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商业活动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讨论商业活动、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和商业业态等概念,尝试给出了基于商业动态供需平衡关系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框架。从商业需求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动态。注重城市- 区域关系层面上的商业业态研究和注重商业职能与其它城市内部职能、过程相互关系层面上的商业活动研究是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中两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是商业地理学的核心。文章从商业活动载体和主体两方面深入分析国外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历程,回顾国内城市商业结构研究的进程,并进一步指出研究的薄弱之处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的进展。将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以商业地理学及城市商业区位为主的宏观研究阶段,以城市商业网点区位及商业活动空间结构为主的中观研究阶段,以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零售店区位等为主的微观研究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的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城市商业区位研究新领域:信息化背景下商业区位、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商业区位、微区位理论、外资零售企业区位、社区商业布局等进行了概述,总结出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重实证、轻理论等问题,并对未来商业区位的研究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4.
广州购物中心时空演变及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小英  巫细波 《地理科学》2016,36(2):231-238
以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选择广州为案例地,采用ArcGIS和SPSS软件进行空间属性表达和统计分析,探讨购物中心时空演变特征及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广州购物中心数量及规模增长呈现出周期性和跳跃性的特征,购物中心的分布主要集聚于中心城区,其空间分布格局正逐步由集聚中心城区向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方向发展。从购物中心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规模与购物中心数量及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购物中心空间布局的交通指向性明显,购物中心时空演变还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影响较大,而消费者一站式购物、体验消费趋势也对购物中心空间布局以及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探讨了购物中心发展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购物中心发展促进城市商业中心等级体系呈现扁平化,有利于城市多中心商业空间结构体系的形成,与此同时,购物中心也影响了城市商业业态结构,提升了商业中心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商业网点规划是指导和管理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的法律依据,对实施效果的评估是评价规划和监督执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已实施的城市规划评估大都以定性评估方法为主,难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基于长沙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实地调查数据,从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两个方面,应用GIS分析方法,对发展现状与商业网点规划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显示:规划与现状存在较大差别,商业网点规划没有充分认识城市空间结构、商业业态的发展特点和空间区位选择机制,未能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商业和业态空间结构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与商业空间结构关系密切,利用流动性的视角研究商业空间结构与演变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商业空间结构、流动性文献资料的检索与阅读,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城市流动性与商业空间变化的研究成果。归纳出流动性对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影响,分析这两者研究的契合点。研究表明:淤新型流动媒介的出现,促使大规模商业流动与新的流动格局的出现,导致了传统商业空间格局的变迁,造成了城市商业的形态尺度、时间与空间重组与理论的重新建构。于大规模精确流动性数据,提高了商业空间结构的采集、表征、关联分析精度,有助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研究的科学化与人本化,以及对传统商业理论的验证与发展。盂流动性的商业数据获取与共享是未来商业空间格局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识别与空间模式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不同职能类型商业中心识别对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有重要意义。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大数据的分析更为精确和便捷。本文以广州市核心区59125条城市热点(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统计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的边界,探索其商业空间结构与模式。结果表明:①广州市商业结构呈现明显双核集聚式分布,传统的越秀分区与现代的天河分区构成当前广州市商业空间的双中心;②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分异,其中城市生活与公共服务中心在越秀区,商务与金融中心在天河区,休闲娱乐中心呈现分散集聚式特征;③广州市商业结构的空间模式是“圈层+组团”式分布,其中,生活、公共服务、商务职能集中分布于内圈层,娱乐休闲职能呈组团状镶嵌于各圈层中。  相似文献   

8.
2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空间学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瑛 《热带地理》2000,20(1):62-66
根据城市商业空间学的理论研究对象可将商业空间学理论分为商业空间结构理论和商业空间选择理论。文中试从该理论的 3大理论流派入手对西方商业空间学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日本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柴彦威  王茂军 《地理学报》2004,59(Z1):167-174
日本地理学界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深受欧美行为主义的影响,其研究重点由建立反映一般规律性的定量模型以及消费者视角的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转向正面关心消费者行为本身的研究.本文从消费者空间选择模型研究、多目的与多目的地研究、时间地理学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消费者属性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消费者行为的地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上海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柴彦威  翁桂兰  沈洁 《地理研究》2008,27(4):897-906
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多局限于基于物质空间的中心地体系研究,本文以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转型及消费者因素日益重要的零售环境变化为出发点, 从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空间入手,考察目前上海市的商业空间结构特征。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及实地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经验行为主义方法,总结出上海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一般特征,发现上海居民购物出行的空间等级结构较为明显并呈现扁平化的趋势,这与商业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化是相对应的;此外,本文创新性地得出上海市不同收入地区购物消费行为空间的等级结构特征,并发现了其与戴维斯模型类似的空间特征以及不尽相同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惠州的交通事故数据,结合惠州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重要设施的分布数据来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使用Kernel核心密度法定性探讨交通事故密度的时空变化,把土地类型及重要设施抽象化为点空间要素,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定量讨论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事故影响的时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时期惠城区商业用地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均很显著;工作地和车站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流高峰及消散期2个时间段内,但影响程度比商业用地低;在交通流次高峰时,交叉口和工作地的交互作用容易导致事故的高发;城市空间结构通过聚集人流或影响人们的出行等方式对交通事故的发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垄断竞争的大都市商业空间结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领  翁瑾 《地理学报》2010,65(8):938-948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垄断竞争、规模经济、交通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商品和服务差异化的大都市两区域商业空间结构模型。提出了经济学演绎模型与基于agent 的计算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对商家、消费者等大量微观自主体(agent) 的相互作用来“动态地”观察和讨论大都市新、老城区宏观商业空间结构的微观基础、影响因素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商品和服务替代性、购物交通成本设定的情形下,新、老城区商业固定成本投入差距越大,则商业空间分布越不均衡,越易形成核心-边缘结构。② 由于居民的消费存在多样化偏好,因此强化区域间的差异性有助于改变商业的市场份额。③ 商业往往集聚在具有区位优势、人口规模优势以及固定成本优势的地区,而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加速商业的空间集聚。研究认为,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与推导→基于agent 的地理计算→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发现与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同 ,上海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包括商业重心与 CBD分离 ;城市产业带存在多重结构 ;城市出现递阶行为上的边缘城市 ,它们的分布具有类似混沌的特点。本文对伯吉斯 (Brugess)以来的城市标准模式提出修正。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消费者行为与商业业态空间及居住空间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素红  林耿  闫小培 《地理学报》2008,63(4):395-404
商业业态空间和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 通过分析居民微观行为解释实体空间是近年来城市商业业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多被使用的研究 方法。以联系商业业态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纽带-消费者行为作为切入点, 选择广州市8 个街 区的1428 位居民为调查对象, 研究二者的特征及关系。通过典型街区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 ①居民购物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距离和多目的出行与所处街区的类型、区位、周边服务配套 和城市商业业态空间等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商业空间的等级体系清晰存在, 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仍存在较强的吸引力;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形成的新商业中心区次之, 二者在吸引人群 的类型上存在差异; 次一级商业中心区和日常生活服务配套区在为居民提供日常消费服务方 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城市新商业中心和外围商业次中心的在服务能力和提供的业态类型 上还存在不足, 使其服务供给与周边居民的购物需求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匹配, 引发对老 城区的过度依赖。④外围商品房小区和政府规划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周边的商业配套不足, 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成本。通过对居民出行空间的分析, 可以从另一侧面剖析城市的空间结 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淮南市为案例,结合历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资料,利用GIS软件,动态追踪了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正逐步填充向紧凑布局演化;内部空间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为主,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和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不同:发生期以城矿共生扩张模式为主,成长期以厂兴镇、联厂成镇、延伸扩展模式为主,中兴期以后多通过新区扩张模式来实现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扩展模式贯穿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始终。最后分析了资源、自然环境、交通、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等主要因素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城市商业游憩区研究的意义 ,论述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的动力 ,建立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动力系统结构模型 ,分析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 ,并对大城市建立商业游憩区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大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该文阐述城市商业游憩区研究的意义,论述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的动力,建立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分析了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并对大城市建立商业游憩区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房艳刚  刘鸽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5,25(6):754-761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之一,而复杂性是正在被逐步认识的现象。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是城市研究的前沿领域,对城市规划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系统、城市空间结构与复杂性研究的关系,然后从城市子系统空间结构复杂性、城市系统空间结构复杂性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复杂性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研究重点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都市多中心空间演化过程的非均衡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领  翁谨 《地理研究》2013,32(2):285-294
构建了一个基于垄断竞争、规模经济、空间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商品和服务差异化的大都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模型,并整合基于agent的建模,借助非均衡(out-of-equilibrium)动态模拟,探讨了人口规模和消费需求、区域间和区域内商业产品及服务的替代弹性、固定成本投入、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持续"变化对的大都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过程。模拟表明:以商业为代表的经济活动往往集聚在具有区位优势、规模经济和消费能力的大都市传统中心,而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新兴郊区次中心与传统城市中心之间以及城区内部商业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差异化对大都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更重要的是,大都市的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对新兴郊区次中心的形成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综述了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概括了城市空间结构各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展望了城市空间结构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工业化以前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表面形态的揭示,把城市空间结构同发展过程分离开来论述其特性。工业化以后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研究中十分重视引入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派别,并总结出诸多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