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段城市发展定位主观、混乱等问题,通过构建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对域内52个地级行政单元综合实力、国土开发程度、联系强度与影响范围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段城市综合实力呈“金字塔型”结构,城市综合实力总体偏弱,空间上呈现区域性聚集特征;城市联系未打破省域界限,核心城市服务能力不足,关键性节点城市枢纽作用弱,城市间普遍联系弱、个别联系强,极化现象明显;国土开发受政策影响大,形成“X”型格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持续投入;域内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力强于中、西部地区,兰州作为核心城市影响力不足,宁夏与新疆两个自治区的城市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经济带存在3个大型引力中心和1个影响力均衡带,据此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段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西部边疆城市四大城市影响区。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潜力的空间格局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及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求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潜力指数,进而分析了地级城市潜力、县级城市潜力的空间格局分异。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潜力整体水平偏低,东部、中部、西部存在明显的差距;(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潜力水平呈现由中心城市向四周递减的分布规律;(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社会发展水平与城市创新水平制约着城市潜力水平的提升,其中后者的制约因素更为显著,因此,加大城市创新投入是提高城市潜力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发展方向与产业分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方创琳  张小雷 《地理研究》2003,22(4):455-464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区域“两带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节点城市发展与布局的总体特征,采用多层次多目标综合测度模型定量评价经济带上全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并把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确定为经济带上的一级节点城市,把咸阳、嘉峪关、宝鸡、酒泉、克拉玛依、哈密、石河子、库尔勒、天水、奎屯共10个城市确定为经济带上的二级节点城市。进而以此为依据,对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各级节点城市进行发展方向定位和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经济时空演变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带内27个中国城市2001—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运用传统马尔科夫链和时间马尔科夫链方法,计算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和空间转移概率矩阵,探索了城市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新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经济发展在10年内保持着原来的状态。从空间上看,经济带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东、中部和少数西部城市的发展居于前列,其余多数西部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天水,定西、武威、张掖等城市出现"в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经济带城市等级及城市类型进行科学定位迫在眉睫。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西北段为例,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生态经济位模型对研究区1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生态经济位进行测度,并将二者综合,划分城市体系和城市开放性类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城市流强度介于3.80亿~1 158.92亿元,城市流强度不仅与城市规模息息相关,城市类型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城市生态经济位介于0.020~0.231,超过半数城市位于系统底部,主要限制性因素为经济滞后;结合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生态经济位,将城市划分为4级,西安为核心城市,乌鲁木齐和兰州为副核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5个,一般节点城市10个;创建城市开放性指数,将城市划分为开放型和内敛型,西安、乌鲁木齐等6个城市为开放型,兰州等12个城市为内敛型。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单因素指标和多因素指标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物流空间现状,通过计算区域物流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引力强度等,剖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物流演化过程和空间网络结构。研究表明:(1)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上的空间分布圈层特征明显,且与经济发展状况呈正相关关系。(2)区域物流分布呈多中心等级模式,物流节点的梯度关系较强。(3)区域物流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在中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大,形成"一带两组团"格局。(4)区域物流的集聚趋势逐渐减弱,但各省区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5)区域物流联系强度显著增强,区域物流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较完整的多等级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基本形成。(6)产业互补性、交通便捷程度、区位条件、政策优势是影响区域物流联系强度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可划分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加强大区域范围内的通道建设,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转移,增强地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由主要省份的物流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并在交通、通信、技术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边境口岸城市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新常态下中国与邻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节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依托点,其发展态势决定着该战略实施建设的成效。口岸城市的发展主要依托相应口岸的建设,具有不同地域条件及发展基础的边境口岸拥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及潜力。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及口岸地缘战略优势内涵的深入了解,提出地缘战略优势度的概念,从政策支持、通关条件、区域支撑、基础设施和民族文化5个影响因素出发,构建了包含18个具体指标的口岸地缘战略优势度的综合评估体系,从而对陆路边境口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估。并且以此为依据,将陆路边境口岸划分为6个等级,探索不同优势度等级的陆路边境口岸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所依托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提出有利于口岸城市发展的优化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城市空间联系进行分析是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推进沿线区域合作共赢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栅格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依托陆路交通网络进行了城市空间联系状态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城市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走廊"空间特征。城市节点平均可达性时间为16.25 h,可达性在2 h以内的区域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0.60%,可达性最差的区域大都为荒漠地区,最差可达性高达171 h;西安作为门户城市,承担了中国西北五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中亚国家内部及其与外部国家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薄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发育形成4条轴线,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过程中,应实施"点—轴"带动,协同推进重点发展走廊和中心城市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利用锡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从空间与要素两个角度探究了2004—2016年我国35个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一是从空间角度,影响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东、中、西部经济带间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城市间发展差异和西部地区城市间发展差异;但随着时间推移,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力正在逐渐缩小,西部城市间差异的影响力逐年提升。二是从要素分解来看,居民消费、产业发展、城市交通、经济水平、休闲旅游接待等要素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探究均衡发展机制、打造全域休闲、释放居民休闲消费潜力、提升城市休闲服务设施等角度提出休闲化区域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主要包括两轴、两带和两个辐射区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在于"路",即通过交通轴线的建设实现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整理,从铁路、海运、航空三个角度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其他区域之间的交通格局现状,并针对三种运输方式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探讨跨大陆版块交通经济带建设模式。本文认为,在未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通过跨区域合作,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线连点,点轴推进,海陆空并举,连线成网,打造信息化的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11.
谢大伟  张诺 《干旱区地理》2018,41(4):844-850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新疆生态旅游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助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旅游区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对接和链接,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竞合机制的缺失更是影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高度合作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并利用新疆交通大建设的机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同时,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刘晶  何伦志 《干旱区地理》2019,42(6):1478-1485
在“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两大体系融合的背景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着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众多,采用LASSO方法从可能影响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贸易、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政府制度、教育科技、医疗卫生、金融发展、人民生活、人口就业、民族文化、资源环境、能源消耗以及兵团建设13个方面选取64个驱动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依据模型压缩系数实现指标精简。对各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兵地融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口援疆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给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与空间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群是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高度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形成发育过程是一个各城市之间由竞争变为竟合的漫长自然过程,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北疆地区,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也是重点建设的两个边疆地区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唯一一个城市群。本文分析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设想。按照“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内外联动、重点撬动、兵地互动”的发展思路,未来可将天山北坡城市群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工储运基地、新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边疆民族团结和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按照城市群内部干旱脆弱的生态功能区、产业集聚的生产功能区、城镇集聚的生活功能区三大功能分区管控要求,做实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带),做强一圈(乌昌五都市圈),做通两轴(乌拉斯台口岸-准东-南疆库尔勒轴线、克拉玛依-奎屯-南疆库车轴线),做精四区(包括奎独乌胡都市区、石沙玛都市区、克拉玛依都市区和吐鲁番都市区四大兵地融合型都市区),形成由 “一带一圈、两轴四区”组成的“夫”字型兵地融合发展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科技支撑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新疆,面积约102×104 km2,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在过去50 a里,塔里木河流域经历了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隐忧日益加剧,已威胁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长期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基于多年监测调查数据,解析了塔里木河荒漠河岸林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和机理,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合理/胁迫/临界地下水位与流域生态需水量,研发提出的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出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方案,被纳入《南疆水利规划》;提出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建议被国家采纳并实施。科技支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5.
魏晓旭  赵军  魏伟  颉斌斌 《干旱区地理》2015,38(6):1300-1309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县域(市、旗、区)单元为基本单元,以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统计年鉴的相关县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的发展趋势,其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性县域单元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偏远和资源贫乏区域,对周边县域有较明显的辐射和联动效应。(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冷点和热点集聚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少到多的过程,形成了资源富集区域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区。(3)县域经济增长以空间正关联为主,HH类型有减小趋势,LL类型较为稳定,HL和LH类型则较少且分布零散。(4)通过因子加权回归发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次产业总值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它3个因子对其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分布亦有显著相关性,各因子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的显著性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方嘉雯 《干旱区地理》2017,40(2):477-484
采用交通网络维数法、相关系数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等定量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自1998-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交通运输投资额、交通网络发育程度、交通运输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交通运输投资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交通网络密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网络发育程度不高,但增长发育速度较快,道路密度和网络维数均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公路网的通达性水平及增速明显优于铁路网;交通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时滞长度为两年左右,但各省区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不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体现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尚处薄弱阶段。  相似文献   

17.
马海涛  孙湛 《地理学报》2021,76(2):367-382
丝绸之路经济带快速发展形势下,开展中亚国家城镇化的深入研究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建立综合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亚五国独立以来1991—2017年间的城镇化时空格局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从“内—外双向力”视角分析了综合城镇化的动力因素。研究认为:① 中亚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受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显著,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都经历了独立之初的停滞发展阶段和进入21世纪以来的快速增长阶段;② 中亚城镇化的国家间差异明显,城镇化各子系统的演化特征各异,需要在中亚区域背景下区别看待和清晰认知各国的城镇化进程;③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于中亚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对外铁路交通设施对中亚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进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两个外向力对城镇化的影响较为显著;④ 人口和经济规模越小的国家,其城镇化过程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干扰越明显,越需要开展良好的国际合作,以推进城镇化的顺利、健康发展。本研究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亚国家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对外合作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程广斌  申立敬 《中国沙漠》2015,35(5):1371-1375
天山北坡城市群是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载体和节点。以新疆“十二五”规划中天山北坡经济带所覆盖的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公共服务、交通等6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变异系数等对2011-2013年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异明显且呈固化趋势;资源和经济是造成各城市综合承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与资源为承载力首要制约因素且二者均超载严重;城市群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改善,但情况依旧较差。  相似文献   

19.
宋周莺  姚秋蕙  胡志丁  刘卫东 《地理研究》2020,39(12):2705-27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组织模式开始不断发展并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边境地区越来越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而跨境经济合作区成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由于涉及国家主权让渡及各种要素跨越国界流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建设进展相对较慢。通过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难题、形成机制及突破路径。研究认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面临典型的“尺度困境”,其困境大小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国内多尺度治理协调程度及边境双边治理结构匹配程度等3个维度。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多尺度汇聚的边境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降低跨境合作边界屏蔽效应的关键,而其治理需要从国家到地方多尺度的紧密合作以及边境双边的制度对接。打破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尺度困境”需要边境双边协同治理,国家尺度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或给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限,同时要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