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描述的新属镇安珊瑚(Zhenganophyllum),系我们在1963年于陕西镇安西口一带测制晚二迭世地层剖面时采得。镇安西口地区的上二迭统自下而上可以分为西口组、熨斗滩组和龙洞川组三部分。镇安珊瑚计有三个种,即:Zhenganophyllum simplex,Zhenganophyllum stercoseptatum,Zhenganophyllum curvatum,它们分别产于前二个岩组内。  相似文献   

2.
读了1973年第3期《西北地质科技情报》刊登的“1∶20万地质调查中地层单位的划分和一般工作方法”一文后,其中一段(35页)写道:“未经搬运的藻类和珊瑚化石的根部指向下,……利用化石鉴定时代确定层序,新地层在下为倒转”。我想就此作一点补充。迭层石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态特征,可指示地层层序,确定地层的顶底面,且不受地质时代的限制。就西南地区来说,如贵州遵义松林震旦系灯影组与四川重庆北碚、江油马角坝的下三迭统飞仙关组和上三迭统天井山组中的迭层石,都具有明显地指示地层上下的意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六年我队在参加东疆部分地区的地质科研工作中,与甘肃二队、新疆六大队协作配合,对M1454和库姆塔格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床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获得了一些新认识,简要报导如下: 1、在库姆塔格铁矿含矿岩系以南出露的一套绛紫色一猪肝色凝灰质砂岩、砾岩夹霏细岩及灰岩层,以往划为下二迭统哲斯组,由于首次采到ProfusuIineIIa sp.(原小纺锤蜓)化石,将其时代改定为中石炭世。 2、库姆塔格菱铁矿床的含矿围岩,原定为中上石炭统吐古吐布拉克组。现根据珊瑚:LithostrotioneIIa stylaxis(Trd.)(柱状小石柱珊瑚)、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南部的贵州和广西某些地区、四川龙门山大巴山一带、三峡地区及湖南西部某些地区,二迭系常以海相碳酸盐类沉积为主,在岩性上差别很小,对它们如何正确进行统与统、组与组之间的划分,常常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贵阳乌当中、晚奥陶世地层及其生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贵阳乌当中、晚奥陶世地层,最早由乐森碍研究,1959年发表了该地的剖面及一个珊瑚贵阳扭心珊瑚(=贵阳乐氏珊瑚)。1965年,林宝玉报道了贵阳乌当黄花冲中奥陶统剖面和一些珊瑚化石。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测制了黄花冲剖面,将下奥陶统与下志留统之间的地层命名为黄花冲组,时代属中奥陶统,并认为缺失晚奥陶世地层。贵州108地质队在黄花冲剖面,发现了晚奥陶世地层的存在,命名为龙井组。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sis,Gillastraea delicate;识别出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该带除含有带分子外,还含有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e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acut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Cratognathodus kochi,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sp.,Lonchodinasp.等重要牙形石。通过对牙形石特征的分析和国内外同名带的对比,认为坡段组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大体可与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贵州罗甸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和云南开远马者哨法郎组的同名化石带对比,进而确定贵州册亨地区坡段组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的地层时代为安尼期的Illyrian亚期。  相似文献   

7.
陈智  侯林洋  莫兆 《贵州地质》2015,32(3):177-180
通过对贵州威宁玉龙铌矿化体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的叙述及对矿化成因进行探讨,提出了区域上铌矿找矿方向:区域上陆相沉积的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在特定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下可能局部富集形成可供开发的铌矿体;与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具有相同物源的陆源碎屑沉积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煤岩系,在特定的地质、地球化学障背景下铌是否富集成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宜漂南部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现今的地貌为湖汶、张渚、戴埠等盆地,这些盆地的外缘由较老的泥盆系地层组成,盆地内部上二迭统龙潭组煤系广泛分布,是苏南主要煤产地之一(图1)。(一)岩性特征本区龙潭组煤系与下伏地层下二迭统孤峰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上二迭统长兴组或大隆  相似文献   

9.
一、地质概况铜川矿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部,由南而北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石炭系上统太原群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奥陶系中、下统为煤系地层基盘。   相似文献   

10.
黄本宏 《地质论评》1960,20(3):141-142
“统”(Отдел)是地层表中第三级划分单位,是在“世”(Эпоха)的期间内形成的地层。1959年5月所公布的“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中对统的命名的规定,本来是合适的,也是行得通的,即统是系的再分,三分的系称之为上统、中统、下统;两分的系称之为下统、上统,如泥盆系下统、泥盆系中统、泥盆系上统、二迭系下统、二迭系上统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地区1959年以前,在地层研究方面基本属半空白区;叶连俊、关士聪(1944)和黄振辉(1959)的调查也仅限于东部天水、武都一带。根据他们的报导,西秦岭仅存在有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沉积,而缺失中泥盆世早期及早泥盆世沉积。1960年前后,兰州地层古生物中心站对迭部下吾那沟、当多沟的铁矿层进行了初步研究,采集了丰富的腕足、珊瑚化石,确定了铁矿层时代属中泥盆世早期。从1967年以来,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甘肃地质  相似文献   

12.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3,29(6):499-505
本文研究的珊瑚化石是新疆石油管理局赵治信等同志于1975年在新疆叶城、皮山等地采集的。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作者只研究了该区上石炭统复体四射珊瑚4属6种,其中5新种;下二叠统下部1新属1新种。按珊瑚化石所在层位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13.
一、煤系地层沉积条件分析加福煤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华夏褶皱带梅永拗陷北部。煤田二迭纪煤系地层,成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后形成的拗陷区内,其沉积方向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延展。它的形成是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与下三迭统溪口组两次海侵中间的海退阶段。在此近海型成煤环境中,沉积了以泻湖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下二迭统加福组(P_1j)及以冲积-湖泊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上二迭统翠屏山组(P_2cp)。煤系沉积厚度达1250米,含煤80余层(图1)。  相似文献   

14.
华东-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维屏 《地质论评》1966,24(3):188-196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地层自老至新有:中下泥盆统茅山组石英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石英砂岩;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砂页岩;下二迭统栖霞组灰岩;下二迭统孤峰组砂页岩;中生代建德亚群火山岩系;第四系湖相沉积层、冲积层及少量山麓堆积。本区除第四系及建德亚群与下伏地层、孤峰组与栖霞组间有明显的不整合外,其余均  相似文献   

15.
王德文  程广芬 《地质论评》1963,21(3):111-115
一、引言 1961年秋,山东地质学院教学实习队在南京城东约28公里之孔山地区下二迭统栖霞组底部,发现了一套碎屑沉积岩层,与上复栖霞组灰岩段之关系甚为密切。这套碎屑岩层主要由深灰色粉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易成缓坡,常为第四系所掩盖而不易被发现。其厚度虽只有三米左右,但在孔山地区却露  相似文献   

16.
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物质成分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床地质简介矿区位于下扬子坳陷带东部.出露地层有志留系中、上统坟头群,泥盆系五通石英砂岩,石炭二迭系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二迭系上统海陆交替相沉积岩层与上覆的侏罗系象山群碎屑沉积岩层成不整合接触(表1).除在矿区北部边缘见到少量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外,区内至今尚未发现火成岩体侵入.围岩蚀变弱,仅局部有硅化.  相似文献   

17.
吴金  张朝晖 《中国岩溶》2020,39(1):119-126
基于贵州特殊的地貌地形,采用野外实地勘察、文献数据统计分析法,并结合目前喀斯特天坑的研究报道,对贵州喀斯特天坑发育的地质背景、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结果表明:(1)贵州喀斯特天坑共有25个,按深度和形态规模分类,超级天坑有3个,大型天坑有2个,中型天坑有18个,小型天坑(直径和深度100 m以下)有2个;(2)贵州喀斯特天坑主要以早三叠统永宁镇组、夜郎组,三叠系下统罗楼组加紫云组和三叠系中统小米塘组加凉水井组的不等厚地层为主,包括三叠统厚层块状灰岩、中石炭统及下二叠统厚层块状灰岩地层;(3)贵州喀斯特天坑成因包括塌陷型和冲蚀型两类,以塌陷型天坑为主;(4)贵州喀斯特天坑主要分布于贵州中部、南部、西部以及西北部一带,呈现出从南向北、从西向东,天坑数量逐渐减少,规模由大到小,超级或特大型天坑主要分布于黔南一带。  相似文献   

18.
贵州栖霞组与茅口组的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贵州早二迭世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自乐森(王寻)在贵州郎岱附近创立茅口组后,盛金章(1963)对紫云二迭纪(虫筳)类化石作了分带研究,较系统地对贵州早二迭世地层进行了划分。本文对贵州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群面貌、两组的界线及栖霞组内的分层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阿里地区茅口阶的(虫莛)类,过去所知甚少,仅1981年由王玉净等报导在日土县民工茶卡灰岩中产 Neosekagerina chehi Sheng,Chusenlla schwagerinaeformis Shegg二属二种。1980年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相继在日土县多玛区欧拉、多尔冬山和狮泉河羊尾山找到了茅口阶的地层和丰富的(虫莛)类化石。在日土县多玛区南欧拉作了实测剖面,建立龙格组,为深灰色到浅灰色的厚层到块状的生物灰岩,厚度441.13米,其中产极丰富的(虫莛)类,并有四射珊瑚、腕足类、腹足类等化石,其上与下三叠统含 Claraia 动物群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其下未见底,但在多尔冬山,见到本组与下伏栖霞阶吞龙共巴组呈整合接触。龙格组的(虫莛)类化石很多,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仅报导主要属及部分新资料,共计18属19种5未定种,其中1新属13新种1新亚种:Ozawainella sp.,Staffella?sp.Nankinella long-  相似文献   

20.
东南运动是1964年阎俊峰、尚冠雄研究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江西中二迭世乐平煤系和晚二迭世长兴灰岩之间的假整合现象。1965年尹赞勋、黄汲清教授建议改称东南上升,十多年来,对该问题曾有不少争论。近几年,我们在苏南地区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东南运动的存在取得了一定的地质证据。详细地研究“东南运动”,有助于上二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对龙潭组煤系分段对比亦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