想法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7年第9卷3期刊登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派尔(Henry spall)对美国地震学家、加州大学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A.Bolt,曾于1973年访问过中国)的访问记全文,现将其中有关地震预报的部分译载如下:斯问:你对地震预报的观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3~4月第11卷2期登载题为《北美洲地震学的开端》的文章,系摘自鲁比(W.W.Rubey)写的关于1906年4月18日加州地震情况介绍。这个介绍原为国家地震调查委员会的一篇报告。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7年第9卷3期刊登了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派尔(Henry Spall)对美国地震学家、加州大学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A.Bolt,曾于1973年访问过中国)的访问记全文,现将其中有关地震予报的部分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第11卷4期刊载了加州大学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丹顿(R.C.Denton)、多诺万(A.Donovan)和翁(K.K.Wong)合写的题为《美国国家地震工程情报处》的报道,介绍了该机构的有关情况,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附件3“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由中国国家建委抗震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通过建筑、城市规划和工程减轻地震灾害专题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讨论会的中国代表19人、美国代表11人。会上共宣读和讨论了论文25篇(中国13篇、美国12篇)。论文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2015年秋季会议于2015年12月14—18日在旧金山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发现的一种可以区分天然地震和人为地震的新方法。通过分析阿肯色州Guy市(油气公司在该地区以废水注入的方式实施水压致裂来开采油气,但诱发了地震活动)未曾被测绘过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第11卷2期刊登了《美国地质调查局从事地震学研究的第一次尝试》一文,译载如下:1884年,在美国东部发生了两次震级小但有感面积大的地震,这两次地震使得研究性《科学》杂志的一位编辑,在10月3日出版的刊物中提出成立"地震俱乐部"的建议。它的目的在于使'物理一地理学(Physieal一geogra-Phy)这一分支"的观测者和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S.S.A.)1978年8月第68卷4期登载一则关于“美国地震学会奖章第三次授奖的通告”。通告说,“美国地震学会奖章是根据学会1975年年度选举的章程和附则中的第12条设立的。这个奖章表彰在地震学或地震工程学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77年第三次授奖给予英格·莱曼(Inge Lehmann)。”现将奥利弗(JackOliver)写的《嘉奖致辞》和莱曼本人的《获奖答辞》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汇刊》(ES)1978年3月第59卷3期刊登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EBASCO Services”的阿查里亚(H.K.Acharya)撰写的一篇报道,介绍了第六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的论文论述重点概况。另据《美国地震协会公报》1979年1月第69卷1期刊载的通告,报道了有关第七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议程的要点。一并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地震工程与构造动力学》1980年第8卷3期的一则消息报道,土工地震工程学与土动力学新进展的国际会议将于1981年4月26日至5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举行。本会议是由美国密苏里州大学罗拉分校组织的,并由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美国地震工程研究学会(EERI)及美国地震学会等单位发起的。土工地震工程学与土动力学新进展的国际  相似文献   

19.
正1992年6月28日和1999年10月16日,位于美国南加州莫哈韦(Mojave)沙漠的加州东部形变剪切带(Eastern California Shear Zone,ECSZ)莫哈韦段先后发生2次7级以上走滑型地震,即MW7.3兰德斯(Landers)地震和MW7.1赫克托矿(Hector Mine)地震。兰德斯地震和赫克托矿地震是地震学研究的经典震例,相关研究案例极大地推动了地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神户和美国加州北岭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美国和日本加强了在地震政策方面的合作.1996年4月,"减轻自然灾害活动"成为两个面临全球严峻挑战的国家之间正在进行的美日全球远景规划合作计划(the United States-Japan Common Agenda for Cooperation in the Global Perspective)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