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使得建筑能够生根于所在场所并具有真正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创作中时常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当遇到本项目这样具有鲜明的、场所本身的自然叙事语言的时候,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场所的表述,采用"弱"设计的设计策略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1,(6):44-46
在世界范围内,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提出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问题,并且在1998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90年代后半期,美国和加拿大进而成立了国家级绿色建筑委员会,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从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全范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近年来,由于绿色建筑广泛研究,相关建筑设计和技术正在进入非常变革时期。在前不久还被认为不是很重要的设计方法,如利用被动太阳能的设计、环境保护的设计、注意室内空气品质的设计等,已变得非常重要,而且经济上可行。这些方法被运用到建筑过程中,为建筑提供发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建筑设计人员都能较好的遵循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质量均能达到较好水平,在图面质量、设计深度上都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建筑设计总说明是建筑施工图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总体上讲,建筑设计总说明与建筑施工图相比.在图面质量、设计深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归根结底是不够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些工程质量问题有的是来自建筑施工图中,也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面临重大突破和根本性变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行业项层设计上有一个明确的宏伟目标,在引领建筑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内涵更深刻、视野更宽阔、范畴更广泛的构架,我认为,在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型的实践中,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项目管理现代化也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应有之意,创新既是项目管理本身的需要,更是实现项目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图1)和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在2000年举办的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他带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但是,也有人认为,从外观而言,非常建筑的设计并没有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缺少一种大师惯有的个人风格。然而,就好比西方乐评家评论崔健时所说的那样,"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地扩展  相似文献   

6.
正桥梁设计是桥梁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座大桥成败的关键环节。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满足我国对于交通运输的庞大需求,中国桥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特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的跨径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然而,正如同济大学项海帆院士所说的"中国目前是桥梁大国,还算不上桥梁强国"。桥梁技术还处于跟随西方发达国家脚步的阶段,桥梁设计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和应用,还远远  相似文献   

7.
正第二届全国勘察设计管理创新大会把主题确定为"深化改革、管理创新",非常好。深化改革,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管理创新,符合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把这两个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非常必要,也很重要。勘察设计是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工程建  相似文献   

8.
CAAD(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在建筑设计专业工作中的应用技术称为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技术,它从上世纪60年代兴起80年代走红90年代席卷了整个建筑市场,并迅速成熟。设计师无疑已经离不开它们,代表作品有广为人知的AutoCAD、3DMAX,然而建筑师在享用它们的同时却不停的感慨它们的局限性:“它们把建筑设计引向机械的、单调的缺乏个性的死胡同……”,“建筑设计本身是一种模糊性设计,前期并不需要严格的定性定量,而且,美学问题是无法用定量的方法来描述的……”,它的呆板复杂与建筑师的灵性脱缰的思维无法合谐的同行,两者徘徊于等待与被等待之间隔岸对视。  相似文献   

9.
<正>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研综合楼项目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天津院")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持运营的建筑一体化项目,建筑设计要求精细、工期紧张、建设项目总成本要求精细化控制。天津院创新性地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开创的一体化应用模式赢得了业界普遍认可,荣获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BIM大奖。项目通过规范构建BIM模型,将各阶段项目信息汇总到BIM模型中,并有效利用模型数据,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承载人类活动时间最长的载体——建筑物,也将与时俱进地迈向"能感知""会呼吸""有思维"的智慧建筑时代。智慧建筑需要设计企业当好先头部队,基于此,本文就智慧建筑时代设计企业应当如何作为,提出一些思考。设计企业应储备的智慧建筑知识互联网企业、传统通信企业等都已先知先觉,预见到智慧建筑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向智慧建筑、智慧城市领域进军。设计企业要发展智慧建筑,就必须事先储备与智慧建筑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浮标投放器的类型很多,其中最簡单的要算抽絲式浮标投放器。但是,它有一个缺点:不能保証一次只投放一个浮标。有的測站为了作到一次放一个,就把环之間的距离拉得很长,这样在操作上或制造上都显得很不方便。为了克服上項缺点,在浮标投放器的  相似文献   

12.
在水源井成井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工程本身的需要,往往要下入数套不同直径的大径套管,为了在套管内下入较大直径的深井泵,有的套管上端既不能延伸到地表,又因地层条件复杂,不可能直接焊于大一级套管下端,使两级套管一次下入井内。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春华秋实八十载,传承创新扬唐风。功垂华夏成大业,璀璨霄汉耀星空。"这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建设计集团总经理毛志兵在张锦秋院士建筑作品展开幕式上对张锦秋院士的高度评价。近日,为期一个月的张锦秋院士建筑作品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拉开序幕。陕西省副省长庄长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中建设计集团董事长毛  相似文献   

14.
以富产铁、铜、钴矿床而著名的海南岛石碌铁矿,赋存于石碌群之中.为了进一步寻找这一类型的矿床,70年代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富铁矿会战.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研究石碌群的地质时代.尽管以往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到石碌地区进行过考察或研究,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古生物依据,这一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有的认为石碌群属寒武纪、奥陶纪(海南地质队,1964;广东冶金地质研究所,1975;广东区调队,海南地质队,1976);有的推测其为泥盆纪(杨遵仪等,1977),或石炭纪(莫壮观、赵修祜,1981;欧阳舒、李再平,1981).  相似文献   

15.
一个成功的建筑空间与园林艺术设计,会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和美的享受,建筑空间与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产生的魅力是无穷的。本文通过介绍保利花园的设计理念,反映出设计是生活体验的演绎,"以人为本"的园林艺术设计在保利花园中获得成功。人文环境是设计师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设计师不仅可为人类提供满足功能需要的环境,还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让人们看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一词起源于无线电,地质学借用之,如地震信息、找矿信息、矿物信息等.矿物本身或集合体所显示的性质或通过某种手段揭示出来的矿物性质和特征,并对找矿有一定指示意义通常称为指示性矿物,指示性元素或矿物信息。如晶体形态、元素混入物、元素指示比,晶体结构变体、热释光、包果体,熵和焓等。在矿物、岩石中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是我们需要的信息,有的是我们不需要的信息,把我们需要的信息找出来,运用于找矿,这就是对找矿有指示性的矿物或指示性元素。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很多工程在开工前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待有相关部门实施检查时才补办。有的政府大搞投资工程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一味的赶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将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缺陷和质量隐患,必将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降低,运行后将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而有的市政项目一味的要进度、赶工期,在施工过程中投入过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追求高速度,造成了浪费,增大了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勘察设计》2011,(11):93-93
近日,"2011·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在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本次设计竞赛中凭借其"公共租赁住房整体解决方案"荣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最佳公租房设计单项奖;该院的"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的公共租赁住房"方案也凭借其创新性的探索荣获二等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作为我国现代建筑产业最具实力的综合性科技研发企业,多年来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其住宅产业化研发团队,集技术研发、标准编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物联网的起点是传感器,终点是智慧生活,起点与终点之间是通过建筑物联网串起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区块链、BIM技术、3D技术、沉浸式技术等。伴随着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推进,物联网正在建筑行业兴起,并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建筑物会升级为智慧建筑的主产品。物联网给建筑工程领域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思维和管理方式。这场革命把人的思维融入到智慧建筑中去,把电子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植入到人工难以介入的各类建筑墙体内、夹板中、楼层间等建筑物内部构件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正在崛起!我们需要文化自信,乡村振兴也需要理论和方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建设计研究中心走上乡建之路是在2015年,基于长期从事旧建筑改造和街区更新设计的积累,再加上乡土情怀,我们很快就介入到了乡村建设领域。近年来,乡建设计研究中心在内蒙古、甘肃、北京、云南、山东、新疆和青海等地开展实践。我们从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整理出发,秉承"本土设计"轻介入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